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出世解脱之善因 八关斋戒 六
 
{返回 宽运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65

出世解脱之善因──八关斋戒(六)不偷盗戒上

八关斋戒-不偷盗戒

贫穷由偷盗来

世间上,为甚么有人富贵,有人贫穷呢?《地藏经》云:「若遇盗窃者,说贫穷苦楚报。」 

佛告诉我们,贫穷由偷盗、悭贪、不肯布施得来,富贵由布施中来。

何谓偷盗?凡属他人对象,不可以不经物主同意便取用,或占为己有,偷重物可能害人身命,偷轻物则丧失人格。命里应得的,不偷盗也可得到,通过偷盗提前取应得之物,会比自然而得减少很多。所谓悖入悖出,命里不应得,就算偷到手,亦会被人发现,送官究治,除招惹官非外,更会折算己寿,种下贫穷苦因,所以千万别作此吃亏事。

盗分内外

偷盗有内外两种,外为劫夺,内为盗窃。

劫夺,是以武力强行抢劫,如强抢、持械行劫;盗取,则是乘人不觉偷窃,或为人管理作弊取得,或用计诈骗,皆名为偷盗。两者中偷盗比劫夺罪重,为甚么呢?一切人以财自活,暗里偷别人东西占为己有,此穿踰盗取是最不净,心怀畏死又无力胜人,却要干盗窃行为最为可耻。杀生人罪虽重,如果所杀者是贼,其罪也轻,又如果为供养父母或饶益病人、圣人而偷盗,得罪报亦少,如专心忏悔,以后不再作,这偷盗业也不重。劫夺之人,或有人称为英雄,但劫夺亦是不善业,劫夺与偷盗虽有差别,都同属不善,譬如放毒药于美食及恶食中,外表看来食物虽然有美恶之分,而因其中夹杂毒物,都是不能吃,因此便没有美恶之别了;亦如明闇蹈火,昼夜虽然不一,仍会烧脚,仍要受罪报。

疏忽之盗

偷三宝物罪报重大,盗人钱财,债主只有一个,盗三宝物,所有法界众生都是债主,祸殃不朽,如借高利贷,世世无法还完,佛也无法救度。

日常生活中,无意犯偷盗而不自知的很多,如未付足邮费、信封内夹了超过规定重量的信件、乘车欠付车资、无意盗取公司文具回家、斗秤欺诳、买物多取、借物不还等等,都名为偷盗,果报是百倍奉还。

除上述偷盗法外,尚有手足未离地的助盗法,即是以盗心捡得聚落空中或地上的对象,都是盗罪,所以说路不拾遗是美德,拾遗应交警局处理,不可以把拾物占为己有。

《正法念处经》卷二十八观天品中,举出如下多种之不偷盗法,都是日常生活中犯而不觉的。

于祸乱时,不乘机竞取他物,是为不盗。路边拾获遗物,如知物主,当奉还于人,若无人认,应送往官府,是为不盗。行于旷野,为饥渴所逼,坚守不盗戒,宁渴死饿死也不盗人粮食果食,是为不盗。不取由海潮带来,属于大众之珂贝鱼蚌等物,是为不盗。作为商贾者,不混杂物于货而卖,不斗秤欺人,不毁交易合约,是为不盗。不苛捐重税,是为不盗。在田泽园林内的干牛粪,属牛主人,不擅自盗取,是为不盗。于佛塔庙内,或于僧中烧香之处,不嗅香气,不以方便令熏其衣,若香至鼻,心不贪着,是名微细不偷盗戒。

 


{返回 宽运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出世解脱之善因 八关斋戒 七
下一篇:出世解脱之善因 八关斋戒 五
 佛教改变命运法 --《了凡四训》的启示
 感恩佛诞节──纪念佛陀降生人间二五五五年
 三千界内演妙法 灵山胜会见真如
 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 一
 业不重不生娑婆 念不一不生极乐
 沙弥的发心
 广结善缘 功德无量
 何必守戒?──猎人与老和尚
 出世与入世类别
 西方寺八关斋戒暨精进弥陀佛七法会(宽运法师早斋过堂开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寄语2012——在“禅心迎新年”2012祈福感恩茶会上的讲话[栏目:净慧法师]
 一家人同时有一种病,是否共业[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一]
 月灯·三摩地之本质·第七章 法忍行[栏目:创古仁波切]
 0287 佛说十地经(唐 尸罗达摩)[栏目:04 其它华严经典]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栏目:圣严说禅]
 O字观想的奥密[栏目:首愚法师]
 运动与做人[栏目:高处不胜寒·迷悟之间 ]
 Anicca Vata Sankhara[栏目:Bodhi Bhikkhu]
 A Feast in the Palace (Chapter 2.)[栏目:Buddhist Tales For Young & Old]
 智者妙音 中篇 迈向解脱之道 第四章、共同前行 五、思维因果不虚[栏目:智者妙音]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