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佛学院成立五十周年访谈录
学诚法师开示
{返回 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69

中国佛学院成立五十周年访谈录 

1、广化寺是朴老点名的“样板丛林”,您在推行“修学一体化”的过程中有哪些经验?

谈到这个问题,首先粗浅地介绍一下“学与修”的基本概念。“学”,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在佛教里有专门的名词,也就是闻、思。听闻、思维佛陀的教法,这就是学。更进一步,所学的佛法还要跟自己的身心相续结合起来,对治、净化我们内心的杂染、烦恼,这就是修。闻思修三者的有机结合,就是平常所讲的“修学一体化”,用世间的话讲就是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可是怎样做才能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得到体现?

   由于一些客观因素,寺院里的常住人员,通常忙于寺院的管理工作或日常寺务工作,疏于学习,同时又缺乏适应他们学习的整体环境,所以大家在承担工作的过程中,缺少佛法的指导,得不到进步。表现出来的现象是,有时候做事越做越烦,或者做得越多越烦恼。另外一种情况,虽然有一些人专门用功修行,譬如念佛等,因为没有经过很好的闻思学习,或者是自己也看过一点书,但不够系统完整,关起门来盲修瞎练,这样也容易误入歧途,既害了自己,又误了别人。针对这些情况,广化寺常住开办了僧众学习班,组织常住僧众在承担寺务之余,对佛法进行系统的学习。

佛学院的运作方式类似于世俗的学校,有专门授课的法师和具体安排的课程,主要是学习佛法的理论。在实践方面,虽然学僧们随众参与常住的共修,如上殿、过堂、出坡等,但是这些还不够。因此寺院还安排一些优秀学僧参与常住的管理工作或承担寺务,以及每年广化寺承办的几次法会,在这些过程中让学僧将所学的佛法理论付诸实践,使学修能够较好地结合起来。

在“学院丛林化、丛林学院化”这种模式的引导下,佛学院的同学在学好佛法知识后,透过实际的承担,有机会将所学付诸实践,体会佛法的内涵。而寺院的僧众,通过参加常住的学习班,也能做到在承担过程中,用自己所学的佛法,来规范自己的身心。这样不仅能把事情做得更好,而且能够在做事过程中调伏自己的烦恼,不断充实生命的内涵。

透过这几年的尝试,在我所主持的莆田广化寺及福建佛学院,许多法师和同学都在这方面经过努力得到了长足进步。虽然还在摸索当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但是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这种方式是值得继续探索的。
 

2、法门寺是西部的重点寺院,在世界上影响很大,您作为法门寺方丈,认为应该怎样因应现在东西部寺院互动发展的趋势?

佛教本来是一个非常先进的宗教,佛教的团体本来也是一个非常先进的团体。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佛教的发展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停滞了、落后了,没有充分发挥出佛教应有的服务社会、净化人心的作用。现在国家给佛教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我们应当担负起佛教重兴的历史责任——东西部寺院的互动发展,应该围绕这样一个中心目标而开展。

要想快速、健康地发展,必须善于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为我所用。东部地区,特别是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佛教信仰的社会基础普遍较好,我们应该将传统寺院的修学模式与现代佛学院教育的特点结合起来,以“建立清净师、法、友和合增上团体”来增强四众弟子的凝聚力。

我住持法门寺以来,将过去所累积的一些具体做法进一步付诸实践,不断地加强信仰、道风、人才、教制、组织等五项建设,积极开办教育、培养僧才,举行结夏安居,恢复二时过堂、半月诵戒,进一步完善寺院各项管理制度。当然西部寺院和西部佛教也有自己的许多特点和优势,值得东部寺院借鉴。法门寺因供奉被全世界佛教徒奉为至尊的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闻名于世,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法门寺常住僧众从70多人增加到200余人,正朝着恢复昔日“皇家寺院”的风采,以及成为世界佛教“朝圣中心”这一宏伟目标而精进不息。
 

3、您认为全国佛教教育未来发展的总体方向是怎样的?

我国佛教从传承上讲,有汉传、藏传、南传三大语系,含括了释迦如来从最初成道至般涅槃,一生所传的圆满教法,这是我国得天独厚的法宝资源与智慧宝藏。从信教群众来看,又分僧俗二众,其中出家五众、居家二众,合称佛陀七众弟子,信徒数以亿计。

我国佛教在历史上虽然经历了不同时期的磨难,但是随着国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各项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在物质文明、科技文明都高度发达的今天,佛教教育也存在着种种挑战和机遇,这是三大语系佛教共同面临的时代问题,乃至整个世界佛教也是这样。

就汉传佛教教育而言,以前我在《建立汉传佛教修学体系》一文中有较详细的论述,今天在此作个简单说明:对于僧团建设,为了恢复僧团律制,维护僧伽和合清净,我们倡导安居、学戒和规范传戒;为了充实汉传佛教的修学内容,我们提倡淡化宗派观念,吸收三大语系佛教的不同优点;为了凝聚四众弟子的善业力量,更好地利益社会、服务人群,我们倡导建立清净的师、法、友和合增上的团体。

就藏传、南传佛教教育而言,我想一方面应该继续发挥自己传统的优势,挖掘潜力;一方面也应该汲取汉传,乃至社会世俗教育的长处。以前国内外佛教团体之间的交流很少,现在大家都认识到互相交流的重要性,正在形成一股良好的风气,时常在不同佛教团体之间,乃至不同宗教之间,广泛开展各式各样的交流活动,本着“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心愿,携手共建“人间净土”的美好未来。
 

4、您在做好管理、弘法事务的同时,是怎样把握时间来深入佛教教理研究的?

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在一般人看来这三者似乎不太容易统一,其实这是一体的。作为一个从事佛教寺院管理或弘法工作的出家人来说,他本身必须有深厚的教理基础和佛法修行素养,因为佛教的管理与世间的管理虽然有一些相通之处,但从根本上讲,两者是不相同的。早在两千多年前,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就以特别深远的智慧制定出一套非常优越的僧团运作及管理制度,其根本在“以戒摄僧”,僧团中的成员依法和合,大家都共同遵守戒律。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祖师们又制定了适应中国时空因缘的各种寺院清规。要做好管理,必须要了解这些情况。同样要做好弘法事务,也很有必要对佛教教理不断地深入学习、研究。

别人都说我很忙,确有很多事情需要认真去做,有时也想抽出时间专门深入做佛教教理方面的研究,但是难度很大。一般人认为做佛教教理研究,就是找很多佛教经典来阅读、研究。我个人认为佛教的教理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像一般人所认为的那样,阅读学习大量佛教经论,深入了解佛教的教理;第二阶段,在工作生活的人事境界当中去体会这些佛教教理的真正内涵。因为佛教教理就是佛陀用他深广的智慧观察宇宙、人生的现象,从而为人们揭示宇宙人生的真相以及解除痛苦、得到快乐的真实经验。也就是说,佛教教理所诠示的内涵,就是我们活生生的具体生活,所以真正的研究还应在生活当中去体悟。

对于第一阶段的教理研究我也很重视,一方面要妥善规划好自己的时间,婉言辞谢各种不必要的应酬,把时间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一方面要忙里偷闲,充分利用零碎片断的时间来学习,在各种场合多听、多看、多观察、多思考,也就是在忙事务的同时,用心去实践佛法,从而越来越感受到佛陀智慧的伟大,以及佛法的真实不虚、不可思议。

 

5、对于佛教界教理研究与学术界佛教研究,您有什么看法?

佛教是一种以信仰为根本、解脱为目的、教育为中心、文化为纽带的宗教,要想长期健康稳定地发展,必须正确认识教理研究与信仰之间的关系。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强调修行的人士一般多轻视教理研究,认为只是在佛教的名相上绕来绕去,做文字游戏。另一方面,不少研究教理者又轻视信仰,把佛教当成纯知识来研究,强调所谓研究的客观公正性,产生以上问题的根源是没有处理好佛教信仰与佛学研究之间的关系。

首先,教理研究是佛教信仰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佛陀把学习佛法归纳为闻思修三个步骤,换言之,学佛以闻思为开端,通过对佛教教义的深入研究,明了佛法的精要所在,然后通过实践(修行)去印证研究的成果,最后真正体悟佛法的要旨。

其次,教理研究也是佛教信仰的前方便之一。因众生根机不同,决定了学佛的契入点也千差万别,而学习研究佛法是学佛人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

再者,我们正处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科技教育水平普遍提高,现代人在知识上重视理性,在信仰上强调智信。从理性上讲解弘扬佛理,将越来越契合现代人的根机。

最后,佛教教理研究要注重发心,这是佛教界与学术界佛学研究的分水岭。因此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应该透过教理研究,通达佛法的真实义,并依之而修证。  
    学术研究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文献资料的整理,另一个是思想研究、义理阐发。现今西方的某些文化思潮对人们的影响很大,佛教必须想方设法,让现代人容易接受、乐于接受,真正成为适应现代人信仰与需求的佛教。在学术研究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契理契机,重视佛学在当今时代祥和社会、净化人心的功能。现今社会存在许多问题,我们佛教也应该作出积极正面的回应,发出自己 “大慈大悲”的声音。假如学术研究也能照顾到人生的苦乐问题,把解决人们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迷茫放在首位,那么我们的佛学研究也就有了真正的前途。


 


{返回 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首届世界佛教论坛 答记者问
下一篇:对新世纪中国宗教的一些思考
 依师闻法 精进学修
 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十二讲
 楞严感悟系列篇之一:从开悟到成佛
 巨赞法师全集序
 学业、道业、事业
 坚决整治寺庙乱象 促进佛教健康发展
 感悟人生 第十讲 阿底峡尊者的启示 一、阿底峡尊者
 敞开心扉 安住当下
 《法华经》有感
 感悟人生 第四讲 欲乐与法乐的省思 一、信仰淡化的原因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你认识自己吗?[栏目:曹越]
 1.落荒而逃的魔鬼[栏目: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要对无常法尤其是死期不定生起定解[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4年]
 五百罗汉 394、盖尊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佛法有次第[栏目:传喜法师]
 曲施主的放下[栏目:小和尚的白粥馆·释戒嗔]
 37.一个悲惨的故事 A Bad Story[栏目:放生故事 The Story About Free Captive Animals]
 法空恩师讲《广论》71讲[栏目:广论·法空法师]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章 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 第五节 清净心与一心法界[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香港三德弘法中心问答[栏目:索达吉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