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欧阳竟无大师的如来藏思想
 
{返回 周贵华博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88

欧阳竟无大师的如来藏思想

周贵华

如来藏思想是大乘佛教的理论基础之一,特别在中国,如来藏思想成为了整个中国化佛教的核心,并进而影响到东亚佛教。在上一世纪前半期的佛教复兴运动中,伴随着对中国佛教如来藏思想的反思、批判。支那内学院欧阳竟无、吕澄、王恩洋等几位大师是这个反思运动的代表人物。作为佛教复兴运动的领袖之一的欧阳竟无,对如来藏思想进行了全新的阐发,这对如来藏思想以及唯识思想是一个补充与发展。本文下面就对其如来藏思想、以及与中印如来藏思想以及唯识思想的关涉作一分析,以抛砖引玉,为深入探讨欧阳大师的佛学思想提供参考。

一、欧阳大师的如来藏概念

欧阳大师的如来藏概念的表现形式有两个方面:一者是无为的“真妄不离”的如来藏,此为随顺义,即如来藏等同于真如、法性、佛性、涅槃等,这是随顺中印佛教的传统如来藏思想建立的;二者是有为的“染净不离”的如来藏,此为新解义,即以藏识摄本有无漏种子为如来藏,是依据瑜伽行派的种现说的新释。前者主要从本体论角度立论,而后者主要从缘起论角度立论。

1、无为如来藏:“真妄不离”

在欧阳大师的第一种如来藏义中,如来藏与真如、法界、法性、佛性、法身、涅槃等,异名同义。在下面的这段引文中,反映了这种等义性:

法界者,法谓一切有为、无为之圣法,一切圣法生长依因名界,则界即依止义。一切法实性、一切如来自体名界,则界即体性义。清净无生灭,犹如虚空,具足功德,即涅槃,即真如。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此性常住,诸佛有情平等共有,即法住,即法性。……法身者,体依聚义,总说为身。体依义与清净法界之界同,聚义则身所独,即此身聚五法为性,兼摄四智心品,不仅与清净法界同,二转依果皆此摄,……若以体依义谈身,则身有分别,自性身名法身,受用身、变化身不名法身。……法界、法身,一切众生平等共有者,性有也,非修得也。……如来藏者,圣教染净所由立,而圣修所由出也。……在缠为如来藏,出缠为法身……。[王雷泉编《欧阳竟无文选》第348页,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又说:

出缠为法身,佛身者,即法身也,……法在人为法身,法在法为法界,故名一法身,亦可名一法界也。[同上,第344页。]

云何法界系众生界是一体义耶?《胜鬘》说:如来藏是法界藏,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众生如来藏于法界中,有是三法:一、依本际相应法界体,说众生有自性清净心;二、依本际烦恼所缠法界体,说众生客尘所染自性清净心;三、依未来际一切法、根本一切法备具平等法界体,说众生即法界异名,是故众生界是法界。《涅槃》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者,诸佛皆以此为性,即如来体性也;体性是法界,而在众生身中,是故说众生界是法界。《涅槃》又说:佛是有情成。凡是有情皆可作佛,一切众生皆是有情,是故众生界是法界。[同上,第351页。]

这样的如来藏,是无为性、非生灭的,正与有为性的生灭之法相对照。在中国佛教中,二者即被说为构成“真妄”关系。此处“真”指常、实在义,“妄”是虚幻不实、生灭之义,非指杂染义。欧阳大师强调“真妄不离”。他在《支那内学院院训释》中,引经教说明了此如来藏概念的这个特点:

《胜鬘经》言:此自性清净如来藏,而客尘烦恼上烦恼所染,不思议如来境界,有二法难可了知,谓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为烦恼所染亦难可了知。据此,则真与妄法并时发现也,非止一真更无有妄也,非妄灭然后有真也。《楞伽经》云:诸有妄法,圣人亦现,然不颠倒,妄法是常相不异故,心意识转,即说此妄名为真如,若无如来藏名藏识者,则无生灭,然诸凡夫及以圣人悉有生灭。《解深密经》云:如实了知离言法性,于有无为决定无实,然有分别所起行相,犹如幻状迷惑觉慧,不如所见坚固执着谓为谛实,彼于后时不须观察。此则说妄非为无有,而不执也。然《密严经》云:赖耶与能熏及诸心法等染净诸种子,虽同住无染。又云:藏识与七俱,体性而无染。此与《胜鬘》说染不同者何耶?据《辩中边论》,如水界、金、空。则此染者真妄不离,是故云染;非同世说和合一味,是故非染。[同上,第153-154页。]

此中欧阳大师首先批评两种观点,以说明真妄不离:第一种即“一真更无有妄”。这是中国佛教的代表性观点如诸法本来清净、全妄即真、本来无一物等的概括。他引用《楞伽经》的妄法是“常”的观点,说明真妄法尔皆是不离的。这是法性(无为不生灭法)与法(有为生灭法)间的真妄不离。又引《密严经》中凡夫阿赖耶识中有无始本有的有漏、无漏种子的观点,说明凡夫本是不离染净二法的。即以染净不离说明真妄不离。此中,实际上还包含了对“真如(如来藏)缘起”思想的批评。象受《大乘起信论》影响的禅宗等宗派认为,如来藏本来清净,忽然无明念动,而生起万法。在欧阳大师看来,这在缘起上将如来藏作为了万法之生起因,是根本错误的。所以《胜鬘经》中自性清净如来藏为客尘烦恼所染的主客关系,是一种逻辑上的先后,而非时序上的因果关系。对此,他说:

涅槃唯真无妄,不与生灭相应故。无余涅槃无损恼寂灭中无边功德,如如不动,其一分现前者,皆由先时菩萨愿力发起而来。譬如灭定,由先加力出起游行。是故说真如缘起者,乃邪说也。[同上,第154页。]

此中说涅槃(真如)非是缘起的亲因,而本有的涅槃的现前,是菩萨本愿力所引而成的。他直接指出真如(如来藏)作为缘起亲因是邪说。由此亦说明本性清净的如来藏与客尘烦恼是同时不离的,而非时序上有先后关系。

第二种观点是将真妄打成两截的“妄灭然后有真”。这实际是小乘(包括一分中国佛教)的观点,即执涅槃境界是无为的清净常法(真),而世间境界是有为的无常法(妄)。有为法是无常、苦、空、无我,因此,对有为法的恐惧、逃避与灭除,成为了小乘教派“趣寂”的前提。只有灭无常法,成就常法,才能转凡成圣。欧阳大师在上引文中,举《解深密经》的无离妄之法性、于妄不执即真的观点作为圣教量,批判了这种割裂真妄的偏执。

但他同时认为真妄亦是有差别的。欧阳大师在这点上遵循的是瑜伽行派的观点,用三自性诠诸法之相。其中依他起法是生灭性,是妄,而圆成实性是诸法所共,是诸法实相(或说实性),为真。诸法实性为有为虚妄分别所覆染,而有杂染世界的呈现。去除客尘虚妄分别即可使本净的圆成实性显现出来。这是他前段引的《辨中边论》的思想,而其中的水、金、空三喻恰是譬喻说明。如水本性清净,因有泥尘而呈浑浊之相,待泥尘沉淀,水的澄净性就显现出来。这样,他批评了真妄“和合一味”的观点,认为这种观点实际又回到了“一真更无有妄”的思想。所以他说:

一真法界,诸佛自证理同不异,谓之为一。而言别有一境众其一心,亦邪说也。[同上。]

此即是对《大乘起信论》的“一心”说以及中国佛教对之的诠释的批评,比如该“一心”被法藏、元晓大师等解释为“如来藏”。

2、有为如来藏:“染净不离”

“真妄不离”的无为如来藏义非是欧阳大师如来藏思想的定论。相较于如来藏为真如(涅槃)的观点,欧阳大师更偏重以摄本有净种的第八藏识为如来藏。换言之,带有传统如来藏思想色彩的“真妄不离”的无为如来藏义被扬弃。欧阳大师是上世纪复兴唯识学的导师,他依唯识思想来重新诠释如来藏概念可说是理所当然的。

唯识学以三自性诠一切法,并区分出杂染与清净二分,“而以因缘幻有之依他起为染净枢纽”。[同上,第37页。]净者即是圆成实性所摄的清净依他起性,染者即是遍计所执性所摄的杂染依他起性。这样,就以依他起法为中心建立染净诸法的生灭缘起。又以第八识为一切依他起法的根本所依,由它摄持染净一切法的种子,而为染净一切法缘起亲因。根据依他起的染净二分,依他起法的根本所依第八识也就摄有染净二类种子,即称为藏识。所以,欧阳大师说:

生灭相应,(第)八识遂变根身、器界、心及心所,名之曰藏。……一切染净法种蕴八识中,名曰藏识。[同上,第154页。]

第八识作为藏识,摄藏有染净一切法之种子。染种缘起杂染界,净种缘起清净界。由于欧阳大师承许众生有无始本有无漏种子,因此在藏识中,法尔皆是染、净种子和合俱转。与作为成佛之因的如来藏联系起来,即以藏识的本有无漏种子为成佛之因。由此,欧阳大师认为,就藏识摄有本有无漏种子而言,称如来藏;就藏识摄杂染种子而言,称阿赖耶识。即从第八藏识为染、净之根本两个角度分别安立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之名。如说:

依藏净种曰如来藏,依藏染种曰阿赖耶。同一八识,增立九识,亦瞽说也。[同上。]

这样,他以正统唯识学的第八根本识建立如来藏,反对象真谛法师等以阿摩罗识为第九识建立如来藏。总之,他从有为法的生灭缘起的角度建立了如来藏说,不同于他的第一种如来藏说以无为法真如为如来藏。

他进一步根据如来藏与阿赖耶识统一于第八藏识的根本立场,从凡、圣,两种角度,建立了如来藏与阿赖耶识的两种主客关系。如他说:

阐赖耶义者,曰无漏寄赖耶中转。阐如来藏义者,曰烦恼客尘缠于藏识。实则染净诸种子,皆聚于藏识中也。[同上,第163页。]

即从凡夫境界杂染法的缘起看,第八识中阿赖耶识势力强盛,称主,而如来藏为阿赖耶识所遮蔽,势力微弱,称客,则无漏之如来藏可看作寄居在阿赖耶识中,与之和合俱转。这种寄居关系,欧阳大师借用了《摄大乘论》的说法。如从圣者境界是如来藏的开显与缘起,以及阿赖耶识最终会灭的角度看,反倒如来藏为主,阿赖耶识为客了。这样,烦恼自然就是客位为客尘,而作为主位的如来藏(或者说本位的藏识)在凡夫位不现起,就可看成是被客尘烦恼所缠了。此即解释了《胜鬘经》等所说自性清净如来藏为客尘烦恼所缠的思想了。

第八识藏识由于是染净种子和合之体,因此作为摄本有无漏种子的如来藏,与摄杂染种子的阿赖耶识二者,实际皆是第八识藏识的异名。在此染、净种子的和合俱转中,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二者也是不离的,统一于藏识中。这样建立的如来藏,就是“染净不离”的如来藏。所以他说:

盖言净藏、赖耶,犹俗谛不异于真谛故也。

欧阳大师引瑜伽行派所宗的《楞伽经》、《密严经》来支持此说。此二经皆阐释如来藏思想。在欧阳大师的解读里,二经皆以阿赖耶识为诸法所依之根本识,因此,如来藏概念亦是依之建立的。他说:

种聚于一处,而《楞伽》曰,如来藏藏识者,是净种所依。《密严》云,如来清净藏,和合于习气,变现周世间,与无漏相应,雨诸功德法,是也。唯识称阿赖耶藏识者,能藏,所藏,我爱执藏,是染种所依。《密严经》说,变色翳见,生识作业,似色似我,无不依于赖耶而转。《瑜伽》亦说本、转互生,是也。是则染净有异,非识有异也。然赖耶诠种亦非唯染,唯识三性中谈,分别缘所生,应知且说染分依他,净分依他亦圆成故。是故《密严》以赖耶立教,曰赖耶即密严,曰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辗转无差别。盖言净藏赖耶,犹俗谛不异于真谛故也。随缘不变,非是真如,是八净识。[同上。]

此中即以二经为圣教量证成其如来藏说。即认为《楞伽经》“如来藏藏识”是如来藏,摄净种;《密严经》的“如来清净藏”是如来藏,与无漏相应,摄无漏净种。这样,在二经中,如来藏即为诸法根本所依,而为习气所覆染,从而称为染、净法的生起之因。如唐译《楞伽经》云:

如来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以不觉故三缘和合而有果生,外道不知执为作者,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藏识。生于七识无明住地,譬如大海而有波浪,其体相续恒注不断,本性清净离无常过离于我论。其余七识意意识等念念生灭……。[《大乘入楞伽经》(卷5),T16, p0619c。]

 


{返回 周贵华博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唯识学中无分别智之亲证真如义
下一篇:从“心性本净”到“心性本觉”
 印度佛性思想特质简论
 印度瑜伽行派唯识学缘起思想之特质
 瑜伽行派早期之有无说
 了别与显现
 佛教与“和谐”理念
 再论“唯识”与“唯了别”
 佛教信仰简论
 起信与唯识
 释印顺“人间佛教”思想之特质评析(一)
 中国化佛教思想的源流、反省与批判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中的象征、观想[栏目:宗萨钦哲仁波切]
 皈依之后,原来的皮鞋、羽绒服等,请问应如何处理?[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法身无病[栏目:禅是一枝花]
 讲的没用,必须亲身去体验[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有时会在家里念佛,还会放些生,每个月吃十天斋。可是家里人都以为我被洗脑了,说我年纪轻轻就信这个...[栏目: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十五章 请问力明[栏目:自立法师]
 心好将息[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四摄化地[栏目:人生佛教语录]
 应如何理解缘起性空之理?[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观世音菩萨灵感事迹1000例 四、弘法 赐子女[栏目:观世音菩萨灵感事迹1000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