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释迦牟尼佛舍利及其在佛教信仰中的地位
 
{返回 李利安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626

释迦牟尼佛舍利及其在佛教信仰中的地位
  李利安
  一、舍利概说
  梵语sarira,巴利语sarira,音译“实利”、“设利罗”、“室利罗”。意译体、身、身骨、遗身,即死尸、遗骨之意。通常指佛陀之遗骨,而称佛骨、佛舍利,其后亦指高僧死后焚烧所遗之骨头。《金光明经》卷四《舍身品》中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又安置佛舍利之宝塔,称为舍利塔;安置佛舍利之瓶,称为舍利瓶;供养佛舍利之法会,则称为舍利会。梵语sarira,或由动词吕ari(令依)转为名词,意谓所依之身体;或由动词5r(破坏)转变而来,意谓易破坏。又梵语dhatu,音译驮都,为舍利之异称,据巴利文长部经注所说,连结完整之身体(sarira)火焚后,变成如磨过之真珠、黄金等之粉末(dhatuyo,为dhatu之复数);依之可知,sarira即指死尸;dhatuyo则指茶毗后之遗骨。
  舍利的分类可以有不同的角度,从而的出不同的分类。一般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1、身骨(生身)舍利与法颂(法身)舍利二种。《浴佛功德经》以佛的遗骨为身骨舍利,而称佛所遗留下来的教法为法颂舍利。此种舍利的含义是是指佛灭度后,佛所说教法与戒律永住于世,可为众生的依止,所以相对于身骨舍利而称其为法颂舍利,或略称为法舍利。《法华经法师品》中说:“若经卷所住处,皆应起七宝塔,极令高广严饰,不须复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来全身。此塔应以一切华、香、璎珞、缯盖、幢幡、伎乐歌颂、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西域记》卷九记载:“印度之法,香末为泥,作小宰堵波,高五入寸,书写经文以置其中,谓之法舍利也。”而后世狭义的法舍利一般是指载于《浴佛功德经》::户的马胜比斤对舍利弗所说的《诸法缘起颂》:“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冈;彼法冈缘尽,是人沙门说。”四谛中苦、集、灭三谛的偈颂,或称缘生偈、缘起偈,以阐明法身之不生不灭,故称法身偈,义称为法身舍利偈、缘起法颂。供经入塔时,亦须唱颂此偈。法门寺地宫重新设计时即设置有这些偈颂。
  2、身骨舍利又可划分为全身舍利与碎身舍利,前者指埋葬的全身遗体,后者指火葬的遗骨。此说出自《菩萨处胎经》卷三{常无常品)。或谓将遗骨全部纳于一塔者,称为全身舍利;反之将遗骨分置多处者,称为碎身舍利(一称分身舍利)。关于全身、碎身舍利之说,可能起源于古代印度梨俱吠陀时期所行之土葬与火葬二法,而以土葬之遗体称为全身舍利,以火葬后之遗骨称为碎身舍利。
  3、分身舍利又可进一步划分为骨舍利、发舍利、肉舍利三种。《法苑珠林》卷四十谓骨舍利为白色,发舍利为黑色,肉舍利是赤色。骨舍利中有的就像五色珠,光莹坚固,一般称为舍利子。
  4、从舍利的来源来看,可划分为佛舍利与高僧舍利。佛舍利是自从释迦牟尼佛灭度后开始出现的,后来又扩大到对过去诸佛舍利进行崇拜的范围,但核心还是对释迦牟尼佛舍利的崇拜。而高僧舍利则是在对佛舍利进行崇拜的过程中,日益出现并流行的一种舍利崇拜形态。此外,记述茶毗高僧而获舍利者亦为数不少。《宋高僧传》卷七(希圆传)载,希圆寂后,荼毗其遗体,得舍利七百余粒;同传卷七(玄约传)述及收得玄约之舍利数百粒。当代高僧如茶毗后也常见舍利出席。历史上形成而今天最为流行的高僧舍利崇拜是对玄奘顶骨舍利的崇拜。
  后世所谓的舍利,为小豆大之粒状,质地坚硬而细致,稍有光泽,多被安置于小塔而受供养。一般相信佛之遗体火化之后,悉成小粒状,而且质坚,锥打不碎。然如系佛弟子的舍利,则锥击便破。不过,近世在印度发现的八分佛舍利之一,则如通常人骨被火烧后之状,既非粒状,亦不坚实。古来亦流传佛之顶骨、牙骨、指骨等物普受信徒礼拜。由此可知,除粒状舍利外,亦有其他佛遗骨流传。
  二、释迦牟尼佛舍利起源与历史
  ·佛教的舍利崇拜起源很早,据说释迦牟尼在世时就开始对过去佛的舍利开始了崇拜,但这很可能只是后来的传说。比较可靠的舍利崇拜最早开始于释迦牟尼涅架之后。依《长阿含经》卷四《游行经》所述,释迦牟尼于拘尸城双树间涅槃后,摩竭陀王阿阁世及波婆国末罗族、迦维罗卫国释迦族等皆欲获得舍利,但都遭到拘尸国人的拒绝。各国便商议将以兵力强行分取,战事一触即发。这时,香姓婆罗门挺身而山,晓渝众生,不要冈争佛舍利而白相残杀。八国便请其负责均分舍利,并各自起塔供养。于是佛的舍利便被分成八份,由八个国家各自起塔供养。这最初的八份分别是:第一,拘尸城的各位力十得一分舍利,即于国中起塔供养。第二,波肩罗婆国(波婆国之末罗)的力士获得一分舍利,归国起塔供养。第三,师伽那婆国拘楼罗众获得一分舍利,门国起塔供养。第四厂阿勒遮国诸刹帝利获得一分舍利,归国起塔供养。第五,毗耨国的婆罗门(毗留提国之婆罗门众)获得一分舍利,归国起塔供养。第六,毗离国诸黎车(毗舍离国之离车)民众获得一分舍利,归国起塔供养。第,巳遮罗迦罗国诸释子(迦毗罗卫国之释种)获得一分舍利,归国起塔供养。第八,摩伽陀(摩揭陀国)国阿阁世王获得一分舍利,归国起塔供养。负责分配舍利的香姓婆罗门也获得了佛舍利的瓶子,并起塔供养。当时的毕巯村人求得火化处的地焦炭,也起塔供养。佛教的舍利崇拜就此开始。
  有关八塔的位置后世出现了很多种传说。1898年,法国人皮佩在尼泊尔南境的皮普拉瓦发掘了一处古坟,获得一个大石柜,其中藏有蜡石壶二个、蜡石器一个、蜡石箧一个及水瓶的破片若干。蜡石壶一小一大,皆收藏有骨片,小壶为球状,分成上下二部,上半为壶盖,附有瓶形之把手,盖上亥,j有阿育王时代或该时代以前所使用之Brahmi文字的铭文二行,内容是:此乃佛陀舍利龛,为著名的释迦族及其妹、妻子等所奉祀。由此刻铭可知其骨片为八国分配佛陀舍利时分与迦毗罗卫国的那一份,也可证明《’K阿含》等经所记载的八国分舍利为历史事实。尼泊尔发掘的佛骨后来由英国政府赠与暹罗国王,该国王又以部分赠与锡兰(斯里兰卡)、缅甸及日本等国。
  早期佛教反对偶像崇拜,佛弟子们对佛的崇拜便主要以佛的舍利、佛生前的主要活动地、佛的用具以及佛成道的菩提树等为对象。在这些崇拜对象中,舍利占据了最为重要的地位,因为舍利既有真身的亲切感和神圣感,也有携带和流传的方便等优势,所以后世的舍利崇拜日益发展。据《阿育王传》卷一载,佛灭度百年后,阿育王搜集佛遗存的舍利,建造八万四千宝塔供养之,由此开始,佛舍利崇拜突破南亚的范围,在整个世界佛教界流传开来,影响直到今天。历史上,世界各地都曾经出现佛舍利的供奉情形。如《高僧法显传》的师子国(今斯里兰卡)条记载,该国王城中有佛齿精舍。《大唐西域记》卷十一的僧伽婆罗国(今斯里兰卡)条说,王宫之侧有佛牙精舍。《高僧法显传》载,那竭国界醯罗城中有佛顶骨精舍。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玄照条载,玄照曾至迦毕试国礼拜如来之顶骨。《西域记》卷
  一迦毕试国条记载,该国有龙王所建的牢堵波,其中供奉如来的骨肉舍利。《人唐西域记》
  卷十二载,玄奘回国时请得如来之肉舍利一百五十粒携回。《宋高僧传》卷一载,义净归朝
  时携回舍利三百粒。根据有些学者的不完全统计,中国现存的佛舍利共计有831粒。
  在日本,历来也有舍利感应的故事传说。如《日本书纪》卷二十敏达天皇十三年条所载,司马达等于设斋会时感得佛舍利,将之呈与大臣苏我马子,马子以铁锤试之,铁锤破而舍利不坏,将之投入水中也不沉陷。马子、司马达等因此笃信佛法。另外,《太子传古今目录抄所载扶桑舍利集》记载,圣德太子二岁时,向东方称南无佛,从掌中堕下白色小颗舍利。此舍利世称南无佛之舍利,在日本相当著名。
  后世流传的释迦牟尼真身舍利主要有以—㈠L种: 1、舍利子(粒状),传世较多: 2、牙齿(今存北京、斯里兰卡); 3、指月,舍利(今存法门寺);4、头盖骨; 5、锁骨等;6、头发。其中最著名的有两种,一是佛牙:舍利,一是佛指舍利。佛指舍利从古到今只有一处发现,即法门寺,而佛牙舍利则有多处分藏。
  三、佛牙舍利的分布
  目前所发现的佛牙舍利有三十处,绝大部分并没有获得公认。获得一致认可的有两处:一是斯里兰卡的佛牙舍利;一是中国北京的佛牙舍利。
  北京灵光寺佛牙舍利的来源大概是这样的:该颗佛牙从中印度传到乌苌国(约在印度北部苏瓦特河流域),后又传至于阗(今新疆和田)。至五世纪南朝僧人法献西游于阗时,将其带回齐都建业(今南京)。隋统一天下气,佛牙又被送至长安,五代时中原战乱,又辗转到达辽的燕京(今北京),辽道宗咸雍七年(1071)将佛牙舍利供奉于北京灵光寺招仙塔(建于西元八世纪)的舍利塔中。但这座佛塔于清德宗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事件时,因八国联军炮击而告荒废,后经修建,恢复旧观。由旧塔基台中挖出的沉香木盒内藏有佛牙,从此移至新建的舍利塔内,供奉于七宝金塔的莲座上。视为该国的国宝,故该寺又称佛牙寺。锡兰佛教界每年八月一日举行历时十二天的佛牙节,于每日晚间八时至十一时举办场面盛大的佛牙游行。据佛牙史记载,此枚佛牙系于四世纪顷,由印度羯陵伽国传入锡兰。据义净的《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记载,明远法师曾到锡兰,欲密携佛牙归国,终为锡兰人发觉,致遭凌辱,锡兰人对佛牙的防守益加严密。十四世纪初,南印度塔米尔人(Tamits)入侵,劫取佛牙。波洛卡摩婆诃王三世(1302~1310在位)时,以和平方式迎回佛牙。其后,锡兰仍战乱不止,佛牙亦随之不断迁地密藏。一五O五年,葡萄牙人登陆,极力迫害佛教信仰,王都又辗转迁至坎底市,于此建佛牙寺以供奉佛牙。一五六O年,葡人将佛牙送至印度果阿地方(Goa)烧毁,然数年之后佛牙再度出现,有人认为烧毁之佛牙乃系膺品。
  其他各处的佛牙舍利如下:
  1、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佛牙”:1974年,在应县佛宫寺木塔第二层和第四层主佛像的身体内,各发现佛牙一枚,大概在辽末藏入佛像体内的。2006年9月木塔落成950周年庆典,首次公开展出了“佛牙舍利”。
  2、山东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塔佛牙:宝相寺原名昭空寺,初创于北魏,唐时扩充,北宋重修改今名。太子灵踪塔建于熙宁六年至政利二年。1994年重修时意外发现塔基地宫,在地宫中发现佛牙舍利。这枚佛牙舍利,据称是唐朝悟空从北天竺犍陀罗获得的秆迦牟尼真身舍利。这枚佛牙长五点五厘米,入葬规格为十二级佛塔和金棺银椁。同时出土佛舍利九百余粒,被中国佛教协会认定为“数量最人的佛舍利发掘”,义有“跪捧真身菩萨’’等举世无双之造像。
  3、四川峨眉山万年寺“上古佛牙”:这枚长42.66厘米、宽约12厘米、重6.5千克的人“佛牙”,光润如玉, 于金黄色中透出紫色条纹。传说宋代僧人从斯里兰卡带回来的,僧人故以“佛牙”的美称表达崇佛的心理。
  4、湖北当阳玉泉寺“佛牙”:1994年10月,玉泉寺铁塔出土佛牙舍利。铁塔地宫铭文记载:“圣宋天圣初,有前住持传法赐紫广教大师皆因重修经藏,开拙藏脚基址获一地宫,见石匣上有字号,原是大唐仪凤二年三月十日,天皇天后为夫主文武圣皇帝忌辰,天下诸州五所各度僧满四十九常令数足,并造浮图七级。寺僧弘景禅师德业时,尊后召入京,帝甚仰重,供养数年。禅师虽居凤阙,不忘林谷、固辞栖遁。金轮圣神皇帝不屈高志,遂放还山,亲授舍利令下塔中。以大周长寿二年岁次甲午七月丙戌朔二十日已酉,道俗云集五千余人,下舍利于塔中。”据此记载,从唐朝玉泉寺僧弘景获武则天亲授舍利,长寿三年(694)七月下葬,到北宋嘉祜六年(1061)九月重新安葬舍利,两次安葬时隔367年,且言舍利而非言佛牙,可见史佐不足。
  5、山西五台山“佛牙”:传说东土阿育王十九舍利塔之一即在今大白塔之下。今存佛牙长五匣米,呈圆锥形,安置在一个35厘米高的银质佛牙塔内,据说是民国初年果迦和尚由印度获得。不过,唐宋之世日本僧圆仁、成寻的日记记载五台山确藏有辟支佛牙和佛指,不知所踪。所以,有人猜测白塔之下或许还存有唐代的佛牙舍利。
  6、福建鼓山涌泉寺“佛牙”:鼓山涌泉寺藏经殿中有一座“释迦如来灵牙舍利宝塔”,塔中存三颗舍利与佛牙,佛牙呈白色。顺治十七年(1660)道霈《建正法藏殿记》:“灵牙,三山林公得山居士所施也。居士得是牙于燕京古寺中,纵六寸,广五寸有奇,重七十八两,其大龈如金,细齿如玉,坚好香洁,盖是过去古佛大牙,实希有之灵踪也”。
  7、浙江松阳延庆寺“佛牙”: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行达禅师奉旨西行,历十寒暑,求得佛牙并舍利四十九粒。咸平二年动工修塔,五年乃成,葬佛牙舍利于松阳延庆寺。
  8、河北省固安县宝严寺“佛牙”:宝严寺地宫发现的汉白玉石函盖上刻记:“士诲幢佛牙真舍利,维天眷元年(1138)三月十一日庚辛时建,大金国燕京琢州固安县宝严寺”。石函内供养着鎏金银佛舍利柜,柜内有鎏金舍利盒,盒内装着佛牙和“珊瑚”舍利,还有金银菩萨立像和银幡等物品。塔基中出土的一块题名砖上说:这座塔所供养的是定光佛的舍利。
  9、通州佑胜教寺燃灯“佛牙”:燃灯佛是今世佛释迦牟尼的老师。传说他出生时身边的一切光明如幻,因此称燃灯佛。他死后遗体在火化时结成珍珠状舍利。燃灯佛舍利塔便是收藏有燃灯佛舍利的塔。燃灯佛塔是一座密檐式八角形十三层砖木结构实心塔。此塔康熙十八年地震时,塔身倾圮。出土“佛牙一颗,舍利百珠”。
  10、河南邓州福胜寺塔“佛牙” 1988年福胜寺塔发现地宫,在地宫中发现金棺、银椁及佛骨、佛牙、舍利等28刊:稀世珍宝。金棺内放“佛牙”一‘枚,“舍利”瓶内,还有镏金双龙银壶一件,彩色玻璃葫芦一件,均为罕见之宝。
  11、河南嵩山法于寺“佛牙”:2000年4月,在嵩山法千守唐代“舍利塔二地宫中山土的“飞大舍利盒”中,发现“舍利”及二颗“佛牙”。掘山土的《释迦舍利藏志》砷铭记:“汉西来释迦,东肇佛坛,嵩之南麓法王寺立矣,陷{-.寿间帝敕建佛屠,遣使安真身舍利于内,殊因移匿地宫密函之,盖护宝非不恭也。法门圣物,世远疑火,减恐镌石以记,祈圣门永辉。圆仁、天如。大唐会昌五年。”
  12、上海松江方塔(兴圣教寺塔)“佛牙”:兴圣教寺建于五代后汉乾祜二年(949),北宋熙宁、元丰、元祜年间(1068—1094)造塔,砖木结构,九级方形,高42.5米。在形态结构上,因袭唐代砖塔风格。1975-1977年重修时发现地宫,内有石匣、银匣、宋代钱币、铜卧佛及“象征佛牙的动物骨骼(象牙)的化石”等。
  13、江苏连云港海清寺阿育王塔“灵牙”:海清寺阿育王塔兴建于宋代天圣元年(102.3)。1975年在塔心柱下发现石函、铁匣、金棺、银椁、银方匣、银精舍、佛像和阿育王佛牙舍利等27件文物。银精舍内安放一长方形木莲座,上置一木刻“佛牙”,衬垫朽烂了的纺织品,出土时由于年代久远,木莲座朽坏。寺塔碣记:天圣元年在后唐塔基础上重建释迦真身舍利阿育王灵牙宝塔。据报道说,“出土的佛牙经鉴定为马牙上颌第三齿化石,舍利则为珍珠和细粒雨花石”。
  14、山西省安国寺“佛牙”:安国寺创建于唐贞观十一年(637),曾为代宗女昌化公主食扈地,据记载,“代宗以佛牙二赐公主,置于铜塔贮藏”,今寺中铜塔楼据说就是当年供养佛牙处,但灵牙无踪。
  15、河北正定县天宁寺凌霄木塔“佛牙”:天宁寺凌霄木塔始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4),1966年地震时损坏严重。 1982年修缮时,于凌霄塔塔基内发现地宫,发掘出佛牙、舍利、七宝以及石刻铭文。
  16、天津蓟县定光佛舍利塔“佛牙”:唐代智源禅师藏佛舍利60颗、佛牙一具于定光佛舍利塔。智朴《盘山志》:“金大定九年(1169)进士孙设撰记,旧名翁同山院,有地藏殴(阎王殿),圆覆法师塔上藏佛牙两具。”康熙帝曾作《佛牙说》辟之。《翁同稣日记》(光绪元年元月二十五日)记:“佛舍利色浅红,中有血,佛牙黄而裂,有斤斧痕”。
  17、云南省宾川县鸡足山“佛牙”:相传“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的迦叶,抱金缕袈裟、携舍利佛牙,来鸡足山,设置宣讲佛法的‘道场”’。资料不详。
  18、辽宁沈阳辽滨塔“佛牙”:近年,辽滨塔进行了全面维修,维修古塔时,打开了塔的地宫。发掘出包括佛牙、舍利在内的一批珍贵文物。
  19、江苏涟水妙通塔佛牙:江苏淮安市涟水妙通塔始建于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1998午在妙通塔地宫内发掘山金棺、银椁、舍利、佛牙、钱币、石碑等一批珍贵文物。
  20、江西庐山天池塔佛牙:1927年庐山天池寺重建宋代天池塔,在发掘旧塔地宫时出十银质金身如来卧像一尊,背上刻有阴文:“人宋国蕲州奉佛女弟子朱氏三娘,男胡文中、胡中孚,伏过庐山大池院,取今年四月初八日安葬佛才舍利及诸珍宝……绍圣二年丙子岁文纪。”‘ 21、西山招仙塔“灵牙”:上个世纪初“寺僧于塔基内发现一木匣,内藏灵牙舍利四枚”。
  22、台湾佛光山“佛牙”:1998年4月,台湾中央补报道:藏传密宗活佛贡噶多杰仁波切,在西藏“囊极拉斋寺”遭文化人革命摧毁时,拾获佛牙舍利。据说,为守护佛牙舍利,贡葛多杰历经艰辛,长途跋涉,将佛牙舍利奉迎回印度,珍藏三十年后,这颗佛牙舍利被送往台湾。
  23、韩国“乾凤寺佛牙”:乾凤寺位于韩国江原道金刚山,建于新罗时代。据说该寺庙安置的“真身佛牙舍利”是新罗时期慈藏法师从唐朝长安求得。贞观十七年(643)三月,慈藏等人自唐取得大藏经一部四百余函,及佛舍利、佛顶骨、佛牙、袈裟等返回新罗。同年十二月,新罗国通度寺创立,建筑戒埴。佛牙舍利原藏通度寺,倭乱时期被倭寇掠走。李朝宣祖三十八年(1605),泗溟大师前往日本与丰臣氏讲和归来后,将通度寺旧藏的佛牙索回,置于乾凤寺,并营造堂舍。另外,北宋著名的“道宣佛牙”据说也于徽宗排佛之宣和年间流入新罗。其事离奇曲折,难辨虚实。
  24、马来西亚“莲花寺佛牙”:位于马来西亚与泰国接壤的吉兰丹州万捷县峇来村的莲花寺,近年在塔顶的暗格内,意外发现一个镶金的容器。僧侣当时逐层将容器打开,一直开到第三层,内有佛祖释迦牟尼佛牙舍利。此事传出后,震,惊全球佛教徒。
  25、缅甸“明江佛牙”:2004年8月,马来西亚新山市首次展出了从缅甸护送来的明江佛牙。明江佛牙,最初是由一位信徒所发现,一直收藏于信徒家族中,直到近代,才交给明江舍利塔的VenKondanna师父保管。传说北宋时缅甸蒲甘王阿那罗多曾向中国求取佛牙未得;又求诸锡兰,1197年迎请锡兰佛齿供养。
  26、缅甸敏贡佛牙:18世纪,缅甸国王孟云先后向中国朝廷赠送金塔、佛像、石长寿佛、贝叶·缅字经、驯象、缅甸国布等(《清朝文献通考》卷三百三十三),当时清政府回赠缅甸许多珍品,内有“佛牙舍利”一颗,现供养在该国敏贡佛塔中。
  27、新加坡护国金塔寺“蒲甘佛牙”:又称“妙务佛牙”。据称,1980年,缅甸修复妙务山蒲甘古佛塔倒塌时清理出一纯金佛塔,镶有宝石的月柜宝盒内有佛牙,还有许多用金银片包裹的佛陀七彩舍利。最近赠送给新加坡,新加坡于2005年3月破土兴建佛牙寺,2007年建成开放。该舍利长约七点五厘米,颜色洁白,具有三只牙根。“佛牙”原供养在南传佛教的般陀喇佛寺内,护国金塔寺法照法师因缘殊胜,得般陀喇寺现任住持务舍葛帕喇人牙11尚应允,迎请佛牙舍利永久供奉在护国金塔寺庄严神圣的舍利塔内。
  28、吴哥窟佛牙舍利:柬埔寨暹粒省吴哥窟祈福馆请到不丹国宝级大师尼玛法师,在暹粒机场路的祈福馆(WishinBHaLt)举行释迦牟尼佛牙舍利子安座法会。此佛牙舍利子来自佛教密宗贝诺法王宝箱,被认为是难得一见。
  四、佛舍利的供养
  舍利供养在佛教界有各种不同的格式。但一般来讲,都是先放在一定的器具中,再将其供于塔内。
  1、关于舍利呈放的容器
  舍利容器一般称作舍利瓶、舍利壶、骨壶,多以金属、石器、陶器、木材等制造,形状不一。据《长阿含》卷四《游行经》记载,佛涅槃后,荼毗遗骸,香姓婆罗门用舍利瓶将佛舍利分给八国,婆罗门则自得舍利瓶而归。今健驮逻出土的石刻品中,刻有桌上排列八个舍利瓶,而诸国代表围绕其旁的相状。另外,在吉希尔(kizil)摩耶洞壁画中,上半部分有八人各捧舍利瓶将受舍利的造像,下半部分则有八国代表骑马,各于马颈上绑着舍利瓶的图像。可见,舍利瓶为最早的舍利供养器具。我国早期也使用舍利瓶供养舍利,如《梁高僧传》卷一的康僧会条记载,僧会潜心祈请二十一日,果然于铜瓶中感得佛舍利。又如《历代三宝纪》卷九记载,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516),灵太后建造永宁寺,立九层木浮图,浮图上复有宝刹,刹上的金宝瓶含容舍利二十五石。在韩国也曾于庆尚北道发现金铜舍利壶,据考证为新罗时代所造,呈圆筒形,高约十一公分,直径长约七公分,瓶盖上有狮子钮,瓶身阴刻四天王像。于日本,则多以琉璃瓶盛佛舍利。后世受中国传统民俗的影响,瘗埋舍利的葬具开始用函棺,按其质地则可以划分为银椁、金棺、玉棺等,而随葬之供养品主要是金银、琉璃、水精、玛瑙、珍珠、琥珀等七宝。有学者认为,这种改变是从唐代开始的。隋文帝仁二寿四年诏令全国各州郡建塔时,将舍利盛于特制的孟顶铜盒内,外面为石函,石函的周围砌石或以砖墙护置。函的多少没有定制。以大云寺为例,其藏舍利的容器共五重,最内是盛舍利的琉璃瓶,其外依次是金棺、银椁、鎏金函、盝顶石函。而庆山寺石函则改为6块青石组成“释迦如来宝帐”,内置银椁、金棺和盛放舍利的绿玻璃瓶。
  法门寺地宫瘗藏的四枚佛指舍利的呈放情况:一枚放置于八重宝函中,舍利套在银柱上,其外分别是:小金塔、金筐宝钿珍珠装斌趺石函。金筐宝钿珍珠装金函、盝顶金函、盝顶银函、素面银函、鎏金盝顶银函、银棱盝顶檀香木函,外用红锦袋包裹;第二枚置于汉白玉双檐灵帐之中,此灵帐是唐中宗景龙二年由法藏和尚供奉于佛祖的,内为盝顶铁函,再内是丝绸包裹的鎏金银棺,棺内盛入舍利。顶上有圆孔,可知其尚缺一桃形尖顶,与庆山寺”释迦如来舍利宝帐”大体相同;第三枚舍利置于玉棺内,其外依次是水晶棺、银包角檀香木函、鎏金盏顶银函,外裹织金锦,再外是铁盝函,放置于后室秘龛内:第四枚舍利置于银棺中,棺外包裹罗面绢里夹袱,置于钢浮屠内。浮屠外是汉白玉灵帐(亦称阿育王塔)。这些主要由唐皇室为供养佛祖而敬造的舍利容器,比大云寺、庆山寺的舍利容器更加精美、华丽,它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这种以金棺银椁或玉棺水晶椁为主要容器并构筑模拟中国式墓室的舍利瘗埋制度的形式,改变了印度次人陆时的原貌,是佛教中国化的重大转折点。
  2、关于舍利供奉的位置
  中国的舍利瘗埋方式在隋之前人都将舍利放入石函,直接坤入塔基下的夯十之中,河北定县北魏舍利塔,河南洛刚北魏的永宁寺塔,皆川此制。隋代以后,佛教逐渐接受中国传统的习惯,将舍利安置于塔下宫室。最初的地·卜宫室是在放置舍利的石函周围川砖砌成简陋的墓室,只稍拓宽了舍利的放置空间,至唐时方山现仿墓室地宫,由台阶、甬道、土室构成,成为真止的地卜宫殿。1987年考古人员对法D、j寺唐塔地宫进行了发掘,从出土的《人唐成通启送歧阳真身志文碑》和《监送真身使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衣物帐碑》铭看,唐人并不叫“地宫”,而只是称其为“石室”。该地宫全长21.12米,宽约2.5米,由踏步漫道、平台、隧道、前室、中室、后室及后室秘龛八大部分组成。看来这种形制是模仿中国唐代帝王陵墓的形式建造的。有石门四重:头道门(即隧道门)楣上的梯形石材,上刻相对而立的两只朱雀。示意其为宫室的南门。地宫前室北壁两角各置有一护法石狮。石狮为吉祥物,佛教用作护法神,因《传说太子瑞应经》中有佛出世时,五百狮子从雪山走来,侍列门侧的记载,因此后世大凡寺院及有关的壁画上均置以狮子。目前已发掘的唐代等级最高的陵墓,首推懿德太子墓,仅有前后两室。法门寺地宫则有前中后三室,门有四重,外加一个秘龛,显然是依照皇陵修建的,其等级是比较高的。已发掘的唐代墓室顶部一般为穹庐顶,而法门寺地宫却为盈顶——即斜角平顶式,可见埋葬方式仍保持着显著的佛教建筑特色。
  3、关于舍利供养品
  供养又称供施、供给,或略称供,为供给资养之意。由于供养物的种类及供养的方法、对象有别,故经论中所说之供养也有种种不同,主要有:(1)二种供养,即财供养和法供养。即以香花、珍宝等财物供养,为财供养,以修菩萨行,利益众生等供养,为法供养。也有理供养和事供养之分,即以香花、灯明、饮食等物质供养,为事供养,以信心等精神供养,为理供养。(2)三种供养,即财供养、法供养、观行供养等三种。财供养和法供养同上,观行供养指实践周遍含容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事事无碍的深观。财供养若能与法契合,则也可称为法供养,若能住于深观,亦可称为观行供养。另外一种三供养划分则是利养供养(衣服卧具)、恭敬供养(香花幡盖等)、行供养(修行信戒行)。《法华文句》则把供养划分为身业供养、口业供养、意业供养三种,称三业供养。(3)四种供养:《增一阿含经》卷十三以衣被、饮食、床卧具、医药称四事供养,《善见律毗婆沙》卷十三则以饮食、衣服、汤药、房舍为四供养。(4)五种供养:《苏悉地羯罗经》卷中以涂香、花、烧香、饮食、燃幻‘为五供养。(5)十种供养:《法华经》卷四《法师品》以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合掌恭敬为十种供养。后世中国佛教用于供佛的最主要的供品则是香炉、花瓶、烛台,合称“三具足”,若花瓶与烛台左右各一对,则称“五具足”。
  佛舍利的供养基本同与对佛的供养。但当佛舍利埋藏地下或塔内时,则会稍有不同。法门寺佛指舍利的供养最具典型性。根据考古学者的发掘报告称,在法门寺地宫中,唐王朝用大量金银器以佛教密宗最高仪轨供养佛祖指骨舍利,其中包括灌顶、供香、供花、供食、燃幻·等。
  4、关于舍利供奉之塔
  古印度人一般将舍利置于塔上、刹中或埋入塔基,不筑造专用的宫室。安置舍利的塔义称作舍利浮图、骨塔。佛陀涅槃后,由香姓婆罗门将佛舍利分为八份,八国分别起塔供养。其后,阿育王建立八万四千塔以供养佛舍利。法显、玄奘在印度时看到了很多阿育王所建的佛塔,可惜该类舍利塔今已基本不存,其形或近似于山琦古塔。我国向来盛行舍利崇拜,所以,历代所建的舍利塔极多。传说汉明帝时因白马驮经而来,在洛阳建立了白马寺塔。据《出三藏记集》卷十三记载,三国吴孙权之时,康僧会感得舍利,乃建塔供养,是为造立舍利塔之嚆矢。后赵时期的皇帝石勒和石虎,因为敬重佛图澄而广造寺塔,所以,佛塔日益增加,但此时佛塔多集中在京城境内,到了北魏时期,文成孝明二帝均下令在诸郡建塔。隋文帝时下诏在诸郡建塔上百座,成为中国历史上造塔的最盛时期。五代北宋时,吴越王造八万四千小铜塔,其数量可谓最巨。宋代以后,建塔之风逐渐消沉。
  塔的体质分类:
  从质地上看,舍利塔向无固定的规例,大凡物质中可以堆砌雕琢者皆可为用来造塔。古代印度所造的塔大都石质,其次是砖质。佛经中记载还有宝塔,即用珍宝装饰的塔。总的来看,以质地之别来划分,塔主要有以下几种:(1)木塔;(2)砖塔;(3)石塔;(4)铁塔(如唐李德裕于润州北固山东南,建铁浮图七级);(5)铜塔(如宋太祖时,吴越王钱俶,慕阿育王造塔之事,用金铜精钢造八万四千塔,中藏《宝箧印心咒经》);(6)土塔;(7)香塔(即以香末为泥,作小塔,书写经文,以置其中):(8)沙塔(即聚沙为佛塔,《经律异相》卷四十四有五百童子聚沙为塔的故事);(9)粪塔(西古代南亚有四童子垒牛粪为塔的故事)。
  塔的层级:
  真谛三藏引《十二因缘经》说:“八人应起塔:(一)如来,露盘(即层)八重以上。(二)菩萨,七盘。(三)缘觉,六盘。(四)罗汉,五盘。(五)阿那含,四盘。(六)斯陀含,三盘。(七)须陀洹,二盘。(八)轮王,一盘。”又依《僧祗律》记载,僧人的舍利也可起塔供养。中国历来建造的佛塔,层级并不依经典所记为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三级(如晋之咸安二年,简文帝在金陵长于寺所立之塔);四级(如晋成帝时,尚书许询所建之塔);五级(如北魏太祖诏京城所立之塔);七级(如唐太宗勒建牛首山塔);九级(如汉明帝初建白马寺塔);十级(如后周所建之开封繁塔);十一级(如宋太宗勒建开宝寺塔);十二级(如梁武帝敕建同泰寺塔);十三级(如坊州檀台山之古塔);十五级(如隋文帝时辛彦所建之塔);十六级(如贵州龙里县古福洞之塔);十七级(如隋时营州梵幢寺之古塔):三十七级(如唐咸通年间僧云皎所造的湖州飞英寺石塔)。
  塔的外观
  (一)高度:塔的高度不等。如吴越王之金铜供塔,其高不过数寸。西晋时期郧县所现的舍利塔也只有一尺四寸。隋代郑州超化寺泉中所现的石塔,高可二尺。至如唐太宗时忻州道俗所造的铁塔,高一丈余。吉林农安的龙安塔,高五丈余。四明天封寺僧伽塔高十八丈。辽宁锦州的砖塔高二十五丈。广东广州的舍利塔高二十七丈。陕西西安的人雁塔高三十丈。宋开宝寺所建的塔高三十六丈。贵州龙里县的塔高四十八丈。杭州月轮山永明禅师所建的塔高五十余丈。最高的塔则莫如北魏孝明帝敕建的永宁寺塔,高达九十丈。
  (二)形式:塔这种建筑形式纯粹为印度的传统,我国过去没有。由覆钵式逐渐演变为楼阁式,而塔的形式,则从原来的圆形,演变为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各种不同的形状。方形如常熟虞山之方塔,圆形如河南嵩岳寺塔,六角形如锦县之砖塔,八角形如金陵报国寺琉璃塔。
  (三)位势:塔的位势,花样繁多,各尽其美。(1)孤立式:此属单纯独立之式样,为最普遍,无庸举例。(2)对立式:此如西安的大雁塔与小雁塔,两两相望。(3)排立式:如浙江嘉禾县茶禅寺三塔,一字长横。(4)方立式:如辽宁沈阳四门四塔,四面遥顾。*轮寺,在沈阳地载门外,有塔曰北塔。广慈寺,在沈阳德盛门外,有塔曰南塔。延寿寺,在沈阳外攘门外,有塔曰西塔。永光寺,在沈阳抚近门外,有塔曰东塔,号称沈阳四塔。(5)拱立式:如北平五塔寺五塔,塔在西直门外万牲园北里许,原为直觉寺,凡五浮图,俗因称五塔寺。蒙古人所建,寺后有塔极高,称作金刚宝座,方形,四面皆石刻佛像,工极精致,自暗窦中左右入,盘旋以跻其巅,则平台矣,台涌小塔五,内藏如来金身。(6)分立式:如北平西山金刚宝塔院七塔,棋形罗布。其塔纯用玉石砌成,中间方形者最大,四隅各一塔次之,前面二座为圆形稍小,方者凡十三层,顶各有帽。
  塔的内部
  (一)构造:塔有虚实两种,其构造方法也因此而有简单繁复的分别,就虚质之塔来说,如兼及供人登临者,内必有梯,可以扶登,外必有门,可以属目。门外有廊,可以行走,廊外有栏,可以凭之望远,亦可用以防险。逐层栏外,或有飞檐翘起,如鸟翼垂空,檐下悬金属之铎,随风和鸣,铿锵远闻,这为一般的情形。
  (二)雕刻:每座塔内部必有各种点缀,最低限度也会刻一二种碑记,叙述创造的动机及其经过,以资纪念。其次常雕刻一部分佛教经典,用作舍利供奉。因为一般把经典称为法身舍利,而灵骨则为生身舍利。塔内所刻经典最长者为绥远的大明寺塔,塔内刻有《华严经》全部。
  (三)储藏:古来造塔常将许多名贵宝物纳于塔的内部,但以舍利、经卷、佛像三项最为普遍,其余皆为附属品。如《秀州普照院多宝塔记:记载:“塔有七级,每级藏法华宝箧各一帙,—卜级加以金银为文字,顶层安相轮经九十九本,基下瘗以卧佛舍利,自余经卷塔像,不复具数。中门塑多宝释迦立坐之像,众宝庄校,极为严饰。”
  因塔而来的功德
  佛教认为,塔可以成为积累功德的重要途径。(1)造塔:《僧祗律》中说:“真金百千担持用行布施,不如一泥团散心治佛塔。”《百缘经》说:“佛告阿难,昔迦叶佛入涅槃后,有迦翅千收其舍利,造四宝塔。时有K者,见竖塔枨,心生随喜,持一金钱,安着塔下,发愿而去。缘是功德,不堕恶道,天上人中,常有金钱,受福快乐,乃至今者,遭值于我,出家得道。”(2)修塔:《’白缘经》中说:“佛在世时,迦毗罗城中,有一K者,财宝无量,其妇生一儿,端正殊妙,见者敬仰,渐人见佛,得阿罗汉果,尔时世尊,告诸比斤,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有毗婆尸佛,入涅槃后,有王名槃头末帝,收取舍利,造四宝塔,而供养之。其后小毁,有童子入塔,见此破处,利颜悦色,集唤众人,共涂治塔,发愿而去。缘是功德,九十一劫,不堕地狱饿鬼畜生,天上人中,受乐无极,常为天人,所见敬仰,乃至今值于我,为诸人所见敬仰,出家得道。”又传说,佛在世时,有一比丘,因过去于塔檐安置一铃,感得下世喉音洪亮,为众乐闻。(3)扫塔:《小法灭尽经说:“有一贫人,无方自济,卖薪为业,向泽扫薪,遥见泽中有一塔寺,甚为巍巍。即到塔边,瞻观形象,欢喜作礼,惟见狐兔飞鸟走兽,止宿之处,草木荆棘,不净满中,回绝无人,复无形迹,无供养者。贫人睹见,心用怆然,而不晓知如来神德,但以欢喜诛伐草木,扫除不净,扫讫欢喜,绕之八匝,作礼而去。缘此功德,命终之后,生光音天,众宝宫殿,光明晃煜,于诸天中,巍巍最胜。”(4)旋塔:又名绕塔,《提谓经》说旋塔有五功德(后世得端正好色,得声音好,得生天上,得生王侯家,得泥洹道)。如何绕塔呢? 《三千威仪经》提出五种方式:低头视地,不得蹈虫,不得左右顾视,不得唾佛前地,不得中住与人语。绕塔一般以三匝为常见。(5)礼塔:即礼拜佛塔。《僧祗律》说:“人等百千金,扫用行布施,不如一善心,恭敬礼佛塔。”
  5、关于舍利会
  舍利会全称“舍利供养会”,即供养佛舍利、赞叹其功德的法会。又称“舍利忏法”。印度自古以来就盛行崇敬供养舍利的法事。据《长阿含经》卷四《游行经》记载,佛陀涅槃后,大众以香花、伎乐等供养其全身舍利。《大品般若经》卷十《法称品》、《大悲经》卷二《舍利品》等记载供养佛舍利的各种功德。舍利传入中国后,供养舍利的法事也随之兴起。《广弘明集》卷十七、《法苑珠林》卷四十就述及我国唐代以前,建造舍利塔进行供养的法事。其中最著名的呀袄算法门寺的佛指舍利供养法会。在日本,最初有司马达等感得舍利的故事,继而有鉴真、空海、圆行、圆仁等请来佛舍利,并于唐招提寺、东寺、延历寺、法隆寺、药师寺、中尊寺等依例进行舍利供养,称为舍利会、舍利讲,或舍利报恩会,真言宗则称之为涅架讲、罗汉讲、遗迹讲、舍利讲等四座讲式之一。舍利会上一般有《舍利礼文》,即礼赞佛陀舍利及佛愿众生获得解脱的平等大智的赞文。如《诸回向清规式》卷五所举的舍利礼文:“一心顶礼,万德圆满,释迦如来,身心舍利,本地发心,法界塔婆,我等礼敬,以我现身,入我我入,佛加持故,我证菩提,以佛神力,利益众生,发菩提心,修菩萨行,同入圆寂,平等大智,今将顶礼。”
  五、释迦牟尼佛舍利的地位
  释迦牟尼佛的舍利应该是佛教各种舍利中最神圣、也最普及的舍利。其崇高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释迦牟尼佛是唯—学术界和佛教界同时认为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这便同其他佛明显地区别开来,所以,秆迦牟尼佛舍利崇拜说到底还是对——个真实的历史人物的崇拜,是对一位伟人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化大师的敬仰,所以,在释迦牟尼佛舍利崇拜中,宗教的神圣性与历史的真实性,信仰的超越性利学术的严肃性完全统一起来了。
  第二,释迦牟尼佛是佛教信仰中的现在世中的佛,而过去世中的诸佛已在遥远的过去灭度,舍利存世极少,只有像佛这样的具有大威力的圣者才能发现,所以极端难得。而未来弥勒佛现在还在兜率净土,自然现在也不会有舍利,而他方世界的佛,其身处境界的遥远无边,更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人所能获得。所以,释迦牟尼佛舍利是我们现在世中的众生最容易获得的舍利。我们一般所说的佛舍利其实就是指释迦牟尼佛舍利。
  第三,释迦牟尼佛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教主,是佛教的创始人,为后世留下了极其宝贵的学说和济世益人的伟大思想,从佛教的时空观来看,我们与释迦牟尼同处一个时代,我们直接沐浴着释迦牟尼佛的智慧之光,所以释迦牟尼佛的舍利对于当代佛教徒来讲是亲切的。
  第四,佛舍利不同于一般的高僧舍利和和菩萨与罗汉的舍利,他是最终圆满者,是至高无上的圣者,是所有佛教徒向往的最高境界,是所有信徒的楷模,所以,释迦牟尼佛舍利具有至高无上性。
  第五,早期佛教反对偶像崇拜,不主张神话佛陀,反对制作佛像,佛的舍利便成为对佛表示崇拜的最重要的途径。后世虽然发展出佛像崇拜的方式,但佛舍利崇拜作为最古老的一种佛陀崇拜方式,始终,与据着对佛崇拜的核心地位。
  第六,同其他佛陀象征物如佛像、菩提树、佛陀生活与传教地如四大圣地、佛陀经典、佛陀用具如莲花座与佛钵等相比,佛舍利具有稀有性和真切性的特点,以真身为直接崇拜的对象,这对于一般信徒来说,具有更强烈的震撼力、感召力和慑服力。佛教徒对于佛的舍利存有难逢难遇的想法,所以都愿意恭敬供养。一般来说,佛教徒都有这样的信仰,舍利所在,即如法身所在。因此供养舍利,便能结下值佛闻法的殊胜因缘而速成菩提。如《金光明经》卷四《舍身品》中所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大智度论》卷五十九中也说:“供养佛舍利,乃至如芥子许,其福报无边。”
  第七,由于舍利的难得,所以,佛教在后世的发展过程,也逐渐允许人们以米粒或他物制作舍利代用品,如《如意宝珠金楞咒王经》记载:若无舍利,以金银、琉璃、水晶、玻璃众宝等造作舍利……行者无力者,即至大海边,拾清净沙石即为舍利。亦用药草、竹木根节造为舍利。这种舍利尽管在学理的层面同佛祖真身舍利具有相同的意义,但在信仰的层面,毕竟还有真伪之分,与此相比,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则具有无上的权威性。佛舍利既然有如此神圣的地位,历代供养、礼拜佛舍利的事迹层出不穷,其内心之精诚,其法事之奢华,其感应之奇特,可谓佛教领域的一大奇观。《高僧传》卷一《康僧会传》记载,吴主孙权原不信佛教,他曾经召康僧会问佛教灵验之事,僧会虔诚祈请,感得舍利,五色光炎照耀,孙权人为叹服。关于此等事例,《三宝感通录》、《广弘明集》与《法苑珠林》等书皆有很多记载。
  (作者: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博导、教授)

 


{返回 李利安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生态思想的基本体系
下一篇:太虚大师与康寄遥居士
 释迦牟尼佛舍利及其在佛教信仰中的地位
 从“三和”到“六和” 从“三心”到“众缘”
 当代中国佛教公众形象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佛教生态思想的基本体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印度观音经典向中国的传播
 中国观音文化基本结构解析
 论观音信仰的中国化
 佛教的人间性与超人间性及当代人间佛教的困境与出路
 中国化观音信仰的两重文化结构
 真禅法师佛学思想与实践的人间性特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应该如何观修无常?[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诚则潜通佛智(印光法师)[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义(释朗明)[栏目:观世音菩萨专题文集]
 工作上的忏悔[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贤愚经白话 快目王眼施缘品第二十七[栏目:贤愚因缘经白话]
 念佛法语汇编[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0年]
 野鸡 Wild Chickens[栏目:森林里的一棵树 A Tree in a Forest]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九五六)[栏目:杂阿含经]
 坛经朝圣——《六祖法宝坛经》讲记 后记:六祖之后的禅门[栏目:清净法师]
 招福茶馆的老先生[栏目:小和尚的白粥馆·释戒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