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应无所住
 
{返回 衍慈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64
「应无所住」
 
 「应无所住」这四个字,是金刚经的中枢。只因娑婆世界 ( 社会 ) 上的人「心」欢喜有所住,并且住在很多事情上。但有的住在男女爱情上;有的住在名利富贵上。有人住在喜欢别人赞扬,夸奖虚荣上,也有的人住在怨恨 上。总之思想不是住在过去,就是住在未来的事。心中充满贪瞋痴三毒以及七情六欲等烦恼上。若把心牢牢的住在某一种事物上,就算是你原本很向往求之不得的东西, 也将会变成自己烦恼痛苦的根源。
 
世间上的一切事物都离不了成住坏空的过程,即是任何关系情况有生必有灭,都在变化中。你所支配的环境条件,其实都不是百分之一百的在你掌握中。例如当初誓言爱得海枯石烂的情人,也有分离的一天。往昔家财万贯,如今破产的人,亦比比皆是,如此推之,当知世间上,任何事物都是无常。只因人心不知足,为了贪图名闻利养,往往不顾现实,弄至一败涂地,一厥不振,生起烦恼,结果反被这些你所向往,或不欢喜的东西所缚得失去自由,甚至被其所毁灭。翻开报纸,每天有多少人为了金钱、事业、学业、感情、家庭等等得失去做没有理智的事,甚至残害自己的一生。这都是皆因心有所住,执妄为真,以为自己的身体一百年、二百年也不会死!所爱的人,一生不会离开你,所享有的一切美好等,都恒常不变。
 
在《佛说八大人觉经》中,佛陀教导我们,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 …… 生灭变异,虚伪无主。」阐明了学佛的觉悟,先要觉知无常的道理,世间上不论物理、生理,乃至心理包括善恶念头,思想上包括贪恋欢喜的东西、或怨瞋的事, 无不在顺逆苦乐、成败得失等的变化之中。如《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陀苦口婆心以种种言辞,千言万语,点滴无漏地教导我们,世间一切有为法,唯心所造,因缘果报,自作自受,欲得解脱,离苦得乐,关键在于我们的心,只要心 做到「应无所住」不住在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外境,那就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待人处事即能提得起,放得下,则内心自然无有七情六欲的苦恼。这样人生就自由自在了。既知「 心」有所住,并成为烦恼的根本,应将此有分别有所住的心转住念佛、静坐等修行道业上,这是最安全,最恒常,圆满清净。世界上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快乐自在,那就我们一起来努力学习, 心无罣碍实行佛陀的教示「应无所住」吧。
 

{返回 衍慈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念佛
下一篇:放生的意义
 一脚三十板 半饼三年粮
 无常
 新年进步
 如何做个开心快乐人之四 勿忘普贤菩萨之随喜功德 B
 应无所住
 如何做个开心快乐人之二 与世界和平共处须从自己做起 B
 「平常心」是什么?
 佛教与孤儿
 法事
 慈悲、智慧与慈善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法初识(八)[栏目:明证法师]
 六元素[栏目:坦尼沙罗法师]
 帮助一下自己的良心[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楞严八十分义 神咒利益分第五十五[栏目:乘一法师]
 以戒为基、以禅为本,加强道风建设,彰显佛教本色(真明法师)[栏目: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专题]
 浅谈地藏菩萨的临终修法(梦参法师)[栏目:地藏菩萨专题文集 ]
 人有三等[栏目:人生的阶梯·星云大师]
 苏曼殊~住西湖白云禅院作此[栏目:禅诗三百首]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二十六)[栏目:佛说无量寿经讲记·智圆法师]
 中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一课 佛门分宗的理由[栏目:中级佛学教本]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