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从佛教多元弘传回顾佛教教育的发展
 
{返回 佛教与教育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39

从佛教多元弘传回顾佛教教育的发展

释觉启 释妙曜 释妙悯 释有德

    一、佛陀的教育风格

    佛陀时代,佛教的弘法以行脚游化为主要传播媒介。在佛典中更记载了佛陀及弟子们在北印度中部恒河流域一带游化,常常是带领着许多弟子;有时带几位或一位弟子,更有时只有佛陀一人,佛陀白天游化[1],晚上则住于王城,或村庄、市镇的公共聚会处。例如,《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谈到:「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药叉人非人等,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即知佛陀弘法不会只限于建筑物中,也就是不会限于今日一般人所认知的「教室」。在「地球村」的今日,全球化拉近了距离,但也让许多人担心全球的竞争性不可避免。虽然如此,佛光发展到今日,并不是为了要与全世界的其它宗教或佛教其它体系竞争,却是为了提供不同根机、不同地区的人群有更多元的选择。

    为了方便全球认同佛光山理念的人们,佛光山在全球两百多个弘化道场,都渊源于台湾总本山,自从佛光山开山以来,开山宗长星云大师高瞻远瞩,看到台湾佛教的未来,需要大量的佛教弘传人才,故兴办了佛光山第一所佛学院-寿山佛学院,广招各地佛教人才,不只是为了台湾佛教,更为了全球对佛教的需求。

    二、佛光山教育事业的发展

    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自公元一九五三年驻钖于宜兰雷音寺,为了让有心学佛者能接受完整的佛学教育,从寿山佛学院空间不敷使用,辗转于一九六七年,找到高雄县大树乡麻竹园,开创佛光山,兴办东方佛教学院至今,已扩展至社会教育、高等教育、中等教育,甚至包括国小、幼儿园。此中,皆秉持着佛陀弘化人间的精神,以教育、文化来培养人才及弘扬佛法,在教育方面有创立佛光大学、西来大学、南华大学、各地的小区大学、短期出家修道会、都市佛学院及天眼网络佛学院等各种不同的弘法方式;而历年来从教育体系毕业后,皆秉持佛光人的精神,追随佛陀时代游化人间的慈心悲愿,投入音乐、艺术、传播媒体等弘传方式,让弘传不再限于寺院,而能从寺院走入人间。也因此,星云大师一开始在佛学院的课程安排,就不会仅限于佛学领域,更安排国文、哲学、地理、英文等课程。

    今日科技发达,为使文化教育更为便利实时,一般纸本的书籍皆走向电子书的出版。佛光山也将《法藏文库》、《佛教经典宝藏》、《迷悟之间》、《佛光大藏经》等书籍,以电子光盘出版,透过光盘的携带方便,让学佛者能够随时随地作学习。为了让学习更能无远弗届,更在佛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了天眼网络佛学院,发挥远胜于佛陀时代游化的区域。有异步的教学影片,打破时间的限制。有高科技的发展,突破学习空间的障碍。让学习者能更自由、更广博地学习。所以,此中的发展从佛陀一步一脚印,到今日一影一音皆是佛教对人间的关怀。

    三、佛教弘传与教育的关系

    佛典上说:「一念心清净,处处莲花开;一花一净土,一土一如来。」反观今日佛教弘传以种种不同的方式展现。

    (一)人间音缘的影响

    一九七九年起,大师尝试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融合的创作方式,将梵呗结合敦煌舞蹈、国乐,甚至交响乐,成立「佛光山梵呗赞颂团」,巡回亚、美、欧、澳洲等三十多个国家的音乐殿堂,将佛教音乐推上国际舞台,展现佛教音乐之美,让西方人士将东方佛乐惊为天籁,同时开启了梵呗弘法新的一页。近几年,更将禅门武功融入梵呗赞颂的舞台表演,让全世界看到佛教文化弘传形式的丰富性,看似多元的展现,却都离不开佛教专业教育的养成。

    一九五三年,星云大师初到民风保守的宜兰弘法,了解到年轻人爱唱歌、爱交朋友的爱好,为了接引青年接触深具智慧的佛教,故创立了青年歌咏队,以传唱现代歌曲为媒介,亲自写词并请专人谱曲,透过轻快悠扬的乐音,诠释佛曲文字中深奥的法义,让大众能透过深入浅出的弘传方式,唱出佛教青年欢悦的音声。随着时代的进步,为使佛教音乐弘法的工作更加完备,二○○三年起每年举办「人间音缘-星云大师佛教歌曲发表会」的征曲活动,其本怀即是在鼓励爱乐人士创作当代佛教音乐,希望在传统的梵呗之外,开拓当代佛教音乐领域,为人间佛教多元化的传教方式增添新的一页。所谓「近善知识则增善法,近恶知识便起恶法。」青年们从传唱人间音缘现代佛曲中,加深对佛教义理的觉受,就好似遍及台湾各地的读经班,从欢唱中去体会个中的深意。这样的深意就好像生命中许多善知识,随时随地给我们正向思考的提携,让吾人从试着体会其文韵,唱出其意蕴,如《法华经》所说的:「我闻是法音,得所未曾有,心怀大欢喜,疑网皆已除。」透过悦耳的乐音动人心弦,让忧悲苦恼的身心放下束缚与幻觉,徜徉于圣者的智慧之语词,久而久之自能感受到生活中渐有佛法之喜悦。这也是为什么不管是佛学院、佛教研修学院,甚至扩大到其它大专院校,让佛教乐音成为每位青年学子最亲密的善知识,心存善意、口说好话、身做好事自能从这些青年身上展现出来,人间音缘的佛教乐音让佛教教育更不拘形式弘传到每一个角落,即「所谓以音声作佛事,为成熟众生故。」(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

    (二)佛教艺术的风华

    星云大师就读焦山佛学院时,曾举办佛教古物展,吸引了十万人参观,对当时的佛教界而言可谓石破天惊,也让大师体认艺术弘法的方便法门。后来更经常留意佛教文物的搜集,一九八三年在佛光山上以模仿敦煌石窟及中国传统宫殿的造形建住,设立了佛教文物陈列馆又名宝藏馆,馆内收藏大师在海内外弘法时所辛苦收集,乃至信徒捐赠的佛菩萨圣像、经典、法器、字画等,为东南亚第一座专用于典藏佛教文物的博物馆。并于一九九四年成立佛光缘美术馆,是一间结合佛教文化与艺术的展示场所,为佛教第一座专业的美术馆,且设有儿童美术教室、阅览区等等,使其兼具美术及艺术教育的功能,透过展品带领大众走入佛教的艺术世界。二○○二年成立世界佛教美术图典,预计编辑美术图典二十巨册,收入内容为佛教艺术存世之作品,内容丰富将是佛教界第一套辑成的世界性图典,期盼为廿一世纪佛教的艺术留下历史。

    今年过年,佛光山的佛光缘美术馆,吸引了很多人特地上山,一睹杨惠姗小姐二十年来的琉璃创作艺术,一入展览馆大门,即可看到杨小姐创作的本愿,她提到她读《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写到「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感动不已,遂有此次佛教艺术展览。观赏过的人们,看到其展出莫不深受震撼,佛教艺术的无言说法,让观赏的人皆生起向往之心,也希望一睹佛典的深意。另外,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每一只手心皆有一只佛眼,且每一只手势都不同,更揭示佛教弘传多元的本怀,更是今日佛教教育课程多元化的根本精神。佛光山将佛教研修学院开设在大学校园里,更是期许今日佛教学习者,以更开阔的心胸面对未来的佛教事业,尽一份今日佛教青年「化世益人」的弘愿。

    四、结语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父母亲天经地义的期盼,但与其是不断地要求孩子要有什么样的好成绩;不如让孩子多接触能够传递正向思惟、情绪的艺术、乐音,以发挥潜移默化的学习效果。佛光山种种的弘传事业,都是追随佛陀观机逗教的智慧,给与不同根机的大众有适切地引导与启发,自能净化并启发每一位亲近佛教弘传者的心灵,所谓「于善知识处,得一切善法故;依善知识力,得一切智道故。」(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

    《说文解字》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乃所谓的「上行下效」也,佛教教育也正肩负这样的使命,期许每一位曾在佛门学习或驻足过的人们,皆能化身为菩萨的每一只手及每一只眼,为地球村尽一份心力。


[1]游化,即游方行化,谓游行各处而教化之。(《佛光大辞典》,P5618)


 


{返回 佛教与教育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现代僧伽教育之现状与展望(正慈)
下一篇:向下扎根,往上结果--中小学在万佛圣城三十年的经验(释近梵)
 僧伽教育——续佛慧命的事业
 拉卜愣寺六大学院修习体制源考(华锐、东智)
 佛教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邵之茜)
 略述隆莲法师的僧团教育实践(释果平)
 佛界精英与社会精英互动,佛教才能振兴(王继如)
 言为人师 行为世范——僧伽教育中的律仪教育琐谈(觉真)
 现代教育的危机(陈柏达)
 佛教教育的机遇与挑战(菲律宾大乘信愿寺-传印)
 戒幢佛学研究所的教学特征
 关于净土宗寺院教育的思考(杜钢)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浅谈闭关[栏目:药师山·紫雲居士]
 甘露珠蔓·菩提道次第禅修手册 8.皈依[栏目:甘露珠蔓·菩提道次第禅修手册]
 生命无尽[栏目:海涛法师]
 十六届:在十六届生活禅夏令营闭营布式上的讲话(夏泽红)[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如果心空了,那我们的觉性会一直存在吗?[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宗镜录卷第九十六[栏目:永明延寿大师]
 The Mind and The Five Mental Hindrances[栏目:Buddhist Article]
 在云雾月中与菩提亲近(周迅)[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怎样念佛才不会感觉累[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九]
 生命减少了,离往生近了[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