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许多人认为:“儒家是入世,佛教是出世”,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7976

问:在传统的观念中,许多人认为:“儒家是入世,佛教是出世”,于是年青时候选择入世做官、做事,官场失意或年纪大了,才考虑选择佛教信仰。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如何正确理解佛教的出世思想?

  答:官场失意或年纪大了才选择佛教信仰,这只是一小部分人的写照,并非所有的人。在历史上很多士大夫或文人,在年青为官之时就选择佛教为信仰,如唐宋文人中白居易、王维、柳宗元、苏东坡、王安石等人。今天也有不少成功的企业家,他们一方面获得了世俗的成功,得到了社会的认同,但同时也开始寻找生命的智慧,有着虔诚的宗教信仰。所以,觉得只是官场失意或年纪大了才选择佛教,这是对佛教出世思想的片面理解。

  那么,佛教所说的出世是什么意思?出世有出离、超越之意。这并不是说,必须放弃世俗的生活和事业。有些人远离尘世,入山修行,那只是个人的选择,或者是修学某个阶段的选择,不是学佛的必经之路。如果具有正见,在红尘中一样可以修行。因为我们真正要出离的并不是环境,而是生命内在的迷惑和烦恼。从佛教的观点来看,人们在迷惑和烦恼中度日,那就是世间。一旦超越这种迷惑和烦恼,在世间的当下,便是出世间。这也就是《六祖坛经》所说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求兔角。”

  信仰所关注的是人生大事。比如我是谁?活着的意义?生命的归宿等,这些问题是人类永恒的困惑,对于每个人都存在。只是因为人的根机不同,有的人慧根深厚,从小就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也有的人要经历世俗生活的历练才开始思考。当然,还有一些人终日沉迷于物欲中,只会关注眼前的需要和欲望的满足,他们可能永远也想不到人生还有这样的大问题。不过,人生一旦触及这些问题,必然就要面临解决。如果想要圆满解决,自然离不开佛教的信仰。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因上努力,果上随缘”的含义
下一篇:有人说佛教的闭关、禅定等修行,其实就是自我催眠的一个过程,您怎么看?
 怎样理解佛法所说的精进?
 佛法在世间
 正信不迷妄
 如今信佛的功利色彩很浓,该如何引导?我总在敬香,为什么还会生病?..
 受菩萨戒后,能否从事买卖烟酒的生意?
 如何理解十大行愿中的“悉以甚深胜解,现前知见”等?
 经济救助和心理呵护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如何去呵护人的心理健康?..
 修行实践
 香火鼎盛之下,还该做些什么?
 南大答疑 三·价值取向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法海集四 第一部分:薄伽梵母智慧到彼岸心经 3 薄伽梵母智慧到彼岸心经[栏目:法海集]
 佛法的布施[栏目:海涛法师·菩提心语]
 直心是道场(净宗)[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2010年3月12日正觉沙龙开示[栏目:仁达法师]
 致王晓西居士函(二通)[栏目:太虚法师]
 面对苦难的正确态度[栏目:仁焕法师]
 大圆满龙清领体能显遍智妙道前行仪轨[栏目:加行仪轨]
 菩提道次第引导 粹炼精金[栏目:夏坝仁波切]
 科学与理性的佛学百年[栏目:麻天祥教授]
 我梦想中的福州开元寺[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