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关于有情中阴身的省思
如吉法师
{返回 如吉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452

关于有情中阴身的省思

  如吉法师

  中阴身,通常是指人或其它有情从死亡到转生之间的一段短暂的过渡生命状态。然而,关于中阴身有无的问题,南北传佛教有着不同的看法。
  最近笔者读到一本南传佛教的《何去何从——业·斯旺·转生》(马来西亚籍南传佛教高僧奥智达比丘著,2003年香港闻思修佛法中心禅行编译组编译出版)的书。书的序言中谈到南传上座部佛法中,在有情从死亡到投生之间的过程不安立中阴身。人在死后无论是转生善趣人、天,或投生恶趣地狱、鬼、畜生,顷刻即完成,无需在所谓的“中阴”阶段停留。
  汉传佛教秉承印度部派佛教中说一切有部(简称有部),乃至大乘佛教的观点,认为人死后即进入中阴阶段。在各中阴阶段带来相应的投生因缘,则七天还会转变一次,直至七七四十九天,一定觅得结生因缘而进入六道之中。
  藏传佛教不仅建立中阴之说,《中阴救度密法》中还说中阴身从前至后将会见到密法的本尊(某类修密法者最高成就的标准),即可能见到寂静尊甚至愤怒尊等。
  关于中阴身的有无问题,在有部的《大毗婆沙论》中论师们曾进行过辩论:一些论师认为人死后必须进入中阴阶段,然后转生;另一些论师则认为人死后不必经历中阴阶段便入六道。
  众所周知,参加《大毗婆沙论》结集的是五百大阿罗汉,他们提出的观点都是经过神通道力实地观察的结果。同样是阿罗汉以深妙智慧予以观察,何以有如此相反的结果?
  答案是:某些人死后先进入鬼道,然后从鬼道中死亡,再转入其他五道。
  既然如此,安立中阴者,只是以这段短暂的鬼道期为中阴而已。否定中阴者,直接认为这只是鬼类的生死,而并非什么中阴转变。
  可见在有情转生的问题上中阴的需要与否,其本质还是一样的。
  尽管南、北传佛教对中阴有无的看法在本质上并无差别,而这却导致了两派佛教对于死亡的不同态度!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根据其中阴理论制定各类复杂的超度亡灵的宗教仪规及相应的宗教活动。如汉传佛教中有规模宏大、长达七天之久的水陆法会等,南传佛教则更多的是给与垂死者的临终关怀,或简单地对死者予以诵经超度等。
  关于汉传佛教过份地重视超荐亡灵,以致中国民间普遍认为佛教只是度亡的宗教。现在佛教徒中有许多人的“学佛”、“修行”,致使期许或预约死后得到超度而已。台湾某居士曾声称死后不需要他人超度,印顺导师即赞叹道:“这才是真学佛者”。可见呼唤学佛之正见真是迫在眉睫!
  又因为汉传佛教对中阴理论的执持,给了民间鬼神迷信习俗予以理论上的支持,甚至与之相互渗透融合,致使纯正的佛法变得愈来愈模糊,蒙受的垢秽越来越深,这不能不引起有志与弘扬正法或者关注佛法命运者的深思和忧虑!因此祈求正法久住,回归佛法质朴的本源势在必行。


 


{返回 如吉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
下一篇:《弥勒菩萨的尊贵与净土法门的殊胜》序言
 印度佛教瑜伽学之纲要
 关于有情中阴身的省思
 阿底峡尊者对西藏佛教的影响
 由世间定到出世间定之修习
 《菩提道次第广论》探源
 《弥勒菩萨的尊贵与净土法门的殊胜》序言
 止的修习
 修定之证得及其它
 禅定之种类
 修定之资粮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三三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五集]
 五十七世 天如维则禅师[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宗喀巴大师上师瑜伽法 大礼拜[栏目:梭巴仁波切]
 五百罗汉 224、弥沙塞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自利 利他[栏目:厚观法师]
 问22:您教导我们动作要非常缓慢是为什么?[栏目:马哈希尊者访谈 An Interview with Mahasi Sayadaw]
 打坐中若呼吸变的非常微细...快入昏沉?[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如来藏之研究 第六章 如来藏学之主流[栏目:印顺法师]
 一、皈依三宝在修学佛法中的地位 二、完成皈依是学佛的目标[栏目:皈依修学手册]
 二一八 诈骗商人本生谭[栏目:第二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