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应无所住
 
{返回 衍慈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69
「应无所住」
 
 「应无所住」这四个字,是金刚经的中枢。只因娑婆世界 ( 社会 ) 上的人「心」欢喜有所住,并且住在很多事情上。但有的住在男女爱情上;有的住在名利富贵上。有人住在喜欢别人赞扬,夸奖虚荣上,也有的人住在怨恨 上。总之思想不是住在过去,就是住在未来的事。心中充满贪瞋痴三毒以及七情六欲等烦恼上。若把心牢牢的住在某一种事物上,就算是你原本很向往求之不得的东西, 也将会变成自己烦恼痛苦的根源。
 
世间上的一切事物都离不了成住坏空的过程,即是任何关系情况有生必有灭,都在变化中。你所支配的环境条件,其实都不是百分之一百的在你掌握中。例如当初誓言爱得海枯石烂的情人,也有分离的一天。往昔家财万贯,如今破产的人,亦比比皆是,如此推之,当知世间上,任何事物都是无常。只因人心不知足,为了贪图名闻利养,往往不顾现实,弄至一败涂地,一厥不振,生起烦恼,结果反被这些你所向往,或不欢喜的东西所缚得失去自由,甚至被其所毁灭。翻开报纸,每天有多少人为了金钱、事业、学业、感情、家庭等等得失去做没有理智的事,甚至残害自己的一生。这都是皆因心有所住,执妄为真,以为自己的身体一百年、二百年也不会死!所爱的人,一生不会离开你,所享有的一切美好等,都恒常不变。
 
在《佛说八大人觉经》中,佛陀教导我们,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 …… 生灭变异,虚伪无主。」阐明了学佛的觉悟,先要觉知无常的道理,世间上不论物理、生理,乃至心理包括善恶念头,思想上包括贪恋欢喜的东西、或怨瞋的事, 无不在顺逆苦乐、成败得失等的变化之中。如《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陀苦口婆心以种种言辞,千言万语,点滴无漏地教导我们,世间一切有为法,唯心所造,因缘果报,自作自受,欲得解脱,离苦得乐,关键在于我们的心,只要心 做到「应无所住」不住在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外境,那就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待人处事即能提得起,放得下,则内心自然无有七情六欲的苦恼。这样人生就自由自在了。既知「 心」有所住,并成为烦恼的根本,应将此有分别有所住的心转住念佛、静坐等修行道业上,这是最安全,最恒常,圆满清净。世界上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快乐自在,那就我们一起来努力学习, 心无罣碍实行佛陀的教示「应无所住」吧。
 

{返回 衍慈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念佛
下一篇:放生的意义
 酬佛恩
 六趣与大千
 应无所住
 人心
 我错了!
 如何活得幸福
 法华经阅后札要
 除旧迎新
 信佛与受戒
 如何做个开心快乐人之三 要懂得如何融入一个团体 B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把那些妄想心通通抖落掉[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上册 道前基础 完结轨理[栏目:新译·菩提道次第广论]
 论开悟 第六讲 唯识学的开悟(中)[栏目:贾题韬居士]
 菩提心之功德(实叉难陀)[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与江西张潜庐居士论佛学书[栏目:巨赞法师]
 禅的世界[栏目:远凡法师·禅的世界]
 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栏目:界定法师]
 珍惜大地——我们的依报[栏目:觉真法师]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卷第七[栏目:虚空藏菩萨·经典]
 佛七讲话 第七集 第一期 第一天 礼敬三宝孝养父母[栏目:智谕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