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返回 衍慈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475
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人生的需求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二者必须兼顾调和,生命才会踏实。物质能让我们走上舒适的生活,但也有可能变为灾难,成为痛苦的根源。人为了衣食住行,一天到晚拼命工作,整日奔波劳碌,很多时做了物质的奴隶还不自觉。人类发展到廿一世纪,社会文明,科学发达,物质丰盛,生活上的需求不断提升,为了自己过得更舒适,为了达成自己的愿望,有的人从正途上,不断追求钱财,有的从偏门去取,甚至不择手段,博取金钱,来满足这个臭皮囊的享受,吃喝玩乐等五欲,使其应有尽有,世间人认为最快乐的事,不出五种:一.钱要多;二.妻妾美眷要多;三.名誉要好,有人恭维;四.吃要好、住要好;五.还要睡得舒服。这样终日向外追求,究竟值得吗?物质需求只是一种欲念,是永远不能被满足的。试举个例子吧:手提电话可谓人人都有,款式日新月异,不但有电话功能,还可以拍照,录像...等等,如果你要追上这个潮流,就会很辛苦,整日在换新电话,好像与物质竞赛,经常换电话,变成浪费,也令人太累了。这种不自觉的物质追求,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出现。
 
人生的价值是甚么呢?物质的需求欲望,能填补我们心灵,真的令我们快乐吗?任何东西,当你拥有时,只能带来暂短的快乐。「佛遗教经」告诉我们:「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所以人心要知足;再说一切物质都有成住坏空,生住异灭,随着时间而消逝,不会给我们永远拥有,佛经亦常说:物质和金钱属五家所有,指的是水灾、火灾、盗贼、不肖子及腐败的统治者。一旦天灾来临,尽管有多少家财,几分钟可以变成一无所有,南亚地震就是一个例子;倘若家财万贯,一旦被盗贼抢劫,亦会变成一无所有;家有败家子,整日胡乱挥霍,不懂珍惜,不用多久,也成为一无所有;又君王无道,国家腐败,压迫人民,征收暴税,生活不安稳,亦会一无所有。由此可知金钱物质不是永远属于我的,只可暂时使用,由我们代管而已。世间万物有生必有灭,物质总会用尽,或因命终而丧失,由此看来,五欲之乐,也总有失去的一天。
 
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更为重要。可是精神见不到,摸不,很难明白,往往被人忽略了。虚云老和尚在煮芋头时,打坐入了定,出定时芋头已发霉,鼻涕也变成冰条,数十日没有进食,生命仍旧保持,可见精神充实,可填补对物质的欲望,因为物质欲望是没有止境,不会这么容易被满足的,假使今天有一佰元,明天想要一千元,后天更要一万元,心只会不断向外追求,烦恼也不断产生,佛教常讲知足常乐,真正的快乐是从知足中来。若要对金钱、物质、名誉等看得淡泊,唯有从佛法中寻找真理,多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法行持,凡事用正确的观念去思维量度,终会得到佛法的碑益。
身口意三业得到改造,让攀缘的心安定下来,少欲知足,品德提升,放下自我,融合大众,精神自然充实,心灵真正得到解脱,这才是圆满快乐的精神生活。
 
 
 

{返回 衍慈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平常心」是什么?
下一篇:生死转涅槃
 浴佛的意义
 生死转涅槃
 「般若」
 华藏世界不可说
 佛之知见
 如何做个开心快乐人
 开光
 如何做个开心快乐人之二 与世界和平共处须从自己做起 A
 酬佛恩
 新年礼物:「发菩提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颇瓦转识法(第十世贡噶仁波切)[栏目:参考]
 密参禅师方便禅七开示 十四日开示[栏目:密参禅师]
 身中魂神,鉴人善恶[栏目:心念与命运·第1册]
 《金刚经》释义 第十二品、尊重正教分[栏目:法界法师]
 前行讲记 第十二讲 前行备忘录-无记发心[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碧岩录》十五则讲记 第四 第一则 圣谛第一义之下[栏目:冯学成居士]
 解惑录-刚晓法师闲暇解惑集(二)[栏目:疑问解答]
 念莲华、普贤十大愿及安宁缓和医疗[栏目:普贤菩萨·文集]
 五 耳环女鬼事[栏目:饿鬼事经 第二 郁婆利品]
 转凡心修佛行 四、善用钱财福报大[栏目:妙莲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