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西方确指》专勤念佛,不杂世念
 
{返回 大安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41

《西方确指》专勤念佛,不杂世念

菩萨示无朽曰:“大抵修净业人,行住坐卧,起居饮食,俱宜西向,则机感易成,根境易熟。室中止供一佛一经、一炉一桌、一床一椅,不得放一多余物件。庭中亦扫除洁净,使经行无碍。要使此心一丝不挂,万虑俱忘,空洞洞地,不知有身,不知有世,并不知我今日所作是修行之事。如是则与道日亲,与世日隔,可以趋向净业。盖汝生时撇得干净,抛得干净,念头上不存一些子根节。大限到来,洒洒落落,不作儿女子顾恋身家子孙之态。岂不是大丈夫举动!所以要汝一意修行,别无沾滞,正为此一大关目也。至于修净之法,不出‘专勤’二字。专则不别为一事,勤则不虚弃一时。汝今晨起,即诵《弥陀经》一卷,持阿弥陀佛一千声,向佛前回向,念《一心归命文》,以此文言简而意备也。此为一时之课。若初起或身心未宁,日止四时。稍宁,渐增至六时。又渐增至十二时,合经十二卷,佛名一万二千声。更于回向时礼佛百拜,亦可分作四时。此为每日常课。余工不必计数,或默或声,但摄心谛念而已。又持名之法,必要字字句句声心相依,不杂分毫世念。久久成熟,决定得生极乐,坐宝莲华,登不退地。若余年未尽,犹得以其所证,为四众向导,报佛深恩。汝若于我所说,一一遵依,方不负觉明菩萨示汝正道,令汝出家。方不负三昧和尚为汝剃度,授汝大戒。此非小小因缘,汝莫自生轻慢。慎之慎之!”

请掀开文本第三十一页。我们这里有一个科判——《西方确指》的科判,也是按照佛经的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来分的。现在我们还是讲到了正宗分的第四十一段。第四十一:专勤念佛,不杂世念。就是专一精勤地念佛,不夹杂世间的念头。大家知道《西方确指》它的来历非常奇特,是来自明末清初有八个修道家功夫的修行人,他们扶乩请大仙降坛来开示道术的方法,结果感召过来的却是一位从西方极乐世界过来的菩萨,叫觉明妙行菩萨,给他们开示念佛法门。这个乩坛的八个人也是八百年前跟觉明妙行菩萨有师徒关系。觉明菩萨早已在东晋的时候就成就净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了,是极乐世界的大菩萨——就是八地以上的菩萨。然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又常常回到我们中国——震旦国,示现种种的身份教化众生。这一期所表现的善巧方便就在乩坛上,有二十四次的开示。对怎么修净土法门的方法、理路,有一个根据八个人根机的深入开示。这八个人也就代表着我们世间修净土法门的八种不同类别的根机,我们在每一个人的开示里面都可以找到跟自己相类的类型。

那么这段开示是觉明妙行菩萨对无朽的开示。无朽是这八个人为头的人,也出家了。觉明妙行菩萨介绍他到三昧和尚那里出家受具足戒。所以这段开示也就是对一个出家人作为比丘如何修净土法门的一种开示。那么这一段有四个结构段,先看第一结构段。菩萨的开示是说,大概一般的修净土法门的人怎么用功夫。要在行住坐卧四威仪当中,在日常生活的起居饮食当中,首先他在方位感方面要有一个习惯性的培养,就是都要面向西方。所以我们无论是诵经、打坐、念佛,最好是面向西方,包括睡眠都要面西而睡。这样我们能感之机就容易成就。因为西方就是我们即将要去的地方,我们要跟这个方位建立一种密切的关联。我们的六根面向西方的境界产生了一种亲切、熟悉的关系,它就会作用到我们的心性当中,临命终时西方极乐世界法尔自然地显现。你看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他也是示现行住坐卧、睡眠都要面西——面向西方这个方位。那么自己修行的念佛堂里面,要非常简洁,不要放多余的东西,里面只是供养一尊阿弥陀佛像——“一佛一经、一炉一桌、一床一椅,不得放一多余物件”。你看这就是:修行人一定要简洁。供养就供养阿弥陀佛——供在那里,一部经典、一个香炉、一个供桌、一个床铺、一把椅子。不是像世间人一样的:自己的家里、屋子里面摆满了东西。所以一定要简之又简,简到这个程度:多余之物,一件都不能要。然后自己还常常要经行,庭院当中也要“扫除”——打扫得干干净净,使在庭院经行没有障碍。在行住坐卧、这样的经行当中,要使当下这一念心一丝不挂:不牵挂任何世间和出世间的东西,一切心意识、一切忧愁挂虑都忘记它,使意地当中空空洞洞。甚至忘记了有这个身体,也不知道有这个世间的存在。这就是万缘放下,不以万法为侣。不以万法为侣,这个无依之心就现前。甚至不知道有世间,不知道有自己身体,并且还不知道今日我所做的是修行之事——连修行的这个概念都没有。修行的概念没有,那么修道念佛就成了像空气、阳光一样:我们每天都在呼吸空气,但是我们没有呼吸空气的概念。如果能这样修行,就能够与这个“道”日日地亲近了。道是什么?清净道:诸法的空性——不染一尘的实际理地——无量光、寿。这个道,我们就日益跟它趋近了。道念能够增长一分,世间的杂念、杂物就会日益地隔离开,这样才能够趋向净业。第一个段落就是把一个修道人的心态——这种一丝不挂、万虑俱忘、空空洞洞、单提一念的行为展示出来。

第二个层次就是: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如果你在生死——在你还在这个世间生存的时间,就能够在意念当中以般若的空慧把世间的五欲六尘、种种的劳作都“撇得干净”——把它撇干净,把它放得下,“抛得干净”,在我们的念头里面不存一点点世间的东西——这种根结——如果有世间的根在那里,它就会长出藤蔓,它就长出种种枝节,那就扯不干净,这就是要真的看破放下了,这样到了临命终时——“大限到来”就是“腊月三十”临命终时,自然就“洒洒落落”——很潇洒,不再去关顾留恋自己的家庭、眷属、子孙这些东西。你在生前都已经跟它划清界限了,不再去留恋这些东西了。那能这样做就是大丈夫的举动,出世间修道人的作略。所以要你一心一意这样的来修行,对世间的五欲六尘、恩恩怨怨没有一点的粘连和滞碍,就是为这个“一大关目”——就是非常关键的一个要领。我们很多人临命终时为什么不能往生?也就是心里对世间的五欲六尘还有很多的关爱,有很多的舍不得,有很多的系缚。这就说明他的愿还不成就。为什么愿要厌离娑婆?厌离娑婆就是包含着你对娑婆世界所有的一切——把它看空看透,知道它一切都是苦,这样才能“撇得干净,抛得干净”。如果你抛不下,撇不干净,临命终时就是障碍。好,这是第二段。

第三段就谈到修行净土法门要注意一个秘诀,就是“‘专勤’二字”。什么叫专?专就是专一,不再去做另外一件事情,这一辈子就是专门念“南无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只为这一件事情。如果你一下子念这个佛号,一下子持那个咒,一下子又想开悟,又想得神通,又想当生怎么怎么样……这些,你就离开了“专”,这就杂了。所以要做到一门深入,惟此惟大,就是这一件事,这件事情是大事因缘。那有这个“专”,下面就是“勤”,要精勤。勤就是不虚弃任何时间——一切时。光阴为真宝,要珍惜时间,都用在念佛这个事情上。那么这个“专勤”具体表现一种方法,就是你早上起来诵一卷《阿弥陀经》,诵完一卷《阿弥陀经》再就念一千声阿弥陀佛名号,念完这个佛号就向佛面前回向。回向文就念慈云尊者那个《一心皈命文》,每天我们做晚课念的那个“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这个《一心皈命文》。这个愿文言词简略,但是意思非常完备,念这个就可以。这就叫“一时之课”,就是一个时辰,你定这个功课。如果开始修行,自己的身心还比较散乱,那么你每天就按这样的修行作四次,在四个时辰里面去作;如果身心逐步地安宁了,就逐渐地增加到六时。这个“六时”都是按我们中国的时辰,就是十二个时辰:子、丑、寅、卯……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你这个功课开始先作四个时辰,四个时辰那就等于是八个小时,渐渐地增到六个时辰,又渐渐地增到十二个时辰——就是在日夜十二个时辰里面都贯穿着念《阿弥陀经》一卷,念阿弥陀佛佛号一千声,向佛前回向。这样一天就念十二卷《阿弥陀经》,佛号一万二千声。而且在回向的时候再礼佛一百拜。如果开始是四个时辰来做四次功课,那就拜四百拜。这就是每天的日课——“常课”。除了这样的定课之外,其他的时候就不必计数了,就把佛号贯穿在你的行住坐卧、起居饮食的全过程,或者是默念,或者是出声念。无论是默念、出声念,都要摄心认真地谛念。“谛念”,就是你念出来,听清楚。念念不空过,这叫“摄心谛念”。一定要念的时候心在这里,心能够摄住。那么执持名号的方法,就是这六个字字字句句要做到声心相依,你念出的声音和你能念的心是联系在一起的,是不脱开的。如果你有声音出来,心都跑了——还是打其他妄想了,这就是声音跟你的心不相依。你的念头和你的声音相依,就是你当下这个心不跑,全体的声音就是你心里的一种外化。在这个声心相依的过程当中,里面不夹杂一点点世间的念头。那什么叫世间的念头呢?这世间的念头常常会跑出来,一下子想到家里怎么样,一下子想到我这个钱怎么赚,这个人际关系怎么做,这个家亲眷属情况怎么样:这个不招自来。这些离不开五欲六尘、恩恩怨怨的都是世间念头。对于一个念佛的人来说,不夹杂任何这样世间念头。这个世间念头一来,你要生惭愧心,马上把它转化成阿弥陀佛。你这样来修,久久就会成熟,什么叫“成熟”呢?就是我们对五欲六尘慢慢生疏了,远离了,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名号功德越来越熟悉了,熟得像一个亲人见面,熟得像母子会面,这就由生变熟,由熟变生。这样就决定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坐七宝莲华,登不退转地。这都是实实在在修行的方法。能这样修不仅仅是往生了,而是上品上生的修行方法。如果尽形寿能这样修,功夫得力上轨道。

不是说你功夫到了就马上往生,它不是这样。你还是要活完你今生命定的寿数。如果你寿数还没有尽,还可以以你念佛所证的境界、功夫、福德、智慧,为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作向导。就是你还可以弘法利生,去把你修证的理论和方法向四众弟子讲述。自信,教人信,让更多的人执持名号,用这样的方法来修,都能够成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就是劝进行者了,就是无尽灯法门:一盏灯点燃所有的灯了。这样做就是“报佛深恩”。我们怎么报佛恩?而且佛对我们像大海般深广的恩德怎么去报答得了?!实际上就是能够劝进行者:传扬净土法门就真正的是报佛深恩。所以觉明妙行菩萨又殷切地叮咛无朽比丘:“你如果能对我上面所说的这些话,一一能够遵守,能够依循,落实在行动上,才不辜负觉明菩萨给你开示正确的修行方法。”“示汝正道”,就是指示往生西方之大道。并且觉明菩萨还让他出家——观察到他有出家的因缘。“令汝出家”,出家让他拜的师父是三昧和尚。当时三昧和尚是见月律师的师父,三昧和尚是一个戒律非常精严的祖师。无朽比丘就是在三昧和尚座下剃度的。“你能够这样念佛修行,劝进行者,才不辜负三昧和尚给你剃度,给你授大戒——三坛大戒。那么这不是小小的因缘了,这是你多生多劫的善根。”无朽原来就是一个修道人,只不过是修道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八百年来都在身心憔悴地流转。今生由于他原来的老师觉明妙行菩萨已然成就,以师生的因缘来登坛教化他。教化的是一个出世间往生净土的大法。这些无论是能感和所应都不是小小的因缘,这是多生多劫难以遭遇的殊胜的一时。“你千万不要自己生起轻慢之心”,不要以为这个法门很简单,你不去这样修。如果你不这样修,你想今生解决问题是不可得的,到时候又轮转到什么地方去饱受痛苦。这就是交臂而过,就会耽误几百年、几千年甚至若干劫。这桩事情可是要慎重又慎重,一定要按照前面修行方法去做。对于四众弟子尤其是比丘,能这样修才叫真正的专勤来修行净业。这个“专勤”,你看他专到什么程度?非常简单,就是念《阿弥陀经》,就是念阿弥陀佛名号,就是拜阿弥陀佛——礼拜。就是这样的方法,你每天就这样做,行住坐卧都是这句佛号——贯穿自己的二六时中。你看这样的人那还能不往生吗?他往生的品位绝对不在中下。这样的开示似乎没有什么玄妙,但是如果一个人能够真正落实在自己的身、口、意三业当中,能够几年、几十年、尽形寿这样去做,那这个人就太了不起了。那是人中的芬陀利花,他的信、愿、行将是非常坚固的。这种人一定是上品上生的。

                  ——2009年冬季佛七大安法师讲于东林寺


{返回 大安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西方确指》不念获罪无量、守此四法、终身及行善之方
下一篇:《西方确指》刻定期限,持咒礼忏
 修行净业切忌“叶公好龙”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四讲
 勿作“二宝”弟子
 情与无情 同圆种智
 预知时至 站立往生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十三讲
 君子之学 法喜充满
 慧远大师《三报论》讲记节录
 略述净宗信愿行 一、前言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二十四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陀的形象[栏目:学愚教授]
 众生畏果[栏目:宽见法师·心灵答疑解惑]
 说吉话祥 八 身怀诸巧艺 Sippam[栏目:说吉话祥]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2集[栏目: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出家要具足什么条件[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八]
 如来藏之研究 自序 目次[栏目:印顺法师]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四十七课[栏目:中观庄严论解说]
 五大正教都是最好的[栏目:法清法师]
 中秋节传灯祝辞[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15[栏目: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妙境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