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的基本目标
 
{返回 王雷泉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05

禅的基本目标

王雷泉等
 
什么是禅的基本目标?用铃木大拙的话来说:“禅本质上是洞察人生命本性的艺术,它指出从奴役到自由的道路……可以说,禅把蓄积于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所有能量完全而自然地释放 出来,这些能量在普通环境中受到压抑和扭曲,以致找不到适当的活动渠道……因此,禅的目标乃是使我们免于疯狂和畸形。这就是我所说的自由,即把所有蕴藏在我们心中的创造性的与仁慈的冲动都自由发挥出来。我们都具有使我们快乐和互爱的能力,但通常对此视而不见。”在这段定义中,我们发现禅宗的一些值得强调的基本观点:禅是洞察人生命本性的艺术;是从奴役到自由的一种道路;它释放我们自然的能量;它防止我们疯狂或畸形;而且它还使我们为快乐与爱而表现我们的天赋。

禅的最终目标是开悟体验。悟不是心灵的变态,不是一种泯灭现实的恍惚状态。悟对有此体验的人有着特殊的影响:你的整个心灵现在都将以一种不同的格调活动,这比你以往所经历的任何东西都更使你满足、和平和充满快乐;生活的格调将得到改变;在禅中有着使生命更新的东西,你会发现春花更美,山溪更为清澈。开悟是幸福安宁的真正体现。

禅宗植根于佛教思想。就佛教而言,性格的转变乃是解脱的一个条件。诸如贪婪、自负和自我炫耀等,都必须抛弃。对过去的态度是感恩,对现在的态度是贡献,对未来的态度是责任。以禅的态度生活,意味着以最大的鉴赏和恭敬心态来对待自己和世界。禅关心的是性格,而不是知性,这意味着禅产生于作为生命第一原则的意志。

(据王雷泉等译《禅宗与精神分析》第155页至164页摘编)
 


{返回 王雷泉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神圣化与世俗化(王雷泉)
下一篇:心净则国土净——佛教哲学与环境生态
 从《心经》看佛教环境哲学的理论基础(上)
 对中国近代两次庙产兴学风潮的反思
 “如来使”精神与慧思的新法华学
 《禅宗永嘉集》提要
 《欧阳竟无先生内外学》提要
 世纪之交的忧思──“庙产兴学”百年祭
 走进精神公园——访王雷泉副教授
 《宗镜录》提要
 海派佛教及对上海人精神生活的影响
 《金刚经》是怎样一部经典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42集[栏目: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净空法师]
 Love—The Lifeboat in the Ocean of Samsara[栏目:Khenpo Sodargye Rinpoche]
 世界佛教论坛主旨思想辨析[栏目:湛如法师]
 印顺法师对「真实」与「方便」的抉择与诠释(侯坤宏)[栏目: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学术会议论文集]
 相应14经 害怕恶趣经[栏目:相应部 55.入流相应]
 06-081布施与供养[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6年]
 明心见性的人还会不会堕三恶道?[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念阿弥陀佛除病痛[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三]
 橘花香[栏目:超然法师·岁月枯思]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二[栏目:杂阿含经新译·悟慈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