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极乐之光 佛法的修行方法 ~ 七觉支(七菩提分)
 
{返回 极乐之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403

七觉支(七菩提分)

  就是修行解脱者,要培养心灵七个方面的觉醒。才能增长自己的解脱慧命,使烦恼逐渐消除。才能获得永恒愉悦的圣果,生活在无所执着的自然洒脱之中。
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念觉支、定觉支、行舍觉支
择法觉支
       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解脱修行者,必须要觉醒自己内心思改分析、辨别真伪的能力。要了解那些是恶法,那些是善法。那些法可以导致苦的出现,可以使众生不断地轮回生死。那些法可以使众生苦恼熄灭,增长智慧,开发心灵的大能,趣向解脱。并且能够执持善法而不舍,永离恶法而不染。这种内心择善法而去恶能力的觉醒,就是择法觉支。
精进觉支
       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解脱修行者,必须要觉醒内心,向着自己解脱目标,勤奋上进的能力。使自己内心的恶法能够止息,不再生起,并且使自己内心的善法不断的增长。只有这样,才能在修行解脱的道路上有所成就,步向涅槃解脱。这种内心勤奋向上能力的觉醒,就是精进觉支。
喜觉支
     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解脱修行者,定要觉醒和增长自己内心感受的喜悦能力。只有这样,您的身心才能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里,都能从容不迫地面对,并时刻保持内心的喜悦而不减。
   但是必须要明白无常无我的道理,不断地增长自己善法智慧,远离一切执着颠倒。
   只有这样,才不会坠入得失苦恼之中,才能远离一切忧恼、悲患的逼迫。这种,时刻保持内心喜悦生起并持续的觉醒,就是喜觉支。
轻安觉支、
       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解脱修行者,要学会对一切无常的事物与心物,都能够不执着,不被其系缚住。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身心无论处在何种境遇里,都能够经常保持轻松没有束缚、安宁没有挂虑。才能生活的自然洒脱,没有任何苦恼。这种,不执着、不被束缚、轻松、愉悦、安宁、没有挂虑的内心感觉能力的觉醒,就是轻安觉支。
念觉支
     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解脱修行者,要觉醒并使其增长,内心的念念不忘,忆持解脱善法的能力。使自己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能够对导致,灭苦生乐之法的清楚明了。时刻忆念一切善法,作为自己言行的指南,令自己离苦得乐,趣向解脱。这种内心忆念、执持善法能力的觉醒,就是念觉支。
定觉支
     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解脱修行者,要觉醒和增长禅定的能力,使自己的精神力得以专注统一,而不散乱。----只有这样才能祛除妄念集中心力,才能发挥心识巨大的力量,才能成就解脱世间烦恼的圣果。如果没有一定的禅定的能力,他就会心力涣散,不能引发内心的大能与智慧。这种专注心力、祛除妄念能力的觉醒,就是定觉支。
行舍觉支
       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解脱修行者,要觉醒和增长内心对外缘(外界)的刺激,而不起任何苦恼、不快反应的能力。
    他要明白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四大皆空的真实道理,他要知道世间的一切法,无论是物质现象的色法,还是精神现象的心法本身,都是迁流不住、不永恒、不常住、性体本空的。所以,不要执持世间虚妄不实的事物,对已经过去的事情不要追忆难舍,对尚未发生的事情而苦恼。
    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改善那些可以改善的事物。对改善不了的或已经发生的事物,要勇敢地面对、淡然接受,而没有丝毫的激动。面对外缘(外界)的刺激而激动,只会凭填自己的烦恼,对解脱无有益处。
    这种面对外缘(外界)的刺激,而不起苦恼或不快反应的能力,就是行舍觉支。

 


{返回 极乐之光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极乐之光 佛法的修行方法 ~ 八正道
下一篇:极乐之光 佛法的修行方法 ~ 四正勤
 极乐之光 佛法的修行方法 ~ 七觉支(七菩提分)
 极乐之光 佛法应知 ~ 佛的三身
 极乐之光 佛法的修行方法 ~ 菩萨的修行方法(四摄法)
 极乐之光 佛法的原理 ~ 宇宙诸法的实相——四法印 诸行无常
 极乐之光 佛法的修行方法 ~ 菩萨的修行方法(六度)
 极乐之光 佛法的修行方法 ~ 菩萨的修行方法(四无量心)
 极乐之光 佛法的原理 ~ 有情生命循环的过程(十二缘起)
 极乐之光 佛法的修行方法 ~ 净土的修行方法一(什么是净土?)..
 极乐之光 佛法的修行方法 ~ 八正道
 极乐之光 佛法的修行方法 ~ 净土的修行方法三(极乐世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向心中求——与企业家聊佛学(周文)[栏目:佛教与经济]
 如何才能持好戒?心中不善的刹那闪念,是否属于犯戒?怎么调整?[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梦中梦因果问答 21 为什么我母亲生为大女儿,要辛苦照顾十个弟妹?...[栏目:梦中梦因果问答-泰国高僧]
 领悟[栏目:慈成加参仁波切]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二十 (5)[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离境界 去执着[栏目:如孝法师]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A 1241经:本经叙述给孤独长者劝人皈依三宝的事迹。[栏目:界定法师]
 从佛学院到禅学院[栏目:妙境法师]
 与戒幢佛学研究所在读研究生的一席谈[栏目:济群法师]
 阿毗达摩 第十二讲 六处门色法及名法与心所[栏目:阿毗达摩讲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