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的基本目标
 
{返回 王雷泉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68

禅的基本目标

王雷泉等
 
什么是禅的基本目标?用铃木大拙的话来说:“禅本质上是洞察人生命本性的艺术,它指出从奴役到自由的道路……可以说,禅把蓄积于我们每个人身上的所有能量完全而自然地释放 出来,这些能量在普通环境中受到压抑和扭曲,以致找不到适当的活动渠道……因此,禅的目标乃是使我们免于疯狂和畸形。这就是我所说的自由,即把所有蕴藏在我们心中的创造性的与仁慈的冲动都自由发挥出来。我们都具有使我们快乐和互爱的能力,但通常对此视而不见。”在这段定义中,我们发现禅宗的一些值得强调的基本观点:禅是洞察人生命本性的艺术;是从奴役到自由的一种道路;它释放我们自然的能量;它防止我们疯狂或畸形;而且它还使我们为快乐与爱而表现我们的天赋。

禅的最终目标是开悟体验。悟不是心灵的变态,不是一种泯灭现实的恍惚状态。悟对有此体验的人有着特殊的影响:你的整个心灵现在都将以一种不同的格调活动,这比你以往所经历的任何东西都更使你满足、和平和充满快乐;生活的格调将得到改变;在禅中有着使生命更新的东西,你会发现春花更美,山溪更为清澈。开悟是幸福安宁的真正体现。

禅宗植根于佛教思想。就佛教而言,性格的转变乃是解脱的一个条件。诸如贪婪、自负和自我炫耀等,都必须抛弃。对过去的态度是感恩,对现在的态度是贡献,对未来的态度是责任。以禅的态度生活,意味着以最大的鉴赏和恭敬心态来对待自己和世界。禅关心的是性格,而不是知性,这意味着禅产生于作为生命第一原则的意志。

(据王雷泉等译《禅宗与精神分析》第155页至164页摘编)
 


{返回 王雷泉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神圣化与世俗化(王雷泉)
下一篇:心净则国土净——佛教哲学与环境生态
 《原人论》提要
 禅的基本目标
 佛教以改变人心而改变世道
 《法相唯识学》提要
 走出中国佛教教育困境刍议
 “通商”与“传教”
 《金刚錍论》提要
 中国佛教走出围墙困境及进入主流社会的路径
 《大乘法苑义林章》解题
 走进精神公园——访王雷泉副教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向蛇王借山菩萨显神通[栏目: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
 解脱之道讲记 b25 灭谛 三 解脱的重点[栏目:体方法师]
 以心性和直觉概括中国佛教哲学的特质[栏目:魏德东教授]
 四念处 十二、禅思心智的修习[栏目:四念处]
 宗教构成之原素[栏目:太虚法师]
 佛教心理学与弗洛依德心理学之比较[栏目:成观法师]
 第十二册 佛教作品选录 第十七课 宝王三昧论(明.妙叶)[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十二册]
 《正理经》简读之十七[栏目:刚晓法师]
 楞严经说约 第十卷空字集(陆西星)[栏目:明清居士名家文集]
 已经往生多年的亡者,为他读经有没有功德?[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