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我为什么会要持戒?持戒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吗?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20

问:前几天我们禅学会也在讨论关于戒律。很多人对戒律谈虎色变。第一,好像戒律离我太遥远;第二,戒律不是我的事情;第三,我为什么会要持戒?持戒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吗?

  法师:我们都希望自己有健康的心态,有健全的人格,这样的心态和人格从哪里来?人格,其实就是心理发展的一个结果。我们有各种心理,包括健康和不健康的。不论什么心理,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习惯,并要求我们顺从。问题是,如果我们只是凭感觉行事,从开始就不加调整的话,很多习惯未必健康,因为这些习惯大多是无明的产物,是贪嗔痴的延伸。就像孩子要玩游戏,如果大人不及时制止,他就会沉迷其中,使嗜好游戏成为生命中的重要需求。

  戒律所做的,一方面是帮助你抉择,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另一方面,则是帮助你建立自制力。经过抉择,知道哪些行为会造成不良后果,就要阻止它的继续发展。这种自制力,佛教是通过受戒来完成。通过受戒时的宣誓,在内心产生一种力量,一种抗体。再来面对不该做的事情时,抗体就会产生作用。

  我们对戒律没有了解清楚前,总觉得约束。为什么?因为我们不了解这种约束的意义在哪里。我们总是顺着自己的习惯,不论是什么需求,一旦养成之后就要得到满足。比如有些人喜欢赌博、吸毒,这个健康吗?大家都知道不健康。但你叫他不要吸毒,不要赌博,他就不愿意,他就很难受。因为他已经没有能力对付这种不健康的需求。不仅佛教强调戒律,包括法律乃至戒毒所等,都在起到戒的作用。所以说,戒其实是保护自己的有效方法,关键是认识到它的意义,否则的话,是可能会不习惯。

——摘自《有声有色,无心无相》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与行使孝道之间是否矛盾?
下一篇:如何用佛法指导我们不那么罪恶地经营企业?
 如何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何为善缘?为什么在有些缘分中,彼此充满了痛苦..
 生从哪里来?死到哪里去?
 为什么佛陀要有大因缘才说法?
 天堂和地狱究竟在哪里?
 慈善在很多情况下不具有力量,被怀疑、侮蔑甚至以怨报德,如何修得慈悲心?..
 观想供养和实物供养有什么不同?
 南大答疑 二·正信与迷信
 如今信佛的功利色彩很浓,该如何引导?我总在敬香,为什么还会生病?..
 在目前这个时代,出家人似乎也很辛苦,究竟哪种方式适合修道呢?
 临终与超度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法藏法师简介[栏目:法藏法师]
 问29:尊者,您告诫禅修者修行中间完全不说话吗?[栏目:马哈希尊者访谈 An Interview with Mahasi Sayadaw]
 Part Three 2. The Buddha Exposes the Imposters[栏目:The Life of Buddha]
 照亮归途[栏目:菩提洲·佛子心语]
 Twirling a flower, the Buddha revealed the mind-to..[栏目:The Chan Hand book]
 没有主人的东西,带回家是不是犯戒?[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九届:努力实现无悔的人生(蔡日新)[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中台世界 中级佛学 第二课 慈悲观(一)七周缘慈[栏目:基本佛学]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九(一一○二)[栏目:杂阿含经]
 关于“即心即佛”的问答[栏目:月悟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