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五十二课
 
{返回 中观庄严论解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82

第五十二课

前面已经讲了,欲界中的一切事物至少会由八种微尘组成。而这里所说的最终的无分微尘,则是指非大种和大种所造的、不存在各自分割的部分。同样,对于色法的定义,前文说是可以插入的法,法尊法师在《入中论讲义》中将色法定义为“有阻碍”,而《藏汉大辞典》中说:可以转变、可以破坏的法叫做色法。因而此处所讲色法的范围比较广。大家对上述所讲的内容应该这样理解。

辰二、说明若有分则微尘不成:

若许朝余尘,面另居他处,

极微如何成,无分唯一性?

上一个科判已经说过,若承许为无分微尘,在积聚成粗法时所有的微尘只能朝向一个方向,如此一来,则无法组成粗法。如果转而承许:朝向其他微尘的一面各自另外居于其他处,也即朝向东方和朝向西方的面各自分开。既然如此,又怎么会成为无分呢?由于十方的微尘围绕而有不同的方向,你们所谓的无分微尘已经成为有方分。

《中观庄严论自释》和《中观庄严论难释》中都有这方面的剖析。也就是说,通过上面的分析,承许只朝一个方向或者根本没有方向都不合理,这样一来,对方自宗也将无法立足,于是对方从另一个角度说:并非唯一朝向一方,而是朝向其余微尘的一面居于他处。也即中间的微尘有朝向东方的一面,也有朝着其他方向的一面,这些朝向各自方向的一面另外存在。但你们不是承认为无分微尘嘛?!既然存在这么多的方向,又怎么会成为无分微尘呢?

《量理宝藏论自释》中说:如果未进行剖析,所谓的微尘应该有分。因此,所谓的有分和无分,关键就在于是否进行剖析,而对无分进行部析时,若以名言量剖析到最后不能再分时,只要让无分微尘他老人家自然安住就可以了;但以胜义量继续剖析,则所谓的无分微尘根本不可能存在。

当然,剖析可以分为以分别念剖析、以语言剖析和真实剖析三种。如果是通过分别念和语言进行剖析,就如夏瓦秋桑等论师所说的,微尘可以分析成无穷无尽。但是这种分析,如果是以名言量进行观察,名言中必须承认一个最细微的量,这一点无有任何妨害;而通过胜义量观察时,名言量所承认的微尘也是根本靠不住的,要么承认它是有分微尘,要么无分微尘也成为无有。

上师如意宝在讲述《文殊大圆满》和《杰珍大圆满》时都说过:修行大圆满的时候,首先将外境的粗大部分抉择为细微,再将细微抉择为有分微尘,有分微尘再抉择为无分微尘,到最后无分微尘也如同虚空一样根本不存在。因此,不论学习有部宗、中观宗还是修行大圆满,都是将外境从粗大到细微,最后抉择为无有;反过来,从自己的心识或是执著外境的角度进行观察,心识根本不成立的道理也可以如是抉择。

个别道友可能会想:为什么没完没了地一直说微尘、微尘……,《四百论》中如此,《中观庄严论》还是如此,为什么整天跟微尘过不去呢?实际上,如果通达一切万法都由微尘组成而微尘也不成立的道理,那么,我们所执著的粗大法的来源已经不存在了,如同不存在羊毛就根本无法编织氆氇一样,对于氆氇等粗大法的执著也就自然而然不会产生,我们一直分析微尘的原因就在于此。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如同孩子是观待大人而安立的一样,所谓的微尘其实是观待粗大的法安立的。无论如何细微,它的来源基础——设施处都需要缘很多法,并不是由独一无二的微尘单独成立。因此,非多法组成的一种实体法根本不可能存在。

寅二(说明以破彼微尘而破多有实法)分二:一、安立因;二、建立遍。

卯一、安立因:

微尘成无性,故眼实体等,

自他说多种,显然无自性。

微尘无有自性的缘故,眼耳鼻舌等根以及外道所承认的实体等,自他所说的各种各样的法显然无法成立。

由于微尘无法成立为有自性,内道所说的眼根等以及外道所说的实体等所有法也就根本不可能存在自性。如同无有泥土就造不出瓦罐一样,最细微的本体已经不存在的缘故,粗大的法也就根本不可能存在。

佛教有部宗认为:眼、色及其识等为胜义。而食米派等外道声称实与德等为胜义[1]。如果将眼、色抉择为不存在,所谓的识也就根本不会存在,因此首先抉择微尘不存在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将微尘抉择为空性,自他所说的一切法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抉择为空性。下面就对这一道理建立周遍。

卯二、建立遍:

彼性彼组合,彼德彼作用,

彼总别亦尔,彼等与彼聚。

颂词中所说的“组合”、“德”等在下文都有介绍。意思是说,佛教承认的粗大之法和外道所说的功德、作用、总相、别相等都是依靠微尘成立的,如果已经通达微尘无有自性或者微尘根本不存在的道理,自他宗派证悟空性也不会出现任何困难。

以微尘不存在,便可将眼或实体等所有万法抉择为空性。下面将对其合理性作进一步的宣说。

《俱舍论》中按照有部宗的观点,五根五境等全部是微尘聚合的自性,这就是指颂词中的“彼性”。

“彼组合”的意思则是说,外道承认具足多个微尘的有支是一种实体法,这样的有支是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由微尘组合在一起的。

按照胜论外道的观点,除声音是虚空的功德以外,色、香、味、触均是四大的功德显现。此即指“彼德”。

抬放、伸缩等事宜需要依赖身体,而身体当然是许多微尘的聚合,正是由于微尘的作用,身体可以作出伸缩、抬放等动作,颂词中说“彼作用”。

前文已经说过,外道认为“有”是存在的,它属于大总,而牦牛、树木等是小总,还有特殊的地等别相法,“彼总别亦尔”就是指微尘的总法以及别法也与微尘之间存在着一种密切的关系。

“彼等与彼聚”,外道认为:所谓的微尘与另外的有实法积聚在一起,这中间如同两只牦牛用绳索联系着一样,全部与微尘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外道也好,佛教徒也好,他们所承许的法直接、间接都是以微尘作为基础的,如果微尘消失的话,上述所说的一切法都会随之消失。因此,佛教中说:所有的法都需要依靠微尘而成立,如果了知了微尘不存在的道理,内外等一切诸法会很容易通达为空性。当然,如果按照《大圆满心性休息》的观点,首先抉择万法唯心,最后对心识进行抉择,这样也很容易证悟空性。

微尘不存在的缘故,五根五境也就不可能存在,那么,五根作为增上缘、五境作为所缘缘,所产生的眼识、耳识、鼻识等五种识也就根本不能成立。既然如此,心识的前刹那无间产生后一刹那的等无间缘[2]也就根本不会存在,如此一来,以法为对境的意识或者说依靠等无间缘建立的意识显然无法被证明为成实。

这种观察方法的确非常好。《俱舍论》中说,前面六识灭尽的刹那,无间产生之法称为意根。如果真实通达了一切万法微尘许也不存在这一道理,那么,五根、五境乃至五识均不存在,如此一来,第六识亦将不复存在,那么,六识灭尽刹那无间产生的意根也就根本不可能存在。

同样,被称为成住同质[3]的受、想、行等,由于所有的识不存在,与其同体之法也同样可以成立为无有自性。

而小乘所讲的十四种不相应行[4]或者《大乘阿毗达磨》所说的二十四种不相应行[5],虽然它是除有情法与无情法以外的一种有为法,但也是依靠色法和心法产生的,如果色法与心法都不存在,所谓的不相应行也就根本不可能存在了。

实际上,不相应行只是心的假立,并非真实成立。静命论师在《自释》中也说:关于这一点,诸位智者已经百般破析得七零八落,在死尸上无需再用利刃奋力相击。世亲论师、寂天菩萨等,包括麦彭仁波切在《入智者门论》中都已经详细分析过,所谓的不相应行只是有部宗的一种分别假立。

有部宗所承认的无表色,由于是依靠地水火风四大种成立的,既然地水火风等所有微尘都已经剖析完毕,无表色不成立的道理也就显而易见了。而虚空原本就不是微尘组成的法,在遮破微尘的此时,任何人也不会执著虚空为实有。而且,在前文抉择无为法的同时,对于虚空不成立的道理已经作过剖析,此处也就没有必要再次破析了。

上述对于六根六境六识无有自性的道理已经作了详细阐明,而自宗所承许的十八界当中已经包括了所有的有为法和无为法,这样一来,依靠微尘无有自性这一道理,佛教所许的十八界所摄的一切万法都可以抉择为空性。

下面通过微尘不成立这一道理,再对外道所说的法不成立实有进行分析。

外道将两个微尘以上的积聚称为有支,但作为支分的微尘既然无有,所谓的有支也就不可能存在。另外,他们承许色声香味触五境是五大的功德,如声音是虚空的功德,然而四大的微尘根本不存在,虚空又如何单独成立呢?根本不能成立。还有他宗所承许的作用以及大总“有”、小总“黄牛”等,由于它们均依赖于微尘,只要破除了微尘,所有这些观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通过各种各样的分析方法得出微尘不成立之后,可以了知外境的无情法根本无法成立,这样一来,执著它的心也就很容易抉择为不成立。就像寂天论师在《入菩萨行论》中所讲的那样:对境不成立则有境不成立。如同由很多细竹子捆绑成的竹条,只要从中抽出一支,就会导致整捆竹条松松垮垮。同样,只要对一切万法的来源——微尘剖析为无有自性,其他的一切法也就自然而然无法成立。比如柱子,只需要将组成柱子的一个微尘抉择为空性,那么,其他微尘也将不复存在,所谓的柱子已经成为空性,对柱子的执著也会随之消失无余——所取的对境不存在,能取的心也会随之破除。这样一来,证悟空性也并不是很困难的。

 

第五十二课

120、通过破斥微尘的理证如何通达内道外道所说一切法无有自性这一道理?

[1]《中观庄严论难释》中说“胜论外道承许实体为胜义,数论外道承许功德为胜义”,与《中观庄严论自释》的观点稍有差别。此处则与《自释》的说法相同。

[3]除阿罗汉的最后刹那之外,一切心与心所皆为等无间缘。何为等无间缘呢?“等”即平等,如前刹那心与后刹那心是平等的;“无间”是指同类相续之法,中间无有隔断;是一切法之外缘,故称为“缘”。

[3]生、住、坏、灭同时同体之异类法即称为成住同质,比如火与火的热性,火在产生时热性也同时产生,安住时也同时安住,毁灭时同时毁灭。

[4]不相应行:是指除有情法与无情法以外的一种有为法。其中“相应”是指与心心所相应。小乘十四种不相应行:得、非得、同类、无想、无想定、灭尽定、命、生、衰、住、灭、名称、文字。

[5]得、命根、众同分、异生性、无想定、灭尽定、无想报、名身、句身、文身、生、住、老、无常、流转、定异、相应、势速、次第、时、方、数、和合、不和合。


{返回 中观庄严论解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五十一课
下一篇: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五十三课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十六课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六课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五十五课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六十五课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一百零四课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六十一课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二十课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八课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八十二课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十课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化雨注南海 塔波归故国——广洽法师生平述略(陈全忠)[栏目:其它]
 028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释普门品)(明,智旭)[栏目:02 疏论]
 兄弟争讼,借镜省悟[栏目:心念与命运·第4册]
 遍时俱在的心[栏目:咏给明珠多杰仁波切]
 04-036《菩萨的梦境》[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4年]
 看得见[栏目:福报哪里来·迷悟之间 ]
 缘起、护生、中道──出世与入世之间的平衡杠杆[栏目:昭慧法师]
 要懂得人家的忌讳[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
 漫谈僧食[栏目:济群法师]
 修行者的一日[栏目:波卡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