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我为什么会要持戒?持戒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吗?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29

问:前几天我们禅学会也在讨论关于戒律。很多人对戒律谈虎色变。第一,好像戒律离我太遥远;第二,戒律不是我的事情;第三,我为什么会要持戒?持戒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吗?

  法师:我们都希望自己有健康的心态,有健全的人格,这样的心态和人格从哪里来?人格,其实就是心理发展的一个结果。我们有各种心理,包括健康和不健康的。不论什么心理,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习惯,并要求我们顺从。问题是,如果我们只是凭感觉行事,从开始就不加调整的话,很多习惯未必健康,因为这些习惯大多是无明的产物,是贪嗔痴的延伸。就像孩子要玩游戏,如果大人不及时制止,他就会沉迷其中,使嗜好游戏成为生命中的重要需求。

  戒律所做的,一方面是帮助你抉择,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另一方面,则是帮助你建立自制力。经过抉择,知道哪些行为会造成不良后果,就要阻止它的继续发展。这种自制力,佛教是通过受戒来完成。通过受戒时的宣誓,在内心产生一种力量,一种抗体。再来面对不该做的事情时,抗体就会产生作用。

  我们对戒律没有了解清楚前,总觉得约束。为什么?因为我们不了解这种约束的意义在哪里。我们总是顺着自己的习惯,不论是什么需求,一旦养成之后就要得到满足。比如有些人喜欢赌博、吸毒,这个健康吗?大家都知道不健康。但你叫他不要吸毒,不要赌博,他就不愿意,他就很难受。因为他已经没有能力对付这种不健康的需求。不仅佛教强调戒律,包括法律乃至戒毒所等,都在起到戒的作用。所以说,戒其实是保护自己的有效方法,关键是认识到它的意义,否则的话,是可能会不习惯。

——摘自《有声有色,无心无相》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与行使孝道之间是否矛盾?
下一篇:如何用佛法指导我们不那么罪恶地经营企业?
 南大答疑 二·正信与迷信
 天堂和地狱究竟在哪里?
 有人说,汉传佛教名为菩萨乘,实际却是声闻乘,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如何面对欺骗行为?是否无条件地接受?
 佛学热是一时的潮流和时髦,还是会成为一个常态?
 对于欠钱不还、冤枉诽谤等伤害,是否不该计较?
 怎么看待“茶禅一味”?
 观想供养和实物供养有什么不同?
 临终与超度
 一些大乘经典,感觉神话成分较浓,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寂静无为[栏目:黄国达居士]
 清明节烧烧纸,说是在鬼道上能收着。这个问题不明白,请师父开示[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小乘、大乘、金刚乘皈依三宝之主张[栏目:太桥旦曾堪布]
 美句欣赏[栏目:佛教手机短信]
 地藏经 马来西亚槟城开示 第七集[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比丘记事(之三)[栏目:比丘记事]
 禅机和转语[栏目:蔡惠明居士]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五七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石臼神[栏目:佛教与拜拜·圣开法师]
 人间佛教的经证 报恩与息怨[栏目:人间佛教的经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