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行三十七颂
第一讲
堪布久美多杰讲授
各位居士札西德勒!从今天起我将为大家讲解佛子行。之前,我在中心讲解了普贤上师言教、大圆满前行及入菩萨行论、六种中阴...,相信大家对藏传佛教应该已经不陌生了。
为什么一直以来,藏传佛教都无法使台湾的民众深入了解呢?虽然现在时常会有藏传高僧、学者来台湾传法,但因为无法取得长期居留的关系,所以高僧们来此只能做灌顶结缘,学者们也只是演讲一下就离开了,因而他们虽然拥有殊胜的佛法,却无法就此改变我们凡夫强烈的习气,究其原因,语言是首要的障碍,语言不通就没有办法彼此沟通和了解,况且,佛法不是世间法,它是着重于精神与心灵的,因此要沟通理解就更不容易了!其次,有些信众与高僧们想法不同,他们希求用藏传佛法来祈福、延寿或以修某种仪轨来解决现实生活上的问题,但这些并非佛法修持的重点,然而,因为高僧们只能做短暂停留,所以没有机会传授较有系统的修心法门。
藏传佛教中有许多善巧方便的法门,例如财神仪轨...等等,但这些并非究竟之法,它只是暂时让人们求得世间利益的方便法而已,然而我们的眼光短浅,只看到现世的安乐,所以许多人喜欢修财神法,因而无法进步;我在印度、尼泊尔时,听说来台湾等地传法,只要多准备一些财神方面的仪轨就行了,因为这里大部分人希求这方面的法,大家都这么说,所以我们也就这么做。在这里,有些人灌了许多顶,学了很多持咒及观想本尊的方法,这当然是很好的结缘方式,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显教的根基,对佛法没有深入地了解,那么光想用这些方式就想改变根深蒂固的身口意三业,是比较困难的,当然就更不用说是对藏传佛法的理解了,所以藏系佛法在台湾长久以来表面上很盛行,发展得很快,但是实际上,真正的教理反而讲授的比较少;西方人对传统鬼神比较不执着,对财神也不是很接受,所以他们比较愿意在理论上寻求理解,或者观察实际发生的现象,对他们有利的才会接受,因而在那里的仁波切们就非常地辛苦,这些优秀的西藏大师或上师们学习他们的语言,顺应他们的风俗和习惯,这样二、三十年下来,对他们演讲,让他们理解,使教法对他们的生活及心灵上有所帮助,因此现在西方人便渐渐接受了佛法,现在有许多介绍藏传佛法的好书,大部分是从英文翻译而成,不透过英译的很少,可见在台湾无法深入理解藏传佛法的原因就是语言隔阂与求法心态太局限了。现在因为我们能居留在台湾,学习这里的语言,可以长期在此传法,知道了以上的原因就好多了,现在各中心已经开始注重教义的传授与理解。
藏传佛法与本地显宗佛教的传授方式不尽相同,甚至修行的指导上也有所不同,因为藏传佛法多半是高僧学者们一生的成就及修行经验所流传下来的论述,为后代众生提供了学习的方法,所以比较实际也较容易理解,对我们也比较适合,因此,一样是佛法,但修行时运用上的方便与否、适不适合我们是有差别的。佛法跟世间法不同,不是追求外表上的好,例如,高尚的名誉或流行名牌...等等,各种虚荣不实的东西,所以不要将佛法当作世间法看待,那是不同的!如果你只去追求名誉上听起来、看起来很好、很庄严的表相,例如你已修过什么大圆满的法,得到什么很神秘的喜乐金刚、上乐金刚、秘密金刚等秘密灌顶,实际上,内心对于佛法的坚固理解及智慧增长上却没有太大的帮助,因为不管外在的法再殊胜,我们的习气是无始以来随着贪瞋痴一路下来的,只用一些简单的方式,不用听闻教义、不用思惟的学习,就想改变我们的心是很困难的,不论『法』有多么殊胜,它是我们能接受且适合的方法,如果我们不去听、去学,那是无法改变我们的身心的。这个时代物质非常丰富,相对地,精神上便十分没落;精神上没落时,就需要更多的精神依靠,所以宗教会越来越多!有些智能较高者就会创造一些宗教,以佛教来说,两千五百多年前遍一切知释迦牟尼佛以高度智慧讲出与其它外教不同教义-『宇宙万物皆是因缘创造的、一切万法自性本空』,这是佛陀真实智慧所照见的真理;面对我们这些无明的众生,佛陀由心性流露出普遍、无尽慈悲来觉醒我们,我们现在有机会接触殊胜的佛法,是非常有福报的!况且,我们现在所传授的藏传佛法,从小乘到金刚乘,举凡各种不同根器的众生,都有可以让他们满足修习的法门,这是非常圆满的。
以上虽然是我个人对自己宗教的赞叹之词,但,事实的确也是如此,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优秀的西藏上师用其它语言讲出藏传佛教的方便与精华处,它的确影响了整个世界,这是西藏佛法特殊的成就;我们都知道-西藏在物质、经济是贫穷的,在政治上也不厉害,但她在国际上却有着名誉与地位,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西藏拥有很好的佛法,所以我由衷赞叹藏传佛法。
今天我们有这个福报聆听多善巧、方便且深奥的佛法,要珍惜并用欢喜心学习!我这样讲并不是要你们一定都接受,你们大部分是有学问、读过很多书的,你们可以用自己的智慧来慢慢研究、探讨。
佛法-如此殊胜的解脱道路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我们则是跟随释迦牟尼佛学习的佛子。当年佛陀告诉比丘众:「所有的比丘和有智慧的人们,你们对我的教法和教理要用你们的智慧一个一个来观察;例如,观察黄金是真是假,要先烧一下,再切切看是否真为黄金,要以这种方式用你们的智慧仔细研究观察,我的教法才有机会被广泛正确地接受。」从教理中,我们可以看出佛法不是迷信,它超越迷信;迷信是与许多现实理论相冲突的,但佛法没有冲突,因此各种不同根器的人都可以学习佛法。
释迦牟尼佛对不同根器的众生讲了许多不同的法,这些佛法如大海一般广阔、深奥,因此对于现在工商社会时代,物质进步却寿命短促、没有太多闲暇修行的人而言,能把所有的精华和要点缩短成适合方便又利益我们的方法,就是高僧们所致力的工作了。「佛子行三十七颂」造论者图美桑波尊者,是萨加派十三世纪末、十四世纪初的一位高僧,他也曾经作「入菩萨行论」的批注;尊者将大乘的菩提心修得很好,对菩提心的阐发也十分深广,所以他在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中都享有盛誉,大家也都接受这位高僧的论述;现在我们要讲的「佛子行三十七颂」就是他把所有大乘佛教里-身为一个佛子跟随佛陀修行应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用偈颂的方式归纳起来,写下了三十七颂来让我们学习。
所谓「佛子行」,就是佛的儿子所做的行为。佛有身口意三子:身的儿子是祂出家前所生的儿子罗侯罗;语的儿子是声闻、缘觉及阿罗汉;意的儿子就是菩萨们。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身为一位佛子,身、语、意该做与不该做的行为。
这本「三十七颂佛子行」,第一部份「初义」分为(一)题义(二)礼供(三)誓愿;「题义」是刚刚所讲的三十七颂佛子行的函意,再来是礼供与赞叹:
敬礼
南无路格学绕叶(梵文)
虽知诸法无来去 然为众生勤奋发
殊胜师与观自在 恭敬三门常顶礼
首先是赞叹、顶礼、供养;南无是顶礼,路格是世间,学绕叶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是不会放弃世间人的,所以这里顶礼观世音菩萨。
用梵文来做顶礼有四个意义:
【一】令我们对梵文播下一个种子,一个未来能够用梵文听闻佛法的种子,也就是与梵文先结缘,因为贤劫一千位佛在菩提迦耶传法的时候,都是用梵文来传讲的,未来的弥勒佛也是用梵文来讲说佛法,所以希望我们也能在那时候听闻梵文佛法。
【二】由梵文由衷的来顶礼,可以得到梵文的加持力。
【三】所有经典都是由印度传到各地的,这是要提醒我们,让我们知道如果没有这些翻译家,我们是无法理解珍贵的佛法的,所以我们要感谢这些翻译家。
【四】是象征佛法清静的来源之处。
「虽知诸法无来去」,观世音菩萨已了达究竟胜义谛,证悟胜义谛之后,一切法都无来无去,和广钦老和尚讲的「无来无去无代志」同义;在藏文书中提到观世音菩萨,已离八边戏论,证悟了佛法的精华-空性,所以无来无去,完完全全离开轮回及所有的痛苦。
「然为众生勤奋发」,祂不放弃众生,祂能用所有菩萨的智慧而显现出各种不同的角色,以报身佛的形相来救渡众生,所以我们要对观世音菩萨及自己的上师做无二无别的观想,用身、口、意三门恭敬顶礼。
「殊胜师与观自在,恭敬三门常顶礼」,为什么说祂与上师无二无别呢?因为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千眼是一千位佛,千手是一千个转轮王,而上师、善知识也是因为大悲而示现人间的,与观世音菩萨是诸佛大悲的显现同义,所以祂可以代表所有的善知识,因此我们观想自己的上师跟观世音菩萨无二无别,用身、口、意三门顶礼;在西藏我们常用三门顶礼:即身在做礼拜,语言要祈祷,心要恭敬,把我们的身、口、意三门具足而顶礼。
誓愿
利乐之源圆满佛 修行正法而成就
彼亦依赖知彼行 由此我说佛子行
誓愿,就是起誓、发愿,希望即将要讲解的「三十七颂佛子行」能在讲解的过程中没有障碍;礼赞,是我们赞叹观世音菩萨及图美尊者的功德,是他们让我们知道这么殊胜高深的「三十七颂佛子行」,我们要对他们发起恭敬心,珍惜他讲授的内容;第二句「彼亦依赖知彼行,由此我说佛子行」是尊者为即将讲解佛子行消除障碍的意思。
我们知道在世的利益以及究竟快乐的来源是什么吗?来源是佛!佛陀教导我们按照祂的教法去做即可获得暂时的人天福报与究竟的快乐,因此利益和快乐的来源都是佛。那么佛又是怎么成就的呢?佛陀也是从发愿、修道,由三大阿僧祇劫修行而来,并非自然而然成佛的,以前的佛教导他如何区别善恶等法,佛怎么教,他就怎么修而成就佛道;也就是在大释迦牟尼佛前,佛陀第一次发愿说:「佛陀你的眷属、你的寿命、你的三十二相及八十随形好,你的一切我都要得到,所以我也要像你那样发愿。」从那时起,他就开始行菩萨道,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终于得到佛的果位。
菩萨的行止非常广阔,归纳起来有六度;从布施度到最后证悟诸法皆空,累积足够的智慧与福德资粮,就可以得到色身及智慧身;即使是殊胜珍贵、伟大的佛陀,也是从凡夫起修的,所以在这里,图美尊者所讲的正是佛子修行的方式,他引用了许多佛经,你们可能不太熟悉,但这些对藏传佛教学习者来讲是非常熟悉的,总之,若想成佛,须从发菩提心开始,如果没有菩提心,即使修得再好也无法获得佛的果位,就像阿罗汉若没有发菩提心,终究无法证得佛果,可见纵使你的智慧再高,已达理解空性的程度,若无菩提心,也无法得到佛的果位。无法证悟空性,就无法脱离轮回,因为轮回的根是我执、无明,有了无明就会有我执,而打破无明必须用无漏的智慧,所以菩提心和证悟空性的无漏智慧两者须兼备;这里提到非常多菩提心,可想而知-成佛一定要靠菩提心才能成办!
那么图美尊者为什么能讲出这么深奥又善巧方便的佛法呢?因为他一生中依止了很多善知识,对于佛法的教义理解非常广阔,并能以闻、思、修的方式实修,他并且多次亲见观世音菩萨的本尊身及智慧身,所以才有能力深入浅出地写出本论。
接下来是本论的意义,即论义的部分,「三十七颂佛子行」属于佛教中的「论」;「论」的条件就是能令众生的贪、瞋、痴减少,让他们在三恶趣中也能受到庇佑的法,才被允许称做佛法中的「论」,这个功德区隔了外道与佛教的「论」。「论义」的部分又分前行、正行和结行。前行有七个。第一:我们要体悟到人身难得,得到暇满人身不应把它浪费掉,要把时光用在有意义的地方,现在我们进入第一颂:
*前行
第一颂观暇满人身难得
获得暇满大舟时 为渡众生轮回海
日日夜夜无懒散 闻思修行佛子行
我们得到的暇满人生,就好像得到超越轮回大海的一艘船一样,为了我们及所有众生皆能迅速得渡,日日夜夜都不要懒惰,应该好好地修行。
所谓暇满人身,是指八有暇及十圆满的人身;什么是八有暇呢?没有生在八无暇中即是;那么什么是八无暇呢?八无暇即生在地狱、旁生、饿鬼、边地、邪见、长寿天、如来不出世或诸根不全的众生,他们没有因缘可以闻思正法,我们简单的说明一下:
『壹』、如果我们生在地狱,因为在那里要承受诸多寒热等痛苦,所以没有机会修行佛法;地狱分十八种-八热、八寒、独一地狱和近边地狱。
※八热地狱:
【一】等活地狱:就是又醒过来、又活过来的意思。这里整个地方都很暗,此间众生彷佛有杀父杀母不共载天之仇,大家互相残杀,死亡后,又会听到虚空中有声音说:「醒过来呀!」「活过来呀!」,然后他们便又醒过来、活过来,然后又开始相互搏斗砍杀;死了再活,活了又死,不断地受苦。
【二】黑绳地狱:这里的众生受的是身体被切割的苦,如木头被切割般,先用热的铁绳在你身上画好线,再用熊熊烈火的锯子依着画好的线加以分解,由头上往下锯,锯到下半身时,上面又开始复合,上面锯完,下面又复合,要重复地受这样的痛苦。
【三】众压地狱:就如同打中药的臼般,很多的众生被压在里面,热铁杵旋舞往臼中重击时,众生便死亡,如同把蚂蚁放在臼中打死般,众生虽死了,但当铁杵离开臼子时,他们又会立即活过来;有时我们会用指甲互夹杀死一些虱子,就会生在那个地方,你杀的虱子就会形成虱子身体形状的山,把你挤压在中间,让你痛苦。
【四】号叫地狱:是一直叫喊的意思;在关着许多众生的无门铁室里烧着熊熊大火,众生因无处逃生而哀号惨叫。
【五】大号叫地狱:铁房有两层,外层受完苦后,还有一层更大的痛苦,也就是说我在这层房子里逃走了,还有另外一个房子等着你。
【六】炎热地狱:里头非常烫,像在整个台湾这么大的锅中,放着沸腾的铁水,有很多众生被丢在里面煎煮。
【七】极热地狱:自大铁锅受完苦后,爬到锅缘,地狱的狱卒们又用铁叉戳你,把你自锅边戳下去。
【八】无间地狱:好像燃烧的炭火般,一堆火似山,我们的身体在里面燃烧,身体与火已经分不出来,再也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了。
金刚乘里所说的地狱与这一样,只是名称不同而已,接下来是八寒狱:
※八寒狱是指八个寒苦的地方;寒苦之地一切都是雪山、冰山,看不到其它东西。
【一】寒疱地狱:在此的众生受寒冷的痛苦,身体像疮疱一样。
【二】裂疱地狱:地狱的众生受冻的寒疱纷纷裂开,更加刺痛。
【三】紧牙地狱:地狱里的众生冷得唇齿发抖,不断发出声音。
【四】阿啾啾地狱:地狱里的众生冷得不断发出阿啾的声音。
【五】啊呼呼地狱:地狱的众生冷得发不出声音,只有喉咙「呼呼」颤抖。
【六】青莲地狱:地狱的众生,冷得身体发青,如四瓣莲花般裂开。
【七】红莲地狱:地狱的众生,冷得身体发青,如八瓣莲花般裂开。
【八】大红莲地狱:地狱的众生受冻更加严重,身体被冻成暗红色;如十六瓣、三十二瓣倍数增加到无数瓣莲花般裂开。裂开的皮肤里还有铁嘴虫进入血中啃噬。
※独一地狱:就是孤独地狱,此界的众生意识会生在柱子、火炉、门或绳子上,甚至有一些会生在石头里面,在故事中常听到有些石头没有任何裂痕,但打开后却会看到青蛙或蛇...,这些众生都是在孤独地狱里,没有办法动,只能一直待在那里,所以我们常说-「出入门户的动作要温和一点,因为如果有众生的意识在门上面,门开来关去时,他的身体就会被敲来敲去。」现在物质进步了,门的材质变好了,开关时没有太大的声音,在西藏,我们的门是木头做的,而且很大,需要用点力气才能动它,如果开来关去,声音就会很大;假如众生的意识在绳子里,绳子每天都要被用来背东西,背东西时他的身体就一直被拉开着,而且是卷着受苦;又假设有众生的意识在柱子里,那他二十四小时都不能休息,要撑着上面的重物。
以上这些都称做孤独地狱,还有一种就是近边狱:
※近边地狱共十六个,分布在无间地狱的四个角落,每个角落各有四种地狱:
【一】煻煨坑:无间地狱的众生好不容易离开了那一堆不知如何分辨身体与火山的地方,便看到远方有一荫暗凉爽之处,就一直往那里跑去,然而当他进入那里时,才发现-原来看起来凉爽的地方里面却都是火,把所有的骨肉都煨熟了。
【二】秽粪坑:即身体肮脏变成水、汤一般,像刚才讲的,地狱众生好不容易离开了火山之后,看见一条河流,就跳进水中,才发现里头充满了尸体,他的身体溶入其中,便慢慢下沉变脏变臭,其间又有很多很硬的虫吃着他的身体。
【三】利刀原:众生从无间地狱出来后,看到翠绿的草原觉得非常的凉快,于是便跑了过去,然而到那里时却发现-所有的草竟变成刀子,使他的脚都被刺穿、割烂。
【四】剑叶林:众生从无间地狱出来后,看到树林觉得很凉快,进到树林后,他的业风使得树叶摇来摇去,变成了剑刀往他的身上砍。
这就是生在地狱界的众生所受的诸多苦相,他们无法听闻、修行佛法;我说话不善于夸张,所以无法用更恐布的话来形容地狱的景象;以上所说的是地狱界的无暇。
『贰』、生在饿鬼道里,有饥饿的痛苦;恶鬼主要的业相有内、外业力之分,外的业感是他们没有办法听得到、看得到水,或任何吃的东西;有一个故事是这么说的:从前在印度,室缕多尊者到恶鬼境内,结果中了恶鬼吝啬之毒,他感到口干舌燥,来到一个大铁城门前,里面有一个恐怖的黑面红眼的饿鬼问他:「哪里有水?」又聚集了许多如烧焦的树干一般的饿鬼们也说:「圆满的大尊者,请赐水给我们。」尊者说:「我也得不到水,我正在寻找水,你们是谁呀?」他们回答:「我们生在这山谷中已经十二年了,但是连水的名字都没有听说过。」他们一直在饥渴中,无法听到、看到食物,更别说吃、喝了。以上是外在的恶业,而内在的恶业是他们虽然看得到也吃得到,但是他们的身体和人不一样,好比说肚子像山一样大,脖子却细得像一根毛,嘴巴很小,他们虽可吃喝东西,却只能咽下像毛一样的一点点食物,喝下水之后,水开始在体内燃烧,所有的内脏都会烧掉,要受如此的痛苦,这便是内在的业感;我们若生在恶鬼这样的地方,也无法修行佛法。
『参』、生在旁生道,我们见到动物园的动物、猛兽...只是旁生道众生的一部份,大部分旁生道众生生在大海里,这些旁生身体非常大,有些甚至大到可以绕须弥山好几圈,在大海中,他们的生命有的长达好几亿年,短的则只是一剎那,身体最小的无法以我们的肉眼看见,必须用科学的仪器辅助才能看到;海里的众生是大的吃小的,小的住在大的身体里面,互相伤害、受苦,在人间有的旁生动物是比较痛苦的,不像现在的猫、狗被饲养照顾得很好,像是牦牛、马,都要背负重物,各有各的用途,没有办法自己控制,也没有自由,而现在的猫、狗虽不需受这么多的苦,但身为动物是无法修行的,即使只要牠念一遍「嗡嘛尼呗美吽」就可以成佛,牠也没办法念,所以身为动物是没有办法听闻佛法的。
『肆』、生在边地,所谓边地并不是指地球上偏远落后的地方,它是指没有佛法教化之地,我们以前认为汉地就是边地,因为中共是无神论者,我们不知道汉地比西藏还早有佛法,于是有汉地是没有佛法的观念,生在边地虽生为人却没有机会听闻佛法,没有办法脱离轮回的痛苦。
『伍』、生在长寿天,此界众生寿命非常长,恒时进入禅定中,倘若我们禅定时没有配合智慧,就会生在长寿天这个地方,虽然他们可以享受禅乐,但不究竟,他们没有苦、乐、善、恶的念头,什么感觉都没有,可以禅坐很久,然而一但出定,由于他以前所修禅定的能力已经享受完了,他开始有了感觉,一有了感觉,他就会发现原来还是没有解脱,他仍在轮回当中,因而生起邪见-对于因果或他所做的一切都认为是假的,并非究竟,此一邪见所产生的恶业会导致他下地狱,使他没有机会学习佛法。
『陆』、邪见,虽然生为人身及有佛法之处,但他不会相信佛法,或者生在外道的家族中,现在是民主时代,一个家庭中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宗教信仰,古代则是一个家庭是什么信仰就只能有那种信仰,如果有邪见的话,就没有机会学习佛法。
『柒』、如来不出世,我们虽有清静心,也有兴趣学习佛法,更有幸身为人,五根也齐全,但是如果没有佛陀出世的话,就没有人教导我们,没有善知识,我们就没有办法学习佛法。
『捌』、诸根不全,这是指我们的五官不全,如果你是个呆呆的傻子,那怎么教也没有办法理解佛法,可见我们没有生在八无暇,而是生在八有暇之处,这是非常有福报的。
接下来说十圆满。十圆满分「自圆满」与「他圆满」两部分:
※五自圆满:
(1)我们要身为人,如果不是生为人就没有机会学习佛法。
(2)我们不但要身为人,还要生在中土、有佛法的地方。
(3)诸根全具,不然别人讲佛法我们听不懂或听不进的话,就无法受用。
(4)无违犯五无间罪,无间罪是指杀父母、杀阿罗汉、用瞋恨心对待佛陀、出佛身血、破合和僧(分离僧众);若让四个比丘以上的僧团分裂的话,是接近无间罪,但不是真正的无间罪,如果犯了此罪就没有机会学习佛法,而且他也是最坏最不好的众生。
(5)要敬信佛教,以尊敬的心信仰佛教,如果你不信仰佛法,也就没有机会修习佛法了,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有很多人都是这样的。
※五他圆满:
(1)佛陀出世: 我们虽具备了自圆满,但,如果佛未出世,我们是无法学习佛法的。
(2)佛有传法: 若佛已出世却没有传法,那也没办法学习到佛法,很多时候佛是不传法的,如果没有因缘,讲法是无法利益众生的,没有用祂们就不会讲法;我们知道许多高僧,但还有非常多的修行者、高僧是我们所不知道的,他们是属于不传法的行者;西藏有些大修行者,他们活着修行时,大家都不认识他,因为在人们面前他们并不显得特别优秀,他们没有名气、没有很多信众及财富,凡夫们看不出他的优秀,直到他们涅槃出现了瑞相,如虹光化身,人们才知道原来他是位高僧,这是最棒最好的修行者,但是我们看不到或认不出这些高僧。
(3)佛法住世:佛法必需住世才能真正利益到众生,如果佛陀讲法之后几年就消失了,后代的人就没有机会修学佛法,所以佛法要住世,佛经里有说过:「释迦牟尼佛的法会住世五千年!」所以我们还有机会学习。
(4)要追随佛传法人,佛法虽住世但如果没有僧众或善知识好好受持佛法,我们也无法进入佛法的修行。
(5)要有慈悲的善知识和施主,如果没有善知识慈悲摄受,我们也只是信而已,这跟一般的迷信,或信其它的宗教没有太大的差别;问你信什么?信释迦牟尼佛或信佛教;问你学了什么?别什么都不知道,这种情形虽然比不信要好一些些,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更深入理解佛法,这个暇满的人身所发挥的作用就比较小,徒然浪费了这难得的暇满之身,所以必须有善知识来摄受引导我们。
佛经经常讲到「人身难得」,但是现在人口越来越多,好像有所冲突的样子,我们可以由上面的介绍得知,「暇满的人身」是真的非常难得,此外,还有用比喻、数目的方式表达人身之难得,在「入菩萨行」说到盲龟的比喻:一只在深海底下的盲龟,每一百年才浮到海面一次,海面上漂浮着一根牛轭,牛轭上有一个孔,当盲龟浮出海面时,牠的头正好能从这个牛轭孔穿出来,这样的机会是多么的微渺啊!佛经用盲龟穿孔来比喻人身之难得;其次是用数目多寡来说明人身难得,为什么我们要讲得如此夸张呢?因为要磨练我们狭窄的心,不然我们的心会越来越小,举例来说,一个在很偏僻地方自修的修行者,到外面看到这花花绿绿的世界,他并不会惊讶,他之所以不会感到惊讶是因为佛经里常常会讲到这些世间现象的因果,当所有因缘具足的时候,就没有什么是不能显现的,所以他对任何事都不会觉得惊讶,不惊讶就不会慌乱,不慌乱,我们的心就会定,心能定就不会造恶业,因此我们需要开拓视野、磨练心志!佛经中所说以数目差别比喻人身难得说到:地狱众生的数目就像大地的微尘,饿鬼众生的数目犹如印度恒河沙数,旁生的数目则像在宽如大海的桶子里,酿满了青稞种子那么多,阿修罗的数目就像暴风雪时降下的风雪,而人跟天的数目则如指尖上的泥沙;我们常常会因为已得此难得人身,所以并不觉得它难得,但这和其它的众生比起来,人身的确是非常非常难得的。
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宗教,因为到处都有佛学中心能让我们去学习,也有很多高僧来到这里,让我们有很多机会亲近善知识,我们是很有福报的,假如我们没有智慧去辨别的话,就会弄错道路而迷失,但,若以共同认定的前辈高僧所讲的佛法,作为我们智慧的抉择,来判断对与不对,就可免于迷失,否则,我们是无法分辨好坏的,由于人与人之间有隔阂,对于无明者,或对佛法没有坚固信解力的人来说,只要有人把话说得很好听,他们就会感到迷惑,这并不能怪他们。我们拥有的暇满人身就好像一艘船要渡轮回的苦海一样,没有这暇满的人身,就无法渡过这轮回的大海,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能做多少就尽量地做多少,我们要保持着这样的心态:「我既然得到这么好条件的暇满人身,就要帮助所有的众生解脱轮回之苦,要好好精进。」精进就是随善知识闻、思、修佛法,这样才能有真正地利益,也才不会浪费此生。「入菩萨行」中说:「暇满极难得,既得能成利,倘若利未办,后世岂复得!」意思是说暇满人身非常难得,如果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好好修行,就很难再有机会得到此身。
「佛子行三十七颂」虽然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做起来蛮困难的,它是比较适合在家众修行的方法;当然也会对出家众或佛学院学生讲授,但是他们以理论为主,对「中观」及「现观庄严论」等五大部论方面比较注重,其间涵盖了大小乘、各种次第的修习内容;而在家众的学习则以行为上的修正最为重要,因为行为的修持才是最真切的!西藏古老的修行者图美尊者为教导众生而写下本论,是不用怀疑的,他是大家公认「见解正确」的善知识,大家都接受并相信他所教导的一切没有错误,当然,那个时代的行为跟目前物质丰腴的时代,两者间的行为要怎么配合,值得大家好好探讨!如果现在完全照古时候的方式去修,有很多地方是很难持续下去的,同时,对修行人来说,如何把佛法好好落实在生活中也是很重要,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的听、好好的看!接下来,我们把功德回向给众生。
学员/问「南无路格学绕业,虽知诸法无来去,然为众生勤奋发」这是讲上师们还是观世音菩萨?
堪布/答讲观世音菩萨;「南无路格学绕业」,梵文的意思就是顶礼观世音菩萨;另外的四句也是在赞叹、顶礼观世音菩萨。
学员/问「殊胜师与观自在」的意思是指传承上的上师与观世音菩萨?还是说上师与观世音菩萨合为一体?第四句是否意为顶礼上师与观世音菩萨合而为一?
堪布/答对!观世音菩萨与上师合而为一,因为观世音菩萨是因慈悲而显现出来的。
学员/问顶礼观世音菩萨是否有特别的意义?
堪布/答 我刚刚讲过修行是以身、口、意中的「意」为主,虽然身、口两门也很重要,但在大乘佛法中,大乘的菩萨行者的意乐要以菩提心为主;小乘佛法则以不伤害众生的行为为主,虽然菩提心与慈悲心有些差别,但在佛子行里,菩提心与慈悲心皆是修行的重点,观世音菩萨正是慈悲的显现,所以特别顶礼慈悲显现的观世音菩萨。
学员/问我们要顶礼上师与观世音菩萨两者,是否意味着把上师与观世音菩萨两者视为无二无别呢?
堪布/答是的!因为我们都没见过观世音菩萨,因此可以把上师就视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有些人把观世音菩萨当作本尊,就会看见观世音菩萨的智慧身。
学员/问「获得圆满大舟时,为渡众生轮回海,日日夜夜无懒散,闻思修行佛子行。」请问,当我们获得暇满人身时,为什么要渡众生?
堪布/答 当我们获得暇满人身时,不但有能力使自己解脱轮回,也有能力帮助众生从轮回的苦海中得到解脱,我们有这个能力却要放弃所有众生,只求自己的解脱,就是缺乏菩提心。
学员/问虽然得到暇满人身,但是在能力还不足时,在此短短的人生解救自己都来不及了,又如何有能力帮助别人呢?
堪布/答 「入菩萨行」中提到:不要因为能力不够就不去做!一切随分随力,依能力所及的去做,这是行菩提心。至于心态上的愿菩提心,对我们来说没什么做不到的,应广发大愿!我们认为做不到,是我们已经先把自己的心窄化了,没有把心打开,执着在那里,这是属于小乘的根器,而实际上,愿菩提心只是一种心态,并不困难,一样的行为如果有心态上的不同,其所累积的福德就有差别!
学员/问历史上记载的只有释迦牟尼佛一个人成佛,请问是否有其它人以暇满人身修成佛果的例子?
堪布/答 二千多年来,我们只知道释迦牟尼佛这个例子,因为他是历史上唯一记载在印度悟道得证涅槃的佛陀;在西藏地区有些高僧涅槃时出现许多瑞相,他们如果尚未成佛,至少也是初地以上的菩萨了,这是我们现世能够看到的,又比如密勒日巴尊者的成就,也是我们在暇满人身中可以学习的。
学员/问我们都知道渡化众生是困难的,而今生所得到的暇满人身也仅短短几十年,很难承办渡化众生的大事业。所以我们是否应该发愿来生还能再得到这暇满人身?
堪布/答对!菩萨行是要生生世世持续不断去做的,一些老堪布、老修行者也都是这么教导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真正能渡到的众生少之又少,可能只有那么一、两个人是真正能得度的,所以在个人的修行来说,最好是离开亲友,一个人到偏僻处修行,这和渡众生看起来好像是互相冲突的两回事,但在心态上可以这么调整。我个人的观点是认为:修行最棒的是在山洞或偏僻处苦修,其次才是走遍各处去弘法、传法,利益众生;密勒日巴尊者也讲过,末法时代是自修成就的时代,不是广度众生的时代,因为没法自渡就无法救众生,即使如此,他们心中的愿菩提心是永不退失的,譬如对一位虹光化身的修行者来说,他可能一直都在偏僻处实修,一旦他得到了果位,他就不需要辛苦、刻意地去做些什么了,自然而然,哪里有众生需要他,他就会在那里显现,这就是百分之百的圆满,可以真实地利益众生,但是在未达到百分之百的圆满或尚未达到初地菩萨之前,多多少少还有「我执」存在;在有我执的情况下,就多多少少会有私心,所以虽然嘴巴上说要利益众生,可是自私的心态仍存在,这是还没有离开我执的缘故,只有在证得胜义菩提心后,才能真正完完全全地利益众生,毫无一点自私的心态,总之,当我们处在世俗菩提心的时候,仍有一些自私的心态,所以自修与渡众生要配合起来,我们不要把所有的精神全放在事业的推广上,为了事业的推广,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这是不对的,学佛的目的是要把我们的贪、瞋、痴减少,所以在这当中有可以自修成就的,也有可以广大事业的,这两者要拿捏得恰到好处。渡众生有两种:一种是善巧的方法来广传佛法,每一个地方都有寺庙,像人间净土一般,有很庄严的大房子,这会吸引众生来学习佛法,另外一种是什么都没有,只是吃得饱、穿得暖,到处去传法,像巴祖仁波切就是这样修行的。
学员/问我们虽知要渡众生脱离轮回海,可是有些众生并不知道自己在轮回苦海之中,这时我们是应该伸出援手救他?还是让他自己去撞得头破血流,才知是处于轮回苦海?
堪布/答 释迦牟尼佛在对弟子阿难等讲四谛时,第一谛就说到了「苦谛」:首先要「知苦」,我们众生就是不知道苦,以为自己在追求快乐,实际上是在追求痛苦,明明陷于苦中,却假装没有痛苦、假装勇敢,其实是很痛苦的,由于个人前世所累积的福德,所以今世有一些福可以享受,福报是比较快乐些,但这快乐不是永恒的,而是短暂的快乐,当他快乐的因结束了、果享完了,痛苦就会显现出来,迟早我们都会碰上痛苦,等碰到痛苦才去寻找依靠的话就晚了,所以在我们还未遇上比较严重的痛苦之前,能把福报延续下去才是最棒的,那要用什么方法让对方知道呢?就是我所说的-以较随缘的方式,不可以、也不准勉强,勉强也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