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企业家为什么热衷于学佛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057

企业家为什么热衷于学佛

  问:近几年,您是否感觉企业界对佛学投注了比以往更多的关注?比如类似这次深圳清华EMBA班举办的活动。在您与企业家的对话中,您能否告诉我们这个群体对佛法产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或者说,他们听闻佛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近年来,企业界对佛学确实投注了更多的关注,在各地开设的国学班或佛学班中,都有不少企业界的成功人士参与。


  在我和他们的接触中,感觉到他们对佛法产生兴趣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一个真正成功的企业,必定会有自身的企业文化。否则,管理层和员工之间惟有利益在维系一切,这是一种冷漠而脆弱的关系,既不利于企业发展,也不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而良性的企业文化是有凝聚力的,当人们对这种理念产生认同而走到一起,就会组成一个和谐清净、积极向上的团体。佛法中有着取之不尽的宝藏,能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提供思想的高度和深度。


  其次是个人充电的需要,这又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为了加强自身文化素养。佛法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对佛法一无所知,就难以对传统文化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关于此,我在《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一文中有较为详细的说明。二是为了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现代教育最缺乏的,就是做人的教育。而做人是我们一辈子的事业,无法辞职,无法转交。怎样才能完善人格,成为高尚而有益大众的人?在佛法修行中,佛陀为我们安立了人天乘、声闻乘和菩萨乘等种种法门,不仅教会我们做一个健康的人,更教会我们做一个解脱的人,一个圆满慈悲和智慧的人。换句话说,佛法就是将凡夫改造为圣贤的教育。三是为了探寻生命的终极意义。在这个世间,我们首先面临生存问题,但这只是人与动物的共性。精神追求,才是人类有别于其他生物的不共之处。当我们从生存转向对精神层面的关注后,就会面临那些永恒的问题:我是谁?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古往今来,很多哲学家都是因为无法找到令自己信服的答案而走上绝路。因为哲学只是思辨的产物,停留在这个层面,永远只是在自我的迷宫中打转。而佛法是佛陀亲证的究竟真理,依法修行,就能帮助我们开发生命本具的无量智慧。答案,尽在其中。
 

——摘自《提升财富品质,享受智慧生活》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现世乐”和大家所关心的现实利益有什么区别呢?
下一篇:香火鼎盛之下,还该做些什么?
 调心之道
 看到有人准备行凶,作为学佛者当如何应对?
 有人说佛教的闭关、禅定等修行,其实就是自我催眠的一个过程,您怎么看?..
 现在社会诱惑很大。您是如何面对外在诱惑的?出家人消极吗?
 关于皈依的问题
 皈依僧,是皈依所有僧人吗?怎样才能如法依止?
 关于戒律、戒体及破戒的问题
 请问法师,您心目中的“我”是怎样的?
 怎么看待“茶禅一味”?
 观想供养和实物供养有什么不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福德日记12月3日─修行得靠自己[栏目:福德日记]
 供佛像的意义[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
 人生难得如意[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35.沩山灵祐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解脱之道讲记 b21 三解脱门 二 无相(无想)解脱门[栏目:体方法师]
 学佛是智者行为[栏目:传喜法师]
 禅林风雨 4.成佛之道──禅定偈颂讲记[栏目:果煜法师]
 贪而无厌,怎么会快乐[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一]
 念《心经》比《大悲咒》更好吗?[栏目:正如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