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念佛圆通章讲话之三
 
{返回 达照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01

念佛圆通章讲话之三

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我们大家看,大势至菩萨修《念佛圆通章》,他是修这个念佛三昧得圆通的,我们大家也要秉持这么一种心态。如果你想此生修净土宗有所受用,得到利益,你一定要使自己能够证得念佛三昧。庐山慧远大师结社念佛,一百二十三个人都证得念佛三昧,这个在我们中国佛教历史上都是很稀有、很难得的。念佛三昧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我们先看完大势至菩萨下面一个比喻,他告诉我们怎么样子修,会证得这种念佛三昧。实际上,“三昧”这两个字翻成我们汉语就是正定、正受的意思。不但正定,定在那里,而且,感受是正确的感受。而我们一般的人,学习禅宗经常说不受,不接受色、受、想、行、识,五蕴皆空,是不受一切法。那么这个正受,正是不受一切受。正定呢,是无出、无入的定,不是小乘定。小乘的定有四禅八定,修四禅八定可以入定,可以出定。但是大乘禅宗的定,它是没有入定,也没有出定。为什么叫没有入定,也没有出定?经书上有一句话讲观音菩萨“普陀洛伽常入定,随缘赴赶弥不周”,你看他一直在那儿入定,但是他能够随缘赴赶,他东奔西跑救度一切众生,看去好象很不稳定,到处要救度众生。但是,他是常入定。所以叫做没有出定也没有入定,他一直就是这个样子。那么,三昧就是这种不受一切受的正定,叫做正受正定。

超日月光佛怎样教大势至菩萨“念佛三昧”呢?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

 这个是一个比喻说。譬如有两个人,一个人专门想着另外一个人,忆念不忘、牵挂。忆,实际上就是牵挂,我们讲像回忆一样,回忆是过去的事情,这个“一专为忆”实际上是指牵挂。牵挂是不讲过去的,就讲现在你牵挂某一个人,那种牵挂的心。但是也没有把它讲出来,只是心里面总觉得有个东西挂在那里,所以说一专为忆。另外一个人他不牵挂他,全部都忘记掉了。这两个人如果见到或者不见到,“若逢不逢,或见非见”,见到或不见到,相逢或者不相逢,如果两个人能够相遇的话,前面是讲了一个“一人专忆,一人专忘”,这两个人一个忘记了,另一个是有念他的。第二种情况,就是两个人都在牵挂着,见到或者不见到,碰到或者不碰到,在一起或者不在一起,他心里总是在牵挂着他。两个人如果同时都牵挂,二忆念深,牵挂的程度越来越深,时时刻刻都没有忘记掉,就像以前那个流行歌曲那句话“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不需要再想,但是永远也没有忘记,就是这样子。时时刻刻超越了一切时间,时时刻刻深入到骨髓里面,彻头彻脑、彻里彻外,整个身心融入在彼此一体当中,两个人以这样相忆。

“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我们经常形容这两个人很好,是形影不离。形影不离,就是我们的形体在太阳底下,我们就看到我们的影子,你走到哪里,影子就跟到哪里,那这个形影不离是指同体,同一个体。因为形是你自己的形,那个影也是你的影子,所以形影不离是指同你一体,证得同体。如果能够证得同体,那么“不相乖异”,“乖”是违背,“异”是差别,不会乖异,不会违背你,也不会有任何差别。因为你的形体就是你的形体,大家如果自己站到太阳底下,你是一个人影,如果你看到你的影子是个狗影,那就麻烦了。所以“不相乖异”,就是你的影子,其实就是你。如果形容我们现在人的做法就是说,我们学佛了,是不是心里面想着佛?所做的是不是佛事?如果是做了佛的事情,你是在修行,你是在念佛,那么你的心念、你的行为跟你是“不相乖异”。如果你是一个出家人,你做的不是出家人的事;你是一个居士,到庙里面来不恭敬三宝,做的不是居士的事情。就象我们人看到自己的影子却是狗的影子,那就麻烦了,这就叫“乖异”了。如果你表里能够如一,它就“不相乖异”。

这里主要是指这两个人互相忆念之见没有差错,如果用体性上说,我们证得本体以后,看到自己真心本体,真心本体跟我们这个虚幻五蕴之体不相乖异。我们的妄想跟我们的身心是有很大的距离的,因为我们看不到自己的真心,你只抓住这个影子,然后就在影子上弄来弄去。如果你看到这个真心之后,你习气还很重,还是有乖异。你如果一直用功下去,“二忆念深,同于形影”的时候,那你功夫成片了。功夫一旦成片了,它就不相乖异,你的一切行为都能够会归到真如本体,会归到真性无所住当中。那么这样子,功夫就可以到家。所以,他用了这么个比喻。

后面说,这两个人是什么人呢?


{返回 达照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念佛圆通章讲话之四
下一篇:念佛圆通章讲话之二
 净宗修行路上的八种歧途
 《楞严大义》见道之九
 觉悟入门—三业修行
 永嘉禅法 第六章 五种方便行
 超越死亡 第五章 第三节 法物利益亡者
 禅心密印 第十二章 清净平等如琉璃
 永嘉禅中级班19讲《实相法供养》内容概要
 超越死亡——自序
 永嘉禅法 第一章 永嘉禅概述
 超越死亡 第二章 第三节 究竟觉与净土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102.洞澈内外光明 Being permeated by light inside and out[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竹溪善禅师塔铭并序[栏目:太虚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四六二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五集]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六六、无言说教[栏目:慈航法师]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 大圆满心性休息颂 颂词[栏目:大圆满心性休息]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