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究竟义为何?
 
{返回 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423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究竟义为何?(2010.10.15-2毗尼日用)

   答:他要问的是究竟义!好!究竟义,那我就要讲出它的第一义谛,最深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梵语,那翻译做华语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有两层的深义:一层是,像释迦牟尼佛,我们尊称他修行来到圆满究竟,那这样的人,我们尊称他为“无上正等正觉”。问题是,那它的深义到底是什么?究竟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要解开、我们要了解。不然的话,你会错用,你会误解,以为说,我修行到无上正等正觉,然后我成为无上师,我的修行境界最高,我来到无上。如果你个人有这一种我是无上师,我修行境界最高,没有人比我高,我是无上的想法,这里面有没有我慢?这里面含有很深的我慢呢!“无上”不是一般从文字表面上去理解的这样的无上啦,不是说我修行修到最高,然后没有人比我高,我高高在上我最高,不是那一种无上。

真正的无上,那是透过闻思修证、实修实证,然后来体会到生命的实相,了悟宇宙真理实相之后,我讲的是实相!你看到了实相,了悟宇宙真理实相之后,你自然产生出来的智慧。那这时候产生出来的智慧,就是你会看到:我与一切众生是平等的,心、佛、众生都是平等的;我释迦牟尼佛跟所有众生都是平等的,本质上完全平等。当你体会到那种平等心、平等智的时候,你才不会有那些我慢的心,也才不会有那些虚妄分别心。身心无明真的破除,你就会看到平等智、平等心的世界,那是无比的庄严。他会看到:真的我跟一切众生是平等。你有平等心出来的时候,你的我慢才会真的断尽啊!如果你认为你比众生高,你比众生高级高尚厉害,那个就是还有不平等心啊,还有我慢,这个叫做余惑未断。

如果你是真的大彻大悟,你体会到的实相,我跟一切众生是平等,而且我跟一切众生是生命共同体,这个就是来到一体的世界。他会看到法身遍一切处,看到所有的众生,也是我的法身的一部分。所以这时候呢,才会真正的破除身见,破除人相、我相、众生相。人我相的破除,他看到的就是,我跟一切众生,我们是生命共同体,我们是一体的生命、一体的世界。所以他很自然的,没有那些贪心、没有那些嗔心。我怎么会有嗔心去害别人呢,因为已经没有那些人我相。如果我伤害你,那就是在伤害谁?伤害自己呀。我去杀你,就是在杀害我自己呀。我嗔心我骂你,就是在骂我自己呀。我让你受苦,事实上就是让自己受苦啊。所以你在无明情况之下,你才会起嗔心、起愤怒嫉妒心,去排斥别人去骂别人。当你了悟真理实相、了悟生命实相的时候,很自然的,那些我慢、嗔心、嫉妒心,自然的就消失,因为你看到的就是,一体的世界。

那一种三轮体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那一种慈悲心,它都是自然的流露。所以当你真正看到实相之后,那个平等心、平等智、平等觉,它就自然的显露出来。那个不是观念、知见,不是别人的教条、规约、规定,我们要有平等心,不是那一种层次,那是在有为法的阶段、有学的阶段。如果你是真的亲证到之后,你那种平等心它就自然流露,就是来到所谓的无学的阶段、无为的阶段,不必造作,不必别人勉励,它就是自然的流露。所以当你了悟真理实相、了悟生命实相的时候,你看到实相,自然你就会开启平等心、平等智。而且流露出来的就是大圆镜智,大圆满、大圆镜智。

在这个圆里面,在这个圆球里面,你说哪一点最高?你说哪一点最重要?圆里面的每一点,都是同样的重要。圆球的每一点,都是平等、都是同样的重要。所以我们真的要跟佛陀、大智慧者看齐学习,来到真的开启“无上甚深微妙法”的智慧,了解“无上甚深微妙法”,开启我们的高等智慧,开启我们的究竟智、平等心、平等智、大圆镜智。你能够真的这样的话,那你自然的流露出来的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正觉是:它是完全的觉醒、完全,这个“正”是完全嘛。前面的正等,就是完全的平等、彻底的平等。正觉,那个“正”,就是完全,完全的觉醒、完全的觉悟。

所以当下,不管你到哪里,不管我的身相是用什么形象出现,不管在哪一道,不管我用什么形象出现,你都是能够体现出三妙行的流露、智慧的流露、明觉的流露,所以能够来到明行足,那都是自然就会流露出来。这样大家可以了解,无上正等正觉的究竟义了吗?


{返回 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包容和纵容有何不同?
下一篇: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味、患有什么不同?
 儒家的中庸,说的就是解脱道的中道,是吗?
 由“点”到“线”的时候,我们要怎么样去观它?
 学佛能真正了生死吗?怎么样才能知道自己什么时间往生?
 身体这个气一直都很胀
 绕佛跟经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起点也是涅槃彼岸的终点?
 如何研读《阿含经》?
 道教讲修行选择地点、气节,解脱道讲这些吗?
 灵魂、神识是否第六意识?人临终时已昏迷,念佛助念管用吗?
 去庙里拜拜,求平安健康,这算求吗?如何正确发愿?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2006年除夕普茶开示[栏目:学诚法师]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六[栏目:中阿含经新译·悟慈法师]
 佛说阿弥陀经图解 - 心不颠倒,往生极乐国土[栏目:佛说阿弥陀经图解]
 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上篇 第二章 从现代思潮看唯识学[栏目:法舫法师]
 21 思量不思量[栏目:石头路滑]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之义[栏目:慧净法师]
 迎请佛菩萨的关键[栏目:仁焕法师]
 公案禅机 伍、认识佛性 (一)证毕竟空 6.无相三昧[栏目:善祥法师]
 《阿毗达磨俱舍论》研究 第三章 有情论众生情状与流转之因[栏目:俱舍研究]
 远处看花[栏目:鸡足山随缘诗话生活禅]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51La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