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辨中边论颂讲记(九)
 
{返回 辨中边论颂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54

辨中边论颂讲记(九)

今天继续讲十地的障碍,下面解释十种法界的意义:

初地菩萨所证的法界,叫做遍行义法界。为什么叫遍行义法界?因为初地入定的时候,通过出世间无漏胜观智慧现量见万法的本性也就是万法法界的面目,这样在后得位自然就生起通达法界周遍一切而遍行的自性,也就是说通过在入定位修慧而引起一种坚固的定解,这个定解就是一切轮涅所摄的法,也就是说三界六道的一切器情万法以及四圣三乘三菩提的法都不离开法界,法界是周遍的,是这样在相续当中产生一种坚定的定解。我们就知道,在入定位对万法的法界的自性现量见到,在后得位的时候自然就生起一种殊胜的定解,通达法界周遍一切而遍行的一种自性,也就是通达遍行义法界。遍行义通达的障碍,就是初地的障碍。初地的障碍世间第一法位以下都存在,而且有些都是现行的一种障碍,有些成了一种种子相续当中不灭而存在。在一地现量见法界的同时,初地的障碍灭除,我们就知道,遍行义通达的障碍就是初地的障碍,生起初地智慧当下断除这种障碍,断除这种障碍以后,在后得位自然会生起这种定解,相反初地障碍没有断除,就不可能生起通达法界遍行义,所以初地后得位通达法界遍行义的障碍实际就是对于初地的障碍。以下九种法界义,都要如是理解,也就是修道位各地后得位通达法界的障碍,实际就是该地的障碍。

我们想,在凡夫地,尤其做为一个大乘的修行人的身份,最初都可以依靠大乘的了义经典、论典,了达法界周遍一切万法,而且可以了知遍行义法界为什么弥勒菩萨特意讲一地菩萨所证的法界叫做遍行义法界。虽然通过比量了知遍行义的法界不但是圣者初地菩萨,包括大乘初学者在胜解行地也可以通达,也就是说依靠了义的教证,依靠胜义理论,依靠净见量的理论,可以衡量万法的本性就是无二一体的,而且一真法界周遍万法,万法的本性都归摄在一真法界,所以,能了知这个遍行义法界。但是都是比量的,或者说都是依靠教证和理论而知道的,知道的也是一种比量的方式来了知的。比量的自性也是有漏的一种自性,所以,需要了知,跟一地菩萨根本没有办法相同。也就是说一地菩萨的确他是通过瑜伽现量,通过无漏胜观的智慧,在入定当中现量见法界,而且,一切万法的本性、法界的自相在一地入定位的时候已经真实现前了。在后得位有一种殊胜的定解,而且这个定解也是通过无漏修慧而引起的。这样的话我们就知道,凡夫地虽然通过教证理证可以通达万法的本性是一真法界,或者说一真法界遍行万法,这个可以了知,但是这只是一种闻思了知的或者是依靠其他佛菩萨的了义经典论典以及依靠胜义谛、依靠净见量的理论了知而已,这样的话就知道,这个不是无漏的,完全都是有漏的一种能境法了知而已,而且在胜解行地包括世间第一法位以下,根本没有现量证悟法界的自相,根本没有通过出世间修慧了达遍行义的法界,所以,在胜解行地虽然通过修行可以了知遍行义法界,但是了知遍行义法界只是总相的方式了知,所以,真正遍行义法界通过出世间修慧又是无漏的能境通达的是圣者,只有圣者相续当中才具足。所以,凡夫了知遍行义法界和圣者初地菩萨通达遍行义法界有天壤之别。这个不但是初地菩萨所证的法界义包括二地乃至十地之间所证的法界跟凡夫地根本没有相似之处,也就是有高高低低之处,也就是说有凡夫分别心的境界当中通达的都是有漏的一种境界,而且都属于凡夫分别心所摄的修法,但是圣者出定位和入定位修行远远超过凡夫的境界。凡夫无论在闻思阶段还是修行阶段,对圣者出定和入定相比的话,相差很远,也就是说没有办法真实比较。所以,通过自己的分别念,通过闻思的方式了知一点遍行义法界或者最胜义法界,这个不是弥勒菩萨这里所讲的法界的真实义。不但初地的时候包括二地等都是如是需要理解。这以上我们讲了初地菩萨所证的法界以及圣者菩萨所证和凡夫所证法界还是有很大差别。

第二地菩萨所证的法界叫做最胜义法界。所谓最胜,就是超越增上的意思。以二地的入定智慧,在后得位对于法界的证悟更加增上,这样后得位所证的法界就叫最胜义法界。

第三地菩萨所证的法界,叫做胜流义法界。所谓胜流,就是净法界最胜等流。为什么是净法界最胜等流呢?就是听闻圣教法,因为这是能净法界的因,所以叫净法界等流。在一切所证当中什么是最殊胜呢?最殊胜者,就是具有大义而且任运无勤的法界。对于证悟法界什么是最殊胜的因呢,听闻圣教法就是证悟法界最殊胜的因,除此之外,没有更殊胜的因。所以净法界最胜等流,就是指听闻圣教法,因为听闻圣教法,就是成了能净法界的因,所以叫做净法界等流,因为通过教法如理地讲闻,如理地闻思,如理地弘扬才得到一切佛菩萨的不共的殊胜的境界,除了圣教法以外,世间上面根本不存在证悟的一种最殊胜的因。所以,在很多大乘的了义经和论当中,最主要皈依的就是这个法宝,法宝才直接让你离苦得乐,或者说法宝直接让你调伏烦恼,相续当中积累戒定慧等等的功德,所以,听闻圣教法就是证悟法界最殊胜的因,除了这个以外,没有更殊胜的因。第三地菩萨入定中修法界,在后得位通达法界等流——听闻圣教法是最殊胜的所求,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这样通达胜流义的缘故,所以三地菩萨为了得到四句偈的圣教法,可以越过像三千大千世界那样巨大的火坑,在三地菩萨的心目当中,圣教法的意义是何等重大,为了求法,即使粉身碎骨也都在所不惜。

这样我们就知道,确确实实证悟的法的意义越来越高的话,对圣教法越来越重视,所以,乃至圣者三地菩萨都为了求一颂圣教法,可以越过就像三千大千世界那样巨大的火坑,可见在三地菩萨心目当中,他最重视的、最求的就是圣教法。所以,通过这样三地菩萨证悟的境界就知道圣教法成了一种殊胜等流义,而且他的本性无误出定和入定位证悟,这叫做胜流义法界真实通达的境界。

第四地菩萨所证的法界,叫做无摄义法界。所谓无摄,就是无有可执、无有可取的意思。因为第四地菩连法爱都没有了,何况非法呢?我们学过《十地经》以及《入中论》等,在这些当中讲在四地当中确实萨迦耶见以及我所执很多一地菩萨等相续当中还没有断除的,在四地的时候肯定会断除的,而且说他就是远离我见有关的一些烦恼,这样的话,四地菩萨连对法都没有爱著,那何况是非法?这样我们就知道,四地菩萨他的证悟有所进步,所以,对法都没有爱著,是这样的话,无摄义法界意思就是这样通达一切无可取、无可执,就叫通达无摄义法界。

第五地菩萨所证的法界,叫做相续无差别法界。所谓相续无差别,就是自相续和他相续所摄的一切法都没有差别的意思。因为第五地菩萨见到自己和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无二平等之义,他所证的法界就叫相续无差别法界。

第六地菩萨所证的法界,叫做无杂染无清净法界。所谓无杂染无清净,就是缘起法无染无净。万法的本性就是缘起性空,而且从六地菩萨所证的法界的角度来讲,确实轮回和涅槃都是客尘法,都是观待法,都是二取的法,对他来讲,就证悟没有染污的法,没有观待染污而安立的清净法,完全通过增胜般若度而证悟轮涅无二大平等的本性,所以,第六地菩萨所证的法界,就叫做无杂染无清净法界。而且,第六地菩萨通过智慧度现量见殊胜缘起法之义,证悟了前面的杂染和后面的清净任何都不存在的意义。只是从世俗、从现相、从凡夫以及圣者出定位而安立轮涅的差别,观待而安立杂染和清净的法,但是,他从自己的般若度增胜的境界,证悟的轮涅无二的无垢无净的殊胜本性角度来讲,的确说轮回说涅槃,或者说杂染说清净就像兔角和石女儿一般,没有别别的法,没有自性的存在,所以,在六地菩萨的智慧度的境界当中,证悟了前面的杂染和后面的清净任何都不存在。

第七地菩萨所证的法界,叫做种种法无差别义法界。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按照《入中论》和《大乘庄严经论》当中所讲那样,第七地菩萨证悟无相的殊胜境界的缘故,所以他证悟无相的缘故,了知一切法都是无二一味的,一味无差别的。

第八地菩萨所证的法界,叫做不增不减义法界。也就是第八地菩萨以上等的方式得到了无生法忍,所以证悟一切法平等不增不减。需要了知,虽然一切法的平等性也就是说不增不减的实相本性,一地菩萨在入定位完全是证悟了的,但是,八地菩萨不但入定智慧的境界当中证悟一切法平等不增不减的含义,包括在出定位当中,他不分别轮回涅槃,不分别有增有减的法,完全无分别智慧自在的境界当中了知万法平等不增不减的自性。

八地、九地、十地——三清净地菩萨所证的法界,叫做四自在所依止义法界。四种自在就是无分别自在、净土自在、智自在、业自在。分别来说,第八地菩萨得到无分别自在和净土自在,因为第八地菩萨以入于法界一味无二的方式无有任何戏论相,所以是无分别自在;而且,第八地菩萨可以显现佛刹和眷属坛城的无量显现,所以是净土自在。也就是说八地菩萨得到了一种不共的转依的功德,也就是说八地的时候末那耶转依,八地菩萨有一种不共的智慧自在的境界,所以叫无分别自在。八地的时候对净土自在,虽然比如大乘一地菩萨在出定位他可以现见报身刹土、报身佛,但是他所见的这些完全就是他力加持下,或者说其他佛的报身刹土,其它佛的报身的相好,一地菩萨做为眷属的身份而现见的,不是他的自力现见的,也不是自力修行而而现前净土自在的。但是八地菩萨也就是说八地以上的菩萨不是其他佛的报身刹土它可以见,包括他自己的无分别自在,无分别智慧的自在而修行,通过自力可以现见佛刹,通过自力可以现见种种坛城的境界,也就是说八地菩萨通过自力修行而现前的。我们知道,一般凡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面见阿弥陀佛,面见极乐世界种种境界,不是他圣者自力而往生的,一个凡夫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他现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种种的功德以及极乐世界种种国土的庄严,完全都是他力成就的刹土,就是阿弥陀佛的刹土他现见而已,但是,八地菩萨他自己可以化现佛刹,他自己可以化现种种清净的坛城,这个是通过自力修行而现前的,所以,弥勒菩萨这里也是讲到八地以上就得到一种自在,而且八地以上直接通过自力修行就有不共自在的功德,这样的话我们就知道,八地的时候得到无分别自在和净土自在。第九地菩萨入定中修法界,在后得位能够以四无碍解善说法义,所以在前两种自在之外,还得到了智自在。因为四无碍解善说法义也是通过自力,也是通过修行增上力而完全显露种种宣说法的功德,这个没有智自在的话没有办法成就的。所以九地的时候,不但已经具足前两种自在,还得到了智自在的功德。第十地菩萨入定中修法界,在后得位能够随欲度化有情,所以在前三种自在之外,得到业自在。十地菩萨也是有一种殊胜利益众生,也是通过降下大法雨的方式来普度众生,做这种利益众生的殊胜事业。在大乘的很多了义经典以及论典当中讲过,表面上看起来,十地菩萨利益众生和佛陀利益众生的事业没有差别,这也需要了知,大乘的一切一切根本的目的唯一就是利乐有情,而且十地菩萨也特别接近佛的境界,所以,他做利益众生的事业非常自在,相比九地以下的菩萨来讲,确实任运的方式来可以做利益众生的事业,所以,他就得到了一种业自在的功德。所以,三清净地的入定智慧是这四种自在的因,四种自在都是以入定智慧缘法界的力而产生的,所以法界就是这四种自在功德的来源。

以上讲了十地菩萨分别证悟的十种法界的意义。

于斯十法界,有不染无明,

障十地功德,故说为十障。

对于这样十种法界,有不染无明(大乘小乘都承认不是烦恼障,就是所知障)——就是十种所知障,障碍了十地功德——就是如实见法界自性的智慧,所以说为十地障碍。

能障:十种所知障。所障:十地入定智慧以及后得位通达十种法界的智慧。对治法:十地入定智慧。

己三、摄义

已说诸烦恼,及诸所知障,

许此二尽故,一切障解脱。

以上面所说的障碍为例,已经宣说了无量障碍,这些障碍统统归纳起来,就是两种障碍——烦恼障和所知障。承许这两种障碍灭尽,就是从一切障碍当中彻底获得解脱。

下面从三个方面讲解:⑴二障的因、体、作用;⑵诸障归摄为二障;⑶二障数目决定之理。

⑴二障的因、体、作用

①二障的因:《楞伽经》说:“以我执产生的烦恼心是烦恼障,以三轮法执产生的分别心和习气是所知障。”这说明烦恼障的起因是我执,所知障的起因是法执。我们就明白,佛在《楞伽经》当中这样讲这就是抉择二障的因,通过二障的因来介绍烦恼障和所知障,烦恼障就是以我执产生的一切烦恼,以三轮法执产生的一切一切的虚妄分别心都叫做所知障。关于烦恼障是由人我执引起的道理,我们按照《释量论》和《菩提道次第广论》当中所说的方式来解释:

由于萨迦耶见,把多分、无常的五蕴执著是常有、独一的我之后,以这个我执就开始分判自和他的差别,这样分别之后,贪著自方,就是贪烦恼;对于他方排斥,就是瞋烦恼;缘着我高举,就是慢烦恼;执著我是常是断,就是边执见;对于我见等恶见执著是第一,就是见取见;对于我和我见等相属的恶行执著是第一,就是戒禁取见;对于开示无我的大师佛陀,以及大师宣说的业果、四谛、三宝等等的法,认为不存在,就是邪见。因为首先有了萨迦耶见,然后,引起贪嗔等的烦恼,而且引起边执见,然后产生见取见,这是一种次第,或者说某一个阶段有这样的,凡是从无始以来辗转在这个轮回当中的,不是说一开始只有一个萨迦耶见,第一刹那还没有贪嗔等的烦恼,或没有边执见、见取见。但是,从总体的角度,或者说前因后果的一种方式来讲的话,刚上面所说那样,确确实实,一开始就是产生我执见或者说萨迦耶见,把这个多分无常的有漏五蕴执著是常有的,执著是独一我的一种自性,所以说,产生了我执,有了我执,开始分自和他的差别,这时候,贪著自己方面完全成贪欲的烦恼,对于他方排斥,这样的话产生一种嗔恚烦恼,然后缘着我高举,成了贡高我慢心,也就是说,慢烦恼的一种自性,然后呢这样执著这个我是常或者是断,你执著哪一种,都成了边执见,对于我见,对于边执见,或者对于一种高举的状态,认为是好的认为是好的见解,好的一种状态,这样执著是第一的话,都成了见取见等的烦恼,然后对于我和我见相属的恶行执著是第一,这就是成了戒禁取见,而且对于开示无我的大师佛陀,以及大师宣说的三世因果,苦集灭道的四谛,佛法僧三宝等的法,认为根本不存在,这样产生的见解,叫做邪见,还有,产生怀疑的烦恼,也就是说,对于三世因果、四谛、三宝等,认为存在还是不存在,心里还是怀疑,这样叫做疑烦恼。所以,法称论师在《释量论》上面说:“有我知有他,我他分爱憎,由此等和合,一切过当生。”所以,我们要知道,一切烦恼的根源就是“俱生我执”,就是萨迦耶见,就像《入中论》当中说的一切烦恼,一切过患就是依靠萨迦耶见产生的,所以我们就知道一切烦恼的根源,就是俱生我执,这是一无百无的根本,意思就是俱生我执如果消除,那一切烦恼都会消失而获得解脱。这样我们就明白,烦恼障就是由人我执著引起的一种自性,其它的一切一切的障碍完全就是执著一种戏论的法,或者执著一种二取的法,或者说执著一种四边的法而产生的,因为没有法执不可能执著有边无边,或者不可能执著二取的法,或者说不可能执著取和舍的差别,所以说,一切一切的所知障的的确确都是对法产生执著,对法有分别,对法有取相的状态而产生了戏论种种的差别法,或者说产生了种种的执著相、执著戏论、执著取舍、执著假有、执著真实有,执著有边、执著无边等等的种种法,这样我们就明白,烦恼障是由于人我执著引起的,所知障是由于法我执著而引起的。

②二障的体:

所谓烦恼障,就是以萨迦耶见为因的根本我执所产生的一切烦恼。烦恼障真正的体性是哪些?或者说烦恼障真正它的体是从哪一个角度来理解呢?按照大小乘共同的观点来讲,就是六种根本烦恼与二十种随烦恼,这些叫烦恼障的体。

所谓所知障,就是以法执所摄的一切粗细无明。也就是说除了烦恼障以外的其它的粗粗细细的二取的无明,粗粗细细执著的无明,或者说执著四边的法,需要排除烦恼障,排除烦恼障以后,你说要么就是粗的二取的执著法,要么是细的二取的执著法,或者说就是执著四边法的虚妄分别念,执著四边法的无明,都叫做所知障的体。这样我们真正心里明白,所谓的烦恼障就是六种根本烦恼以及二十种随烦恼,这就是烦恼障的体。除此之外,无论是执著粗的二取法也好,还是执著细的二取法也好,或者说执著四边法的无明,这样的虚妄分别统统叫做所知障的体。这样二障的体我们通过大乘的经典、论典,小乘的经典、论典认定以后,针对大乘的修行人来讲,二障的体怎么介绍呢?二障的体从修道应断的角度来讲,补处弥勒菩萨在《宝性论》当中说:“悭等虚妄分别心,承许彼为烦恼障,三轮虚妄分别心,承许彼为所知障。”

什么是烦恼障呢?六度的违品悭吝、犯戒、瞋恚等等的虚妄分别心,就是烦恼障,这是从修道应断的角度来介绍烦恼障,而且这就是清净波罗蜜多的障碍。什么是所知障呢?在行持六度的时候具有能作、所作、作业三轮的虚妄分别,就是所知障。这样从修道应断的角度介绍所知障就是圆满波罗蜜多的障碍。所知障成了圆满波罗蜜多的障碍,烦恼障是清净波罗蜜多的障碍,有这样的差别,这个必须要辨别,而且这样的讲法是从修道应断的角度来抉择的。

打个比方,在布施的时候,如果存在以我执产生的悭吝,那趣入布施波罗蜜多的修行就会很困难,这个悭吝就是烦恼障,它会障碍行持布施度。其次,虽然趣入了布施波罗蜜多,但是布施的时候,有能布施、所布施以及布施这样三轮的虚妄分别心,这个三轮分别就是属于所知障。以这个三轮虚妄分别的障碍,就不能修证圆满的法无我空性。如果你做布施的时候,没有以我执产生的悭吝心直接做布施,那就算修行了布施。但是布施的时候有能布施、所布施以及布施三种虚妄分别,虽然你做了布施,但是这个布施不可能安立真实波罗蜜多,也可以说没有办法安立出世间布施度的名称,为什么呢?有三轮虚妄分别,也就是说有所知障。这样的话,不能修证以三轮体空的智慧摄持的出世间布施波罗蜜多。所以,从修行的角度来讲,每个人做布施的时候,如果不如法或者是没有三轮体空智慧摄持的话,的确就有烦恼障、所知障的存在。这样话我们就知道,修行角度来讲,就是做一个布施的时候,要么存在三轮虚妄分别,这样就成了一种所知障,虽然做了布施,但是只是成了一种普通的布施,不成出世间布施波罗蜜多的修行。不然有些认为,说烦恼障好像是小乘一个行人相续当中存在的,小乘的修法来需要断除的,一说所知障仅仅是一种大乘的菩萨的入定智慧需要断除的,有这样的概念,这个不是一概能周遍的方式了知的观点,所以,甚至大乘的一个行人他做布施很如法,很圆满,那确实是布施度的违品,烦恼障,对圆满做布施,对圆满修证三轮体空的出世间布施波罗蜜的所知障也可以远离。这样我们就明白,从修行的角度,或者说通过修道断除的角度来讲,可以认定烦恼障和所知障的体性。

③二障的作用:

以烦恼障成为轮回之因,障碍解脱;以所知障使有情堕入戏论境界,障碍获得一切种智。

小乘《俱舍论》说:“对获得暂时解脱做障碍的同类恶心,都是烦恼障。”

大乘《俱舍论》说:“对于获得一切智智的究竟解脱作障碍的同类执著习气,都是所知障。”

这样我们就知道,二障的作用从主要角度介绍的,不然就是说,烦恼障存在对获得究竟的解脱不作障碍,这个是不可能的,或者说相反来讲,小乘的声闻或者独觉种性的修行人,他没有证悟法无我空性,获得小乘的解脱是不可能的,必须要证悟法无我部分空性,所以烦恼障所知障都直接间接障碍解脱和究竟的一切智智的果位,但是从主要的角度介绍二障各自作用的话,那么,我们就知道,烦恼障是轮回之因,主要障碍暂时的解脱。所知障主要是对究竟的一切智智的菩提果作障碍。是这样的方式来辨别它们之间的差别。

⑵诸障归摄为二障

前面所说的各种障碍,归摄起来就是烦恼障和所知障。比如,上面所说的具分障就是障碍大乘究竟解脱的烦恼障和所知障,一分障就是障碍小乘暂时解脱的烦恼障。增盛障和平等障,都是在讲烦恼障。爱结、恚结等九结,就是烦恼障。三十能障、菩提分障和波罗蜜多障当中,烦恼障和所知障都讲到了。十地障,主要是讲所知障。所以,论中说“已说诸烦恼,及诸所知障。”

⑶二障数目决定之理

从所障之果的角度来说,只有解脱和一切种智两种果,不可能再有第三种果,由于所障只有两种,就可以决定主要能障的方面也只有两种,就是主要能障解脱的,是烦恼障;主要能障一切种智的,就是所知障。

从障因的角度来说,除了人我执和法我执之外,不可能还有第三种执著,由于障因只有两种,就可以决定由于障因引起的障碍也只有两种,也就是以人我执引起的烦恼障和以法我执引起的所知障。

从能断障碍的对治道的角度来说,因为在所证的人无我和法无我之外,不会再有第三种胜义所证,由于对治道只有两种,就可以决定所对治的障碍也只有两种,也就是以人无我智慧所对治的烦恼障以及以法无我智慧所对治的所知障。

以上分别从所障之果、起障之因、断障之道的角度决定了二障的数量。也就是以二障能摄尽一切障碍,没有过多和过少的过失。因为二障摄尽一切障碍,所以二障彻底断尽就是从一切障碍中彻底获得解脱。

与第三品的连结。

以上在所知之境当中,已经辨明了所断的障碍。现在要证入涅槃,唯一就是要针对这些障碍,通过能断的道来断除。但是要依靠何者才能断障呢?我们知道障碍都是因为不了知真实性的无明所引起的。那么,反过来,它的断除也唯一要依靠通达真实性的智慧,才能够从根本上断除。为了生起通达真实性的智慧,接下来就要从所知的角度辨明真实性。所以我们下面讲第三品——真实品:

戊三、所证真实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己一、略说

真实唯有十,谓根本与相,

无颠倒因果,及粗细真实,

极成净所行,摄受并差别,

十善巧真实,皆为除我见。

这两颂是总的标出下面要广大辨明的十种真实性。

论中说:“所谓真实性,只有十种,就是根本真实、相真实、无颠倒真实、因果真实、粗细真实、极成真实、净所行真实、摄受真实、差别真实和十种善巧真实。其中,最后广大宣说十种善巧真实的目的,就是为了断除各种不同的我见。”

这里要注意的要点是:补处弥勒菩萨要显示染净万法的真实性,他的善巧就是首先把一切所知法归摄在遍计所执、依他起和圆成实三种根本自性当中,然后针对三自性的相从不同的侧面做无颠倒真实的抉择,这样就可以显示出真实性。比方来说,我们把一切所知都归摄在世俗谛和胜义谛当中,只要对于二谛的体相能够辨明,那么就可以辨明万法的体相。就像这个比喻一样,三自性方方面面的真实性,如果能够无误地抉择,实际上就把一切万法的真实性都抉择完了。

这样的话,我们就知道这里做略说,也是知道十种真实性,怎么做的抉择,而且第一个根本真实因乃至善巧真实性都有很殊胜的必要,都是讲真正真性的角度,是这样来了知略说科判的内容。略说科判当中讲了十种真实性,从根本真实性乃至善巧真实性,他们的具体意义怎么理解呢?

下面具体解释:

⑴根本真实:统摄一切法的三自性,因为是一切所知法的归摄之处,所以叫做根本真实。

⑵相真实:能够显示三自性的体相,叫做相真实。

⑶无颠倒真实:因为对于三自性安立无常等无颠倒的真实谛义,所以叫做无颠倒真实。

⑷因果真实:对于三自性安立轮涅因果的真实性,就是因果真实。

⑸粗细真实:对于三自性安立粗细的真实性,就是粗细真实。(这里粗是指世俗,细是指胜义。)

⑹极成真实:对于三自性安立极成的真实性,就是极成真实。

⑺净所行真实:对于三自性安立是否是清净所缘境,就是净所行真实。

⑻摄受真实:在三自性当中摄受了五法,就是摄受真实。

⑼差别真实:从三自性当中分出流转真实、安立真实等七种真实性,叫做差别真实。

⑽善巧真实:对于三自性,善巧十个方面的真实性,所以叫做善巧真实。

这样通过十个方面的真实,可以从三自性展开来了知染净一切诸法,换句话说,如果能够围绕三自性辨明这样十种真实,实际上就等于是辨明了一切所知法,对于一切染净所摄的万法都不会愚昧,这样辨明的作用就是遣除缘染净万法产生的所有增益和损减的虚妄分别。

己二、广说分三:一、所表三自性根本真实;二、宣说彼三之相;三、彼等之相以八相宣说

庚一、所表三自性根本真实

许于三自性,唯一常非有,

一有而不真,一有无真实。

什么是根本真实?三自性是根本真实。

为什么叫根本真实?因为一切所知法可以由三自性彻底统摄,所以三自性叫根本真实。以其余九种真实所抉择的对象也唯一是这三种自性。这样就抉择好了我们所要抉择的对象或者说我们要抉择的基,这叫根本真实。根本真实就是三自性,或者三自性就根本真实。

那么,三自性的意义如何呢?“唯一常非有”,是遍计所执的意义;“有而不真”,是依他起的意义;“有无真实”,是圆成实的意义。具体来说,所谓“唯一常非有”,是指人我和法我唯一是恒时没有,虽然凡夫人以迷乱心时时都在执取人我和法我,但是这个自性的二我唯一是像石女儿一样恒时没有的法,这个永时没有的二我,就是一种遍计所执的自性。所谓“有而不真”,是指迷乱心前有二取显现、但是显现并不真实的心识,最后落到一种心识上,“有”和“不真”都是从妄心的现相上说的。因为二取现相唯一是由它而生起,所以叫做依他起。所谓“有无真实”,第一个“有”是指有二取空的自性,第二个“无”是无能所二取的真实性,这样有二取空的自性以及无能所二取的真实性,就是圆成实。


{返回 辨中边论颂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辨中边论颂讲记(八)
下一篇:辨中边论颂讲记(十)
 辨中边论颂讲记(二十三)
 辨中边论颂讲记(十四)
 辨中边论颂讲记(五)
 辨中边论颂讲记(十七)
 辨中边论颂讲记(七)
 辨中边论颂讲记(十九)
 辨中边论颂讲记(十六)
 辨中边论颂讲记(十一)
 辨中边论颂讲记(十)
 辨中边论颂讲记(二十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四十华严卷 6-10[栏目:03 四十华严]
 保持知足的心态 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栏目:花开花落·妙语禅机]
 甥女出魔难[栏目:药师佛感应录]
 《普贤行愿品》讲记(二十九)[栏目:《普贤行愿品》讲记·达真堪布]
 天台佛学 第三章 天台佛学与宋明理学关系研究 一、天台宗对宋明理学的影响[栏目:曾其海教授]
 涅槃的高速公路[栏目:护法法师]
 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廿三‧憍慢僻说戒[栏目:慧僧法师]
 供养一杯水[栏目:海涛法师·菩提心语]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堂舍楼观 第十六[栏目:净空法师]
 061 观世音菩萨灵感事迹选[栏目:05 感应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