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无知、心病和心药
 
{返回 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38

【无知、心病和心药】

  所谓无知,并不是通常所说的没有知识。相信多数人都有自己的专业知识,有自己的处世能力。这里所说的,是对人类根本问题的无知。比如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去向何方?人为什么活着?命运到底是怎么回事?或许有人会觉得,为什么要想这些问题?不想不也同样可以过日子吗?

  事实上,这是人类永恒的问题,只要对人生有深度思考,必定需要面对,需要找到答案。从另一方面来说,所有烦恼都是由这些问题演化而来。我们每天都在关注自己,在意自己,觉得我在爱、我在恨、我在苦恼,把这些情绪当做生命的一部分。其实,这些情绪并不代表我,只是生命发展过程中衍生的心灵肿瘤。

  没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身体会发生病变。没有正确的观念和心态,内心就会烦恼丛生,郁积成病。在物质生活日益提高的今天,心理疾病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蔓延,如抑郁、自闭、狂躁等。这些疾病不仅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严重者,甚至会使人走上绝路,具有极强的杀伤力。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抑郁症将在本世纪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二大杀手。仅在中国,抑郁症患者已达三千万,而在全球范围内,超过五亿人正在遭受这一疾病的折磨。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

  怎样进行治疗?这就必须从心开始,所谓心病还须心药医。我们要认识到,这些疾病并不是“我”,只是生命延续过程中产生的畸变。换言之,就是把疾病当做客体进行观照,而不是在乎它,跟着它跑。那么,不良情绪就会逐渐平息。佛教的禅修,正是起到这样的作用。


——摘自《生命的美容》


{返回 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名言与真实
下一篇:新年将至,少些消费,多些知足
 “我”是啥玩意
 佛菩萨的神情
 安心是佛教的重要课题
 文化自觉需要自觉的文化
 我是谁
 一种叫习惯的陷阱
 欲望的三个表现形式
 有一种想叫妄想
 少欲知足,不向未来透支
 我们企图掩盖的真相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54-55卷[栏目: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日常法师]
 人间菩萨 养生治病谈汤药[栏目:证严法师]
 梦醒--春知了[栏目:哼哈一如说]
 手心朝上(组诗)[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夏雨清凉解要 八[栏目:智谕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