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真现实论》提要
 
{返回 王雷泉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70

《真现实论》提要

王雷泉

     《真现实论》,一册,近代太虚撰,成于1927年。1940年由中华书局初刊,后与未完成稿一起由门人编入《太虚大师全书·论藏》中。

     太虚(1889——1947),俗姓张,本名淦森,法名唯心,号华子、悲华、雪山老僧、缙云老人,浙江崇德人。16岁出家,18岁依天童寺寄禅受具足戒。尝游学于杨文会创办之祗洹精舍,与欧阳渐、梅光羲等同学。1912年在南京创立中国佛教协进会,后并入中国佛教总会。翌年提出教理、教产、教制三大革命纲领,撰文鼓吹佛教复兴运动,建立新僧团制度。29岁时,代圆瑛参加台湾法会,游历日本,并在上海创设觉社,主编《觉社丛书》,翌年改为《海潮音月刊》。1922年,创办武昌佛学院,与欧阳渐之支那内学院有法义之争,力主“法相必宗唯识”,并为《大乘起信论》辩护。1928年在南京创立中国佛教会,并弘化于英、法、德、荷、比、美等国,应法国学者建议,在巴黎筹设“世界佛学院”,为中国僧人赴欧美传播佛教之始。致力于新式僧教育,先后任闽南佛学院、武昌佛学院、汉藏教理院院长,并派遣学僧分赴西藏、印度、锡兰等地留学。自谓“志在整理僧伽制度,行在菩萨瑜伽戒本”,一生实践佛僧、佛化、佛国之三佛主义,被视为中国近代佛教界革新派之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整理僧伽制度论》、《释新僧》、《新的唯识论》、《法相唯识学》等,后由印顺等辑为《太虚大师全书》64册行世。传记有印顺《太虚大师年谱》、江灿腾《太虚大师前传》等。

    太虚痛感早期佛教改革运动之失败,并为反击社会上认佛教为消极厌世的偏见,乃著此书,以建立实行“人乘正法”的理论体系。为与当时所流行的人本主义、实验主义等世俗哲学相区分,标举佛法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乃命名为《真现实论》。“现实”具有四义:1、现实即宇宙;2、现实即法界;3、现实即现实;4、现实乃佛陀无主义之主义。

    全书分为《宗依论》、《宗体论》、《宗用论》三编。“宗”,依因明用法,为“主张”之意,通过能知的方法和所知的境事,为“真现实”这一主张提供依据和凭藉,此为《宗依论》;通过“宗依”以知存在之理,对“现实”作存在上的说明,开拓现观境界,此为《宗体论》;再以此现观经验为根据,回应并解决现实问题,此为《宗用论》。

    《宗依论》,38岁时写于杭州灵隐寺,近三十万言,共分五章:1、能知现实的方法;2、所知现实之成事;3、所知现实之蕴素;4、所知事素之关系;5、能知所知之抉择。主要围绕“知”之一字,阐述有关知的各方面,以此而明现实存在的实相。如对能知的有情、构成所知世间的蕴素及能知所知的关系、如何而构成知等,都徵引大量佛教经论,且附会一般哲学、科学之术语,而有详尽的分析。

    《宗体论》,写于49岁时,据印顺说原拟撰现实之理、现实之行、现实之果、现实之教、现实之教理行果等五章,但只讲出第一章,此后即无缘再续。第一章分为五节:(1)现变实事,即当前具体无始恒转的变现事实,而析其皆由因素构成,故不得执色等为常住之体。(2)现事实性,据此变现事素而明缘起之实性,即空、一真法界、真如。(3)现性实觉,对此现事实性,不能以一般哲学的方法认识,而是通过现量如实觉知,则如理实证无相真如,不偏不谬。(4)现觉实变,本此现量觉知以观觉后之世界,虽仍在刹那变化之中,然已彻悟存在的奥秘,成为觉者的境界。(5)四现实轮,上述四重“现实”,如轮而重重摄入,“无论凡愚菩萨佛,都不能超越现实这一词的范围”,故“真现实只是就现下一刹那事实而言,故无内外、无始无终、即内即外、即始即终”。本章的哲学运思比《宗依论》更为精细,由事相而理性,进而明知此真现实之事相理性的现观觉慧,及由觉慧所起的全体大用,对“现实”一词作层层深入的探索,以导人背尘合觉,净化人间,变娑婆成极乐。

    《宗用论》,太虚未及写出,印顺法师在编《太虚全书》时,将太虚平日论及世学之184篇文章,按文化、宗教、国学、哲学、道德、心理学、科学、人生观、社会、教育、健康、文艺等问题,辑为《宗用论》,以成本书之全璧。

    太虚法师在写《宗体论》之前,有一首述怀式的诗偈:“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圆即佛成,是名真现实。”由人至佛的升进,在于用智慧超越凡俗层次,达到对现实存在的真正把握。故菩萨的理想境界并不在他界彼岸,而必须在当下完成。此即《宗体论》结语所说:“发达人身即证佛身,淑善人间即严佛土。”本书是建构太虚“人生佛教”理论基础的重要著作。

      ——陈士强、王雷泉等主编:《中国学术名著提要·宗教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返回 王雷泉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乘法苑义林章》解题
下一篇:《法相唯识学》提要
 敢为天下先
 蒋维乔《中国佛教史》提要
 《沙门不敬王者论》提要
 关于“寺院与景点门票收费”之我见
 世纪之交宗教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忠烈祠•如来使•磨镜台——在“慧思大师与南岳佛..
 “热中有冷”与“热中有乱”——如何看待当前社会的“宗教热”
 法华精神与人类宗教的未来——序心皓法师《〈法华经〉学修旨要》
 超克自卑与我慢——六即成佛的实践意义(王雷泉)
 《藏要》解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修心八颂》要义——2006年于上海开示[栏目:索达吉堪布]
 学佛问答 第六○卷[栏目:学佛问答·净空法师解答]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上)[栏目:其它]
 四十八愿 第九讲:学习十八愿怎样正确用心[栏目:纯祥法师]
 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第三十一章 恬淡为上[栏目:法界法师]
 略谈禅定的理论与实践(宋智明)[栏目:禅宗文集]
 应该如理如法地护持信心[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阿含的政治观(杨惠南)[栏目:其它]
 在西藏那种很困难的地方吃荤,我是不反对的。但是在我们这个地方,非常发达。如果吃肉,很明显地闻到一股臭..[栏目:生西法师问答]
 禅宗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影响(陆巧玲)[栏目:禅宗思想研究]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