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义与利能否兼得
 
{返回 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933

【义与利能否兼得】  

  在传统的儒家哲学中,往往将义和利对立起来,因此很少谈及利益。至少在表面上,大多数人都耻于言利,似乎金钱就是庸俗的代名词。应当看到,尽管君子固穷的清贫思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落实到生活中,还是不乏言行不一的伪君子。因为利益是如此地实际而富有魅力,使人很难抵挡它的诱惑。

  而西方人本思想则肯定了追求利益的合理性,只要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对利益的追求就是道德的。正如思想家狄德罗所说的那样:“一切人类社会的经济都依赖一普遍而又单纯的原则:我愿意幸福,但是我和别人一起生活,他们和我一样,也愿意幸福;让我们寻求使自己、同时也使别人幸福、至少不能妨碍别人幸福的方法。”

  佛教所说的善,也就是道德的内涵,同样是结合利益来说明的。《成唯识论》卷五曰:“能为此世、他世顺益,故名为善。”就自身而言,善行不仅对现世有益,更能惠及未来生命;就自他双方而言,善行不仅能使自己获利,同时也能利益社会大众。相反,如果只顾眼前利益而无视法律的存在,只顾个人利益而不管他人的死活,这种行为不仅和道德相冲突,从究竟意义而言,和利益也是根本对立的。佛教中这样的一首偈:“善似青松恶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见青松不见花。”生活中,非法行为往往也能给人们带来眼前的利益,或许有些无知者会感到羡慕,但真正有智慧的人却不会动心。因为通过非法行为而得到的利益只是暂时的,这种风光决不会长久。

  作为在家居士来说,我们的行为首先要符合法律规范,同时还要符合戒律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带来真正的利益。无论经商还是为人,信誉都是极为关键的,用现在的话说,信誉就是品牌,就是无形的资产。信誉从哪里来?就是从道德行为而来。在激烈的商战中,能够保持持久生命力的,都是那些拥有良好信誉的企业。而唯利是图的投机者,必然会落得“害人终害己”的下场。

  因此,追求财富和道德并不是矛盾的。如果说道德是追求利益所应遵循的准则,那么,利益就是道德行为带来的果实和收获。

——摘自《佛教的财富观》


{返回 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时时都在发生的心灵因果
下一篇:累了自己,更累了自然
 累了自己,更累了自然
 为什么一个皇帝会吃素
 我是谁
 现世乐的未完待续
 当下发生的因果
 有着文明包装的无明时代
 为什么有那么多“为什么”
 执著是妄念的土壤
 重要的不是放弃,而是放下
 心灵频道的收视率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习禅最大的障碍是懈怠,如何对治?[栏目:佛光·禅修释疑]
 第一五O 频头城经[栏目:第三篇 后分五十经篇]
 真正的财富[栏目:人生加油站·迷悟之间]
 华雨集第三册 六、修定──修心与唯心‧秘密乘[栏目:印顺法师]
 亲近善士[栏目:继程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