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之阿难启请(一)
尔时世尊,诸根悦豫,姿色清净,光颜巍巍。尊者阿难,承佛圣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今日世尊,诸根悦豫,姿色清净,光颜巍巍。如明镜净,影畅表里。威容显耀,超绝无量。未常瞻睹殊妙如今。唯然,大圣!我心念言,今日世尊住奇特之法,今日世雄住诸佛所住,今日世眼住导师之行,今日世英住最胜之道,今日天尊行如来之德。去、来、现在佛佛相念,得无今佛念诸佛耶?何故威神光光乃尔。”于是世尊告阿难曰:“云何阿难,诸天教汝来问佛耶?自以慧见问威颜乎?”阿难白佛:“无有诸天来教我者,自以所见问斯义耳。”
好,先看这一段。这还是序分里面的这个发起序,就是这部《无量寿经》特别发起的一个因缘。这个因缘是以阿难尊者祈问、祈请,来作为一个发起的。这个“尔时”就是当时释迦牟尼佛与灵鹫山声闻、菩萨、人、天大众云集的那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六根显出了无限欢喜的表情,这就是佛观察与会的大众能够信受担荷净土一法,也就是表明众生成佛的机缘成熟——畅佛本怀,所以六根现非常喜悦的表情。这种喜悦表现在他的姿态、他的光色也都非常的清净。这个光是“巍巍”,表明高大、盛大之相;“颜”,就是颜容,也显得非常的高大。那有的经典在这种“光颜巍巍”当中,就会说有九色的光,还能显出他方的刹土——这样的一个瑞相。就是这个法会上,开始释迦牟尼佛现出这个瑞相。
好,这瑞相一来,“尊者阿难,承佛圣旨”。大家注意了,这有一个“承佛圣旨”,就是阿难尊者的祈请,都有着释迦牟尼佛的加持力在里面。如果没有这种加持力,他是莫名其妙,还产生不了祈请之心。这就像《观经》,当释迦牟尼佛光台显出十方净土的时候,也是释迦牟尼佛冥加,来令韦提希夫人选择西方极乐世界。所以选择西方极乐世界作为标心往生之处,也是释迦牟尼佛的加持。那么这《无量寿经》的发起因缘,也是得佛加持的一种产物。实际上这也是一部无问自说的经典——本质上是这样的。
好,阿难尊者得佛的加持之后——“圣旨”就是大圣的这种意旨,他领略了,这领略是以这种忆念、光来传达出来的——马上他就从座位上站起来,有一个恭敬的礼仪:偏袒右肩,长跪合掌。禀白佛陀,就说:“今日世尊……”“世尊”为一切世间天、人所尊重的——佛陀的另外一个称号。“今日世尊六根这样的喜悦,姿色如是的清净,光色和容颜是这样的盛大,全身的光色就像明亮的镜子那样清净。”这个光叫“影畅表里”,就是光能够畅达到他的表层,这就是“畅表”,那同时这个光还能映到他的里面去。这个表和里都有着光互相的辉映,这个容貌显出这种威德——“威容”。佛不仅仅是慈悲,还有威德,这个威和慈一定要相互而用。光有慈没有威——你只有摄受没有折服,还是度不了众生。所以一定要用威德来折服众生,用慈悲来摄受众生,这两者才能够产生度化众生的作用。
所以释迦牟尼佛显出那种威德的容貌,是这样的显彰光耀。这个“超绝无量”,对无量诸佛的“威容显耀”都有超绝之处——不比寻常了。阿难尊者就自己说:“我是从来没有睹见过,佛现出这样殊胜妙好的容颜。”那现出这样的瑞相一定是有大事因缘的,所以阿难尊者说:“由是我心里就在默念,我就在思惟这个事情。”下面有五句话是非常重要的,说明释迦牟尼佛讲《无量寿经》,他自身的德能和他所住的利益众生的法,是那样的真实、慈悲。那么这个阿难尊者也是“承佛圣旨”——得佛的加被,才能领略这样的放光显瑞其中的一些信息。
那第一个:今日世尊住奇特之法。那肯定我心里想:世尊一定住在一个奇特之法上。这个奇特之法就是净土之法——虽然阿难尊者没有说出来。那么用信愿持名感通佛力,横超净土,带业往生,快速成佛,这就是最奇妙最殊特之法。仰靠他力解决生死轮回问题,圆成佛果问题,不由通途之法,这是住在奇特之法。“今日世雄住诸佛所住”,“世雄”就是世间最雄猛者——我们讲“大雄”,他住在一切诸佛所住的境界上。这境界就是涅槃实相,就是即将要宣说的这个法——净土之法,是从实相的性德里面生起来的。“今日世眼住导师之行”,佛为一切世间做眼,引导众生具有正知正见。这个“世眼”就表明佛有五眼圆明的智慧、德能,才堪为轮转的众生做大导师,引领三界六道迷惑的众生出离险道。这就是:净土一法是佛五眼圆明选择的引导我们出离轮回的导师之行。“今日世英住最胜之道”,“世英”也就是对佛的德能的赞叹,是一切世间最为英异,这个“最胜之道”就是透过这幺一个通道——这个门,可以得到最为殊胜的果,就是大乘涅槃之果。透过这个净土法门可以得到最胜之道。第五句:今日天尊行如来之德。“天尊”这就指如来的第一义天的这样的称呼。今天佛住在这样的一个瑞相上,一定是行如来之德,住在真如道上来示现成道,善巧方便地教化众生。所以如来一定要数数地来这个轮转的世间度化众生,示现八相成道,这就行如来之德。
那么这样的瑞相,阿难尊者又深入思惟,那肯定是过去、现在、未来“佛佛相念”。一切诸佛都在念,那就是三世诸佛都在加持的产物,否则不会现出超绝无量的一个光颜巍巍的瑞相。所以就用一种反问的口气来询问:“得无今佛……”今佛就是指释迦牟尼佛所示迹的这样的一个佛。“念诸佛耶”,念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耶?那么是“佛佛相念”了,于是释迦佛念三世诸佛,三世诸佛也在念释迦佛。当释迦佛要讲净土法门的时候,十方无量无边的诸佛都要给予加持的。这“诸佛”里面当然更含摄着阿弥陀佛,当释迦牟尼佛讲净土法门的时候,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同样欢喜地加被。也正因为十方三世诸佛佛佛相念,才会有这样的威德神通、炽盛的光明。否则怎幺可能会有这样的瑞相呢?这就是由他显示相的果,来推它的因。
好,那么这样的一个祈请,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所以释迦牟尼佛听到阿难尊者这段话之后,就用审问的口气问他——“云何阿难”,你能问出这些话,是诸天来教你问的呢,还是你自己的智慧的知见能够领悟到这个程度,来“问威颜乎”?“威颜”就是指佛了:现出的这种威德光颜。这云何阿难,诸天教汝来问佛耶?自以慧见问威颜乎就来探寻一下,这种探寻实际上包含着释迦佛对他这个问的一种肯定。哎!你问的这幺到位,这幺精深,是你的水平吗?如果不是你的水平,是谁教你的?是不是诸天教你来问的?那诸天的智慧程度会更高一些,甚至诸天也有很多地上菩萨在那里示现。所以就是:高水准的众生是不是教他来问的?阿难尊者当然不会打妄语了,他就如实地禀白:“没有诸天来教我。是我以自己所见、所思念、所思惟来问出这样的意思。”但实际上这个时候他问出这个问题,就已经有佛力的加被——冥加,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释迦牟尼佛顺应这个就赞叹:“善哉!阿难。”
好,我们请看下面。佛言:“善哉阿难,所问甚快!发深智慧,真妙辩才,愍念众生,问斯慧义。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无量亿劫,难值难见。犹灵瑞华,时时乃出。今所问者,多所饶益,开化一切诸天人民。阿难当知,如来正觉,其智难量,多所导御。慧见无碍,无能遏绝。以一餐之力,能住寿命亿百千劫,无数无量复过于此,诸根悦豫,不以毁损,姿色不变,光颜无异。所以者何?如来定慧,究畅无极。于一切法,而得自在。阿难谛听,今为汝说。”对曰:“唯然,愿乐欲闻。”
好,释迦牟尼佛就赞叹“善哉阿难”,就是你这一问真是问得很好。“善”就是肯定赞成的语句,“哉”就是一个语助词。你所问的甚快,“甚快”这个快,就是你所问的跟佛的意思非常相应,就像一个纯孝之子知道他父母想要什幺,提前就把它准备好了。这一问问得非常的及时,这一问问的非常的当机,所以就赞叹:“你这所问的问题真是太好了。”——甚快。
能够善问就是报佛恩的最好方式。你这一问能够发起甚深的智慧。你把佛的那种五德——住在五种状态当中的这种利他的德行,能够说出来,这说明你有真正奇妙的辩才。你能一问,首先你是有智慧的人、有眼光的人;同时你这一问是具有慈悲心的表现,你不是为自己问,你是悲悯、忆念一切苦难的众生。你问这个的目的,是想问出一个对一切苦难众生有大饶益的法门。所以你这一问充满着慈悲,充满着智慧,才能够把这样一个深潜的出世大法的圆顿智慧的大意给他问出来。这就好像这个种子,这个法门的种子是沉淀在很深很深的地方,你这一问,竟然把这个种子给它浮上了表面。那你这一问像钩玄探赜,把这个给它引发出来。这可是甚深的智慧、真妙辩才、极深的悲悯众生的心,才能做得到这一点。也正因为你有这样的一个心,才能感得诸佛对你的加被。这两者的整合你才问出这样的“慧义”。慧义就不是一般世间学问那个意思了——逻辑思惟里面的,而是那个般若智慧的一个义理。
好,那这个义理实际上跟诸佛示现在世间的大事因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紧接着就讲“如来”——诸佛如来,以他无有穷尽的大悲心——“矜哀”就是怜悯三界一切苦难的众生。他为什幺要不断地出现在这个世间示现八相成道?就是不忍三界众生的苦故,要拯救这些众生故。拯救的方式就要“光阐道教”,佛说法都要放光——光代表法音,来阐释大乘的教法。阐释这些大乘的道教,其根本目的就是拯救济度那些“群萌”。“萌”就是萌芽状态,有佛的种子,但是它没有显发出来,要透过讲经说法把这个菩提种子引发出来。但在群萌还没有显发他的佛性的时候,他都是迷惑颠倒在三界六道头出头没的,所以要拯救这些头出头没的众生。拯济他们到哪儿去?“惠以真实之利”。真实之利不是人天福报,不是声闻、缘觉的这种利益,而是圆成大乘的佛果才叫真实之利。那么诸佛如来他来到这个世间,就是唯一的一桩事情: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以“光阐道教”的方式显发出来,达到这个目标,所以一代时教五时说法。
——2009年8月始大安法师讲于东林寺第二届净土文化进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