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何用佛法指导我们不那么罪恶地经营企业?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03

  问:我发现,企业行为和佛法有很多矛盾。经商要有两个重要素质,一是形势导向,不断确定目标;二是以各种手段达到目标,那必然要伤害他人、巧取豪夺等。我自己有亲身体会,三个企业都偷税漏税,否则就活不下去。如何用佛法指导我们不那么罪恶地经营企业?

  答:今天的社会,尚未建立非常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做好企业确实不易。我经常感慨,现在很多人因为做事把心做坏了。面对恶性竞争,企业不这样做就面临生存问题,这样做又内心不安,确实处于两难境地。

  前面说过,每个人的做事方式是由价值观决定的。过去,我们衡量一个行为成功与否,更多是从客观结果来考核,考核投资获得多少回报,比赛取得什么成绩。比如开公司,几十年后,积累了相应的财富和管理经验。又如打篮球,人们重视的结果,不外乎比赛取得良好成绩或是技术得到全面提高。除此而外,还有项重要投资往往被人忽略,那就是心的参与。我们做每件事都有心的参与,相应的,每件事都会有两种结果,一是客观结果,一是心行结果。也就是说,我们以什么心做事,最后会强化或成就某种心态。若以不良心态做事,就在强化负面心态,最后事情做成了,心却做坏了,这是现代社会的普遍问题。

  很多人事业有成,却感受不到人生快乐,这样的成就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要学会算帐。社会上精明的人虽然多,包括在座的,很多是社会精英。但从佛法眼光来看,若不能看破轮回的虚幻假相,而是沉迷其中,把暂时当做永久,忽略生命的真正意义。不管多么聪明,其实都是傻瓜。因为你所追求的只是虚幻的泡沫,其意义甚至不足几十年。当你离开世界时,这些成就都和你了不相干,于了生脱死更是一无用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事业成就越大,死时可能更痛苦,因为实在是舍不得,实在是放不下。相反,流浪汉临终时可能还自在些。

  所以,如果我们能从较高的角度审视人生价值,就能看清什么是轻,什么是重,就懂得怎么去做了,抉择时也就不会茫然,不会患得患失了。作为佛弟子,我们应该知道,以偷税漏税来获取更大的利润,是否是属于正当行为。如果一个企业必须通过偷税漏税才能经营下去,那么,这个企业似乎没有存在的必要。

——摘自《清凉山上话清凉》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我为什么会要持戒?持戒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吗?
下一篇:怎么看待“茶禅一味”?
 分辨善恶与处世之道
 问:为什么会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是否命中注定?
 生命是轮回的话,怎么会有濒临灭绝的动物?畜生道如何修行解脱?
 也看小资学佛者
 我们应怎样和众生结缘?怎样才能对他人生起同情心?
 学佛所发的愿心,和妄想分别的心有什么不同?
 怎样发愿才如法?
 京城论道
 南大答疑 三·价值取向
 有人说佛教的闭关、禅定等修行,其实就是自我催眠的一个过程,您怎么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为什么法师总是讲菩萨戒的苦行呢?[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破妄显真[栏目:太虚法师]
 四祖寺第五届禅文化夏令营讲座——学心经用心经 开示 问答[栏目:明奘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八六○)[栏目:杂阿含经]
 第六品 智者品[栏目:南传法句经故事集]
 开悟很容易,相续成熟很难[栏目:达真堪布]
 84、在佛坛上烧很多香是不是能得更大的庇祐呢?[栏目:居士学佛100问]
 助念的人是否愈多愈好?[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与人为善的十件小事[栏目:积德改命]
 贤愚经白话 二梵志受斋缘品第三[栏目:贤愚因缘经白话]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