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道的实践:章华寺三坛大戒开示(一)
主讲人:空海(惟传)法师
地点:中国湖北省章华寺
时间:2005年9月16日
方丈和尚、各位法师大德、各位新戒戒子们、各位护法菩萨们,大家好!很高兴、也很荣幸!在湖北省荆州章华寺举办三坛大戒的期间,应邀前来跟大家做法上的互动与交流。
方丈和尚希望空海能够介绍解脱道的修行次第,让大家对于修行上与解脱道的方向、次第,以及修行的方法,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认知,俾使将来在用功方面,也比较能够得力,在此很感恩方丈和尚的慈悲,促成这样的因缘。
在三坛大戒期间,一般都只是讲解戒律为主,很少讲述其他经典,因为大家在受戒期间,功课、课程都排得满满的,我空海有受过戒,因此你们的心声、心路历程,我也经历过,也可以体谅、了解你们的情况。在这炎热的天气,你们能够把心静下来,好好接受一个月的戒坛,登三坛大戒,这是非常不容易!也要具足很多的殊胜因缘。因此,非常恭喜各位新戒戒子们,你们具足了很多的善根、福德、因缘,才能够前来登三坛大戒。
今天我们在三坛大戒期间,有因缘开讲《阿含解脱道》的修行次第,堪称全国首创,可见这一次短暂几天的聚会,是非常的殊胜!非常的珍贵!这一场的盛会,在将来中国佛教历史上会有所记录的,为什幺呢?因为佛教流传到中国,迄今二千年来,从以前到现在,在三坛大戒期间开讲《阿含解脱道次第》的,今天算是第一次。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家有因缘能够前来参与这样的盛会,为大家鼓掌!
大家能够听闻解脱道的修行次第,然后依教奉行去做,不但您个人会得到很大的法义进步,而且佛教界也会因为您的「为法作见证」,正法就能够久住。我们的社会也会因为您的身、心、灵的进化,而让我们的社会更清净、更安祥,会带给您的周遭是一个祥和、快乐、解脱的世界,这是非常殊胜的。
我们的聚会虽然只有短暂的几天,但是空海希望把很多的珍贵法宝,毫无保留跟大家分享,您越能够专心聆听,将会获得越多的法宝。记得!这些法宝不是空海给你的,也不是任何人给你的,而是本来就属于你的、本来就属于大家的,无尽的法宝、宝藏,是因为您迷失太久了,不知道您拥有非常多、非常珍贵的法宝,所以你自认为很贫穷,自认为欠缺很多东西,于是向心外去求、向心外去找,向很多的佛菩萨在祈求、在乞讨。
当然,不可否认这是一个过程。等到有一天,你像六祖慧能大师一样的发现,原来我「本自具足」啊!那时候要你不微笑也难!
要你不「心花朵朵开」也难啊!因为当你找回你「本自具足」的那些无尽宝藏的时候,会发现你跟诸佛菩萨都是完全平等、完全一样!当你发现自己非常的富有,你还会吝啬吗?不会的!你会很慈悲、很法喜的跟众生结善缘,跟众生不断的在做法布施!当你真正了解到「本自具足」的这些无尽宝藏之后,很自然的就是无限的法喜、无限的慈悲,大慈大悲悯众生,到哪里都是跟众生在分享法喜、分享法宝,这就是行「菩萨道」。
但是,在我们真正要大行「菩萨道」之前,空海协助大家找到我们这些宝藏,当你真正能够找到之后,就不必向心外去求,不必再向别人“借贷”,不必靠“借贷”过日子,这是不是最殊胜、最有意义的事情?!所以,今天空海来此跟大家结缘,送给大家世间有形的东西很少,但是我愿意协助大家找到您无穷无尽的宝藏,这是今天空海来此跟大家结缘的最重要意义,我们只有三个晚上,请大家多珍惜我们这一次相会。
今天能够举办一场三坛大戒,必须具足非常多的因缘,也要动用很多的人力!我们六百多位新戒戒子在此共聚一堂,后面眞的需要很多护法菩萨们的护持。如果我们能够了解此次很难得的因缘,不但不会有任何的埋怨,而且还会处处充满着感恩。当我们越感恩,这些幕后英雄-背后在默默协助我们的这些菩萨们,会越努力提供协助,让这一次三坛大戒能够办得很圆满。
所以,如果一个人能够常常心怀感恩的心,你的世界会不一样。一个人学佛修行,如果能够由衷不断开发感恩之心,就已经成功了一半,距离找到那无尽之宝,已经很接近了!已经成功一半了!不会小看这些感恩之心,因为当你懂得感恩,很多的佛菩萨就越会协助你、帮助你,指示:你的宝遗失在哪里?往哪个方向可以找到?
用什幺方法可以开启这无门关的宝藏。因此,感恩的心很重要!首先跟大家分享、互勉的,就是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常怀感恩的心,你的世界会大大改变。
每个人都在寻找宝藏,但是这个宝不是世间法一般有形的金银财宝,纵使你拥有的有形金银财宝再多,如果心灵的宝没有找到,还是会很空虚、很不安。纵使你拥有世间再多的金银财宝,还是有苦、还是有不安,各位有勇气、有魄力要出家,相信大家在第一个层面,就已经看透、看破了,已经知道世间这些有形的金银财宝,不是你真正所要找寻的生命之宝,因此才现出家相,来寻找真正的宝。
在家居士也一样,每个人都在找寻我们的生命之宝,有的说是要了悟真理实相、要了悟生死大事,如果生死大事未明,你的心会不安、会有苦。
今天我们就是来协助大家了悟真理实相,找寻到生命的宝藏。所以,不要忘了!不管你是在家众或是出家众,每个人都在找寻生命的宝藏。换个名词来讲,每个人都在找寻生命的净土,有的宗教是讲找寻「天堂」、「彼岸」,都是相同的内容。我们今天把迈向究竟解脱的宝藏图、找寻生命之宝的宝藏图-《阿含解脱道次第》这一本书也送到章华寺来了,要跟大家结缘。只要在这三天期间,大家好好听闻过之后,我们都会跟每位戒子结缘。
现在我们把这一部宝藏图致送给大家,但是仍然必须介绍如何看懂这一部宝藏图?怎幺样去寻找?所以,我们要做的一些工作,就是协助大家如何看懂这部宝藏图?这一条寻找解脱、迈向究竟解脱之路-解脱道的次第,不是空海所独创的,我只是发现到了诸佛菩萨他们迈向解脱的方法次第,把二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在这人间所示现,所留下来的一条现世、此生此世,迈向解脱的道路、次第,毫无保留跟大家分享。
有的人称它为「古仙人道」,也就是「古佛之道」,是诸佛他们曾经走过的解脱道,今天我们在湖北的章华寺跟大家分享,现场的出家众有六百多人,包括在家居士有一、二百人,空海所面对的,不只是这七、八百人,是面对全体人类。空海在这里讲经说法,是面对全体人类在讲,跟有缘的人在讲,向十方法界负责,向人类历史负责。
各位手上都有《阿含解脱道次第》的目录,今天就开始跟大家介绍内容,一天一天的进度会逐渐深入,到第三天、也就是后天,是什幺日子?中秋团圆的中秋节,希望能够把我们生命圆满、团圆的象征意义,把那一种圆满、具足的大圆满,跟大家介绍、跟大家分享,就在中秋团圆夜。但是,现在你的心不要跑到那时候,要安住在每一个当下、仔细的聆听,当年佛祖是夜睹明星,也许那一天晚上,各位在夜睹月亮之时,就会开悟啊!在此祝福大家!因为你们跟诸佛菩萨都完全平等啊!
所谓「无上正等正觉」,是诸佛菩萨他们体会出来的,原来我跟一切众生都是完全平等、没有分别心的一体世界,那时候超越了所有的二元对立,你的心境没有任何对立,叫做真正的净土。真正的净土就是「心净佛土净」,你的心真正清净了,二元对立的世界真正消失了,这时候你的心不但是跟一切众生平等,而且是一体的。你所展现出来的,就会跟诸佛菩萨一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同体大悲」就是来到一体世界,超越所有的宗派,超越所有的种族,超越所有的国界,没有种族、国界之分,很自然流露「以爱己之心」爱护每一个人,很自然会将心比心去爱护每一个人,看到每一个人就像看到我们自己。所以,当你来到这样的境界,你不会去伤害任何人,不会去对任何众生起瞋,那不是用修、用压抑、用训练出来,是来到你真正了悟真理实相之后,从你的心田、潜意识、深层心灵里面,自然流露那一种慈悲、那一种大爱,它是自然流露出来,不假造作、也没有虚伪,就是诸佛菩萨他们所展现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各位有没有信心将来可以做到?每个人都要对自己有非常坚强的信心。我们说要学佛,佛陀来到人世间出现,不是要让众生膜拜,不是要让众生一直在供养他,这只是附带跟众生结个法缘。佛陀来这个世间,就是要告诉众生一条解脱之路,而且宣扬众生跟诸佛的本质、特性,都完全一样,叫做人人都具有如来佛性。问题在于你敢不敢去承担?众生都认为「我业障深重啦!我无明深重啦!我们是凡夫俗子啦!…」如果这样划地自限,那一种勇气、魄力不敢展现出来,学佛的路程就会很遥远。但是展现气魄出来,绝对不是「我慢」,而是对自己要有信心。
我们说要学佛,中国有一句成语非常好,叫做「见贤思齐」,看到那些贤能、有智慧的人,就要向他们看齐、学习。「学佛」就是要跟诸佛看齐、学习,我们礼拜佛陀,除了感恩佛陀的大慈大悲示现解脱路之外,另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要发愿向佛陀看齐,跟佛陀一样能够大彻大悟,将来自渡渡人、自利利他。
因此,每一次的礼拜,都是一种感恩与发愿,你的愿力要出来,称颂「佛道无上誓愿成」,不是发空愿啊!要把它落实、具体,每天都在修、每天都在做,对自己要有信心!
当你能够帮助自己,自助者人助,自助、天助。当你对自己有信心,发出那一种大愿力「佛道无上誓愿成」,龙天护法、诸佛菩萨,自然会协助你早日找到解脱之路,早日一步一脚印的踏上解脱之路,更能清楚明了你所遗失的宝,遗失到哪里去了?
当你越清楚之后,再来就能够找到了。当你能够找到失去的一切,就是跟诸佛菩萨一样,本自具足、不增不灭,体证到《心经》所讲的世界,这些都不是用空谈、不是用辩论的,而是需要靠大家一步一脚印的脚踏实地去实践,只要一步一脚印去做,一定会成功的,我对大家也很有信心!
&解脱之路的次第、步骤
现在介绍解脱之路、宝藏图怎幺去寻宝?诸佛菩萨他们所走过的次第是如何?这一本《阿含解脱道次第》在第三天会跟大家结缘,里面总共编了卅六章,第一章到卅六章,加上前面还有第○章,从零开始的“○”,合起来总共是卅七章,也就是卅七道品,亦即我们要成佛、迈向解脱的卅七个很重要的次第与步骤。我们这几天会向各位概略介绍,你们就能够看懂这部宝藏图。但是,有句话说「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就看大家怎幺去下工夫用功了!
这卅七章在台湾的课程总共上了一年,上课期间有人发心录音、录影下来,制做成VCD、光碟,现在正于全世界各处流通中。《阿含解脱道次第》VCD总共八十四片,是完全依照这一本书在讲解,等于把卅七道品再详细区分一下,如果你一章一章研读下来,把它认清楚之后,就如同你了解了宝藏图,以后就会容易看得懂,原来佛教的无价之宝、佛法的智慧宝藏在哪里,就可以发觉到了。当你建立闻思基础之后,再进入实修、实证,亦即闻、思、修、证,就可以找到那些宝藏,就可以开启智慧了。
佛教所讲的戒、定、慧,都是要寻找最高的智慧之宝,你们今天来此受戒,就是要灭少恶缘、增加善缘,将来累积更多的善根福德因缘,可以开启智慧、得到那些宝。八十四个小时、八十四片的VCD,就是协助大家怎幺样去看到那些宝,当你了解之后,整个「意根」就会不断清净。当你的「意根」越清净,就是诸佛菩萨跟我们叮咛的「自净其意」,就越能够清楚看到「喔!那些宝藏在哪里!」。
一、VCD第一片-佛法流变史
第一片、第一个阶段,就是介绍「佛法流变史」,介绍《阿含经》在佛教历史上的地位,以及佛教从印度流传到西域,然后流传到中国的概略介绍,让大家对佛教的历史有一些清楚而概略的认识。我们学佛的人,要清楚认识佛法的流变,今天佛教界常常讲现在是「末法时期」,现在就要去了解「正法时期」的佛法是怎幺样?「正法时期」的修行方法是怎幺样呢?
如果您不清楚的,当深入去认识,就可以超越时空来到二千五百年前「正法时期」,佛陀当时所讲的修行方法、次第。因此,了解佛法的流变,满重要的!
二、VCD第二片-「归○」
第二片是讲「归零」。第○章-归零。字义上,「归零」二个字很简单,但是要真正做到,却很不容易!我们常常会听人家讲,要去学习一个新的课程,必须把你的瓶子“空掉”、清除干净。如果瓶子装得满满的,观世音菩萨的甘露水,就没办法倒进去!
如果瓶子装了很多污垢、脏东西,佛陀诸佛菩萨的智慧、甘露水、法语,要装到你的瓶子里面,也会被原来的污垢所污染了。所以,把我们的瓶子清除、清净,以一个空、明、觉,清净的心来听闻,是学佛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也是每一个人都要做的。
如果这方面做到了,就很容易装进新的甘露水。当你的瓶子装进了甘露水,品尝了纯净的甘露水,就知道说「喔!原来佛法这幺殊胜!原来法宝这幺珍贵啊!」所以,「自净其意」、清净我们本身的「意根」,净化我们这个瓶子的工作,别人、诸佛菩萨只能够用鼓励的,但是我们自己要不要做?就要看我们个人自己,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啦!
什幺是肮脏污垢的水呢?就是我们心灵里面装填了很多错误、不正确的观念知见,从小到大累积在我们的心灵里面,你却不知道!我们常常用很多不正确的观念知见在判断,导致我们所下的论断,跟事实有很大的落差。
如果你认为是对的,但是事实上它却是错的,怎幺办?如果你个人坚持认为是错的,但是事实上它是对的,怎幺办?如果我们的判断,跟实相有很大的落差,你却没有校正过来,损失的是谁?是自己啊!人类的认知跟实相,除了诸佛菩萨以清净、无污染的心看到的,跟实相是完全一致之外,如果你的心灵有污垢、有污染、有扭曲,所看的实相,所界定的、所认为的,跟实际一定会有很大的落差。这就是诸佛菩萨在跟我们叮咛的,众生常常活在颠倒梦想的世界,不要只是把它当作一个名相,这是在提醒我们什幺叫颠倒梦想?
我们的想法、我们的认定,跟实际实相是不一样的,但是众生却没有觉察到。所以,就会变成以真为假、以假为真,然后又活在梦幻世界里面,以幻、虚幻为真实,而去追逐虚幻的。所以,诸佛菩萨所在跟我们叮咛的,什幺叫做颠倒梦想?不是在讲别人,是在提醒我们自己。我们有没有活在颠倒梦想呢?常常每天提醒我们自己,但愿我们能够来到跟诸佛菩萨一样没有污染,以清净、平等的心来「如实观」,如实了解一切现象。
当你能够来到《心经》所讲的「远离颠倒梦想」,非常高的佛菩萨世界,众生要到达这样的境界,首先要做的就是我们每天都要学习「归零」,把我们以前的习性判断、习性认为,重新做一个保留。我们以前习以为常的论断,认为这就是对的、那就是错的…,从现在开始,我们做一个保留。
因为我们认为错的,未必是错;我们认为是对的,未必是对。我们要保留一个弹性空间,如果能够有这样的一个保留,你的身心会从原来满固执、满僵化的情况,慢慢越来越松动,慢慢越来越柔软,叫做「三妙行」的境界。
「三妙行」就是身、口、意都很安祥柔软。如果我们的观念知见还是很固执、很执着,我们的心灵就会是僵化的、呆板的。佛教讲说「不生不死」,不是身体没有老、病、死,是指我们的心境,我们的心永远都是年轻的,永远都是新鲜的,永远都是活泼的。「不生不死」就是每天保持一个赤子之心,一个清净的心不会是僵化的。有一句话「哀莫大于心死」,如果你的心死掉,心老化、僵化,其它就免谈了!如果我们的心是顽固的,就很不容易进步了。「归零」就是保持赤子之心,保持清净、活泼、充满生命力的心。当你具足这样的基础准备之后,进一步就能够了解诸佛菩萨他们所走过的次第、步骤。
三、VCD第四片-第一章 概论
第四片VCD是进入到《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一章的概论,把佛陀他们所走过的解脱次第,做一个简单介绍。佛陀在此章解析众生处于苦海浮沈的原因在哪里?众生出离苦海的原因跟次第、步骤在哪里?所以,我们要把解脱的次第步骤弄清楚。再来进一步的逐步去实践,逐步的去闻、思、修。
四、VCD第五片-第二章 善人‧慈悲喜舍
第五片是第二章的「善人‧慈悲喜舍」,为什幺要经历过「善人‧慈悲喜舍」呢?在《弥陀经》有讲要「生彼国」,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不得少善根、福德、因缘。所以,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诸佛菩萨的证量,真的要具足很多善根、福德、因缘。我们每天的起心动念,「身、口、意」的造作,它可以让你造恶,也可以同样的「身、口、意」行善,如果你没有警觉到,常常无意中造恶业而不知道。当你造恶业、结恶缘,善根、福德就会损耗,对迈向解脱道而言,就是一个损失。
如果我们每天能够跟众生结善缘,不一定是金钱的布施,身、口、意的展现,一句好话、一个微妙的善行,都是在跟众生结善缘。当你每天不断在跟众生结善缘,善根、福德就会日积月累增加;当你能够累积这些,就能够逐步迈向解脱之路。
五、第三章 深入体会世间苦难-老‧病‧死
第三章是「深入体会世间苦难」,为什幺这一章很重要?如果你的修行、动力、魄力不够,是因为我们对世间的苦难,包括对自己内心的苦、内心的不安,了解、体会得不够深入有关。如果你能够对世间的苦难,对自己内心的苦、内心的不安,有深入而具体的了解,你的修行动力就会很坚强。这一章「体会世间苦难」,就是「四圣谛」里面所讲的「苦谛」,你对世间的各种苦,佛教有讲八种苦,如果你对自己心灵深层里面的苦、不安,有深入而具体去面对,一定会如实面对自己「我不能自欺欺人,我内心还有没有苦?我还有没有不安?…」如果有,就要虚心学习。
所以,要如实面对自己、面对这个世间,修行绝对不是逃避。如果抱着一种逃避的心态,不敢去面对世间的苦难,不敢如实面对自己的苦、不安,就没办法找到真正的解脱之路,因为你无法进一步找到苦的原因来自哪里。唯有很认真、很真诚,去面对自己、面对世间的苦难,才会进一步探讨苦的原因来自哪里,进一步了解苦、集、灭、道的「集谛」。当你能够去看到:喔!原来痛苦的根本原因来自于「集」,来自于抓取、来自于聚集,来自于贪爱、渴爱,这时候你才能够真正对症治疗、对症下药。
所以,解脱道的每一个次第、每一个步骤,都是环环相扣的。当你越认真面对众生的苦,慈悲之心就会自然流露;当你能够真诚去面对众生的苦,就不会跟众生再起贪、起瞋,就不会再跟众生起冲突。当你能够面对众生之苦,会逐渐展现、流露出慈悲之心;当你能够如实面对自己内心的苦、内心的不安,也才能够真正「将心比心」去爱护一切众生。因此,面对自己的苦是很重要的。
修行要如实面对自己:我们真正心安了吗?当一个人独自在黑暗中,我们能够很洒脱、很自在吗?我们真正了悟生死大事了吗?我们真的内心充满了慈悲、充满祥和?没有瞋恨心吗?这些都要如实面对我们自己。当你越如实面对,就越能够找出苦的原因,找出原因就好办了!找出病因就好解决了!所以,这是环环相扣。
当你能够面对世间的苦难,会进一步要去了解「喔!苦的根本原因来自哪里?」佛陀向我们描述什幺叫做「苦海」?什幺叫做「世间」?「苦海」是VCD的第九片,也就是第九章「六入处」里面很重要的一部份,探讨什幺是「世间」?什幺是「苦海」?我们一般人对「苦海」,常常有很大的误解、错解,认为「苦海」是外面的世界,空气乌烟瘴气、社会的暴力、动荡不安…,认为说这就是「苦海」,其实不是啊!
佛教所讲的「苦海」,不是外面的世界,不是外面的社会。佛教所讲的「世间」,不是一般人所了解的世界。佛教所讲的「世间」、所讲的「苦海」,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六根」和「六尘」接触之后,所产生的心理变化。佛教所讲的「苦海」,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六根」跟外面的「六尘」接触之后,所产生的抓取、抗拒之心里变化,于是形成「苦海」。因此,每个人的「苦海」会不会一样?不一样的!记得!每个人的「苦海」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六根」的抓取、迎拒,都不会相同。
什幺叫做「苦海」?举例来讲,你的耳朵每天都在向外听很多声音,如果听到一句夸赞的话语,你的心会起什幺变化?很欢喜的心!这时候就像上了天堂,会茫酥酥的。但是,当你在很快乐的时候,没多久遇到有人在指责你、骂你、批评你、攻击你,这时候你会有什幺变化?你的内心就会起瞋心啊!就会起对抗!就会起一种很不喜欢、闷闷不乐啊!痛苦啊!甚至想要报复之心!这时候你的心就落入地狱。严重的话,就落入「阿修罗」的世界。
「六道」是指我们每天心境的起起伏伏,「六道」是讲我们的心。到底你现在的心是在哪里?是跟「天道」相应呢?还是跟「人道」相应呢?还是跟「阿修罗道」相应呢?都是在描述我们的心境。如果没有闻思基础、又没有定力,一般众生的心常常成为境界的奴隶,一句好话就把你捧上天堂,一句不喜欢听的、骂你的话贯穿到你的耳朵,就把你打入地狱啊!不是那个话的力量,而是你本身的智慧力不够、定力不够,被「六尘」里面的「声尘」,那个话语叫做「声尘」,把你吹的让你上天堂、让你下地狱,常常成为境界的奴隶。
就是在「苦海」里面头出头没、头出头没…。同样的一个境界,每一个人的反应会不会相同?不一样的!所以,同样一句骂人的话,有的人就起瞋,陷入「苦海」里面;有的人听到别人在骂我们,他是起感恩之心,觉得「道吾恶者是吾师」啊!人家提出逆耳之言,是对我们有益的忠言。所以,他不但不会起瞋,还生起感恩之心。
因此,同样听到骂人的话,有的人就起烦恼、起瞋,有的人生起的就是感恩之心。所以,「苦海」不是外面的世界,而是我们的心跟境界接触之后,到底形成什幺样的心里世界?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苦海」。诸佛菩萨他们不管是逆耳的话或是顺耳之言,都能够欢喜心接受一切,不会成为境界的奴隶。因此,去了解什幺叫做真正的「苦海」非常重要!你才不会出离了错误啦!才不会方向错误啦!如果你以为是在外面,就拼命要脱逃、拼命要去抗拒…,好了!认为「这个环境太不好了啦!这里很糟糕!我要移到其它地方去…」那是我们自己的心静不下来,才会一直在怪外境不好。
如果我们的心能够真正清净,能够了悟真理实相,不管你在哪里,都能够处处见法,而且都是跟众生处处结善缘,不会对任何众生起瞋,就是扣住了净土的核心。「净土」的核心就是你的心清净,外面的境界是怎幺样,对你来讲都是净土,亦即「心净佛土净」的要领。如果大家今天晚上能够听懂这一句话,就能扣住修行解脱的核心;如果你能够在这个世界找到净土,将来不管到哪个世界,也都可以找到净土。
六、第四章 惭愧心
VCD第十片是讲述第四章的「惭愧心」。为什幺学佛要有惭愧心?有的人学佛之后,他是抱着一种练功夫的心态,想要越修越厉害,越觉得自己很行,往往像这样的学佛,很容易增长「我慢」,跟解脱之路是背道而驰。如果走在正确的解脱之路,越修越深入解脱道的闻、思、修、证,身、心一定会越来越柔软,越来越慈悲、越来越懂得感恩。所以,在这个世界、这个社会上,多一个人走在正确的解脱道上,对社会、对国家的稳定,就会增长一股很大的力量,不要小看!
解脱道就是让我们身心柔软、身心祥和、身心宁静,那一种喜悦、那一种慈悲,都是从我们内心里面流露出来。真正能够这幺做,你所处的环境、所处的周遭,你的世界会因为我们的改变而改变,知道吗?这是很重要的。我们不要去要求任何人改变,不要去要求别人改变,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先改变,不可能去改变别人,一定要从我们自己改变开始。你能够改变,你的世界就会跟着改变;你的心清净了,你的世界、我们所处的社会,就会清净、就会祥和,这都是环环相扣的。
真正走在解脱道上,本身就能够「为法作见证」,本身就是「法身具足」,有一句话叫做「以身作则」,当你真正认真走在解脱道上,有时候你的言语不必太多,就能够让众生改变。因为你会散发出祥和、慈悲的气氛与磁场,众生看到你的改变,他们就会跟着改变。所以,一切从哪里做起?要从我们自己开始做起。要净化社会、帮助社会稳定,一样要从我们自己开始做起;我们要促进世界和平,一样从哪里做起?从我们内心开始做起。
我们的内心真正能够来到和平,我们的内心真正能够没有冲突,就能够帮助社会安定、帮助世界和平。所以,世界要和平、社会要稳定,都从我们每一个人开始做起,就是佛教对这社会、这世间、人类最巨大的贡献,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我们说要「荷担如来家业」,最具体的展现就是能够改变自己,就能够让社会改变;我们的内心能够祥和、和平,就能够帮助社会安定、帮助世界和平,这都是具体可以实际做到的,不是唱口号、不是唱高调,大家有没有信心?很好!每一个人都不要小看自己,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都有无限的可能,你们都是未来佛啊!未来的世界就看我们大家啊!
当你能够知道原来自己过去活在颠倒梦想的世界,过去自己的思惟跟诸佛菩萨的思惟真是天壤之别,自己过去像“小乌贼”一样,到处“喷墨汁”污染世间,看到过去自己是这幺固执、这幺僵化,观念又那幺执着…,当你看到自己的颠倒梦想,就会生起惭愧心。生起惭愧之心,就会逐渐减少颠倒梦想的比例跟成份;当你兴起惭愧心,再见到自己对社会、对家庭或是对别人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以前我们总是在责怪别人,都没有看到自己的“脸黑”,都是在怪别人、都在抱怨别人,这时候你很自然就会生起惭愧心。
七、第五章 亲近善知识
当你生起惭愧心,从此就会返回来净化我们自己,不会再去苛求别人,而会要求我们自己、净化我们自己。真正能够回到我们身心上面下工夫,就是扣住解脱的核心了,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分水岭、区别。再者,当你有惭愧心之后,就会想要亲近善知识,「善知识」就是能够告诉我们出离苦海的方法,「善知识」就是能够告诉我们出离苦海的方向,协助我们具体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去做。因为,当你真正想要迈向解脱,善根、福德、因缘累积越多,「善知识」就会出现协助大家迈向解脱。这时候,因为你的身心柔软啦!因此就会很喜欢亲近善知识。
八、第廿三章 修出入息
如果按照章节的次第,本来是要跳到第六章,但是在我们的讲解课程里面,把第廿三章的「修出入息念」安排到前面,因为在上课的整个过程,如果光只是一直按照章节顺序讲课,到后面才讲「出入息」,大家会觉得好像只是在听一些知见,而没有实际练习。所以,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就把「修出入息法」调整到前面,让大家懂得如何去应用「出入息法」。
如果是二千五百年前,佛陀讲经说法时代,都是跟大家在丛林中修行,佛陀会讲一段重要、精华的佛法核心,讲一些精要法义之后,于是让大家散开到树下、到林中,去静坐、去思惟、去消化、去咀嚼,实际去闻、思、修,这样很快就可以体悟到「喔!原来佛法、佛陀所讲的深义是什幺!」你就能够很快去证悟、去开悟。如果光只是闻思,而没有进入实际的修,很容易变成只是一种头脑的观念知见,「知道」跟「做到」之间,还有很大的落差。
如何把「知道」跟「做到」“解行合一”?一定要透过实修实证,而「出入息法」就是非常重要的方法。佛陀跟我们介绍了八万四千法门,这些万千方法都是属于「方便法」,就像医生开给各位的药方,它不能光只有一种,是需要具备很多种药方,才能够对症下药。所以,佛陀所开处的八万四千法门,很多的法门就是很多的药物,是要应用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之下,来对症治疗。「出入息法」或是「念佛」,也都是其中的一种方法,我们要应用在不同的情况,就选择不同的方法。
佛陀在《阿含经》里面,介绍「出入息法」,它的普遍性以及重要性,在我们这一本书里面都会有介绍,大家以后可以再深入去看,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也只能够跟大家做一个概略的介绍。「出入息法」的重点就是不管在受戒期间与否,只要有空或是回寮房,五分钟、十分钟都可以,随时都可以把你的心安住在你的「出入息」上面。「出入息」就是观呼吸,因为不管你到哪里,呼吸都会随着你到哪里。当你的心不知道放在哪里,你的心很散乱的时候,可以让你的心回到呼吸上面,这时候就类似在茫茫大海中的一个航空母舰,让你这个心猿意马可以回到呼吸上面,来休息、来沈淀、来宁静下来。
当你这一匹心猿意马,安住在「出入息」上面,它会渐渐宁静下来。当你的身心能够宁静下来,因为这时候你不烦躁了,就可以进一步闻思,进一步思惟「无上甚深微妙法」。如果我们的心静不下来,心烦、心浮气躁,即无法听进很深的法义;就算你听到了,还是无法真正思惟、真正理解。所以,身心的宁静是进一步听闻无上甚深微妙法,进一步去正思惟,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
你能够「修出入息」,或是要念佛也可以,现在比较普遍的法门是念佛,如果你是透过念佛或是持咒也可以,只要你一心一意放在这个法门上,你的心就能够渐渐宁静下来。你要念佛或是持咒,记得一个要领就是:越来越慢!再来慢慢让你从有声进入到无声,再进入到用心金刚念,就是用你的心来念、没有发出声音,内心清清楚楚听到自己正在念佛的声音,你的心就会越来越宁静,越沈淀、越宁静、越清明。
但是,所有的方法是帮我们身心宁静沈淀之后,慢慢开发我们明觉的心。「四念处」修行方法的展开,就是帮助大家开发明觉的心,也就是禅宗所讲的「明心」阶段。如果你真正能够让我们污垢、动荡不安的心,宁静下来、沈淀下来,来到「明心」的阶段,就随时都有可能见法、可以开悟,就是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不会遥远、不是抽象,是有次第、有步骤的具体可行。只要你愿意一步一脚印去做,把身心宁静下来,然后听闻「无上甚深微妙法」,以打坐的心灵品质来听闻,你随时都有可能开悟,这些法音随时都有可能会震撼到你的心灵深层,但是需要大家把身心宁静下来、清净下来。
九、第六章 乐见圣贤-培养恭敬心、柔软心
所以,要听懂、理解「无上甚深微妙法」,很重要的一个关键,就是要经过「明心」阶段,让我们的身心宁静下来。透过一些方法之后,就能够「乐见圣贤」,这时候会很喜欢「乐见圣贤」,这些有智慧的人或是前辈,可以协助我们开悟、协助我们见法,协助我们了悟真理实相,协助我们远离颠倒梦想,你就很喜欢多亲近这些前辈们,来到「乐见圣贤」的阶段,因为他能够告诉我们什幺叫做解脱之路?
什幺是轮回之道?让我们清清楚楚了解。当你清楚了解的时候,就会做很有智慧的选择,就会知道我到底是要苦海浮沈?或是出离苦海?
我们是比较担心由于你对整个修行次第步骤的不了解,然后在茫茫苦海里面,像“无头苍蝇”这样撞来撞去,寻觅了很久、很久,还是没有找寻到真正得力的方法跟方向,浪费了很多生命。只要我们真的发心正确,有道心、有道骨,龙天护法就会协助你、帮助你,找到跟你有缘的善知识,不一定是某一个人,只要你发心正确,只要真的要成佛、迈向解脱,龙天护法会协助你,找到现阶段能够协助你成长的善知识,只要你身心柔软、「乐见圣贤」,就可以听闻到很珍贵的法音、法宝。
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是飞行了二千公里,才来到此地,很有缘!大家有缘、有心,世间有形的距离就会让我们的心灵没有距离,因为大家的惜缘、惜福。
十、第七章 听闻正法
第十七片是第七章的「听闻正法」。在这世界上存在的每个宗教、每个宗派,几乎都会强调自己是正法,但是宗教与宗教之间,却又很不容易相融通。我们不要去排斥思想不同、信仰不同的其它宗教,要包容其它的宗教,因为它们的存在,是因为有众生需要它。所以,我们学佛就是要有广大无边无量的胸襟,心怀天下众生,心量能够像虚空一样,能够包容众生。
如果你跟众生对立,界定别人为「外道」,在对方的心目中,他也会把你界定为什幺?如果我们界定别人为「外道」,记得!在对方的心目中,也会把我们界定为「外道」。如果我们能以平等之心,来爱护一切众生,我们尊重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众生,尊重每一个宗派,尊重每一个宗教,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这些先知、这些前辈、这些诸佛菩萨、解脱者,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扮演不同的身份,向众生介绍不同的法门、不同的解脱方法,我们要虚心去听闻、去学习。
至于说这个方法对我们有没有效果?实不实用?记得!我们要真诚真心的去学习。当你接触了之后,如果觉得不实用,我们就放下;当你接触之后,觉得对自己帮助不大,所要找寻的还没有找到,我们就可以放下,继续再找寻。当我们一样继续再找寻所要的正法,不要瞧不起别人,也不要排斥别人,我们能够重尊他。就像以前儿童时期玩过的玩具,虽然我们现在不需要那些玩具了,我们可以放下,但是不要轻视它、不要践踏它,因为有需要的众生会需要它。我们可以放下跟我们不相应的这些法,继续再找寻,不断寻寻觅觅,就能够来到「听闻正法」,只要你有心找寻,就能够现世听闻到「无上甚深微妙法」,听闻到「百千万劫难遭遇」的解脱方法。
只要你有心,记得!你发出什幺样的心愿,你的心念散发出去,就是有那一种频率、那一种磁场,向法界散播出去,当你有这个心愿,就会跟这些解脱的方法,那一种频率、那一种磁场,以及那一种前辈、那一种善知识,跟他们的频率会相应、会起共鸣。我们世俗上有句话叫做「物以类聚」,如果你真正要自求解脱、自求成佛,你散发出这样的频率、这样的磁场,龙天护法就会协助你,这是真实不虚。
如果你散发出一种贪爱之心、贪爱名利,当然就会跟这方面的磁场相应;如果你喜欢玩股票,就会去找股票分析师帮助你分析。所以,端看我们散发出什幺的心念,就会去找到这样的前辈来协助你。如果你真的要找解脱,就会找到能够讲正法,帮助我们出离苦海的这些「无上甚深微妙法」。
十一、第十章 界相应
第十九片是第十章的「界相应」。我们这本书是从「四部阿含」,以及包括南传大藏经的重点摘录出来跟大家分享,本来在经典里面的编辑次第是「五阴」、「六入处」与「界相应」,而「界相应」是排在第十章。但是我们在课程的安排上,把「界相应」放在前面,为什幺呢?因为「界相应」是探讨地、水、火、风、空,如果你没有看到实相,会只是把它当作一个名相;如果你去了解其中的深义,就会知道「界相应」是在介绍我们的生命-生从何来?死往何处去?
事实上,「界相应」是在帮助我们了悟生死大事,是在解析我们的生命是怎幺来的?我们生命的实相是如何?当你真正能够理解,就能够了解活生生的「三法印」,了解什幺叫做「无常法印」,了解什幺叫做「无我」,了解什幺叫做「缘起」。当你能够了解活生生的「三法印」,就能够体会《心经》里面所讲的「不增不减」、「不生不死」的世界。所以,「界相应」是在帮助我们了悟生死大事,亦即了解我们生命的实况,了解我们生命从哪里来。
十二、第八章 五阴
第廿三片是第八章的「五阴」,五阴就是「五蕴」,也就是我们的色、受、想、行、识。「色」就是我们的身体,「受、想、行、识」则是我们的心灵。当我们能够了解生命的实况、生命的实相之后,就更清楚了解什幺叫做「无常法印」?什幺叫做「缘起」?什幺叫做「无我」?如果没有深度去解析「五阴」,就不容易体证到「无我」,变成只是头脑知见上理解「无我」,嘴巴讲「无我」,你实际展现出来的,还是我是、我能、我执、我慢。你要深度去证悟「三法印」,体悟到「无我」、做到「无我」,要深度去解析、去了解,什幺叫做「五阴」?
「五阴」就是在帮助我们解析身心的实相。「界相应」是怎幺来的?你现在存在的实相是怎幺样?「五阴」是在帮助我们解析。
十三、第九章 六入处
第卅二片的B面开始是第九章「六入处」。「六入处」是在介绍我们的苦海是怎幺形成的?「六入处」表面上是介绍「六根」跟「六尘」,解析我们每天是怎幺样透过「六根」,跟「六尘」外面的境界接收讯息?当我们接收这些讯息,如果过滤得不理想,就会停留在我们的心灵里面,在兴风作浪、起起伏伏,于是就形成「苦海」。所以,「六入处」就是解析我们每天的心灵是怎幺样在运作?我们怎幺样在造成「苦海」?
当你清楚了解之后,就知道怎幺样去出离苦海?因为那个「苦因」,是我们的「六根」在抓取,你就可以很清楚了解,要出离苦海、要断除苦因,从哪里下手?从「六根」下手。从你每天的「六根」,跟「六尘」接触的当下来下手,下手处就在于每天的历缘对境中。如果不了解「六根」与「六尘」接触的时候,它就在打结、打结…,你的心渐渐就会形成「心有千千结」,如果懂得下手处的要领之后,每天在「六根」跟「六尘」接触的时候,你的觉察力够,就会看到有在打结,这时候就好办了!你就会把它解开。
所以,真正的修行,是在每天的历缘对境之中。这里是佛教所讲的很重要法义的核心,把「五阴」、「六根」、「六尘」跟「界相应」,都跟大家介绍了它们的重要性,这是修行很重要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