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与恭~思母
 
{返回 禅诗三百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7454

★与恭(生卒年不详)

一作允恭,字行己,号懒禅,浙江上虞人。时有诗名,与时士赵孟頫相善。

思母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粜米归。

【赏析】

这是一首饱蘸生活气息,充满真情实感的思母诗。

首句点明时节,渲染思情:霜打芦花,往日那一片片白茫茫的秋日生机欲舍难舍,令他想起了母亲的白发,想起了母亲的故去,不由潸潸泪下。在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去年五月归家省亲时的情景: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季节,僧人典当了法衣,买了些粗米拿回家侍奉娘亲,而白头的娘亲就是在柴门边盼望着儿子的归来……诗如一帧发黄的老照片,一首低回沉婉的曲子,响着余韵,久萦心间。

自古有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身在清贫之中的僧人,同是人子,也一样有思母之心、报恩之念,“恩则孝养父母”(《坛经》)乃人伦大事,只不过更为超尘脱俗,且视各人因缘而行。“弃恩入无为”,“与娘斋得一员僧”,才是真正的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

正如元僧中峰明本的《警孝偈》所言:“流转三界中,恩爱不能舍。弃恩入无为,真实报恩者。”

而元僧明和尚的《母生日》更是直抒胸臆:“今朝是我娘生日,剔起佛前长命灯。白米自饮还自吃,与娘斋得一员僧。”

清僧智朗有诗《归省母墓二首》,写得凄婉动人:“风木惊心二十年,偷生只为学金仙。谁知杖锡归来日,荒草丛中化纸钱。蓬鬓荆钗苎布裙,夕阳影里泪纷纷。趋前欲讯重泉恨,吹过西风一片云。”

近代高僧八指头陀敬安的《清明伤怀》,亦饱诉孝心亲情:“最苦清明三月天,故乡心事倍凄然。不知故里双亲墓,又是何人挂纸钱。”

有此一认识,我们不妨再浏览一下僧家回家省亲的诗句,体味其间饱蕴的禅趣空理:

宋僧藏叟善珍的《送僧省亲》诗为:“衲衣换得彩衣斑,佛国宣传及第还。母问子供何职事?空王殿上翰林官。”全诗情趣盎然,赞颂了“佛国及第”的了悟,成佛成祖的超脱。这难道不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不是真正的衣锦还乡么?

宋僧虚堂智愚的《送僧省亲》一诗为:“白头八十双亲在,日望南方应断肠。一见掀眉呈旧面,莫言无物献尊堂。”扬眉吐气地与长久思念你的八十高龄的双亲相聚,将“无”奉献给高堂吧!这可是人世间最可尊贵的道啊!

元僧楚石梵琦的《送僧省亲》诗为:“空花要觅生时蒂,阳焰须寻起处波。不是出家恩爱重,梦魂偏在故乡多。”饮水思源,归乡省亲,乃人子的本分,衲子又何尝例外!其实,出家人的儿女情更长,恩爱感更重,何出此言?因为他们夜夜梦乡关!那父母未生之前的所在,那精神的家园,不正是释子的理想之国么?

省亲也罢,思亲也罢,那一份天生自然之情,亦是永恒的禅性的体现。

 


{返回 禅诗三百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清珙~题裁缝
下一篇:明本~天目山
 寒山~寒山多幽奇
 保暹~秋径
 惟凤~吊长禅师
 宋无~兰
 绍隆~槿花
 慧远~庐山东林杂诗
 李益~哭柏岩禅师
 辽金元明清及近代第一 圆至~赠天纪
 正觉~新妇骑驴
 皎然~湖南兰若示大乘诸公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素食人生与素食的利益[栏目:素食与健康]
 黑文殊师利菩萨灌顶开示 ——第八世德颂仁波切[栏目:密乘之门·灌顶开示选]
 身业[栏目:佛教词汇小百科]
 入二谛[栏目:阿底峡尊者]
 相应177-179经 外部-无常-欲等经[栏目:相应部 35.六处相应]
 你穿的那么破,我看了很不好受,难道穿破衣就能成道么?[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跟祖师接线[栏目:净界法师]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五十九课[栏目:中观庄严论解说]
 无量寿经玄义讲记 二 本经体性[栏目:净空法师]
 三生石[栏目:孤独是一种修行]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