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四章 惭愧心
 
{返回 空海(惟传)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32

第四章  惭愧心      

                  
    一              杂  九八七(一二四三)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二净法,能护世间。何等为二?所谓惭、愧。假使世间无此二净法者,世间亦不知有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宗亲、师长尊卑之序,颠倒浑乱,如畜生趣。以有二种净法,所谓惭、愧,是故世间知有父母,……乃至师长尊卑之序,则不浑乱,如畜生趣。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世间若无有惭、愧二法者,

    违越清净道,向生老病死。

    世间若成就惭、愧二法者,

    增长清净道,永闭生死门。

   二                    长  二

  知惭,耻于己阙。

  知愧,羞为恶行。

   三              杂  一二三八(五七八)

  常习惭愧心,此人实希有;

  能远离诸恶,如顾鞭良马。

   四                  增  三八六

  人作极恶行,悔过转微薄;

  日悔无懈息,罪根永已拔。

   五                   中  四五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无惭无愧,便害爱恭敬;若无爱恭敬,便害其信;若无其信,便害正思惟;若无正思惟,便害正念正智;若无正念正智,便害护诸根、护戒、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无解脱,便害涅槃。

  若比丘有惭有愧,便习爱恭敬;若有爱恭敬,便习其信;若有其信,便习正思惟;若有正思惟,便习正念正智;若有正念正智,便习护诸根、护戒、不悔、欢悦、喜、止、乐、定、见如实、知如真、厌、无欲、解脱;若有解脱,便习涅槃。

    【法义分享】

◎一个人若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会虚心学习。若能照见自己是处在井底的青蛙,才会愿意、才有可能跳出那狭小的框框。

◎修行路上,常常在稍有所得、稍有突破后就志得意满、我慢升起、想为人师。名利的腐蚀性很强、很大。迷失在名利堆中的人,会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掩饰自己的贪染、慢染。明眼人是很清楚的。只是在当事人还没有惭愧心之前、心不柔软、机缘不成熟之际,也没办法协助当事人突破。

◎在修行路上,只要还没找到究竟涅槃的彼岸,都要不断虚心的学习求教,如此才能一层一层的超越。


 


{返回 空海(惟传)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四章 惭愧心
下一篇: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三章 深入体会世间苦难--老、病、死
 如何做到平等观?
 2010年7月空海法师台湾禅修开示(二)
 永嘉大师证道歌诠述(6)
 金刚经深义(禅修版) 10
 禅修开示:教外别传•慧眼禅心(五)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三十一章 最后的五大关卡 问答
 修行次第简介
 何谓「打得念头死」?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廿九章 十个结
 体悟《心经》的深义(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如来禅与中国佛教文化[栏目:洪修平教授]
 交命念佛[栏目:圣旭法师]
 五十三、妙法老和尚关于诵咒的开示[栏目:现代因果实录]
 珍惜福报 精进修行[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华严念佛三昧论(彭际清)[栏目:明清居士名家文集]
 佛法治病的真理 6 修慈爱来医好受嗔恨伤害的心[栏目:法增法师]
 六小龄童:传承西游文化 弘扬佛法精神[栏目:佛教视野与观察]
 与过去的“爱”分手[栏目:菩提洲·佛子心语]
 四念处禅修开示 三、礼佛的意义[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净语录 悟心铭[栏目:王骧陆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