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义与利能否兼得
 
{返回 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931

【义与利能否兼得】  

  在传统的儒家哲学中,往往将义和利对立起来,因此很少谈及利益。至少在表面上,大多数人都耻于言利,似乎金钱就是庸俗的代名词。应当看到,尽管君子固穷的清贫思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落实到生活中,还是不乏言行不一的伪君子。因为利益是如此地实际而富有魅力,使人很难抵挡它的诱惑。

  而西方人本思想则肯定了追求利益的合理性,只要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对利益的追求就是道德的。正如思想家狄德罗所说的那样:“一切人类社会的经济都依赖一普遍而又单纯的原则:我愿意幸福,但是我和别人一起生活,他们和我一样,也愿意幸福;让我们寻求使自己、同时也使别人幸福、至少不能妨碍别人幸福的方法。”

  佛教所说的善,也就是道德的内涵,同样是结合利益来说明的。《成唯识论》卷五曰:“能为此世、他世顺益,故名为善。”就自身而言,善行不仅对现世有益,更能惠及未来生命;就自他双方而言,善行不仅能使自己获利,同时也能利益社会大众。相反,如果只顾眼前利益而无视法律的存在,只顾个人利益而不管他人的死活,这种行为不仅和道德相冲突,从究竟意义而言,和利益也是根本对立的。佛教中这样的一首偈:“善似青松恶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见青松不见花。”生活中,非法行为往往也能给人们带来眼前的利益,或许有些无知者会感到羡慕,但真正有智慧的人却不会动心。因为通过非法行为而得到的利益只是暂时的,这种风光决不会长久。

  作为在家居士来说,我们的行为首先要符合法律规范,同时还要符合戒律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带来真正的利益。无论经商还是为人,信誉都是极为关键的,用现在的话说,信誉就是品牌,就是无形的资产。信誉从哪里来?就是从道德行为而来。在激烈的商战中,能够保持持久生命力的,都是那些拥有良好信誉的企业。而唯利是图的投机者,必然会落得“害人终害己”的下场。

  因此,追求财富和道德并不是矛盾的。如果说道德是追求利益所应遵循的准则,那么,利益就是道德行为带来的果实和收获。

——摘自《佛教的财富观》


{返回 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时时都在发生的心灵因果
下一篇:累了自己,更累了自然
 今天的这个舞台和主角
 改变习惯,就能改变命运
 一本万利的窍诀
 现世乐的未完待续
 文化自觉需要自觉的文化
 幸福只是对痛苦的一种缓解
 蛇出没注意
 理解——接纳——利他
 轮回中,保持清醒
 浮世中,拒绝浮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教人生的至高点[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禅净密互融互通的修法[栏目:元音老人]
 浏览色情网站,应如何忏悔?[栏目:佛网文摘]
 浅议唯识学的种子论[栏目:胡晓光教授]
 修破瓦法,头顶如果流黄水是一直流吗?开的缝会合上吗?[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跨越生命的对与错 豁达一笑没什么[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命中仇敌要害的利器之轮[栏目:夏坝仁波切]
 对六祖得法偈的一点看法(释昌法)[栏目:戒幢佛学研究所2002级学员文集]
 佛识慧集 <七九>阿弥陀经译者[栏目:佛识慧集]
 近两年来大陆佛教教育问题研究述评[栏目:宗舜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