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能净化心灵
 
{返回 楼宇烈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76
佛教能净化心灵

  楼宇烈

  佛教认为,人类的种种苦难(如烦恼、争斗等)主要来源于自身的贪欲心、怒心和愚痴心,即所谓"三毒"。同时,这"三毒"也是人类身、口、意等一切恶行的根源。按照佛教的说法,贪欲是对名声、财物等己所爱好的东西没有满足的一种精神作用;怒是对不合己意的有情生起憎恨,从而使自己身心不得安宁的一种精神作用;愚痴是指愚昧无知、不明事理的一种精神作用。这些精神作用的扩张,使得人类相互间争夺不已、仇恨不已,以至永远不知道解脱苦难的真正道路在哪里。佛教教导人们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痴",就是要人们通过戒定慧的自我修养,去除贪欲心、怒心和愚痴心,净化自己的心灵。而在具体实践上,则是要人们以布施去转化贪欲心,以慈悲去转化怒心,以智慧去转化愚痴心。佛教认为,"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大乘起信论》),又说:"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第一》)因此,要建设一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制度、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种族之间和睦相处、持久和平的世界,那么佛教净化心灵的教义是很值得重视和借鉴的。
  在中国佛教中,特别是在中国禅宗的理论中,佛教净化心灵的教义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禅宗认为,人人皆有佛性,人人本性清净,众生与佛本无差别。如有差别,则在于一迷一悟,迷即众生,悟即是佛。而所谓悟的根本内容,就是能"自净其心"。佛教认为,"三毒"是魔王,只有用佛教的正见去让自己除掉三毒心,才能恢复清净的本性,才是真佛。而在禅宗的根本经典《坛经》中,也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说法,如:"心但无不净,西方去此不远","但愿自家修清净,即是西方"等等。产生人类社会的争斗、暴力、战争等,其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因此,要消除人类社会的这些丑恶现象,也是需要从许多方面去努力才能奏效的。佛教从净化心灵这一方面来促使人们各自摈弃私见私欲,以博大的胸怀,视人类为同胞兄妹,视万物为与我一体,从而去共同维系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和谐。应当说,这对于争取世界的持久和平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返回 楼宇烈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科学时代的佛教定位
下一篇:科学时代的佛教定位
 禅与生命体悟
 禅悟的认识论意义
 佛教里的和谐
 敦煌本《坛经》、《曹溪大师传》以及初期禅宗思想
 楼宇烈教授为《元音老人》一书作序
 佛教的最高境界——涅槃
 《法华经》与观世音信仰
 永远弘扬玄奘精神
 呼吁理解佛教
 胡适禅宗史研究平议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辽代帝王与辽代佛教的关系[栏目:周齐教授]
 神圣与死亡[栏目:昭慧法师]
 什么是“入大乘门”[栏目:格西索南]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七一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安心立命 1989.12.1~1989.12.15[栏目:星云日记]
 心甘情愿 钱,用了才是自己的[栏目:往事百语]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