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希望往生极乐是否也是一种执著,是否有违佛法所说的无相、无求?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83

  问:如何理解对福报的追求?希望往生极乐是否也是一种执著,是否有违佛法所说的无相、无求?

  答: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需要福德因缘的,所谓“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在净土法门的修学中,特别强调信、愿、行三资粮。首先是信,即深信阿弥陀佛的愿力,深信西方净土的存在;其次是愿,既要愿离娑婆,也要愿生极乐;第三是行,如持名念佛、观想念佛等修行法门。

  从净土宗的修行来说,确实要带有一定执著,否则是不容易往生的。但往生有等级之分,有下品下生,也有上品上生,不可一概而论。如果要往生到较高品位,就不能带有执著。所以,净宗又有“生者决定生,去者实不去”之说,这就是一种更高的见地。虽然发愿往生西方,但不执著于这种生,而提倡“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这和佛法所说的无相、无求是不矛盾的。

  问:有道是“念佛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报,若不见性,觅佛终不可得”,我没有见性,念佛、诵经就不能成佛,那么怎样才能见性呢?

  答:这是一个大问题,也是禅宗修行最为关心的问题。禅宗有个著名的话头:“一念未生前本来面目是什么?”念头尚未生起时,心是什么状态?学会观照自己的心,观照自己的念头,就是帮助我们见性的直接方式。在观照过程中,遮蔽心灵天空的烦恼和情绪会逐步平息,逐渐瓦解,就像云开雾散那样,使我们照见心
的本质。

  从教下的修行来说,则是通过戒定慧的修行来完成这一任务。首先要具备正见,其次是以持戒阻止串习,最后是由修定开发智慧,解除我法二执。我们都是活在二元对立的世界,所谓二元,就是主观和客观,佛教称之为能和所。主观就是能,客观就是所。因为执著于能所,就会陷入你我的对待,自他的对待。佛法的所有修行,都是要帮助我们超越能所,由此契入空性。其中还有很多相关原理,不是简单说说就能解决的。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问:为什么会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是否命中注定?
下一篇:针对高校学生的弘法,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起因和发展趋向?
 发心为本
 轮回与业力
 如何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何为善缘?为什么在有些缘分中,彼此充满了痛苦..
 南大答疑 一·认识佛教
 佛法和科学能否兼容?佛教是否反对发展科技?马克思对宗教的否定,说明了什..
 在目前这个时代,出家人似乎也很辛苦,究竟哪种方式适合修道呢?
 生灭与永恒
 因缘·因果·命运
 受菩萨戒后,能否从事买卖烟酒的生意?
 也看小资学佛者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关于在全国人大设立宗教委员会的议案[栏目:永信法师]
 现代社会提倡药师佛法契机契理(惟贤法师)[栏目:药师佛·文集]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L 1240经:本经以波斯匿王之念,而叙述佛陀出世因缘。[栏目:界定法师]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三十一[栏目: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生与死-佛教轮回说 第六章 心识与轮回[栏目:陈兵教授]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 六下 六 三类佛教徒的代表[栏目: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
 唯识与净土(二)[栏目:印海法师]
 广学多闻[栏目:禅林衲子心]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九[栏目:增一阿含经新译·悟慈法师]
 没有完全做到五戒十善,是否就不能往生?[栏目:戒律仪轨·净空法师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