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隋唐五代第四 李商隐~忆住一师
 
{返回 禅诗三百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590

隋唐五代第四


★李商隐(813—858)

祖籍怀州河内,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县)。少年才俊,进士出身。因卷入牛、李党争,遭受排挤,坎坷潦倒,终致皈依佛门。诗与杜牧齐名,是晚唐杰出诗人。尤长七律,以情诗、无题诗为着,风格深情绵密,婉丽清雅。着有《玉溪生诗》、《李义山诗集》等。

忆住一师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

烟炉销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赏析】

京城中佛寺鸣钟时,诗人就想起了远在西峰中的住一禅师。全诗通过佛寺晓钟、烟炉寒灯、雪压青松等一组融动静声色于一体的画面,表现了住一禅师清凛冷峻的禅风与冰清玉洁的节操。“童子开门雪满松”一句,令全诗陡增亮色。诗人也仿佛从别绪、忆情和有关青灯炉烟的晦暗感受中解脱了出来,倏然进入了住一禅师所修持不懈的禅境。首句言“无事”,其实是反语,只有住一禅师才是真正的无事之人!

华师

孤鹤不睡云无心,衲衣筇杖来西林。

院门昼锁回廊静,秋日当阶柿叶阴。

【赏析】

世事扰扰,何来清静,只有痛苦与烦恼。诗人中年丧妻后,便刻意事佛,向往“闲云野鹤”的意趣,希望找到一处清净安宁的憩身之所。华师的西林寺无疑是诗人心仪已久的宝地。

首二句写诗人怀着净心,衲衣筇杖前来访师;后二句写诗人所见的佛地景色。一“静”一“阴”,实写景物,暗喻人品、心境。而诗名“华师”,却不着华师一字,未晤禅师一面,可见诗人烘托人物、描摹心境的笔力。

青萝

残阳西入崦,茅房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赏析】

这是一首访僧寄性诗。

首联写诗人于夕阳西下时分兴致勃勃去北青萝山的茅房去拜访一位孤僧。黄昏访僧,说明诗人心境之沉抑与淡静。其性情之冲淡,跃然纸上。访晤孤僧的诗人,其实也是孤身一人。颔联续写“访”时所遇:但见落叶飘飞,寒云漫空,山路崎岖,却不见高僧的身影。颈联写孤僧的风采:独敲磬与闲依藤。一“独”一“闲”,将僧人悠闲自在、清净无事的心境毕现了出来。于是诗人颖悟道:世界何其渺小,人如芥子何等微不足道,何必心存爱憎,自寻烦恼呢?于是诗人由此得到了解脱。

 


{返回 禅诗三百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慧忠~松柏操
下一篇:慧寂~滔滔不持戒
 李翱~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
 文偃~金屑眼中翳
 法聚~宿云居西麓庵
 景纯~绝句
 仲皎~静林寺古松
 王安石~登飞来峰
 遇贤~杂诗
 郑谷~慈恩寺偶题
 从谂~鱼鼓颂
 希昼~怀广南转运陈学士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人菩萨行的历史足履(释昭慧)[栏目: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学术会议论文集]
 法华特论 第二十一 六根清净品---法师功德品[栏目:冯达庵居士]
 欢喜心是一贴良药(赵丽杰)[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念佛之人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栏目: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乌云散后 明日当空[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因明同、异品定义中为何没有“除宗有法”(刚晓)[栏目:因明学参考资料]
 天台小止观 善根发相之验证 一、辨邪伪禅发相 二、真正禅定发相[栏目:永本法师]
 百法无我[栏目:正果法师]
 前世今生 第三章 一两个钟头走完一生(2)[栏目:探秘生死轮回的启蒙书·前世今生]
 如果我们发愿往生极乐世界,那往生之后,多久可以回来?[栏目:格花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