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师兄们询问某某灌顶是否须要守三昧耶戒、是否有功课(每天修持的规定),若无强制功课才敢参加;又说正式「传法灌顶」方有三昧耶、「结缘灌顶」则没有,接受传法灌顶越多则越容易破戒云云……到底灌顶与三昧耶戒是甚么关系?三昧耶戒等於做功课吗?
要了解这些问题,首先要厘清甚么是灌顶、甚么是三昧耶戒。
灌顶,梵语abhiṣeka或abhiṣiñca,前字Natshog Rangdrol大师解作「摊分」之意,指灌顶内的不同支分能授予不同的修法权力;后字不败尊者(Mipham Rinpoche)释为「净除」(障碍)及「注入」(功德)。
藏语称灌顶为Wang Kur,字义正是「授权」,指授予观修权力的仪式。一般而言,正式密法不能随便自学,自学也不一定有成就。弟子须从灌顶中获授权修学,同时涤净障碍、领受加持,成熟世、出世间成就之种子。
藏语本身并无「传法灌顶」、「结缘灌顶」等名称。汉人所说的「传法灌顶」多指「大灌顶」(藏语Wang Chen),即完整的灌顶。大灌顶包括一系列详细的前行,正行则包括四种:
宝瓶灌顶――藉宝瓶、宝冠、铃杵等给予五佛部灌顶,并藉分别绘有坛城主尊及重要眷属的多张小图(Cak Li),各别给予各尊的灌顶。宝瓶灌顶能授予修习生起次第的权力,以及净治身之蕴、处、界。
秘密灌顶――藉颅器中的甘露,授予修习脉、气的权力,净治语之风息。
智慧灌顶――藉明妃小图或其他仪轨要求的法器,授予修习俱生乐空的权力,净治明点与诸识。
名词灌顶――藉展示水晶或口述有关心性的开示,授予修习离分别双运的权力,以及净治一切显境有法。
上述四灌是以无上瑜伽续为例。若灌顶本尊属於下三续(事续、行续、瑜伽续),则只会有其中若干种灌顶。
除了大灌顶外,某些「中灌顶」(Wang Dring) 也被视为正式灌顶。其前行较简短,正行仅具宝瓶、秘密、智慧、名词四个灌顶(大灌顶的宝瓶灌顶并非一个,而是一组灌顶,确实数量视乎不同仪轨而定,故大灌顶中往往包含十多个子灌顶;中灌顶则只依宝瓶授予一个灌顶)。
汉人所说的「结缘灌顶」,多指「随许」(Je Nang)。「随许」的前行简短,正行是透过宝瓶及几种小图,分别给予身观本尊相、语诵本尊咒、意修本尊定的准许。这些准许大概与下续部本尊瑜伽或无上续部生起次第相关,并无像大灌顶般授权修习无上续部圆满次第及净治气脉明点。
另外,常被汉人唤作「结缘灌顶」的,还有「食子灌顶」(Tor Wang)、「念诵口传」(De Lung)及「长寿灌顶」(Tshe Wang)
。
食子灌顶也可算作随许的一种,此中身、语、意准许都是以食子(而非宝瓶或小图)给予。
念诵口传(有别於一般的口传Lung)中,弟子只须依上师指示,自观本尊、迎请智慧尊融入,再观想对生本尊心间放出咒鬘融入自生本尊心间,同时随师诵本尊咒,即完成整个程序。这或可视为简略的身、语随许。
长寿灌顶是依长寿瓶、长寿甘露、长寿丸等加持弟子增福延寿的仪式。某些长寿灌顶也包含观修本尊的准许。
简言之,大灌顶(四灌顶)与随许等简短灌顶的差别,在於正行的内容、所依物(灌顶法器)的种类、所授予修法权力的多寡,以及能成熟或加持的范畴。
(未完待续)
※ 本文作者为香港能仁书院客座助理教授,本港多个藏传佛教道场之译者、干事、顾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