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西藏生死学《六中有自解脱导引》17禅定中阴01
 
{返回 久美多杰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37

西藏生死学《六中有自解脱导引》17禅定中阴01 

~莲花生大师伏藏.六中有自解脱导引讲记~堪布久美多杰讲授
 

『禅定中有导引.本觉自解脱』,
喻为少女照镜将未清者看清之修习导引:
 

禅定中阴是指「入定到出定」这个中间阶段;
「本觉」是指我们的心性,本觉自解脱,就是我们的心性自然解脱;
 

这个修行教授,有些书上喻之为「孤儿见母之修行导引」,
我们的书本把它比喻为「少女照镜」的解脱方式。
 

我在上个讲次说过:「临终中阴时,以少女照镜的修行方式而解脱!」

因为我们修破瓦法时,要将诸佛菩萨、阿弥陀佛..观想得很清楚,因此有这般的比喻,

同理,禅定时,上师直接指点出你的心性,让我们自己的心认识自己的心,

就好像少女用镜子看她自己的脸一样,要仔细端详,所以用少女照镜子来比喻说明,

 

另外,孤儿见母的比喻也是一样的意思,

我们现在充满烦恼、充满贪、瞋、痴的心,就像孤儿一样-在轮回里四处漂泊,

所以让心回归到心的本质就像孤儿回到母亲怀里一样。

 

禅定中阴的状况一定要有证量的上师才会知道,

我们凡夫并不清楚,现在我只能跟各位谈谈关于「止」「观」方面的简单知识;

 

修止观的目的是为了去除我们的妄念,

所以修行时必须远离外在的尘嚣,不让外境干扰到我们的内心,

这才不会导致我们的念头混杂,甚至产生执着,

因此想要禅修的人必须去一个偏僻安静的地方。

 

为什么禅修一定要远离世俗呢?
比如,我们现在生活在繁忙的社会之中,如果偶尔脱离混杂的环境时,

我们自然也会变得很轻松、很舒服,就像你们不断在压力跟忙碌下工作,

生活就这么一个小圈圈,所以偶而去偏僻的地方住几天或个把月,

什么事都不做,也会觉得很快乐,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你远离了外在的尘嚣,所以内心就比较平静,

如果你一直不断地工作、忙碌,整日都在家庭、公司、老板、同事、家人..之间活动,

心怎么平静呢?所以偶尔需要出离啦!

 

心平静下来有什么好处呢?
「心」我们常常把它比喻为水,「水」你不动它的时候,

那么水里面的杂质就会慢慢地沈淀下去,清澈的水质就会显露出来,

但,假如你不停地搅动它,那么它永远就是混浊、不清楚,

因此我们的心要静下来,我们才有机会认识心的本质;

 

外道也有禅修的方式,可是,这里的禅修方式和境界比较不一样;

不管什么宗教,有禅修经验的人心的力量就能爆发出来,我们称它为神通,

意谓着「那是超越自然的!」可以隔空点火、可以穿越墙壁、以禅乐为食..,

就我们来说,这些都是不正常的,那他们怎么可以办到呢?

这都是心的力量产生的,心静下来就可以产生这样的力量!

 

然而,寂止如果没有「观」的话,那他也是在「有」的边上执着,
执着「止」的状况,或某个地方,虽然他有强大的力量,但不锐利,
所以不管他如何厉害也无法脱离轮回,就好像生在色界、无色界的众生,
都是因为禅修而停驻那里,更有些无色界的众生祂们的心是非常细的,
 

所讲的细,
就是根本没什么念头,也就是无记、没感觉的状态,所以祂们没有痛苦,
可是,那只是暂时把粗糙的念头伏灭而已,因为没有「观」的部份,
所以还是没办法脱离轮回,当祂们禅定的功德耗尽之后,粗糙的念头会再出现,
那时祂们又得回到苦恼的状态,所以有些人认为解脱就是上天界,
其实那只是暂时没有痛苦而己!
 

我们欲界众生的心非常地杂乱,念头非常粗糙,所以没办法看到心性,

「止」跟「观」要合一而修,这是佛教跟世间宗教不一样的地方。
大家要知道:「修行并不只是做好事而已!」做个能帮助别人的人固然很好,但并非究竟,

我相信各位是常常帮助别人的,但这样子做只可以累积善业而已,

无法让你今生获得成就,究竟来说,没有禅修就无法解脱!

身为聪明的人类,如果能够禅修是最棒的选择,如此才不罔费这个宝贵人身。

 

在有些人的观念里,藏传佛教只会念咒语而已,

所以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法力、加持力..

这些层面上,根本不注重禅修的部份,

然而大家要知道:究竟的修行方式是不执着神、也不执着鬼!
普贤上师言教说:
「无圣无魔见之要,无散无执修之要,
  无取无舍行之要,无希无疑果之要!」
这是究竟的观念,你们不要认为「我做不到!」做不到是正常的,

我们要先接受观念,先把概念跟观念弄清楚,然后才有机会接受它,

 

很多现代的上师们说:
「现在的人都渴望最高的法,对大圆满跟大手印的教法,需求甚殷,
  所以这方面的书籍非常多,问题是,这些教法跟我们心的自相续是分开的,
  教法永远在书里头、在文字上,和你的心没相应!」
 

为什么会没相应呢?因为没有按部就班地学习,

比如,今天有个幼儿园的小朋友的家长跟我说:「我要给他读大学、博士的书!」

 

每天教他这些高深的学问,每天让他背书,

这样即使他书本上的文字通通都会念,然而他根本就不了解内容,

跟这个类似,他的心还在看卡通,倒不如教他普通话的拼音,

做游戏、玩玩具、看漫画书,这样他就很容易学习到东西,

这些内容跟他的心就合一了,相应了,

我们就是需要像这样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地学习,

但,大部份人就是无法了解这个现实,总是好高鹜远!
 

佛法的究竟击要是什么?
在见地上最击要的部份是无神亦无鬼!

在修行上,心,没有执着、也不向外驰散!

在行为上,没有取、舍的行为!

 

现在,我们当然凡事都有取舍,好的要取得,坏的要舍去,

但,究竟的行为上是没什么要取得,或什么要舍弃的,就好像以前一些成就者,

他们喝酒、吃肉、娶老婆,还杀生,什么都做,肮脏、干净都没分别,

这样的行为可以说是行为的击要,

但这些行为我们现在都会做啊,这怎么算是行为的击要呢?

 

不错啦,喝酒、吃肉、娶老婆各位都做得到,但做的心态完全不一样,

许多人喜欢说一些口头禅,比如「你还有分别心吗?」
我们当然有分别心啊,如果有谁问你这句话,
那你就请他吃大便试试,看他怎么反应,
这不是讽刺哦,这只是证明而已,学佛也是要理智一点,

凡事要体验、检查之后才能证明,所以我们跟成就者同样的行为内含是不一样的,

在我们这个阶段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还是要有取舍的;

 

最后的「果」的击要是什么呢?
对于结果没有希望、也没有惧怕,这是成佛的境界,

成佛之后这两个情结就都没有了,祂不会想要得到某个东西,

也不会担心某个东西会失去或结束!

 

我们禅修时,就是安住在这个佛法的击要上,这部份很难形容,

其实,当我们的心平静时就可以了解一些真实,所谓真实,就是了解生命、生死!

 

那么谁在生死呢?是心在生死!那心是什么呢?
慢慢地,我们就了解心,
当我们越了解心时,就越不会被外在的环境所迷乱,
当我们没有迷乱时,就解脱了,就这么简单,
解脱就是这样,成佛就是这样,
因此,在禅定中阴的时候也可以解脱,
我们现在每分每秒都在中阴的状态之中,
当没有中阴时就解脱了。
 

以上就是禅定中阴,禅定中阴跟梦中阴两个都包含在处生中阴里面,

关于它的禅修方式,这部份是很难描述的,它需要有证量的上师来指导和自己去体验,这样才比较容易理解,

我现在只是大略说一下而已。


 


{返回 久美多杰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西藏生死学《六中有自解脱导引》18禅定中阴02
下一篇:西藏生死学《六中有自解脱导引》16梦幻中阴04
 《入菩萨行》讲解 第五品 护正知(续三)
 西藏生死学《六中有自解脱导引》02三乘教法
 《入菩萨行》讲解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续)
 《入菩萨行》讲解 第五品 护正知(续四)
 西藏生死学《六中有自解脱导引》22法性中阴01
 佛子行三十七颂 第一讲
 西藏生死学《六中有自解脱导引》19临终中阴01
 《入菩萨行》讲解 目录
 《入菩萨行》讲解 第五品 护正知
 《入菩萨行》讲解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弟子在早上九点之前恭诵楞严神咒,是否如法?[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信心是修道的资粮[栏目:雪漠]
 修观一定要有光吗?[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栏目:叶曼居士]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The Srimala Devi Sutra[栏目:英文佛典]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九 (11)[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129.问曰:若先世毁訾诽谤,应堕地狱,何缘复得闻般若?[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学习佛法的次第[栏目:妙境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