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一种观点,认为佛教不是宗教,是佛陀的教育。如何理解?
 
{返回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58

居士:有一种观点,认为佛教不是宗教,是佛陀的教育。法师您认为该如何理解?

法师:回答这一问题之前,先要弄清何为宗教?何为教育?在佛教看来,宗教二字是分开诠释的,佛陀为适应教化对象而说的教法称为教,教法所出之源称为宗。永明大师云:“举一心为宗。”故佛教常称宗门教下。宗门指传佛心印、教外别传之禅门;教门指依大小乘之经论等言教而立的教宗,诸如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等。故知宗教一词涵盖着一代时教全体的义蕴。

  自西方学术思想东传之后,一般将佛教所习用的“宗教”一词作为英文religion的译语,表达对超自然事物的畏怖与不安,并进而专指团体性与组织性信仰、教义、礼仪之体系。其中分为多神教、一神教、泛神论等。如是考辨,作为佛教徒宜从宗教原有的义理来理解、接纳。释尊以大悲愿力示现娑婆八相成道,一代时教之终极目标,无非令吾辈浪子就路还家,永脱轮回,悉成佛果。这是佛教之所以成为宗教的本质内涵。而教育一词,广义来说,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狭义是指由专职人员和专职机构进行的学校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更多属于世间法的范畴。那么,佛教有着世间道德教育的内容,然更多的是指向生命的终极关怀,即“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出世间的本怀。所以,不能将佛教的宗教内蕴与世间教育等量齐观。佛教是一门崇高而圣洁的宗教,提升生命,完善道德,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吾人能闻信佛教,当生稀有难遭之想,而那类将宗教视为迷信者,是不足与语的。冀诸同仁明辨之。


{返回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净业修习总是进进退退,如何对治这一烦恼?
下一篇:为什么天天拜忏,业障还是那么重?
 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后,恶业种子不起现行,那这些恶业最终会怎么样呢?..
 一天至少念多少声佛号才有效果,才能有效地去除妄念?
 总感觉烦恼越念越多 如何对治?
 有人说,没有儒家文化,佛家文化就没有基础,弘扬佛法首先要弘扬儒家文化?..
 “无我”是一种心态吗?能适应这个机械、繁忙、竞争的现代社会吗?..
 在家居士共修,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是一个农民,要种地,可是有时庄稼上会长很多小虫。不打农药,影响收成,..
 有些居士专弘净土的音像与书籍大量流通,如何明辨是非邪正?
 心是无形无相的,怎么说有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呢?
 烦恼不断,意恶重重,信愿持名能够往生吗?带业往生是否只带旧业不带新业?..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平衡的自在[栏目: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跋:智慧的艺术(1)[栏目:包容的智慧]
 欲臻解脱自在境界,靠智慧[栏目:圣严法师·心灵环保]
 怎样印证是否往生?据有关助念的书提到,断气后十二个小时,摸到头顶有热是生西方,请解释。[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六一三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七集]
 《金刚经》系列开示 75[栏目:常福法师]
 韩镜清教授文集[栏目:慈氏学·专题栏目]
 弘扬佛法的目的[栏目:索达吉堪布·微教言]
 入中论自释讲记 第二十课[栏目:入中论自释讲记·益西彭措堪布]
 比丘尼传 3 宋 粱郡筑弋村寺慧木尼[栏目:比丘尼传·白话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