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子既如是 |
身为佛子的菩萨, |
坚持菩提心, |
既已如此坚定地受持愿、行菩提心, |
恒勤勿懈怠, |
就应该经常努力不懈, |
莫违诸学处。 |
千万不要违越六度四摄等菩萨学处。 |
2.遇事不慎思、 |
一件事情,如果没有经过仔细的思考, |
率尔未经意, |
或者毫不考虑就轻率地答应去承办, |
虽已誓成办, |
那么那件事情是否该做,当然值得考虑。 |
后宜思舍否。 |
不过,发心受持菩萨戒的情形就不同了。① |
3.诸佛及佛子, |
因为曾以广大智慧作深入观察的诸佛菩萨, |
大慧所观察, |
都一致肯定发心受戒有无边的功德; |
吾亦屡思择, |
而我自己也是一再考虑才立誓受戒的。 |
云何舍誓戒? |
既然誓戒对我有益,为什么要舍弃呢? |
4.若誓利众生 |
如果有人发誓要为众生而修道成佛, |
而不勤践履, |
可是却不肯努力实践, |
则为欺有情; |
那不就等于欺骗了所有的众生吗? |
来生何所似! |
这种后果会使人投生何等的恶趣啊!① |
5.意若思布施 |
如果一个人曾经想作布施, |
微少凡常物, |
后来却因为悭吝而没有施舍出去, |
因悭未施与, |
仅管想要布施的东西根本微不足道, |
经说堕饿鬼。 |
但是经说:这种人将会堕落饿鬼道。② |
6.况请众生赴 |
何况有人曾经诚恳地邀请众生 |
无上安乐宴, |
前来享受无上菩提的安乐喜宴, |
后反欺众生, |
后来却出尔反尔,欺骗了众生, |
云何生善趣? |
那么这种人怎能投生到善趣呢? |
7.有人舍觉心, |
不见得;曾经舍弃菩提心的舍利子, |
却办解脱果? |
不是也成办了解脱的四果圣位吗? |
彼业不可思, |
没错。不过这种特殊的业缘法则不可思议, |
知唯一切智。 |
只有一切智的佛陀才能洞彻幽微。① |
8.菩萨戒堕中, |
在菩萨律仪的罪堕中, |
此罪最严重; |
舍弃菩提心的罪堕是最严重的; |
因彼心若生, |
因为一旦生起这种唯求自利的心态, |
将损众生利。 |
一切众生的利益将会损减。 |
9.虽仅一刹那 |
同样,如果有人障碍了菩萨的福德善行, |
障碍他人德, |
虽然只是短短一刹那顷的时间, |
因损有情利, |
但因间接亏损了有情的利益, |
恶趣报无边。 |
所以他在恶趣受报的次数将难以估计。① |
10.毁一有情乐, |
再者,如果只损坏一个有情生命的安乐 |
自身且遭损, |
就会使自己遭受不好的报应, |
况毁尽空际 |
何况是毁坏浩瀚的虚空际中 |
有情众安乐。 |
无量有情众生的安乐呢? |
11.故杂罪堕力、 |
因此,时发时舍菩提心的菩萨, |
菩提心力者, |
既犯罪堕,又具有菩提心力; |
升沉轮回故, |
由于间杂着这两种互相抵制的力量。 |
登地久蹉跎。 |
所以必须在轮回中耽搁很久才能登地。① |
12.故如所立誓, |
因此,我应当遵照所立的戒誓, |
我当恭敬行; |
恭恭敬敬地去实践; |
今后若不勉, |
今后如果不勉力而行, |
定当趋下流。 |
将来一定会逐渐趋向恶趣。 |
13.饶益众有情 |
为了饶益一切有情众生, |
无量佛已逝; |
无量诸佛都已经先后降生又逝世了; |
然我因昔过, |
而我,却因为自己的放逸和罪行, |
未得佛化育。 |
至今仍无福成为佛陀亲自教育的对象。 |
14.若今依旧犯, |
如果今后我依然明知故犯, |
如是将反复 |
那么我一定会重蹈覆辙; |
恶趣中领受 |
沉沦在恶趣里, |
病缚剖割苦。 |
遭受疾病、捆缚、劈剖和割杀等痛苦。 |
15.若值佛出世、 |
既侥幸获得人身,又逢如来出现世间, |
为人信佛法、 |
对佛法有信心,又适合修习善法, |
宜修善稀有, |
如果这样难得的机缘一旦失去了, |
何日复得此? |
那么哪一天才能重新获得呢? |
16.纵似今无病, |
即使我这一生都像今天这样, |
足食无损伤, |
没有病痛、丰衣足食、毫无损伤, |
然寿刹那逝, |
但是寿命却在不知不觉中刹那飞逝; |
身犹须臾质。 |
人身就像短暂的替代品,不久世间。 |
17.凭吾此行素, |
凭我这样放逸的作为, |
人身难复得; |
来世恐怕连人身都没份,何况是暇满呢? |
若不得人身, |
如果得不到暇满人身而失去修善的机缘, |
徒恶乏善行。 |
那就只能为非作歹了。 |
18.若具行善缘 |
如果今生有修习善法的机缘 |
而我未为善, |
而我却不利用它来修善, |
恶趣众苦逼, |
那么一旦堕落恶趣被众苦所困惑, |
届时复何为? |
那时,除了受苦我还能做些什么呢? |
19.既未行诸善, |
既然在恶趣里没有机会行善, |
复集众恶业, |
而且还会集聚许多罪业, |
纵历一亿劫, |
那么纵使经历了一亿劫, |
不闻善趣名。 |
也听不到善趣的名称,何况得生善趣呢? |
20.是故世尊说: |
因此,世尊在《杂阿含经》中说: |
人身极难得; |
要获得暇满人身是非常不容易的; |
如海目盲龟 |
就像汪洋大海中一只盲龟的颈子 |
颈入轭木孔。① |
碰巧伸入一个漂浮不定的轭木孔一样困难。 |
21.刹那造重罪, |
如果犯下刹那的重罪 |
历劫住无间, |
其恶报就可能使人陷在无间地狱受苦一劫, |
何况无始罪 |
那么无始轮回以来所积的恶业 |
积重失善趣。 |
又怎能使我们趋入善趣呢? |
22.然仅受彼报, |
再者,仅仅受完上述的那些恶报, |
苦犹不得脱; |
这个人并不能因此就解脱恶趣的痛苦; |
因受恶报时, |
因为正当遭受恶趣报应的同时, |
复生余多罪。 |
烦恼又将引生出许多新的罪业来。① |
23.既得此闲暇, |
既然获得了如此宝贵的闲暇人身, |
若我不修善, |
如果我依旧放逸懈怠而不去修善, |
自欺莫胜此, |
那么再没有比这更可怕的自欺了, |
亦无过此愚。 |
也没有比这更堪虑的愚蠢了。 |
24.若我已解此, |
如果我已经了解了暇满难得的道理 |
因痴复怠惰, |
却依然痴顽怠惰而不肯修善, |
则于临终时, |
那么在临终恶相现前的时候, |
定生大忧苦。 |
一定会生起极大的忧愁和痛苦。 |
25.难忍地狱火, |
再者,当恶业的果报完全成熟的时候, |
长久烧身时, |
难忍的地狱火焰将会长久灼烧我的身体。 |
悔火亦炙燃; |
那时,懊悔的心火必然也跟着一起燃烧; |
吾心必痛苦。 |
因此,我的内心一定非常痛苦。 |
26.难得有益身, |
人身是非常难得而有益的。 |
今既侥幸得, |
现在既然已经侥幸得到了人身, |
亦复具智慧, |
而我又具有辨识利害的智慧, |
若仍堕地狱, |
如果来生依然被引入地狱受苦, |
27.则如咒所惑, |
那么我岂不像被咒术所迷惑的人一样, |
令我心失迷; |
成了一具行尸走肉的无心之躯而已? |
惑患无所知, |
到底被什么迷惑了竟然连自己都不知道! |
何蛊藏心耶? |
究竟是什么潜伏在我的内心作祟呢? |
28.瞋贪等诸敌, |
瞋恨、贪爱和愚痴等烦恼敌, |
无手亦无足, |
既没有强壮的手脚等肢体, |
非勇非精明, |
也没有英勇贤明的胆识;但是, |
役我怎如奴? |
它们怎能把我当奴隶一般地役使呢? |
29.惑住我心中, |
烦恼一直潜伏在我内心中, |
任意伤害我, |
并且任随它们高兴地伤害着我; |
犹忍不瞋彼, |
而我竟然甘心忍受,毫不介意; |
非当应诃责。 |
这种懦弱之忍是可耻的,应该谴责。 |
30.纵使天非天 |
即使所有的天神和阿修罗 |
齐来敌对我, |
都起来和我敌对, |
然彼犹不能 |
但是他们顶多只能杀害我而已, |
掷我入无间。 |
还不至于把我抛进无间地狱的熊熊烈火中。 |
31.强力烦恼敌, |
可是烦恼敌的势力却非常强大, |
掷我入狱火, |
它能在刹那间把我投入地狱的火焰中; |
须弥若遇之, |
遇上这熊熊的狱火,纵使是须弥山, |
灰烬亦无余。 |
也将被烧得连灰烬都不剩。 |
32.吾心烦恼敌, |
如果我不努力对治心中的烦恼敌, |
长住无尽期; |
那么它们必定会长住久安,无始无终; |
其余世间敌, |
而其它一切世间的仇敌, |
命不如是久。 |
却不能活得那么长久。 |
33.若我顺侍敌, |
如果我温顺地侍奉世间的敌人, |
敌或利乐我; |
他们还可能会饶益我,并使我安乐; |
若随诸烦恼, |
但是,如果我一味奉承内心的烦恼, |
徒遭伤害苦。 |
那么只会遭受更多的伤害和痛苦而已。 |
34.无始相续敌, |
因此,这无始以来恒常相续的烦恼敌, |
孳祸唯一因; |
正是极速滋长业祸的唯一因素; |
若久住我心, |
如果它们一直潜伏在我心中, |
生死怎无惧? |
我怎能在生死中快乐无惧呢? |
35.生死牢狱卒, |
这些烦恼简直就是生死牢狱中的守护卒, |
地狱刽子手, |
和地狱里行刑的刽子手, |
若皆住我心, |
如果它们都住在我内心的烦恼窝中, |
安乐何能有? |
那么我怎能得到安乐呢? |
36.乃至吾未能 |
因此,在我还没有亲自消灭 |
亲灭此惑敌, |
这些罪魁祸首的烦恼敌以前, |
尽吾此一生, |
在我这一生当中, |
不应舍精进。 |
我都不该放弃断除烦恼的努力。 |
于他微小害。 |
如果别人施加于我们的一点小伤害, |
尚起瞋恼心, |
就足以撩起我们的瞋恨心, |
是故未灭彼, |
那么尚未消灭可恶的烦恼敌以前, |
壮士不成眠。 |
豪气干云的壮士应该是睡不着的。 |
37.列阵激战场, |
将士们列队在战场上激烈地作战, |
奋力欲灭除 |
不过是为了奋力消灭他们的敌人罢了。 |
终必自老死 |
而这些敌人即使不被砍杀也会自然死亡, |
生诸苦恼敌。 |
并且还会因为死亡而产生极大的苦恼。 |
仅此尚不顾 |
尽管如此得不偿失,但将士们在作战时, |
箭矛着身苦, |
仍然毫不顾虑敌军箭矛刺身的痛苦, |
未达目的已, |
未达成胜利的目的之前, |
不向后逃逸。 |
绝不临阵弃甲,向后逃逸。 |
38.况吾正精进, |
何况现在我正发奋着要消灭 |
决志欲灭尽 |
那顽强而又不会自然消失的无明烦恼呢? |
恒为痛苦因 |
烦恼永远都是一切痛苦出生的根因, |
自然烦恼敌。 |
也正是我们不共戴天的俱生仇敌。 |
故今虽遭致 |
因此,现在正精进修行的我, |
百般诸痛苦, |
虽然会遭受到百般的痛苦, |
然终不应当 |
但是无论如何, |
丧志生懈怠。 |
我都不应该怀忧丧志,懒散懈怠。 |
39.将士为微利, |
战士们为了微薄的利益而前往作战, |
赴战遭敌伤; |
有些在战场上不幸被敌人杀伤了。 |
战归炫身伤, |
然而解甲归来的时候,他们炫耀身上的创伤, |
犹如佩勋章。 |
竟然就像佩带勋章一般洋洋得意。 |
吾今为大利, |
现在,我正为着极大的利益 |
修行勤精进, |
专心致志地修学佛法, |
所生暂时苦, |
就算生起一点短暂的小苦,也该以此自勉 |
云何能困我? |
怎能被它们给难倒呢? |
40.渔夫与屠户、 |
渔夫和屠户、 |
农牧等凡俗, |
农人、牧者等升斗小民, |
唯念己自身 |
虽然只顾虑到自己 |
求活维生计, |
一日三餐的生活, |
犹忍寒与热、 |
尚且能忍受寒、热、风、雨 |
疲困诸艰辛; |
和疲惫、困厄等艰苦; |
我今为众乐, |
为了众生安乐而修行的我, |
云何不稍忍? |
为何不能吃点苦呢? |
41.虽曾立此誓: |
虽然我曾立下这样的誓愿: |
欲于十方际 |
要度尽十方虚空际的众生, |
度众出烦恼! |
令他们全部脱离一切烦恼! |
然我未离惑。 |
然而到现在,我自己却丝毫未离烦恼。 |
42.出言不量力, |
说话这么不自量力, |
云何非颠狂? |
怎会不像个颠狂的疯子呢? |
故于灭烦恼, |
因此,对于消灭烦恼, |
应恒不退怯。 |
我应该恒常精进,永不退怯。 |
43.吾应乐修断, |
我应该热爱这种断烦恼的对治之道, |
怀恨与彼战; |
应该要仇恨烦恼并和它决一死战; |
似瞋此道心, |
因为这种类似瞋烦恼的对治心态 |
唯能灭烦恼。 |
只会消灭真正的烦恼,不会引生痛苦。 |
44.吾宁被烧杀, |
我宁可被人焚烧或杀戮, |
或遭断头苦; |
甚至被人砍掉头颅; |
然心终不屈, |
但是无论如何, |
顺就烦恼敌。 |
都不向烦恼贼低头。 |
45.常敌受驱逐, |
普通的敌人在战败而被驱逐出境以后, |
仍可据他乡, |
仍然会盘据他方,休养生息。 |
力足旋复返; |
一旦能力恢复了,便再度回头反攻。 |
惑贼不如是。 |
可是烦恼幻贼就不同了,它一去不复返。 |
46.惑为慧眼断, |
因为无明烦恼一旦被慧眼识破以后, |
逐已何所之? |
就会自然而然地融入无二的心性之中了。 |
云何返害我? |
它们怎能移居其它地方再回来伤害我呢? |
然我乏精进。 |
奈何懦弱的我依然不肯精进断除烦恼。 |
47.惑非住外境, |
无明烦恼不住在外境上, |
非住根身间, |
也不住在眼根等身中或二者之间; |
亦非其它处, |
此外,也不住在其它任何地方。 |
云何害众生? |
那么它们到底能住在什么地方伤害众生呢? |
惑幻心莫惧, |
其实,烦恼是虚幻的,因此根本不用害怕; |
为智应精进。 |
应该为生起断惑的智慧而坚忍精进。 |
何苦于地狱 |
我何苦要在地狱等恶趣里面 |
无义受伤害? |
毫无意义地遭受伤害呢? |
48.思已当尽力 |
作了如上种种思惟以后, |
圆满诸学处; |
就该努力去圆满上述的菩萨学处; |
若不遵医嘱, |
如果不遵照医师的吩咐去治疗, |
病患何能愈? |
需要医疗的病人又如何能康复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