[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弟子须修忍辱
 
{返回 忍辱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83

佛弟子须修忍辱

佛法八万四千种法门中,忍辱为菩萨六度修行之一,因为忍辱不仅是日常生活中与他人接触时最容易遇上的考验,更是每个人修行中必经之磨练过程。

菩萨在度化众生的过程中,难免会遭遇到种种不顺或逆境,但很多时候,所谓的顺境或逆境其实取决在自己的价值观和心念,一个正向思考、包容圆通的心境,往往可以化危机为转机,甚至在人所不能之处有所突破。所以菩萨教化众生:当忍受一切内外顺、逆、苦、乐等境,对所遭遇的种种障碍与成就,皆能安忍,不生烦恼,自能身心安稳,成就自利。进一步来说,能化诸有情,皆令和顺,是名利他。能做到所谓逆境不嗔,顺境不喜,心里还是维持原来的宁静祥和,这就叫做“忍”。

忍辱,确实是一种美德,不但能抑制人的嗔火,还能融化人与人之间的仇恨。如果一个修学佛法的人勤习各种法门,甚至能把经论倒背如流,但却缺乏忍辱的修养,不能给众生欢喜心,常与众生起冲突,这样要如何度化众生呢?所以世尊在经典中处处劝人修行忍辱,

我们学佛的人都知道要忍辱,但不明白忍辱真义之人,却错误地将忍辱变成含恨了,或者是忍而不发,这是隐忍而不是忍辱!为何称为忍辱波罗蜜呢?这是需要智慧来辅助。

忍,有生忍、法忍、无生法忍。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乃至蚊虫的伤害都能忍受,名为“生忍”。对于身体的老、病、痛,或者寒、热这一切事情都能安住不动,是为“法忍”。如果有般若的智慧,观察生忍、法忍都是毕竟空不可得,那称为“无生法忍”,这是菩萨圆满六度波罗蜜的境界了。

所以,忍辱法门是修行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门功课,如果于日常修行中就无法行忍,无法克服苦受,则遑论有戒、定、慧修学了。经由忍辱的磨练,可消磨凡夫瞋恚之气或种种恶习,而养成慈悲、良善的心性,如此的心性乃有助于修行。但是忍辱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达到“忍辱波罗蜜”的境界,因为也只有透过通达缘起空性之慧力而放下我、法二执后,才能达到究极之忍辱波罗蜜。

佛法是悲智双运的。当你学习佛法,依按照佛陀的教导度化众生、弘扬佛法时,不免有种种困难或毁谤。如果这时你还能运用般若波罗蜜,从内心里面去化解所有的烦恼,让度化众生的最初发心得以不受影响,这就是将佛法运用在生活中了。修行必须以大悲心和利他心为基础而生起菩提心,也就是为了让一切众生从痛苦中解脱而立志成佛之心。在修行忍辱的过程中,这个伟大的慈悲菩提愿始终不变,这才称为忍辱菩萨行、忍辱波罗蜜!


{返回 忍辱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安忍波罗蜜(益西彭措堪布)
下一篇:如何面对生气(释从信)
 嗔心浅探(释圣醒)
 忍辱是快乐的源泉(然教法师)
 如来的忍辱柔和衣(见胆法师)
 世间委屈六事(星云法师)
 慈爱的修习(法增比丘)
 上师亲友受伤害 该不该起嗔恨心(索达吉堪布)
 忍辱述义(能仁)
 知母念恩与忍辱的修法(德兰根迥仁波切)
 怜惜众生苦 敞心向轮回(达真堪布 )
 平时忍辱是消业障(心戒法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的生态环保观念及实践方向(清远法师)[栏目:佛教与环保]
 中国佛学与青年[栏目:太虚法师]
 往生咒[栏目:觉世论丛]
 跟佛菩萨为伴侣[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二]
 《安乐集》白话译注 第四大门[栏目:安乐集白话译注]
 杂宝藏经白话 罗睺罗因缘第百十七[栏目:杂宝藏经白话]
 四个问号[栏目:星云法师]
 七十一世 波停上渊禅师[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五0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如何修方能不退转?[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