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巴利语汇解 一、佛教
 
{返回 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6043

一、佛教

佛教:巴利语Buddha-sàsana。Buddha,意为觉悟者,即佛陀。sàsana,意为教导,教说,教法。Buddha-sàsana即佛陀的教导,佛陀的教法。

佛陀的教法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1.     教理之教(pariyatti-sàsana) ——律、经、论三藏等应当学习的教法义理。

2.     行道之教(pañipatti-sàsana) ——戒、定、慧三学等能导向证悟出世间法的禅修实践。

3.     通达之教(pañivedha-sàsana) ——证悟四种圣道、四种圣果以及涅槃九种出世间法。

  唯有教理之教的住立,才有行道之教的存在;因为修行不能偏离三藏,不能违背佛陀的教导。唯有行道之教的住立,才有通达之教的存在;因为不依照戒定慧禅修,脱离了行道实践,就不可能证悟任何的出世间法。

 

上座部佛教:巴利语Theravàda。thera,意为长老,上座;vàda,意为说, 论, 学说, 学派, 宗派, 部派。

上座部佛教因其由印度本土向南传播到斯里兰卡、缅甸等地,故称为南传佛教。又因所传诵的三藏经典使用巴利语(pàëi-bhàsà),故又称为巴利语系佛教。

南传上座部佛教坚持传承和保守佛陀的原本教法,只相信和崇敬佛、法、僧三宝,传诵与尊奉巴利语律、经、论三藏,依照八圣道、戒定慧、四念处等方法禅修,大多数人致力于断除烦恼、解脱生死、证悟涅槃。

传统上,南传上座部佛教流传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巴利语 (pàëi-bhàsà):是由佛陀在世时中印度马嘎塔国(Magadha,摩揭陀国)一带使用的方言变化而来,它属于与古印度正统的雅语——梵语(Sanskrit)——相对的民众方言——布拉格利语(Pràkrit)的一种。南传上座部佛教相信巴利语是佛陀当年讲经说法时所使用的马嘎塔口语,故又称为“马嘎底语”(Màgadhika, Màgadhã,摩揭陀语)。

“巴利”(pàëi)一词的原意为圣典、佛语(Buddha- bhàsà),用以区分作为解释圣典的文献——义注(aññhakathà)和复注(ñãkà)。也因如此,记录圣典、佛语的专用语“马嘎底语”到后来也就逐渐成了“圣典语”、“佛经语”的代名词,即“巴利语”。

巴利语与梵语(Sanskrit)同属古印度语,但梵语属于雅语,巴利语属于俗语;梵语是贵族语,巴利语是民众语;梵语是婆罗门教-印度教的标准语,巴利语则是佛陀及圣弟子们的用语。佛陀曾禁止僧众们用梵语来统一佛语。

南传上座部佛教因为使用巴利语传诵的三藏经典,故又被称为巴利语系佛教。

 


{返回 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巴利语汇解 二、佛陀
下一篇:业处篇 第十一节、达到禅那
 学处篇 第六节、自受八戒法
 业处篇 第五节、调整坐姿
 业处篇 第六节、确定所缘
 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 目录
 学处篇 第五节、自受五戒法
 学处篇 第三节、受持三皈依及八戒法
 回向
 圣典篇 算术师摩嘎蓝经
 巴利语汇解 二、佛陀
 巴利语汇解 五、禅修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四章 中国佛教的现象论 第三节 法相唯识宗的三自性说与三类境说[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美国莲果寺问答(传喜法师)[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十地经论卷第十二[栏目:天亲菩萨]
 法义可以论辩,但不宜有不实指控[栏目:昭慧法师]
 居士百年之后骨灰能否进入寺庙存放?[栏目:理净法师·问答集锦]
 解脱之道讲记 c9 五、正命[栏目:体方法师]
 念虚空藏咒能增强记忆力吗?[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人活着为什么会苦[栏目:感悟人生·学诚法师]
 佛说无量寿经要义[栏目:太虚法师]
 《佛说四十二章经》念戒近道[栏目:惟觉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