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大陆佛教刊物简述
 
{返回 王雷泉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28

中国大陆佛教刊物简述

王雷泉

[王雷泉按:这是十多年前的一篇综述,资料虽然陈旧,但多少体现了我们现在办刊理念的由来。要在众多的佛教刊物中,突出“以佛的正法眼观察世界、观照人生、观注佛教的发展”的宗旨。——2009年2月27日]

大陆与佛教有关的刊物有三类形式:第一类为教外研究机构主办的纯学术刊物,如《世界宗教研究》、《敦煌研究》、《中国藏学》、《五台山研究》、《禅学研究》等,中央级的佛教专业学术刊物则暂付阙如;第二类为佛教界主办在社会上公开发行的人文刊物,目前有从《法音》这一母体先后分离出来的《佛教文化》和《佛学研究》二种;第三类为各级佛教协会或佛学院主办在教内流通的宗教刊物。从量上来看,佛教界主办的佛教刊物已占据中国大陆同类杂志的首位,成为佛教文化建设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从质上来看,近几年随着佛教教团的重建,其水准也不低于海外华人地区的同类刊物。本文介绍的是佛教界主办的后二类刊物。

文革之前,国内佛教界主办的佛教刊物曾有《现代佛学》、《弘化》、《觉有情》等数种。至一九六四年,硕果仅存的《现代佛学》亦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而停刊。

一九八一年,中国佛教协会出版会刊《法音》,由净慧法师担任主编。初为季刊,旋改为双月刊,随着佛教事业的发展,一九八八年改为月刊。《法音》的宗旨是“发扬优良传统,提倡人间佛教,启迪智慧,净化人生。”设有佛言祖语、佛教论坛、世界佛教、人物春秋、佛教文艺、胜迹巡礼、禅林清韵、四众园地、佛教书评、法界春秋等栏目。作为中国佛协的机关刊物,每期以一定篇幅刊登教务活动、会议报道、领导人重要讲话和海内外友好往来消息,宣传宗教政策,维护佛教徒的合法权益,在发扬佛教自身优良传统方面起了重大的舆论导向作用。  《法音》拥有一支包括大专院校和研究所专家学者在内的作者群,持论平允稳健,刊物的学术水平和文化品位相当高。所刊文章列入上海图书馆编目的《全国报刊文章索引》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办的《报刊复印资料·无神论、宗教》。目前发行量已达二万份,在国内外、教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一九八七年,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成立,是年以《法音》(学术版)名义出版学报,每年一期,刊载佛学研究论文,由净慧法师兼任主编。一九九零年改名《佛教文化》,仍为年刊。佛教是一种重智慧、重理性的宗教,它所蕴含的哲学智慧和文化资源早已超出佛教界,属于全社会和全人类。为真正有效地贯彻“启迪智慧,净化人生”的宗旨,使佛学更好地为赓续中国文化慧命、净化社会精神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佛教文化》在一九九二年作了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调整。《佛教文化》改版为季刊,聘请教外佛学学者王志远先生为执行主编,面向社会公开发行,以生动活泼、雅俗共赏的形式,向各界读者传播佛教的哲学智慧和文化精华。办刊伊始,发行量已近二万份。原《佛教文化》作为研究所学报的职能则由即将创刊的《佛学研究》年刊承担。十二年来,从《法音》到《法音》(学术版)和《佛教文化》年刊,再到今天的《佛教文化》季刊和《佛学研究》年刊,中国佛教文化事业从一片废墟中走出,为下个世纪重新走向世界佛学研究前列聚集了队伍,奠下了基础。《法音》作为工作母机,在保持以往办刊风格的同时,将更多地关注佛教的自身建设。

地方性的佛教刊物,首推河北省佛教协会主办的《禅》季刊,一九八九年创刊,由净慧法师担任主编,次年改为32开版式。辟有正法眼藏、指月录、传灯篇、文字禅、磨镜台、无孔笛等栏目。《禅》承继了《法音》的办刊风格和作者队伍,并有新的突破,比如在知识界的《读书》杂志上刊登广告和赠书消息,刊登包括大专学生在内的学禅体会和征文,并拟在今年夏天举办“禅学夏令营”。作为全国首家禅学专业杂志,它的影响和地位早已超出省级佛刊的范围,对其他地方性佛教刊物办出各自的特点亦具有启发意义。广东省佛教协会主办的《广东佛教》双月刊(原为《广东佛教通讯》),主编为黄礼烈居士。此刊立足广东,面向全国,结合广东佛教志的编纂,对广东佛教的源流史实有较多的介绍。面向一般文化水准的读者,所刊文章多短小通俗,并刊登佛经白话翻译和佛史掌故、人物传纪等。上海佛教协会主办的《上海佛教通讯》季刊,由蔡惠明居士任执行编辑。上海拥有较强的居士队伍,此刊亦发表一定数量的教理探讨文章。自今年第一期起,选刊上海佛教协会委托复旦大学哲学系培养的佛学研究班学僧毕业论文。地市级的佛教刊物有《台州佛教》月刊(原为《台州佛教通讯》),由林克智居士任主编。原为油印本,在完全赠阅、没有发行收入的情况下,发展为每期56页的月刊。此刊突出天台宗的特点,辟有天台宗教理讲座和经籍介绍等专栏。注重佛教修持,能放言评论教内的一些现象。举办过佛教征文比赛,办刊形式比较活泼。一九九二年,河南省创办了《洛阳佛教》双月刊,由李寿仁先生任主编。浙江省佛教协会于今年创办了《浙江佛教》季刊,由李祖荣先生任主编,并邀《杭州大学学报》退休编辑翁志鹏先生和《气功》杂志编辑俞中元居士任副主编。福建省、江西省等佛教协会亦正在筹办佛教刊物。

佛教刊物的第三大类是各地佛学院的学报、院刊。最早是由中国佛学院学生会主办的油印刊物《法源》,已出刊十馀期。正式学报是一九八八年创办的《闽南佛学院学报》,每年两期,发表闽院师生的研究论文,由院长妙湛法师任主编,方兴居士担任实际编辑工作。目前在教界崭露头角的一批青年僧人在选题上比较注重戒律和禅观修持,对历史上的政教关系也有所探讨。学报上探讨佛教教育的一批论文,引起教内外学者的关注。上海有不定期的《上海佛学院院刊》。一九九一年五月,九华山佛学院创办院刊《甘露》,原主编圣辉法师调任中国佛学院教务长后,由该院首届毕业生、甘露寺代理住持妙敏法师任主编,《安庆日报》编辑黄复彩先生任执行编辑,现已出版七期。上述学报或院刊均属赠阅性质,仅在教内小范围内交流。

大陆拥有十一亿人口和一亿以上的佛教徒,与台湾拥有四十来种佛教刊物相比,上述十来种佛教刊物远远不能满足信徒的宗教生活需求和社会各界对佛教文化的需求。大陆拥有极具潜力的作者队伍和读者市场,从各地筹备办刊的势头来看,一个佛教文化建设的高潮是可以预期的。根据笔者为《法音》设计的“读者问卷”的反馈情况,佛教刊物在信仰、社会和文化三大层圈中的运作还存在某种程度的窒碍,谨述管见如次:

首先,不同性质的刊物有其质的规定性,在学言学,在教言教。大陆纯学术的佛学论文主要刊登在各级人文科学学报和学术界主办的宗教研究刊物上,自一九八七年后,佛教界主办的第一份学报跻身学术界舞台,那就只能采取为海内外、教内外共许的学术标准。目前学术类、文化类的刊物因受市场杠杆所制约,难有大的发展,为使社会各界了解佛教文化,佛教界应主动向社会和文化这二大层圈开辟发展天地,以传播佛教文化为宗旨,不以传教为目的。只有把握这个分寸,才能使这类杂志健康而不受干扰地发展起来。而限定在教内流通的佛教杂志则以信仰为首要标准,佛教刊物必须姓“佛”,然后才是其他。目前除《法音》、《禅》之外,其他教内刊物的发行量都不过数千份,除了发行上的障碍,很大一个因素就是在佛教学修上不能满足信徒的需要。当走入世俗社会、传播佛教文化的职能由从其母体分离出来的人文类杂志承担起来以后,宗教性的佛教刊物超越世俗社会、提高信仰素质、加强教团建设从而更好地为世俗社会服务的使命就愈益凸现出来。

其次,目前各地佛教刊物在办刊方向、编排风格、读者对象上大同小异、边际并不清晰。除了《禅》、《闽南佛学院学报》已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外,其他刊物在栏目设置和美编上几乎都是《法音》的翻版,个别作者东摘西抄,一稿数投,有损佛教刊物的形象。地方佛教刊物要办成一个面面俱到的综合性刊物,事实证明并不成功,往往在同一水平上重复,结果失去了大量订户。只有突出自己的地方色彩、宗派特点、专业方向或者编排风格,才能真正走向全国,乃至走向世界。《禅》是河北的,更是全国的。如果各地佛刊能够或侧重于台、贤、禅、密、净、律各宗,或侧重于居士佛教建设,或侧重于佛教教育,或侧重于书刊评论,或干脆办一份佛教画刊,那它将会赢得更多的读者。这方面,新创刊的《浙江佛教》在版面编排上颇有可圈可点之处:其一,在刊物骑缝页开设“文献连载”活页,以32开折叠形式,刊登丰子恺先生翻译的《大乘起信论新释》,供读者日后装订成册。其二,开设“佛教文萃”专栏,以卡片形式刊登“台湾慈济医院”等六则佛教文摘,为读者了解教内外、海内外佛教和佛学研究动态开辟了一个窗口。目前,教内外的有心人也正在酝酿创办一份佛教文摘性的刊物,以密集性地提供佛教资讯。至于佛教新闻一类的报刊,目前因缘并不具备,尚有待时日。

再次,现有的佛教刊物订数对于十一亿人口的广阔图书市场是极不相称的,以《法音》为例,有些边远省份仅十几份订户,旅游胜地秦皇岛市也不过七、八份,发行管道极不畅通。许多佛教徒并不知道有上述刊物,各地名山大刹的流通处也很少见《法音》等佛教刊物上柜供应,各地佛教团体和寺院似乎并未把流通佛教刊物当作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广大农村地区,正信佛法的影响甚微,而基督教和相似佛法的民间信仰则大行其道。有人从技术上建议对农村地区经济困难者实行半价订阅,亦可通过对公共图书馆、佛教征文优胜者和边远地区佛教徒代赠佛刊的方式对刊物进行赞助。从根本上讲,佛教刊物与佛教教育的有机结合,也许是推进佛教教育并扩大刊物发行量的一个途径。佛学院仅仅是佛教教育的一个方面,对广大信徒、佛教团体工作人员和佛教实业从业人员来讲,他们接受佛教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佛教刊物。如果能够找出一种机制,使佛教界各种人员的培训与函授、刊授教育结合起来,那就能大大推进佛教事业的发展。

最后,佛教刊物要真正被广大佛教徒和社会各界人士所重视,发挥其应有的影响,关键还是靠自己的努力,树立起自身的主体形象,对佛教内外的各种重大事件通过卷首语、编后、社论、评论等形式发表自己鲜明的看法。目前,《闽南佛学院学报》、《甘露》和《台州佛教》等刊物对教团事务尚能敢于发表一些鞭辟入里的言论。《法音》作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持论比较平稳,往往通过《佛言祖语》、《编后语》等形式委婉地表达编者的意见。值得一提的是,净慧法师将圣严法师的《戒律学纲要》摘编为《戒学讲座》,在《法音》上连载十几期,对大陆佛教的教团建设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对于社会上侮辱佛教言行的抗争,对于外道会门和相似佛法作正本清源的批判,各类佛教刊物均能表示程度不同的态度,但像台湾昭慧法师那样旗帜鲜明的护教文章,如果不是绝无,也是仅有。至于对世俗事务和社会弊病的评论,佛教刊物远不如社会上的报刊,“提倡人间佛教,净化人生”的宗旨并未完全落到实处。

(刊于《佛教文化》,1993.4;台湾《人生》,1993.8)


{返回 王雷泉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乘止观法门》提要
下一篇:《禅宗永嘉集》提要
 从《心经》看佛教环境哲学的理论基础(上)
 对中国近代两次庙产兴学风潮的反思
 “烦恼即菩提”辨析——以《六祖坛经》为中心(下)
 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藏要》解题
 超克自卑与我慢——六即成佛的实践意义(王雷泉)
 “山林”与“市井”
 禅的基本目标
 《真现实论》提要
 佛教要跳出寺院的围墙走向社会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发心的礼赞[栏目:无常的真理·迷悟之间]
 认识内心的黑暗[栏目:钵水明镜·传喜法师开示录]
 噶玛噶举传承法教简介[栏目:噶举]
 相应247经 像六种生物那样经[栏目:相应部 35.六处相应]
 前行讲记 第一百八十讲 普贤上师言教-皈依-皈依之分类-诚信2-觉姆成就[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性空之路[栏目:拈花说禅]
 身念住念观法 第三篇 7-3-2 二、讨论[栏目:佛法与内观系列]
 朝夕佛为伴 何必问归程─阐释「禅」的观修之道[栏目:圣轮法师]
 法句经开示 戒香遍法界[栏目:如瑞法师]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卷上[栏目:经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