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 十七
 
{返回 宽运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56

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十七) ──宽运法师西方寺「华严吉祥法会」午斋过堂开示

依大乘佛法来说,十地前为三贤位,见道后登地为圣位,以后进入修道阶位,直至十地,等觉妙觉,最后圆满成佛。

此「十回向」为初地以前菩萨所修之法,只要我们具足了种种回向的功德之后,才能进入「十地」的「欢喜地」;「欢喜地」是「十地」的第一地,跟着是第二离垢地、第三发光地、第四焰慧地、第五难胜地、第六现前地、第七远行地、第八不动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云地;每一地都必须经过艰苦的考验与磨练,由一地上升至另一地绝不容易。因此到达十地,才是真正的大菩萨;而大菩萨为什么称为「十地」呢?菩萨以「地」分阶位,是因地能生万物,因地能生诸功德,所以菩萨登地以后,就离成佛不远了。

现在十地的内容为大家略为说明一下:

一、 欢喜地:

初地的菩萨,断除了身见结、戒禁取结、疑结,不再有执着恐怖、颠倒、梦想。不忧虑生活,不惧怕死亡,不怨人毁谤。进入初地的菩萨,就等于生到诸佛如来的家中去了。恒存利他之心,助人为本,以布施为乐;能绍隆佛种,能续佛慧命,能弘法度;由于分证了佛陀的法身,相应于菩提,是故欢喜踊跃,所以叫称为欢喜地。

二、 离垢地:

二地的菩萨,除了自己修行十善外,也劝他人勤修十善,不再误犯微细的戒律,远离垢染,获得三业清净,能够广行慈悲,饶益有情,所以称为离垢地。

三、 发光地:

三地的菩萨,勤求佛法,依教奉行,能忍一切外境,不再动心,精修定学,得慈悲喜舍四无量定,不再为贪嗔痴所迷惑、所障蔽,德性升华,像光明一样,驱散了一切暗冥,所以叫做发光地。

四、 焰慧地:

四地的菩萨,精进修习三十七道品,袪除了我执、法执,见解上没有愚痴,思想上也无谬误,不生爱染,不起瞋怒,智慧之光像火焰一样炽盛,照亮佛道,所以称为焰慧地。

五、 难胜地:

五地的菩萨,不但修满了禅定,而且更证悟真实的谛理,离诸戏论,证悟空、有不二,不住生死,不住涅槃,这是极难到达的阶位,所以叫做难胜地。

六、 现前地:

六地的菩萨,圆满了般若智慧,经常安住在灭尽定中,不起有漏心识分别,照见缘起性空,彻悟诸法自性,真实的佛法已现前,所以称为现前地。

七、 远行地:

七地的菩萨,安住在灭尽定中,出定入定,随念自由,不用功而能行诸佛法,度众生而有无限方便,远大的目标,即将到达,所以叫做远行地。

八、 不动地:

八地的菩萨,功德任运增进,愿恼不再现行,不为名利所动和境风所诱,只有大愿度生,所以称为不动地。

观世音菩萨却因为持诵《大悲咒》的关系,从初地直超至第八不动地,所靠的就是无可比拟的「大慈」与「大悲」。

九、 善慧地:

九地的菩萨,无相无功用行,自证的固然无功用行,为他说法,亦不待功用,以自然而然的清净法力,守护佛法宝藏,以纯善的智慧开示众生,所以称为善慧地。

十、 法云地:

十地的菩萨,已是真正的法王子了。所谓补处菩萨,很快就要成佛了。有大慈悲、大神通,那福德智慧的云朵,严密护身,可以发为电光,震大雷音,降大法雨,伏诸魔外,终成佛道。

菩萨从最初发心经历十地,需要超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十地以后,就等着入诸佛位了。(未完待续)

 


{返回 宽运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 十六
下一篇: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 十八
 《中阿含.箭喻经》的启示
 鸽子飞过 野狐闻道--百丈怀海禅师的故事
 一念诚心 一念感应──布施塔庙 得福无量
 认识自己 认识佛教──朝阳佑顺寺第二届(2011)佛教文化夏令营..
 消灾延寿 除障增福──西方寺水陆法会过堂开示
 菩萨献身
 寻声救苦 有感必应──宽运法师观音诞开示
 清凉风 清凉月──夏日炎炎话清凉
 放下包袱才能轻装前行
 药以治病、佛以疗心──宽运法师应邀出席佛联会绍根法师中医中心开幕典禮..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磁场与能量[栏目:和自己竞赛·迷悟之间]
 尘心(方杞)[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法鼓山的共识-理念、精神、方针、方法 继往开来[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法鼓法音]
 闻思修与成佛[栏目:唯识法相·参考资料]
 《佛子行》短信讲法 第十三颂[栏目:阿宗白洛仁波切]
 万事万物皆化身佛[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5年]
 合家戒杀,解厄延寿[栏目:心念与命运·第2册]
 悲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栏目:佛陀教你不生气]
 经典禅诗 第一章 前分灯时期的禅诗 二、永嘉大师的《证道歌》[栏目:吴言生教授]
 发菩提心 做本分事[栏目:黄明尧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