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枝不计秋 ──观音菩萨出家纪念日感言
佛教四大菩萨(观音、文殊、普贤、地藏)之中,以观音菩萨最受爱戴和最家传户晓;所谓「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观音菩萨与娑婆世界的众生,可说是最为投缘,关系最为密切。因此,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菩萨圣诞、六月十九观音菩萨成道纪念日,和九月十九的观音菩萨出家纪念日,佛教各大寺院都会举行隆重的纪念法会,香港菩提学会及西方寺亦不例外。为了纪念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的愿行,我们应该对他有多一份认识与了解。
观音名号的梵文译音是「阿縳卢枳帝湿伐逻」。公元三世纪,僧铠翻译《无量寿经》时,首次汉译其名为「观世音」。到五世纪,鸠摩罗什翻译著名的《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时,「观世音」便开始广泛地引起人们的注意。鸠摩罗什翻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时,亦沿用「观世音」名号。
但唐代的玄奘大师,却认为正确的译名,应该是「观自在菩萨」。他认为观音菩萨的名号,应由「观看」、「照见」及「自在」两部份合成,含义是「观看上的自在者」──「观」,是观照,即能观之智;「自在」是解脱无碍之义。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可以引伸为「无所不见,无所不在」。由于菩萨能够「观」察诸法实相之理,得大「自在」,不为境界所转,又能救度迷苦众生,具有「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的精神,所以称之为「观自在菩萨」。
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据佛陀介绍,观世音菩萨命名的因缘:「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实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说到观音菩萨的身世,佛经中有不同的记载。佛陀在摩揭陀国说《悲华经》时,说观世音是转轮圣王的大太子,因发愿要断众生烦恼,宝藏佛便称他为「观世音」。另一次佛陀讲述《观世音菩萨授记经》时,提到观世音是阿弥陀佛应身威德王的王子,名为宝意王子。他常侍候在阿弥陀佛的左右,成为阿弥陀佛的继承者。在阿弥陀佛湼盘后,观世音就在七宝菩提树下成佛,名为「普光功德山王如来」。
据唐代伽梵达摩译《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说,观世音在补陀洛迦山说《陀罗尼咒》的来历,说他听到神咒后,修行境界顿时提升,发愿为未来恶世众生造福。他发愿如果真能如愿利益安乐众生的话,就让他实时能生出千手千眼;此愿刚发完,身上果然生出千手千眼,十方大地震动,众佛大放光明。佛陀亦宣说,这位菩萨名「观世音自在」,有不可思议的神力。在很久以前,早已成佛,佛号「正法明如来」。因为发了大悲愿,欲使世界众生得到安乐,所以现世仍为菩萨行愿。
佛陀又说观音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有威神之力,众生于不同危难处境,若一心称念、呼唤他的名号,菩萨便能寻声救苦。而且女人欲求生男生女,礼拜供养观音菩萨,便得生福德智慧之男,或端正有相之女。同时,为了普度众生与说法方便,菩萨示现三十二种化身,包括佛身、罗汉身、梵王身、长者身、比丘身、比丘尼身、居士身、妇女身、童男童女身、龙身、夜义身、阿修罗身等天龙八部化身等等。
此三十二化身之中,有女姓的化身,又有「送子观音」的神力;中国向来以母亲象征慈爱,故此女姓观音在中国特别流行。
而千手千眼的观世音菩萨形像,表示菩萨有无穷无尽的方便与神通道力。是故,赞颂偈语有云:「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观音菩萨是有求必应的,当我们遇到困境、危难,或心里恐惧、觉得不安全的时候,只要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并持诵《大悲咒》,就能远离一切恐怖和困厄。
不过称念圣号及持咒只是「观音菩萨修行法门」之一,事实上,观音菩萨修行法门的重点是行菩萨道。所以我们要向慈悲的观音菩萨学习──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成就无上菩提。
观音菩萨的道场,原本在印度南端的补陀洛迦山。但民间最亲近的观音道场,却在浙江宁波对出海面的普陀山。五代后梁二年(公元九一六年),日本僧人慧锷到中国求法,由山西五台山请得一尊观音菩萨圣像,欲带回日本供奉。他由宁波出发,却遇上狂风恶浪,海面涌现许多铁莲花使船只无法前行,三天三夜船只只能绕着普陀山打转。慧锷感到观音不肯去日本,心中敬畏,于是便将观音像请上了小岛;当地居民目睹了海上莲花的神异,于是便建筑了一所茅庵来供奉,这就是「不肯去观音」的由来。到宋朝,观音再显灵救了出使高丽的朝臣,宋神宗御赐匾额;宋宁宗更钦定此山为天下供奉观音道场。现今,普陀山香火更为鼎盛;以普济、法雨、慧济三寺最具规模。
而西方寺是香港最多观音菩萨像的道场,沿寺墙山坡修建而成之「观音山文化博览区」,主要分成五部份,包括:《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刻经;三十二观音应化示现浮雕;观音菩萨四十手印石刻;三十三观音通俗立像;极乐世界之自然景观及供养人壁画等。布局设计与造像风格含蕴丰富之教理与佛学意涵,是观音菩萨大悲精神形象化之具体展现。因此,观音文化之推广,可以说是西方寺弘法理念中的一大特色。而观音菩萨纪法会之举行,尤显得意义殊胜与深刻。
寫於辛卯(2011)年九月十九日(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