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修习安忍之法 (一)除嗔因
(1)生嗔之因
7.强行我不欲 或挠吾所欲 得此不乐食 嗔盛毁自他 (2)劝息嗔因
8.故应尽断除 嗔敌诸粮食 此敌唯害我 更无他馀事 (3)除嗔方法 (3.1)不应不喜
9.遭遇任何事 莫挠欢喜心 烦恼不济事 反失诸善行 【讲解】我们仔细的思考研究一下「嗔恨是如何产生」的呢?
产生嗔恨的原因:
-->别人硬是做了「我不喜欢」的事情。
-->或阻止阻挡「我做我想做」的事情。
* 获得了这些「长养嗔恼的食物」以后,储蓄及压抑情绪的结果使得
嗔恨心愈发炽盛,于是毁灭自己,甚至毁灭别人。
* 或是:产生国与国的战争。
* 所以我们应该要想尽办法,彻底截断滋长嗔敌的各种粮食。
* 因为这个嗔恨心,除了伤害我以外,再也没有其他的事可做了。
* 无论遭遇到任何逆境,我都「不应该扰乱欢喜」的心情。
* 因为闷闷不乐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使人退失许多有益的善行。
「嗔恨」就像是一头野兽,「产生嗔恨的原因」就是它的食物。我们不断喂「嗔恨」吃这样的食物,只会把「嗔恨」养得越来越壮大。而「嗔恨」这头野兽,什么事情都不会做。只会伤害、破坏和毁灭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情,甚至「吞食」掉我们自己。
为什么说「莫扰欢喜心」呢?
为什么不说「平常心」?因为以前的人在平常的时候都是欢喜快乐的,偶尔遇到逆境时才会心情不好。所以这里才说「遭遇任何事,莫挠欢喜心」。
现在就不一样了,我们大部份的时间都是心情不好,偶尔才出现好心情。在物质缺乏的年代,偶尔才有新衣服或丰盛的食物。当遇到这些美好的事物时,人们就会显得格外的高兴。但现在我们想要吃什么就有什么,想穿怎样就穿怎样。这些小事不会令我们感到特别的喜悦,所以我们的快乐并没有那么容易获得。
只有发生难得的大喜事,才会有好心情。我们平常要保持欢喜心是非常困难的。除非是出家众。但也并非所有的出家众都能如此,如果他很在乎经营事业的话,就会和世俗的老板没有两样。
一个能随顺因缘的出家众他每天都很快乐,只偶尔遇到逆境才会有烦恼,但这个烦恼也不会留在心里很久。常常心情不好不但于事无补,更会使人退失善行,所以我们应该常怀喜悦的心情。
(3)除嗔方法 (3.2)不应不喜之因
10.若事尚可为 云何不欢喜 若已不济事 烦恼有何益 (4)细究嗔因全力断 (4.1)嗔境差别
11.不欲吾与友 历苦遭轻蔑 闻受粗鄙语 于敌则反是 【讲解】「若事尚可为,云何不欢喜;若已不济事,烦恼有何益」是非常有名的句子。我们仁波切常常在说,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得到。
如果还有补救的办法,
我们何必对「灾祸」和「逆境」生气烦恼呢?
要是已经于事无补,
生气烦恼又有什么用呢?」
你们想想!我们为什么会为子女如此担忧呢?烦恼有用吗?如果我们该讲的都已经跟他们讲了,该做的都已经为他们做了。如果他们还是不能学好的话,那就不用再烦恼了。
为什么呢?
因为烦恼不会带来任何用处,假如事情还可以补救,那么根本就不需要担忧!为什么?因为它还可以改变嘛!这些道理很多人囗头上都会说,但,实际上却做不到,这就是放不下执著。「放下执著」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所有该做的事情都做了,但心态上面不执著事态发展。
这四句话,你们一定要记下来,偶尔遇到不能决解的事情,想想寂天菩萨的这四句话。
1. 我们要确定「嗔恨发生的原因」,才能有效的对治嗔恨。
2. 仔细的研究「嗔恨发生的原因」。
3. 嗔恨是因为:我不希望我和我的朋友遭受痛苦、被人轻视、听到诽谤羞辱的粗话和暗中卑鄙的言词。
4. 但是对于敌人却刚好相反。
「忍辱的对境」有二十四种。
-->你们要记住,才能「修安忍」,哪二十四种呢?
第1组 -->「我」和「我的朋友」(各四种)
1. 遭到痛苦。
2. 被人轻视、看不起。
3. 听到诽谤羞辱的粗话。
4. 遭遇暗中卑鄙的言词。八种对境。
第2组 --> 我的敌人
1. 得到快乐。
2. 得到钱财。
3. 得到赞叹。
4. 得到名闻。四种对境。
第3组 --> 阻碍「我」和「我的朋友」(各四种)
1. 得到快乐。
2. 得到钱财。
3. 得到赞叹。
4. 得到名闻。八种对境。
第4组 --> 阻碍我的敌人
1. 遭到痛苦
2. 被人轻视
3. 听到诽谤羞辱的粗话
4. 遭遇暗中卑鄙的言词,四种对境。
(4.2)消除令我不乐之嗔 A.遮除因我受害而生之嗔
(A)应忍身苦
a.修安受苦忍 (a)思惟苦是解脱因
【讲解】修安受苦忍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的说就是「了解痛苦的优点,如何去发现、去学习痛苦的优点的方法。」
12.乐因何其微 苦因极繁多 无苦无出离 故心应坚忍
13.苦行伽那巴 无端忍烧割 吾今求解脱 何故反畏怯 【讲解】
* 在三界中产生快乐的因素只有少许。导致痛苦的因缘却非常繁多。
* 然而没有痛苦就不会想到要出离。
* 所以,心啊!你应该要坚毅地忍耐下去!
* 信仰苦行者以及伽那巴地方的人,尚且能无义地忍受灼烧和割身等痛苦。
* 现在我为了追求最究竟的解脱而努力,为什么反而要畏惧受苦呢?
为什么在三界轮回之中能够产生快乐的因素只有一点点,但导致痛苦的因缘却非常繁多呢?因为我们每个众生都是为了寻求快乐而不断地在奔波忙碌,有人问 达赖喇嘛:「人生是为了什么?」
达赖喇嘛说:「人生是为了快乐!」的确是为了快乐!
但,有些人面对这个问题时,却有点不务实的回答说:「人生是为了渡众生的」。人本来就是追求快乐的。你看我们小时候很认真的读书是为了什么呢?为了长大能找到一个好工作过快乐的生活啦!计程车司机、公务人员、上班族、大老板、演员...所有的人都是为了追求快乐而忙碌的。
西藏近代的学者「给敦曲」说:「世间人都是为了快乐而奔波的」。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观念,在台湾大家都会说:「我很忙!」我们以为忙才有面子,上次在莺歌遇到一位居士,他问我:「堪布很忙喔?」
我回答说:「对啊!我目前在各个中心上课,所以比较忙」。他说:「忙,比较好!」我以为他是这样想的:「现在台湾景气很不好,能够忙碌的工作才是福气」,但,或许他是这样想:「师父很忙是因为要到处去渡众生,这样子比较好!」
不清楚他的概念;我们西藏比较老的修行者都不太会说:「我在忙」。像我这样到处传法不是最好的选择,只能算是中等的。
几年前我要去印度的时候,向多竹千的吉美渥沙仁波切说:「我想要去印度朝圣」,其实并不是真的要去朝圣。我只是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答应我的请求,但他跟我说:「应往内朝圣,往外朝圣并非究竟」。
所以像我们这样到处奔波,是不太敢张扬的,我们要静下来,不能今天这里、明天那里各个地方到处游走。
* 修行者为什么能静下来呢?
* 为什么他们不羡慕外面的花花世界?
* 为什么他们不羡慕庄严的寺院?
* 为什么他们不羡慕众多信徒赞叹的喜悦呢?
因为他们已经得到超越外境所给予的快乐了。所以他们很自然的能够安心地修行。他们不是压抑自己或勉强自己在一个小山洞里苦行,他们是自己乐意这样子做的。
所以人都是为快乐而奔波的。
可是我们为什么「反其道而行」呢?为什么我们所得到的都是痛苦呢?我们的目的和事实结果总是相反,无始以来我们都好像故意要去寻找痛苦一样,导致痛苦的因实在很多。然而没有痛苦就不会想到要出离,遭遇痛苦之后才会想到要离开痛苦。
在台湾我遇到很多人是因为事业、感情或人际关系不顺的原因而皈依学佛的,因为这些因素让他们痛苦,他们才会向神或上师求救。向上师求救当然无法让他们马上离开那个痛苦,但因为这些因素让他们进入佛门学习佛法,让佛法慢慢地教育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到自己决解自己痛苦的方法,如果没有痛苦的话,我们怎么会遇到好的上师呢?
如果没有遇到好的上师,如何学到正确的佛法呢?为什么欧、美地区的人可以接受佛法呢?他们没有物质缺乏的烦恼,但他们内心存在着压力和痛苦,所以才会接触佛法、接受佛法,因此要珍惜及感恩痛苦。
* 我们遇到痛苦应该好好的忍耐。
* 这些小小的痛苦,就好像身体里面的癌细胞-->越早发现越好。
* 它让我们产生出离心!
* 是引导我们出离的工具,是催发我们行善的推动者。
* 它就好像:能清除我们最后恶业的扫帚,「痛苦」有很多优点和功德,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
有些地方有非常不好的风俗:自杀、自焚、跳崖、割喉、陪葬...等等习俗。记得几年前我刚来台湾时,有一个谣言说「世界末日快到了」。所以很多人就变卖家产到美国去。说要在某一个地方等待某一日来临时迎接上帝,真是愚痴!伤害自己也伤害家人,忍受这些痛苦是不值得的。可是他们做得到,还有一些外教,他们每几年就必须到他们的圣地朝圣,或一生中必须至少到圣地朝圣一次。大部份的信徒并不富有,朝圣一次所花费的费用、精神及体力却非常可观。可是信徒们乐意付出,所以正在为追求最究竟快乐的我们,忍受一些小小的痛苦实在微不足道。
(b)思惟习苦成自然
14.久习不成易 此事定非有 渐习小害故 大难亦能忍
15.蛇及虻蚊噬 饥渴等苦受 乃至疥疮等 岂非见惯耶
16.故于寒暑风 病缚捶打等 不宜太娇弱 若娇反增苦
17.有人见己血 反增其坚勇 有人见他血 惊慌复闷绝
18.此二大差别 悉由勇怯致 故应轻害苦 莫为诸苦毁 【讲解】「久久练习」而「不会变得比较容易适应」,这种事情绝对没有。由于渐渐习惯忍受小伤害,一旦大难临头,自然也比较有勇气与能力去承担。日常生活中蛇咬、虻蚊叮、饥饿和囗渴等不愉快的感受,乃至于生疥疮等家常的病痛。难道我们不是都已经习惯成自然了吗?
因此对于寒热风雨等天气的变化,以及疾病、捆缚和捶打等较大的伤害,我也不应该太脆弱以至于承当不起。果真娇弱不堪,伤害之苦反而会增加的。例如:有些人看见自己流血反而增强了坚毅和勇气,另有些人虽然只看见别人流血,也会惊慌害怕,甚至休克。这两种巨大的差异完全是由于个性坚毅和怯弱所产生的,所以不要太在意病苦和伤害,不要被那些痛苦所击倒。
「久习不成易,此事定非有」这是一句非常有名的话。我们常常在忏法中用到,你们想想看:为什么有些人会那么出类拔萃,有些人却很平凡呢?这些都只是习惯养成而已啦!我们都做得到的。你看,尼泊尔是多高山峻谷的国家,很多地方物资运输都必须依靠人力搬运。成群结队的挑夫手脚长得细细的、瘦瘦的,搬运的东西比他们的人还高。他们脖子上挂着一台收音机,手里拿一支登山杖,翻山越岭没有艰难。他们的一生就是从早到晚做这些工作,他们为什么能够办得到呢?
习惯而已啦!你看我们台湾都市里面的人,长得胖胖的却一点点东西也拿不动,这是因为我们太脆弱了!这是我们没有习惯而已,并不是真的做不到,没有一件事情习惯以后做不到的!
我们常说:「小时候吃过苦的小孩,长大以后比较有出息」。骄生惯养的小孩长大以后无法忍受小小的挫折,就好像温室中培育出来的花一样,经不起一点点风雨,父母亲无法一辈子跟随着我们。面对现实生活还是要靠自己,在小孩子还小的时候应该让他们多了解一些痛苦。不要过度的溺爱他们,不然我们会害他们长大以后难以在这个现实的社会生存。你看,当下很多青少年动不动就闹自杀,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没有能力面对现实环境,你不要以为他们有能力面对死亡,他们是没有能力活下去!他们很脆弱!
我们日常中忍受蚊虫叮咬、肚子饿、塞车...等等的小痛苦不是已经很习惯了吗?我们台湾的气候虽然四季分明,但并没有特别冷或特别热的痛苦,在西藏冬天冷的痛苦非常大。在新加坡、泰国、印度..热的痛苦让人受不了,但我们应该要承担得起这些如疾病、气候、遭受捶打...等等的痛苦。
过分娇弱反而会增加受伤害的程度。现实社会一定有我们不得不接受的痛苦存在,但是有些人不缺物质也不缺感情。明明没有痛苦的事情存在,可是他们也会痛苦,真是奇怪!这就是太脆弱了,我们喇嘛从小就过惯团体生活,所以不论周围如何地吵闹喧哗,我们想要睡觉就睡觉、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容易受到周遭的干扰,这只是习惯而已,并非喇嘛们修行好的关系。
你们从小就有自己的房间,所以遇到周围吵杂的时候当然就比较容易受到干扰。就像我们上次修破瓦法的时候,尽管白天修法很辛苦,晚上遇到有人打鼾还是有人睡不着,起初几天整个人看起来像是要崩溃的样子!
到第五、六天还不是习惯了,这就是太脆弱了,越脆弱越增长我们受伤害的程度,坚强的人比较不会感受到痛苦的煎熬。
(c)思惟忍苦断惑之利
19.智者纵历苦 不乱心澄明 奋战诸烦恼 虽生多害苦
20.然应轻彼苦 力克贪嗔敌 制惑真勇士 馀唯弑尸者
21.苦害有诸德 厌离除骄慢 悲愍生死众 羞恶乐行善 【讲解】
* 我们凡夫遇到一点点压力和痛苦就心神不宁、迷惑焦躁,就像精神病患一般地心灵混乱。
* 很容易招致不可思议的灾祸,而有智慧的人不生烦恼。
* 所以纵然受苦也不会搅浑内心的清明和宁静。
* 因此我们应该设法战胜烦恼,对治烦恼时,虽然会产生很多伤害和痛苦。
* 但是我们应该漠视这一切痛苦,努力息灭贪嗔等烦恼敌,能够战胜烦恼敌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其他不过是会砍杀活动尸体的俗汉而已。
再者,「伤害」「痛苦」有很多益处,它使我们「心生厌离」并去除「骄矜和傲慢」,并对和我们一样受苦的轮回众生产生悲愍、羞于作恶、欢喜行善。
为什么「对治烦恼」时会产生很多障碍和痛苦呢?
* 因为我们正在对治「烦恼敌」,我们的烦恼一直在消失当中。
* 那些「烦恼敌」怕将来无法成熟在我们的肉体上。
* 所以许许多多的烦恼就会提前涌现。
* 所谓「业力现前」就是这样子。
* 大部份的人都不想接受痛苦。其实「痛苦」是训练我们心灵的良方妙药,修行者能够看到痛苦的优点,所以他们能够面对痛苦。
以上所说是「安受苦忍」,它的重点是「多看痛苦的优点」。
我们就不会强力的排斥它,即使我们不想接受痛苦,当业果来临时也不得不接受!所以当我们知道痛苦的优点时,就能够勇于面对和接受它了。
如果我们经过修行以后,大家都变成一个大好人了,怎么办呢?本性难改!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我们贪欲的本性呢?只有佛法可以改变。
《入行论》安忍品可以改变我们,如果「安忍品」都没办法改变我们的本性,那就无可救药了!「安忍品」当中用不同的理论来教导我们安忍,而不是一味地教我们凡事忍耐。在我们东方的教育里-女人为了避免外面的谣言而凡事要忍耐下来,对男人要像对皇帝一般的侍候,那种忍耐是非常辛苦的。
* 佛经中所说的「忍耐」并不是那样的忍耐法。同样的忍耐,不同的心态。
* 「改变我们的心态」就是修行,「改变行为」并不是真正的修行。
* 所谓「修心转念」是看你的想法有没有进步。
* 不管念了多少遍咒语,做了几万个大礼拜,如果我们的心没有改变的话,那真的是没有用上。
* 改变心灵是最重要的,怎么改变呢?
* 能够减少贪欲、嗔恨、嫉妒、傲慢才是真正的修行。如果不能减少的话,闭关五、六十年也没有用,熟习三部经藏也只是学问而已。
* 「修行好与不好」要观察他的贪欲、嗔恨有没有减少,如果贪欲、嗔恨减少的话就是修行好。
* 如果这些都没有减少,那么不管他怎么做都是修行不好。不管他的名声有多么响亮都没有用。
* 如果一个人的贪、嗔、痴非常少的话,即使他只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其实他就是一位高僧。
大家要多观察对方有没有「贪欲」「嗔恨」,我们要尊敬贪欲和嗔恨心少的人。我们不要因为他的名声响亮、财势富饶而尊敬。那些充满贪欲和嗔恨的人并不是什么好人,而另外那一种人才是金钱买不到的,值得尊敬。
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印度「大转*轮」传了三次佛法:
第1次-->在鹿野苑,为五比丘讲解「四圣谛」
第2次-->在灵鹫山,为大乘根器的众生讲解「了义」「不了义」的经典
第3次-->在扬巴坚,讲解关于「如来藏」的了义佛法
第一次初转*轮所传是属于小乘的法。
第二次和第三次传法是大乘的法门。
大乘佛法后来为以「龙树菩萨」及「无著菩萨」为主的「二胜六庄严」发扬光大。我们现在所上的《入行论》是属于大乘经部的典藉,是大乘菩萨道修行的精华。我们现在进行到六度中的「安忍品」,安忍非常重要,因为嗔恨、脾气暴躁是痛苦的根源。
要改变我们的脾气是非常困难的,但我们不能因为困难,就放弃改变它!
我们的性格如果永远无法改善,那么我们的修行如何进步呢?只有佛法才能转化我们的心,寂天菩萨在安忍品里用各种不同的角度及不同的理论来教导我们修习安忍,上次讲过修习安忍的对境有多少呢?
有二十四种!复习一下:
第1组 -->「我」和「我的朋友」(各四种)
1. 遭到痛苦。
2. 被人轻视、看不起。
3. 听到诽谤羞辱的粗话。
4. 遭遇暗中卑鄙的言词。八种对境。
第2组 --> 我的敌人
1. 得到快乐。
2. 得到钱财。
3. 得到赞叹。
4. 得到名闻。四种对境。
第3组--> 阻碍「我」和「我的朋友」(各四种)
1. 得到快乐。
2. 得到钱财。
3. 得到赞叹。
4. 得到名闻。八种对境。
第4组--> 阻碍我的敌人
1. 遭到痛苦
2. 被人轻视
3. 听到诽谤羞辱的粗话
4. 遭遇暗中卑鄙的言词,四种对境。
「修安忍」的方法有三种:
1 安受苦忍
* 它的含义是:我们都想「避免痛苦」。
* 但现实生活我们「还是得面对痛苦」。
* 所以我们要「了解痛苦的优点」「接受痛苦」。
* 如果没有痛苦的话,我们就不会想要离开痛苦。
* 就不会在轮回之中产生出离心。
因为受到痛苦我们才会祈求三宝的保护,所以痛苦是我们出离心的引导者,是恶业最后的扫帚。经过痛苦的磨练能让我们成长,痛苦受久了以后就会习惯成自然。寂天菩萨说:「久习不成易,此事定非有」,你看电视上表演杂技的演员,他们的工作是我们一般人做不到的,他们为什么做得到呢?
因为他们从小就一直接受这样的训练,所以他们表演时才会让人看起来很轻松,习惯使事情做起来比较容易,这些都是痛苦的功德;接下来讲解
b.修谛察法忍 (a) 广说
(A)嗔与嗔者非自主
22.不嗔胆病等 痛苦大渊薮 云何嗔有情 彼皆缘所成
23.如人不欲病 然病仍生起 如是不欲恼 烦恼强涌现
24.心虽不思嗔 而人自然嗔 如是未思生 嗔恼犹自生 【讲解】我们要对痛苦安忍,但对痛苦的来源却没办法忍受。
* 如果我们没有胆、胃、心脏...等等器官的话我们就不会生病,它们是病苦的来源。
* 如果我们对痛苦的来源感到嗔恨的话,为什么不对这些引起病苦的器官生气呢?
* 倘若我们不会去嗔恨胆、风和涎这些病痛的根源,为什么去嗔恨有情众生呢?
* 也许我们会说:「这些器官虽然是痛苦的来源,可是它们无心造作我们的痛苦!而众生给我们痛苦却是有心造作的。」其实,敌人给我们造作痛苦也是因缘促成而非自主的!
* 为什么每个人都会生病呢?这是我们阻挡不了的,业缘生起时就会自然而然的生病。
* 我们都不想生气烦恼,但烦恼自然而然会涌现,我们有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嫉妒、傲慢、嗔恨、贪欲...这些劣根性存在,我们在事情的开始前也没有想到要对某某人生气。可是为了「小小的因素」却能情不自禁的大发雷霆,但这个「小小的因素」也没有针对某人有目标的生气!
所以事情的起因和生气的对象,都是没办法自主的。就好像:镜子本身。
* 并没有自主的想要显现某个色相。
* 但自自然然的所有的外境。
* 不论美丑都会没有选择性的显现在镜子里面。
* 而镜子里面的色相也没有想过「我要在镜子里面出现」。
* 但这些色相自自然然会在镜中出现,类似这样。
* 这一切都「非主自」的。
* 所以我们都不该嗔恨,因为「嗔恨」和「嗔恨者」都非自主的!
倘若不会去嗔恨胆、风和涎病等等,这一切日常生活中痛苦的最大根源,那么为何要嗔恨有情众生呢?
他们也是各种因缘促成的!譬如人们虽然不希望生病,但是业感疾病仍会不期而然地产生。同样地,人们虽然不想生烦恼,但是无明烦恼还是强而有力地涌现出来,虽然我们没有想到「要嗔恨了!」但是仍情不自禁地嗔恨起来,虽然没有想到「要生起了!」嗔恨同样会习惯地自然生起。
25.所有众过失 种种诸罪恶 彼皆缘所生 全然非自力
26.彼等众缘聚 不思将生嗔 所生诸嗔恼 亦无已生想 【讲解】我们因为嗔恨、贪欲...等等大大小小的过失而造作了杀生、偷盗、邪淫...等等轻重不一的罪恶,这些都是因缘所产生的。
就好像:我们要看见一件物品就必须具备:
1「物品」这个外境 2我们的「眼识」3「眼根」三个因缘。
只有都具备了,我们才看得见这个物品一样。
* 譬如:我们要见到「麦克风」:
* 就必须要有「麦克风」这件物品。
* 我们的「眼识」及「眼根」。
三样都具备了,我们才能看见麦克风。如果我们缺少其中任何一样因缘,我们就看不见麦克风。
假如我们没有「眼根」
* 那么,即使有「麦克风」及「眼识」,我们一样看不到「麦克风」。
* 为什么我们的「耳朵」看不见麦克风呢?
* 为什么我们的眼睛听不到声音呢?
* 因为「眼根」和「耳根」的差别。「眼根」「眼识」同时存在,我们才看得见色相。缺乏「眼根」,只有「眼识」我们一样也看不见。「耳朵」没有「眼根」所以看不见东西。
因此所有罪过都是因缘产生的,
没有一样是独立自主的。
所以我们不应该对敌人嗔恨,
因为他们也是没办法独立自主的。
尽所有的一切大小过失,各种各类的轻重罪恶,
全部都是因缘所生的,
没有任何一种罪过是独立自主的。
那些聚合在一起引生嗔恼的众多因缘-->没有「我们将要生气」的动机,
而因缘所生的嗔等烦恼-->也没有「我已被生出来」的想法。
(乙)破嗔有自主因 (甲1)破数论之主、我
外教的数论派认为「有一个独立自主的我存在,所以我要嗔恨对方,
因为他伤害我,是出自于他的自主性。」
27.纵许有主物 施设所谓我 主我不故思 将生而生起
28.不生故无果 常我欲享果 于境则恒散 彼执永不息 【讲解】数论派认为「所有的万物都具备二十五种因素」,而二十五种因素的重点是永恒的「主物」和永恒的「我」,「主物」是万物的创造者。
* 「我」是享受者,外在的色、声、香、味、触都是「主物」创造的。
* 「主物」创造这些外境以后,经过二十三种因素送给「我」享受。
* 好听的音乐、美好的食物...都是「主物」创造的。
* 那么「我」要如何解脱呢?
* 因为「我」发现这一切万物都是「主物」创造的,所以「我」开始拒绝接受,因为「我」拒绝接受。
* 所以「主物」也就放弃这些创造,因此「我和主物合一」,「我」就解脱了。
因为数论派认为「主物」和「我」是恒常不变的,所以「主物」是不生的,它要升起一丝念头就如虚空中的莲花一样的不可能。虚空中的莲花谁都没有见过,所以我们说它是不可能的。
我们在讲解中观论中提到「本来就没有存在的我,你所认为的「有」就好像虚空中的莲花一样」。因为「我」也是永恒不变的,因此它将永远散乱地执著于境。假设「我」在听声音,那么「我」将永远在听声音,一个月..二个月..一年..二年永远都在听声音,为什么呢?因为「我」是恒常不变的,如果「我」不听声音了,那么「我」就不是「恒常不变」了,所以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事实不是这样。
虽然你主张有所谓「主物」的客体,而且也施设了称为「我」的主体,但是「主」和「我」都不会自主地想到:「我将要生起」而产生出来,主物是永恒而不生的,所以没有所生的果,想要受用果的我,也是永恒不变的,因此它将永远散乱地执著于境;而这种执著也将永远不会止息。
(甲2) 破胜论之常我
29.彼我若是常 无作如虚空 纵遇他缘时 不动无变异
30.作时亦如前 则作有何用 谓作用即此 我作何相干
【讲解】「胜论派」认为「我」真正是常恒不变的,那么外在因缘对
「我」来说是没有什么作用的。所以「我是常恒不变的」和现实不合。
倘若那个「我」真正是常恒不变的,那么它就像虚空一样毫无作用,就算遇到其他的外缘,也不会影响它的不变异性。即使在作用的时候,也和从前一样,那么作用对它又有什么用呢?如果说,它的作用就是如此无用,那么「我」和作用又有什么相关呢?
(甲3)知如幻而息嗔
31.是故一切法 依他非自主 知已不应嗔 如幻如化事
(丙)嗔虽如幻仍须断
32.由谁除何嗔 除嗔不如理 嗔除诸苦灭 故非不应理
【讲解】我们要知道任何一切法都需要他缘聚合才能产生,所以没有一个人是独立自主存在的。
譬如:我们佛学会必须要很多人聚在一起才能成立,只有一个人是不可能成为佛学会的,一个国家成立也是一样必须要有各阶层的人,如军人、农民、商人......等等。并不是一粒青稞的种子就可以长成一株青稞,它需要土地、水、阳光、温度、风、空间....全部生长的要素都具备以后它才会生长,外在万法都是需要许许多多的因素集合在一起才能产生的。
嗔恨也是一样,不能独立自主而产生嗔恨,我们在完成些比较艰难或伟大的事情时,都会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其实所有事情的成功都是集合许多人的帮助和努力才能达成。明白这些道理以后,就知道敌人也是由于嗔恨而产生的,为何会成为敌人呢?因为内心有嗔恨!
而嗔恨也是由于某某因素产生的,譬如心情不好....等等,而某某因素也是因为前面的某些因素产生的,而前面的因素也是因为它前面的因素而产生的...
如此一直往前推的话是没有尽头的,所以明白这些道理以后,我们就不应该嗔恨这些如梦如幻的人和事了。我们知道嗔恨是如梦如幻的,因此我们再也不需要为除去嗔恨而烦恼了,因为嗔恨本来就是如梦如幻的。
以前在讲解「中观」的时候也提到「外在的一切都是如梦如幻」,如梦如幻是「假的」的意思,那么我们杀生、偷盗也是如梦如幻啦?我们不需要共修、不需要供养、不需要布施...因为这一切都是假的嘛!假如你已达到这个境界的话,真的就是这样子!就胜义谛来说是没有关系的,都是如梦如幻的。
谛诺巴尊者是一个钓鱼的人。他钓鱼也吃鱼,但他有能力把死鱼再弄活过来,表面上看起来是杀生的样子。然而对他来说「外在的一切形象都是如梦如幻」。现在我们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
* 因此我们还是要做如梦如幻的供养、如梦如幻的布施、如梦如幻的累积福报。
* 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如梦如幻的快乐。
* 如果我们如梦如幻的杀生,那么就有如梦如幻的苦报等着我们去承受。
* 所以就次第来说是必要的。
但就「胜义谛」来说确实是没有什么要去除的。因为在那个境界没有什么嗔恨!但是「如幻的缘起」它会自然而然的显现出来。而且世间人都会嗔恨,去除嗔恨可以消灭痛苦。没有嗔恨心情就会快乐,所以就「世俗谛」来讲要消除嗔恨是非常合理的。
因此,一切法都是由于他缘聚合而生的,没有丝毫独立自主自成的能力。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就不该嗔恨这一切如幻如化的人事了。如果一切
如幻,那么由谁来除什么嗔呢?所以「除嗔」不合理,但「如幻的缘起」不失作用,而且世间人也都承认:除嗔可以消灭痛苦,所以没有不合理的地方。
(b)结义
33.故见怨或亲 非理妄加害 思此乃缘生 受之甘如饴
34.若苦由自取 而人皆厌苦 以是诸有情 皆当无苦楚
【讲解】因此,当怨敌或亲友无理伤害我的时候,我就应该立刻联想到:
* 这些怨害都是从往昔的恶业所产生的。
* 它并没有自主性。
* 需以保持心情稳定的平常心看待。
* 欣然承受无怨无尤。
* 如果痛苦不是缘生而是自找的,那么这世间每一个众生都想要快乐并没有一个众生想去追求痛苦。可见一切有情应该都没有痛苦才对!
* 然而,事实却正好相反。所有的众生都在痛苦之中,我们人类有非常敏捷的闻思能力。可是还是处于痛苦之中,可见被无明所覆的其他业道众生就更加痛苦了。
* 我们在第一品「菩提心的利益」讲到「虽然众生都想出解痛苦,但
无奈都只会制造恶业自讨苦吃」。
* 我们都想追求快乐,但因为愚痴而白白的将幸福像仇敌一样的把它消灭掉。
* 我们为了短暂的快乐而造就长久痛苦的因,所以我们一直处在痛苦之中。
* 由此可知痛苦是由业惑缘生的。
以上所说是「修谛察法忍」,它最主要的重点是:
敌人没有自主性,所以不应该嗔恨他们,
我们要安心忍受。
c.修耐怨害忍 (a)慈悲为怀
35.或因己不慎 以刺自戮伤 或为得妇心 忧伤复绝食
36.纵崖或自缢 吞服毒害食 妄以自虐行 于己作损伤
37.自惜性命者 因惑尚自尽 况于他人身 丝毫不伤损
38.故于害我者 心应怀慈愍 慈悲纵不起 生嗔亦非当
【讲解】我们缝衣、切菜或者操作机器有时候,因为自己不小心也会被刀、刺等器具伤害到自己。
* 因为内心中的贪欲,有些人为了赢得女人的芳心和财物,甚至于会
过度难过而绝食。
* 另外有些人则自缢上吊、跳下断崖高楼或吞服毒药和有害的食物,
以糊涂任性的自虐行为,残害自己的身体。
* 有时候,因为受到强烈烦恼的驱使,爱惜生命的人尚且会自杀身亡,何况是面对令人气恼的其他众生呢?
所以嗔怒者总难免会伤害别人的,因此即使有人出于烦恼前来杀害我,对于这些人仍然应该加以悲愍。
万一不起悲愍心,起码也不该嗔恨他们。
大圆满前行提到:
龙树菩萨有五百年的寿命,和当时的一位国王是同一个命。龙树菩萨不入涅槃的话,那么这位国王也不会往生。所以这位国王的儿子们不断的老老死死。没有一位王子可以继承到王位。有一次王后将一件非常华丽的衣服送给一位王子,这位王子说:「这件衣服要留着等到将来继承王位时才穿」。
王后就告诉儿子说:「你没有机会当国王!因为你父亲的寿命和龙树菩萨一样长寿」。
王子问王后说:「怎样才能让父亲往生呢?」
王后说:「只有龙树菩萨往生以后,你父亲才会死,假如你去向龙树菩萨要首级的话,因为他是菩萨,我想他一定会答应把他的首级给你」。
所以这位王子就去向龙树菩萨要首级,龙树菩萨答应了他的请求。可是当这位王子用各种各样的兵器去砍龙树菩萨的头时,都有如拿着兵器在虚空中飞舞一般毫无所得,这时龙树菩萨说:「虽然我已经明白了空性,但是因缘还是不虚的,很久以前我在割吉祥草时不小心伤害到一条小虫的生命,这个罪业到现在还没有消完,所以你用吉祥草来割我的首级的话应该可以达到目的」。
这位王子就用吉祥草砍下龙树菩萨的头,他如愿地当上国王。
这个传说在印度的南部,当时龙树菩萨的头和身体分开得很远,但随着时间的转移龙树菩萨的头和身体会慢慢合拢。将来头和身体合拢时龙树菩萨会再降临这世间。这是一个传说,但我们现在都是凡夫无法像龙树菩萨那样子做,我们都要保护自己。当我们无法对敌人慈悲的时候,至少也要做到不嗔恨他们。因为我们知道他们是无法自主的--> 就好像疯子一样。
(b)如理除嗔因
39.设若害他人 乃愚自本性 嗔彼则非理 如嗔烧性火
40.若过是偶发 有情性仁贤 则嗔亦非理 如嗔烟蔽空
41.棍杖所伤人 不应嗔使者 杖复嗔使故 理应憎其嗔
42.我昔于有情 曾作如是害 既曾伤有情 理应受此损
【讲解】
* 我们都知道「火」的本质是烫的。
* 因此当我们「被火烫到」的时候,都不会去怪罪「火烫到了你」。
* 所以如果伤害别人是愚夫愚妇的本性,那么嗔恨他们便不合理。
* 这就好像:有人不小心被火烧着了,却嗔恨那「原本就具有燃烧性质」的火一样。
* 如果有情的天性原本仁慈而善良,过错和嗔恨只是「偶然」才会产生的。
* 那么嗔恨他们也不合理,这有如「嗔恨突然被乌云遮蔽的晴空」一样。
* 如果有人被木棒打伤了,那么他是否应该嗔恨挥棒的人呢?
* 不是这样。因为挥棒者也是受嗔恨心所指使的。所以「该嗔恨的是」烦恼,而不是人。
* 再者从前我对其他的有情众生既然曾经作过类似的伤害。因此曾经伤害有情的我,按理也该受到同样的伤害,所以我不该嗔恨他们。
(c)遇害思己过 (甲)本义
43.敌器与我身 二皆致苦因 双出器与身 于谁该当嗔
44.身似人形疮 轻触苦不堪 盲目我爱执 遭损谁当嗔
45.愚夫不欲苦 偏作诸苦因 既由己过害 岂能憎于人
【讲解】敌人的武器和我的身体,两者都是产生痛苦的因缘。如果我没有身体,怎么会受到他人的伤害呢?
* 既然他使用武器,而我又难免形体之累。那么,「挨打受伤」到底该嗔恨我的身体,还是他的武器呢?
* 因为这两者缺少一样就不会产生痛苦。
* 「人的身体」脆弱得像个人形大疮。稍一触及就痛苦不堪。既然盲目贪爱的我要执著它。那么它遇害受伤时,该嗔恨谁呢?
* 你看一般的树木,也不要穿衣服,也不需要特别的饮食调理,它就是那么坚硬。
* 而我们的身体不论如何的保养它,稍不小心碰触一下即痛苦难当。我们的身体本来就是很脆弱的。
* 这样脆弱的身体受伤害是难免的,不应去怪罪任何人。
* 愚笨的人虽然也不想受苦,但却「偏爱造作导致痛苦」的恶因。
* 既然现在是因为往昔的罪业而受害,那么凭什么憎恨别人呢?
46.譬如地狱卒 及诸剑叶林 既由己业生 于谁该当嗔
47.宿业所引发 令他损恼我 因此若堕狱 岂非我害他
48.依敌修忍辱 消我诸多罪 怨敌因我忍 堕狱久受苦
49.若我令受害 敌反饶益我 则汝粗暴心 何故反嗔彼
【讲解】譬如:地狱中的守护卒以及其他恐怖的剑叶树林等等,既然都是自己的恶业所化现的,那么堕入地狱受苦应该憎恨谁呢?
* 我们平常说十八地狱是:八热狱、八寒狱、孤独地狱和近边地狱。
* 而近边地狱有四个。剑叶树林是其中的一个。无间地狱的众生恶业
淡化之后,从无间地狱出来时,他们会远远地看到一片美丽的森林因而升起「想要到那里休息」的念头。可是由于业风的吹袭。当他们走进了这个树林时,苍郁柔软的树林就变成伤人的风刀叶剑,将众生的身体割得遍体鳞伤,这就是「剑叶树林」。
* 其实,一切都是我们的恶业幻化的,如果不是恶业幻化的,阎罗王让地狱的众多有情受苦,那么他们的罪过岂不是很不可思议吗?
* 如果不是恶业幻化的,谁有能力制造这样工程浩大的炽热铁板地呢?所以一切都是我们业力显现出来的,既然一切都是业力的显现。那么我们堕入地狱受苦应该嗔恨谁呢?只能怪自己没有累积善业啦!都是我们自做自受。
* 由于自己往昔业力的引发,以致于促使别人前来毁损伤害我。
* 如果别人因为嗔害我而堕入地狱受苦,那么岂不是我害苦了他人?
* 借着「他人对我所做的伤害」而修习安忍,使我消除了很多往昔的罪业。
* 然而,由于我的宿业引发别人来嗔害我,却会使嗔害者堕落地狱长久受苦。
* 如果到头来是我导致他人造罪受报,而他人却反而使我有机会修忍培福,那么粗暴无理的心!你为何不感恩图报,还要憎恨别人呢?
「没有一个比安忍更难修的功德」前面讲过,阿底峡尊者养猴子来修安忍。而我们现在不用养猴子了,到处都有像猴子一样的敌人可以让我们生气。我们只要有能力安忍就好了。当敌人给我们修安忍的机会,消除我们的罪业、累积我们的福报时,我们应该感谢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