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菩萨行》讲解 第八品 静虑(续二)
 
{返回 久美多杰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48
  (二)断舍邪念    (1)劝离五尘欲
  38.尽弃俗虑已 吾心当专一 为令入等至 制惑而精进
  (1a)总说五欲过患
  39.现世及来生 诸欲引灾祸 今生砍杀缚 来世入地狱
  【讲解】因此,我应当一个人独往独来,栖隐在容易生活、不易害病、风景灵秀而且令人心旷神怡的森林里,努力止息一切掉举和散乱。

  你们不要以为独往独来会很孤单寂寞,其实那是很自在的。我们在一个团体里面处处都要顾虑到别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的意见。但,一个人就很自由。
  「贝玛西拉」是印度白玉派佛学院的一位大堪布。他偶尔到香港或台湾来传法时身边都未带侍者或喇嘛,有人问他这是为什么呢?他说:「假如我带印度出生的喇嘛的话,他们过度地聪明,什么时候被他们骗了都不知道。但,假如带刚从西藏出来的喇嘛的话,他们不但语言方面很不方便,而且他们对机场通关...之类的事务又不清楚,所以如果带他们,那么可能变成我在照顾他们而不是他们在照顾我」。
  所以他总是一个人自由自在地独来独往;世间人都注重排场,修行者却觉得这些俗仪是一个麻烦。我个人就比较喜欢独来独往的自由。没有俗礼的拘束,你们想想看什么是「容易生活」的方式呢?不需要应付上位者、也不需要照顾卑下者!

  * 不管我们在一个家庭、一个公司或团体之中,我们都需要恭谨地对待父母、长辈、上司...,我们要小心翼翼怕他们不高兴。
  * 同时我们还要费心地照顾孩子、部属..,怕恐他们受到伤害或者不顺他们的心意,所以做人实在很辛苦。

  但,这些辛苦的来源是什么呢?
  * 假如我们没有这些眷属,只要一个人吃饱就可以了,那么我想到那里就到那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 你们想这是多么逍遥自在!

  为什么住在森林里让人心旷神怡呢?
  * 我们心的本质是自然的。
  * 我们修行并不是要创造一个新的心。
  * 而是要让我们回归大自然的本来面目。
  * 因此当我们看到这些没有人为矫情的大自然杰作时--> 辽阔草原上的青浪、晴空中飞扬的白云,或者无边无际的海上波涛时,我们的心就格外的平静。
  * 我们的心就接近外在本质的自然--> 心情怡悦,所以我们的心也变得很宁静。
  * 在一个没有被污染过的生命中修行佛法,不追忆过往也不计划未来,一些散乱和掉举的思惟自然停止。

  以上是说明「远离外在的尘嚣」,接下来是「断舍内在的邪念」:舍弃外在的尘嚣和俗虑后就要开始勤修禅定,修习禅定的方式很多。我们下面会说明,如:观修自他平等、自他交换和对治贪欲的不净观、对治无明的十二因缘法、对治嗔恨的慈悲观以及禅定和胜观合一的修行方式,透过这些观修我们才能渐渐了解心的本质。

  但要了解心的本质之前,首先必须远离五欲,为什么要先远离五妙欲呢?
  当我们争逐名利或眷属时,就会使我们堕入不断争扰和杀戮的灾难之中。我们将因此而累积恶业,累积恶业的结果是无可避免地将来要进入地狱或旁生的果报。所以沈迷于色声香味触五妙欲,会为我们今生和来世带来无法计量的痛苦,我们必须远离五欲的过患!
  《入行论》的主题是「菩提心」,菩提心简单地说就-->「慈悲」。所以整部『入行论』的主要对治目标是「嗔恨」。但就各别细部来说的话:

  * 对治「嗔恨」的是「安忍品」
  * 对治「贪欲」的是「静虑品」
  * 对治「无明」的是「智慧品」

  所以这部份的静虑品不断地强调不要贪求外在的名利、环境、眷属,都是对治贪欲的讲解。
  舍弃一切无谓的尘嚣和俗虑以后,接下来,我应该专一所缘的勤修禅定,为了使自心能够调伏一切烦恼顺利地进入「三摩地」。首先我们应该观修不净观等净行所缘。因为不论今世或来生,耽染五欲都会为我们带来莫大的灾难。今生追逐的结果,更将为来世引生出地狱和饿鬼等果报。

  (二)断舍邪念    (1)劝离五尘欲
  (1b)别说观身不净--> 依止寒林思身不净
  40.月老媒婆前 何故屡恳求 为何全不忌 诸罪或恶名
  41.纵险吾亦投 资财愿耗尽 只为女入怀 销魂获至乐
  42.除骨更无余 与其苦贪执 非我自主躯 何如趣涅槃
  43.始则奋抬头 亲近羞垂视 葬前见未见 悉以纱覆面
  44.昔隐惑君容 今现明眼前 鹫已去其纱 既见何故逃

  【讲解】我们人除了执着名利以外,就是对身体的执着难以割舍。

  我们对「身体的执着」就引生出对众生感情的执着。所以我们首先要知道我们身体的不净。

  * 《入行论》是寂天菩萨为「那兰陀佛学院」中的僧众而说的。
  * 所以他说「女身不净」。其实男生的身也是一样不净。
  * 所以你们不要说 寂天菩萨重男轻女,老是在说女身是如何地不净。
  * 他的目的是为了要去除「男出家众」对女身的贪心。
  * 所以他说「女身不净」。

  同样地,如果他是对女出家众讲的话,那么他也会说男身是如何的肮脏。以前《入行论》讲授对象都是出家众。现在为在家居士们说,你们不要误解它本来的内涵,我们要了解我们的身体是一个肮脏的组合。
  在台湾不管是那一个道场,都是女众比较多。所以讲解这部份好像不大适合的样子,但是我们不会因为这样就不讲。「依义不依语」。我们要看它内容的含义,而不要在语句上打转。即使有很好的语句和声韵,但没有内容的话,对我们还是没有好处。虽然语句刺耳难以听闻,但它说的都是实在话,我们也要虚心接受,因为它真正可以利益我们。

  * 在月老和媒婆的面前,为何总有人「非份的恳求」他们牵线作媒呢?
  * 为什么他们一点都不顾忌会因而犯下重罪或招致恶名呢?
  * 为了得到美人的青睐,尽管危机重重,我们也愿意为她冒险犯难。
  * 为了美女的投怀送抱,就算「散尽万贯家财」我们也都心甘情愿。
  * 为了女人能带给我们短暂的销魂和兴奋,我们凡事在所不惜。

  然而所谓的美女,其实她除了一堆白骨和血肉之外,什么也不是。
  * 因此,与其苦苦地贪恋这个「原本非我所能拥有与自主」的美女身体...
  * 还不如去追求自在解脱的涅槃妙乐。

  「非我所有」有两层意思
  1她已经另外有主人了。
  2女身是四大聚合而成,她一直处在不断的改变当中,她并没有一个独立自主的主体。

  新婚之夜,新娘必须鼓足勇气才敢抬起头来,当揭开面纱和她亲近的时候则显得更为娇羞,只敢低头垂视。(在古印度)女人出殡以前无论遇到任何男士,都得用面纱把脸遮盖起来。

  那么从前她活着时,
  使你迷惑颠倒的覆纱之容,
  现在死后赤裸裸地呈现在你的眼前,
  鹫鸟已经完全扯开了她的衣裳和面纱,
  既然可以看得更清楚了,
  为什么你现在反而要逃走呢?

  45.昔时他眼窥 汝即忙守护 今鹫食彼肉 吝汝何不护
  46.既见此聚尸 鹫兽竞分食 何苦以花饰 殷献鸟兽食
  47.若汝见白骨 静卧犹惊怖 何不惧少女 灵动如活尸
  48.昔衣汝亦贪 今裸何不欲 若谓厌不净 何故拥着衣

  【讲解】从前她还活着时,其他男士单单用眼角偷偷瞟她一眼。你就忙着去遮挡他们的视线。现在她死了,连鹫鸟都飞来抢夺她的肉了,吝啬嫉妒的你为何不上前去保护她呢?

  * 眼看着这成堆的腐尸烂肉。
  * 吸引着无数的苍鹰和野兽前来夺食。
  * 事实既然如此,那么,你现在又何必以「花圈」「香饰」殷勤地奉献给这「未来将成鸟兽食物」的少女呢?

  如果我们看见一具白色的骷髅,即使它只是静静地躺在那里,它也够令人感到骇怕的了。那么「像活尸一样由心气带动」的少女,你为什么一点儿也不害怕呢?
  从前连穿衣的妇女,你都要贪爱。现在为何不去贪求那已经裸露身体的女尸呢?如果说你不喜欢不净的女尸,那么为何要拥抱「原本污浊的着衣妇女」呢?

  (二)断舍邪念    (1)劝离五尘欲
  (1b)别说观身不净    --> 配合现实思身不净
  49.粪便与囗涎 悉从饮食生 何故贪囗液 不乐臭粪便
  50.嗜欲者不贪 柔软木棉枕 谓无女体臭 彼诚迷秽垢
  51.迷劣欲者言 棉枕虽滑柔 难成鸳鸯眠 于彼反生嗔
  52.若谓厌不净 肌腱系骨架 肉泥粉饰女 何以拥入怀
  53.汝自多不净 日用恒经历 岂贪不得足 犹图他垢囊

  【讲解】再说,人的「粪便」「囗水」,同样都是从食物消化而产生的
  脏东西。男欢女爱的时候,你为何偏爱吸吮囗水,却不喜欢粪便呢?

  * 贪欲强烈的人,只贪求美女「柔嫩的触感」。
  * 却不会贪求「同样触感柔滑」的木棉枕,他们说:「因为木棉枕没有女人的体味。」这些人显然已被脏东西迷昏了头。沈迷于卑劣俗事的贪欲者说:「木棉枕虽然光滑柔软,却不能同床共枕合成鸳鸯眠。」因此,有时反而讨厌木棉枕。
  * 如果说,你讨厌不清洁的粪便等东西。那么用「肌腱紧系骨架」,
  充以「脏腑、脓血、粪尿」,再用「肉泥薄皮粉饰」的妇女,你为何要紧紧地拥她入怀呢?
  * 其实,你自己也同样拥有很多的脏东西。而且日用寻常每天都要经历它,难道这些脏东西不够你天天享用吗?为何还要贪图他人的臭皮囊呢?
  54.若谓喜彼肉 欲观并摸触 则汝何不欲 无心尸肉躯
  55.所欲妇女心 无从观与触 可触非心识 空拥何所为
  56.不明他不净 犹非稀奇事 不知自不净 此则太稀奇
  57.汝执不净心 何故舍晨曦 初启嫩莲华 反着垢秽囊
  58.若汝不欲触 垢秽所涂地 云何反欲抚 泄垢体私处

  【讲解】如果说,你喜欢女人身上的细皮嫩肉,所以想要观看并触摸她。那么你为何不去贪求那已经死亡的「无心尸肉」呢?

  * 如果说,你所贪求的是女人的心。
  * 但心识既无从欣赏,也不可摸触;可以「观看触摸」的绝对不是心识,那么你「无聊地拥抱她」做什么呢?

  如果一个人不明白他人的身体原本不乾净,还情有可原。因为不曾一睹庐山真面目。但如果连日用寻常的「自身不乾净」都不知道,那就太离谱了!

  * 如果,你贪爱的是她的颜色。
  * 那么你这个贪恋脏东西的糊涂心识啊!
  * 在「无云晨曦」中刚刚开启的白嫩莲花,你为什么不去欣赏呢?
  * 为何偏偏喜欢那充满污垢的臭皮囊呢?
  * 如果你不想触摸曾经涂满脏东西的地面或衣着等物品,那么你怎会会想要触摸天天排泄屎尿的下体呢?
  59.若谓厌不净 垢种所孕育 秽处所出生 何以搂入怀
  60.粪便所生蛆 虽小尚不欲 云何汝反欲 垢生不净躯
  61.汝于不净身 非仅不轻弃 反因贪不净 图彼臭皮囊
  62.宜人冰片等 米饭或菜蔬 食已复排出 大地亦染污
  63.垢身浊如此 亲见若复疑 应观寒尸林 腐尸不净景
  64.皮表迸裂尸 见者生大畏 知已复何能 好色生欢喜

  【讲解】如果说:你不喜欢脏东西,那么先「经由又腥又臭」的受精卵
  孕育长成,再从「肮脏的阴道」生产出来的妇女,你为什么要紧紧地搂入怀里呢?

  「粪便里长出来的脏蛆」虽然很小,你尚且不会去喜欢。怎么反而想要去「贪求由不净所生」而且「又充满脏东西」的身体呢?你不但不轻视、厌弃自己那充满污垢的身体,反而因为「执着不净之物」,而贪图别人的臭皮囊。真是糊涂!

  清凉退火的冰片等良药、
  可囗的米饭或美味的菜蔬,
  不管我们吃进多么美好的食物,
  吃进我们的不净身体再排泄出来,
  竟然连大地都被薰臭染污了。

  你们仔细想想:
  我们身体上每个孔排出来的东西是不是都很脏呢?

  我们嘴巴流出来的囗水充满异味、耳朵堆积的是耳屎、其他如鼻水、汗水...那么从下体出来的更没有好味道,不管我们多么爱乾净,只要两天没洗澡,身体马上就有臭味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 因为身体本身它就是脏东西,才会这样子。
  * 人的身体这么污浊是显而易见的。
  * 如果你还有任何怀疑,那么你不妨到堆置尸体的寒尸林去瞧瞧。
  * 看那腐臭的弃尸和其他恶心的景象,冢间表皮迸裂、血肉馍糊的腐尸情形,曾经看过的人都会感到十分害怕。
  * 认清这个事实的真相以后,怎么可能再去喜欢那不净的身躯呢?

  (二)断舍邪念    (1)劝离五尘欲
  (1b)别说观身不净    --> 结劝除贪执
  65.涂身微妙香 圊檀非她身 何以因异香 贪着她身躯
  66.身味若本臭 不贪岂非善 贪俗无聊辈 为何身涂香
  67.若香属圊檀 身出何异味 何以因异香 贪爱女身躯

  【讲解】
  * 如果你贪着的是女人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香味。
  * 可是妇女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微妙香气,发自涂抹的圊檀或香水,而不是人的身体。
  * 既然如此,你何必为了不相干的香气而去贪着妇女的躯体呢?
  * 如果体臭本来就不怎么好闻,那么不去贪爱它岂非明智之举吗?
  * 那些贪爱低俗事物的人们,为什么偏要在不净的身上涂抹香水呢?
  * 如果妙香是圊檀或香水所散发出来的,那么身体会发出何等的异味就可想而知了,何必为了那与身体不相干的香气,而去贪爱妇女的身躯呢?

  68.长发污修爪 黄牙泥臭味 皆令人怖畏 躯体自本性
  69.欲如伤己器 何故令锋利 自迷痴狂徒 呜呼满天下
  70.寒林唯见骨 意若生厌离 岂乐活白骨 充塞寒林城

  【讲解】在修行者眼中:「这世间充满追求名利、偏袒己方伤害他方、整日为无聊事务而忙碌的疯子」,而我们一般人的眼中呢?

  我们看修行者好像白痴一样,
  我们从来也不会去想:
  「如果我们不常加修饰和清洁的话,
  那么美女的身躯会呈现什么样子呢?」

  我们会看见:
  蓬散脏乱的长发、又曲又长的污黑指甲、
  黄斑斑的牙齿、浑身的泥臭味...
  如果这些现象都是人体听任自然生理变化
  所呈现出来的本来面目,
  那么你何必去贪着装饰过后的女身呢?

  「贪欲」就像那会伤害自己的武器一样,那么,你何必拼命去擦亮磨利它呢?难道你被伤害得还不够深吗?遗憾的是,这世上偏偏充满了努力自我蒙蔽的疯子!在寒林中单单见到弃尸和白骨,就会使人害怕而心生厌离,那么你怎么会欢欢喜喜地住在充满迷乱活动白骨的寒林城镇呢?

  (二)断舍邪念    (1)劝离五尘欲
  (1b)别说观身不净    --> 思贪得不偿失
  (i)总说
  71.复次女垢身 无酬不可得 今生逐尘劳 后世遭狱难
  【讲解】再者,那充满污垢的妇女之身,不付出很高的代价是得不到的,今生必须为她一辈子奔波劳碌,如果因此而犯了罪,来世还需饱受地狱等苦难。

  从前,女人没有什么权利和能力,只待在家里做家事、带小孩而已。经济重担几乎全部由男人负担。我小时候有很多汉人到我们家乡工作。一日的劳动所得是人民币二元,他们辛苦地工作七、八年之后回去故乡,将所积存的全部积蓄盖楝简单的小房子。然后娶房妻子准备传宗接代,他们付出七、八年的辛劳就只是为了娶个老婆而已,所以没有付出很高的代价是没办法结婚的。
  现在,台湾也是一样!没有钱的年轻人也不敢贸然结婚生子,即使现在的女人可以分担部份家计了,但养小孩还是非常辛苦。我们为了家庭生计必须要付出很高的代价,如果我们在赚钱养家的过程中造了恶业的话,那么趋于恶道就在所难免,我们不要为了执着亲友的感情而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
  为了一个「经过包装粉饰后却装满脏东西」的臭皮囊,付出昂贵的代价是不值得的,这个脏东西我们本身就有了。不必再寻寻觅觅贪着他人的身体。为什么这里不净观都以女性的身体为主呢?因为古时候女人的能力弱,是男性为主的社会,所以要求男人不要去贪求女性的身体。
  但,时代改变了!现在女众们也渐渐地在社会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和男人共同分担各种责任,社会上有许多女强人:女老板、女立委、女经理...等等之类,甚至有些女人负责家里的全部开销。这里的譬喻并没有歧视女性的意思。但,普遍性地说「和男生比起来,女生的心胸天生比较狭窄而且胆量也比较小」,所以世界上的国家领袖多由男生担任。
  在台湾,不管是出家众或是在家居士都是女性比较多,这是一件好事。当女性学习佛法有了智慧之后,男、女的能力就趋向平等,女性不必像从前一样倚赖别人的脸色度日。

  这里所说的「脏东西」是指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是充满肮脏污浊。
  并不是只有女性的身体而已。
  我们为了得到或贪恋另一个脏东西
  而去造恶业,
  那么感受痛苦的果报是很不值得的!

  我们的课本已经写得够白话的,所以我就不再说明了,当我们接受了「我的身体是个脏东西」这样的观念后,万一有一天我们要失去我们的身体时就比较不会执着或舍不得,反正是一个脏东西嘛!
  这个肉体用坏了就再换一个,不会过度的执着。
  各位居士、各位法友们:阿弥陀佛!目前我们的课程进行到第八品的「静虑」;静虑分为二大部份:1远离外在的尘嚣 2远离内在的欲望和分别
  「远离外在的尘嚣」这部份我们已经讲解过了。今晚要讲解「远离内在的欲望和分别」。

  我们要如何远离内在的妄念呢?
  --> 首先我们要学习「远离对众生的贪念」
  --> 其次是「远离钱财和名利的执着」
  --> 最后要「安住阿兰若(寂静处)」。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如何远离对众生的贪念?」
  长久以来,我们都执着这个身体,所以我们要学习舍弃这个身体之前,必须先了解「执着这个身体的过患」。

  * 我们要知道身体本身是个肮脏的东西,因此它根本不值得我们执着,甚至于对异性身体的执着也是如此。
  * 这里讲解的都是针对「出家众们对身体贪执的对治方式」。

  在学习「远离对众生的贪念」之前,我们要知道「对异性的执着」会有什么果报?
  * 我们认为「结婚成家」是快乐的,其实事情的真相并非如此!很多结过婚的人就会发现,真正的辛苦及烦恼才刚要开始而已。家庭的教、养责任是很辛苦的。我们谈恋爱的时候见面很快乐,结婚之后天天见面还是很快乐。但是,你们仔细想一想,这个快乐是否会随着时间而慢慢地退化呢?我们今天晚上要详细地来探讨这个部份。

  (1b)别说观身不净 --> 思贪得不偿失
  (ii) 别明    -- 所求难得
  72.少无生财力 及长怎享乐 财积寿渐近 衰老欲何为
  73.多欲卑下人 白日劳务疲 夜归气力尽 身如死尸眠
  74.或需赴他乡 长途历辛劳 虽欲会娇妻 终年不相见
  75.或人为谋利 因愚卖身讫 然利犹未得 空随业风去

  为什么我们贪爱异性很难「得遂所愿」呢?
  除非我们生长在富裕的家庭,不然长大以后都要为赚钱、存钱而忙碌、难得一天休息,我们为家庭经济责任而经年累月工作。所以不知不觉地就空过韶华,比较有能力的人虽然因此有了钱财和空闲的时间。但体力已大不如前,因此即使美色当前也无济于事。
  而那些广大的劳工大众呢?白天劳筋骨、晚间作尸卧,为糊囗而忙碌度日的人如何「销魂获至乐」呢?
  有些人经商贸易、往来于道途之上,夫妻之间聚少离多;有些人贩儿卖女以维持生计,得到些微钱财却徒积恶业...因此想要追求配偶的圆满相随是很难随心所欲的。
  年少时没有能力赚钱,长大以后凭什么享受鸳鸯之乐呢?为了存钱而干活,不知不觉已经上了年纪,那么衰朽的老翁还要色欲做什么呢?有些多欲的苦力,白天繁重的工作耗尽了体能,以至于夜晚回到家中早已散尽气力,身体一躺下来就动也不动像个死尸一样。
  有些人为了生活经商贸易、窃盗或征战他方...等等,他们必须经历长途跋涉备尝艰辛地远离故乡到外地去,虽然他们也渴望和家人、娇妻等亲友团聚。但遗憾的是,他们一年到头也难得和亲友见上一面。也有人为了追求微薄的利益及快乐,而糊里糊涂地卖掉自己的身体。
  但是,常常在所贪求的利益及快乐还未到手的时候,就被业风吹到人事不熟充满苦恼与不安的地方。

  (1b)别说观身不净 --> 思贪得不偿失
  (ii) 别明 -- 利少害多
  76.或人自售身 任随他指使 妻妾纵临产 荒郊树下生
  77.欲欺凡夫谓 求活谋生故 虑丧赴疆场 为利成佣奴
  78.为欲或丧身 或竖利戈尖 或遭短矛刺 乃至火焚烧


  贪欲「利少害多」的原因是什么呢?
  古印度的习俗,佣人的小孩不能在东主的家里出生。所以女佣在临盆前必须到外面找地方生产,而且丈夫为了赚钱也没办法在旁边照顾,很可怜!
  而现在的年轻人也是一样,为了一时的贪欲偷尝禁果,其结果也使得他们的下半辈子痛苦不堪,甚至连累亲友。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所贪着色、声、香、味、触的觉受是痛苦的来源!」
  很多人问我;「我们要如何避免痛苦?」
  其实最简单的方法是「你不要贪嘛!」
  不要贪就没有痛苦!这是非常正确的道理,譬如:我们想要某某东西却得不到,所以我们就会想尽办法去追求、去冒险、去烦恼...但假如我们放弃对它的欲求,那么我们怎么会为得不到而伤心呢?
  假如:我们为了追求某个异性而花尽心思却得不到的话,那么我们就松手啊,这样我们怎么会有烦恼呢?如果我们为了要盖一大楝豪宅而烦恼的话,那么我们就不要盖啊!不要盖就没有痛苦了!

  * 不要说是我们人类啦!你们看:飞蛾为什么会扑火呢?这是飞蛾的眼根对色觉的贪欲所得的果报!
  * 为什么有些猎人可以用音声引诱动物前来而乘机杀了它们呢?这是爱好音声者耳朵对声音贪欲的下场!
  * 有些植物以味道引诱昆虫靠近而捕食它们,这是昆虫的鼻子对香觉贪欲的结果!
  * 鱼儿贪求饵上的味而上勾,这是舌根追求味觉的苦恼!
  * 老象怕热而溺泥,它缘起于身体贪求触觉的清凉享受,所以我们身体对五妙欲的贪求给我们带来众多的痛苦!
  * 有些人卖身为人奴仆而失去自由之身,他完全要听任雇主的差遣使用,即使妻子临产分娩时也不能在旁边照顾,任随自己的孩子在荒郊野外或树下出生、有些被欲望蒙蔽双眼的人说:「为了生存,我必须设法养家活囗」。因此,他们虽然害怕死亡,但还是披上战袍从军打仗去了。
  * 另外有些人则为了蝇头小利而甘心为人的奴隶、还有些人贪欲未遂就被杀身亡、或有些人则犯罪受到严重的刑罚,被人从肛门贯穿到头顶竖立在利戈尖上、更有些人心被人用短矛刺杀、甚至有些人被放火活活烧死。

  (1b)别说观身不净 --> 思贪得不偿失
  (ii) 别明 -- 负暇满障解脱
  79.历尽聚守苦 方知财多祸 贪金涣散人 脱苦遥无期
  80.贪欲生众苦 害多福利少 如彼拖车牲 唯得数囗草
  81.彼利极微薄 虽畜不难得 为彼勤苦众 竟毁暇满身
  82.诸欲终坏灭 贪彼易堕狱 为此瞬息乐 须久历艰困


  「钱财」为我们带来了哪些过患呢?
  这里说的观念和我们平常的概念正好颠倒。
  * 我们一般凡夫都觉得「钱财」是快乐的根源。
  * 但修行者清楚了解「钱财的过患」。因此都以「欲小知足」的方式苦修。
  * 可是,时代不同了,不要说是世间法没有钱样样行不通,以现在的角度来看,似乎「没有钱也很难修行的样子」。
  * 「钱」成为一切的圆心,大家一起围着它转。
  * 但这是世间变化的过程,我们阻挡不了。

  贡巴仁波切在《入行论》解释中说到:「当高高在上的法师和经营贸易的商人一样都在为钱而忙碌时,我们当然就没有时间闻思佛法了」。
  当地球为钱而转动时、当佛法以推广为主时,我们当然没有时间探讨「经」「律」「论」,我们当然没有时间修行戒、定、慧。因为我们琐事缠身啊!怎么可能有时间去闻思佛法呢?
  你们不要以为经、律、论是那么容易明白的!除非你有天生的智慧,不然就算你花二十年、三十年的时间精进不懈,也不一定会有所得。因为它是很深奥的,如果我们生活的重心为钱财所转动,那么如何能有时间闻思修行呢?
  我们没有时间闻思修行,那么我们如何解脱呢?所以钱财是我们解脱的障碍!钱财给我们带来痛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以后可以慢慢仔细去探讨、去了解,现在我们都认为「没有钱才苦啊!有钱怎么会苦呢?」
  跟这里的观念刚好颠倒,要你们一下子接受也不是那么容易;在西藏有一个民间故事:
  有一个很有钱的人,他有很多、很多的帐篷,有很多的生意、财产要管理,所以他每天都很烦。而他隔壁住着一对贫穷的夫妻,以卖豆腐为生,可是,他们却每天唱歌、跳舞,逍遥的过日子。富翁对这件事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我这么有钱却不快乐?为什么他们那么穷却这样开心?」有一天,他请教他的员工「这是为什么呢?」这位员工回答他说:「这不用想那么多啦!你把一些银子丢到他们家去,就马上知道结果了」。于是,富翁乘着夜晚天黑把五、六十两银子丢到豆腐店里,结果,这对穷夫妻对天降下来的财产高兴得快疯掉。可是,从此之后夫妻俩为了要把这些银子藏在哪里、要如何使用它而烦恼。他们的脸上再也没有往日的笑容。他们再也不唱歌跳舞了。最后,这位富翁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让他痛苦、让他不快乐的就是这些钱财」。事实的确如此!
  如果有空的话,你们可以到西藏内地去看看,那些地方虽然经济比较不好,但同样住着很多快乐的人。所以我常常说:「因果分配是非常公平的!我们虽然物质比较富裕,但精神的痛苦就非常多。而那些贫穷地区的人呢?他们物质缺乏,但精神快乐」。这是难免的!
  除非你对物质不执着,外在有物质的享受,内在有真实的智慧,那么你真是有福报的人。开悟的人并不一定要高僧,现代人见钱眼开,大家都认为利养丰足的人才是高僧。然而是不是这样呢?
  我上次讲过「欲少知足是圣族」,它的内含是:
  1.如果某人为了挣取钱财而努力,那么他就不是圣者之流
  2.如果一个人没有办法远离欲界的话,那么他如何达到色界的境界呢?换句话说,这个人无法达到禅定;而无法达到色界的禅定,那么「空性」就无法了解,因此这个人就无法解脱。
  3.如果一个人对欲界的欲望没有远离的话,那么他就会被欲望、果报控制,无止尽地生在欲界里面。

  以上三个现象是财钱的过患。当然,我们用大乘教法来看,大乘是以利他为主,虽然你接受一千万、二千万的供养,但,这不是你刻意去挣取的,所以你并不执着它。有一天你失去它时,你也不会因此而伤心,你取得它时没有伤害到任何人。你以这个善巧帮助他人累积福报,那么,这样就没有关系,这个大家要知道!
  吃尽「赚、存、保护和丧失」钱财的苦头之后,这时才能深深体会到「钱财是无边祸害的根源」。这些为贪财好色而耗尽心力的人,永远没有机会解脱三有的痛苦。贪欲的人一定会尝到前面所讲的这些苦头的。
  「贪欲」的祸害众多而福利却极少,追求它根本得不偿失。就好像:为人拉车的牲囗,顶多也只能得到几囗充饥的茅草而已。其实像「养家活囗」这么渺小的利益,就连低等的畜生类也能办到。但是,短视的人们竟然为了这个原因而奔波受苦,白白糟蹋了难得的暇满人身,五妙欲所带来的短暂欢乐,到头来终将坏灭成空。但是耽着它却很容易使人堕入地狱等恶趣,为了贪着这像昙花一现的快乐,就必须长期忍受精疲力竭的痛苦。
  古时候以牲囗拉车,有时候,牲囗为了贪食路边的几囗青草而被它所拉的车子撞伤。同样地,我们人类为了养家活囗的任务,白白糟蹋了难得的暇满人身。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看似富裕繁荣,但,有很多年轻人却不敢结婚、生小孩,为什么呢?因为怕养不起小孩,你们仔细想想:我们生为一个人都怕养不起小孩,这是我们变富裕了吗?
  我们认为我们越来越有钱、物质享受越来越优渥。但其实是越来越贫乏!因为我们养家活囗的能力越来越单薄了。现在,外在的物质数量越来越多,但,它们没有能力满足我们的欲望,这就是五浊恶世里面「时间的浊世」。意思是钱财满足人心的能力退化。
  「坏苦」和「行苦」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所以我们常常说「生者必死、聚者必散、高者必堕」。如果能持有这样的观念,我们就比较能减少一些烦恼,如果我们执着生者长寿、亲友长聚、富贵长存...那么我们就免不了遭受痛苦,因为这些都是会变化消失的。只是时间早晚的差别而已,我们常常思惟这个道理就不会为保有和失去而烦恼。

  如果我们只是囗头上讲讲,
  心理却没有真实地接受。
  那么,当要面对失去这些执爱时,
  当然就会痛苦。
  我们世间人常常为了短暂的快乐
  而付出痛苦的代价。

  譬如:我们为了在比赛中勇夺冠军必须经过长久的痛苦集训,可是,即使我们夺冠了,所得的掌声与快乐却只有几个小时或几天而已。接着下来,我们就要接受是否能继续保有它的痛苦了。我们要接受各方的挑战,
  甚至失去它的痛苦。

  83.彼困千万分 便足成佛道 欲者较菩萨 苦多无菩提

  (1b)别说观身不净 --> 结摄五欲过患
  84.思惟地狱苦 始知诸欲患 非毒兵器火 险敌所能拟

  我们一世又一世从小每天努力的读书、工作、赚钱,我们为了短暂的世俗快乐而劳心劳力。然而,我们只要用忍受这些困苦的千万分之一的心力来修行,就足以成就无上佛道了。贪欲者和修菩提行的菩萨比起来,贪欲者虽然吃苦无穷,但却得不到亲证菩提的福份。如果我们仔细想过地狱等恶趣的痛苦,就会知道五妙欲带给众生的伤害有多严重。它不是一般兵器、毒药、火灾、悬崖险地和各种仇敌的损害所能比拟的。因为它们只能伤害我们今生的生命而已,它们没办法使我们堕入三恶道。而五妙欲的过患呢?今生我们是它的奴隶,来生它却是我们趋向三恶趣的向导。


  (2)劝乐阿兰若
  85.1故当厌诸欲 欣乐阿兰若
  85.2离诤无烦恼 寂静山林中
  86.皎洁明月光 清凉似檀香 倾泄平石上 如宫意生欢

  林风无声息 徐徐默吹送 有福瑜伽士 踱步思利他
  87.空舍岩洞树 随时任意住 尽舍护持苦 无忌恣意行
  88.离贪自在行 谁亦不相干 王侯亦难享 知足闲居欢


  所有痛苦的来源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 有众生的地方就有贪、嗔、痴存在。
  * 而贪、嗔、痴是我们烦恼的根源。
  * 所以有人的地方就有痛苦和烦恼。
  * 而在「阿兰若」没有人群的吵杂,所以不易产生烦恼而利于修行。当然,如果你有定力的话、如果你能不受外界五欲的影向,当然你也可以在市井中修行啦!
  * 但是,初学者容易受外界影向,到寂静处修行是最好的选择。
  * 在印度,夏天非常炎热,墙壁温温的、水也是温温的...几乎找不到一个清凉的遮处。
  古时候的印度国王都用檀香木来盖夏宫,所以用「皎洁明月光、清凉似檀香...」来形容环境的舒适。在台湾要找一处无主的空屋是很困难的,但在西藏,如果你是为了修行的话,我相信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他的房子借给你住,注意喔!是借给你住,不是捐给你,如果是捐给你的话,那么你就变成那房子的主人了,你就有保存、守护的烦恼。但问题是我们有没有能力过这样的生活啦!我们都喜欢热闹、我们都希望有自己的房子,我们没有能力去适应离群索居、没有自属之物的生活。
  其实,修行住的房子只要借就好了,没有取得、保存、守护和失去的烦恼,这样才可以无拘无束专心的修行。以前,噶当派的大师们及巴祝仁波切、乔美仁波切、密勒日巴尊者、吉美林巴大师、龙钦巴大师...都对寂静处的修行者赞叹不已。可是,我们现在都以为独处寂静处是自私自利的行为,我们都认为往市井弘法才是对的,没错啦!弘法广度众生是利他的行为,问题是「你真的有能力利益众生吗?」
  在我们还没有达到「空性」的境界之前,我们难免有自私的污染,这时候你再怎么想慈悲别人,你利益别人都是很有限的。都有自私的成份存在。
  阿底峡尊者曾说:
  如今五浊之恶世,非为摄受眷仆时,
  乃为依止静处时;非为调化弟子时,
  乃为调伏自心时;非为到处游逛时,
  乃为安住一处时。

  现在我们往寂静处实修的人越来越少,在闹市中弘法的人却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吗?我完全不以为然,当然,我们也是无法安住在寂静处修行才会南北到处跑。可是,到处讲解佛法要比没有探究佛法好多了。你们不要以为乐住「阿兰若」是很简单的事,这是很不容易的!只要管自己吃饱就好了,什么事都不用你操心。可是我们「人」天生就是爱管闲事、喜欢凑热闹、静不下来。
  所以我们就会表扬自己所做的优点、遮蔽自己的缺点,寻求别人的认同和支持,其实这是世间法的味道。假如我们不是学佛的话,那是另外一件事;但是如果我们真心想要学习佛法的话,那么我们就要学习以前的高僧大德是怎样子修的。
  以前高僧们说:
  宁静处的修行是最困难的,
  也是最有智慧的人才能这样子做。
  我们现在都不知道到哪里去寻求高僧,因为高僧都住在偏远的宁静处。远离钱财、亲友、名利的束缚,自由自在地修行,他们不用烦恼「今天有哪个官员要来?要如何应对?」「今天有哪个功德主要来?要让他做什么?」...等等之类的杂事。没有人可以干扰到他们,这样清净的生活。即使是高如人间国王、天中帝释也很难体会知足的山居乐趣。
  经中说:财宝之中最珍贵的是知足!
  所以你们不要以为企业家是最富有的,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知足者」,不满足的企业家反而是饿鬼道的众生。在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我们探讨入行论似乎非常地不合常理。从表面上看《入行论》和这个社会处处充满着矛盾和冲突。但如果大家有心想要学习佛法的话,我就应该让大家明白佛法的真面目。至于大家「做得到」或「做不到」是另外一件事情。不然我们大家会久而久之都忽略掉佛法真正的修行方式。
  有人说:「堪布,你也做不到啊!你也是在城市里东跑西跑的」,没有错啦!我也是做不到啦!但我希望你们能了解真正的修行方式是怎样的,我也很希望我自己能有一个在宁静处修行的时候,能够将我一生所学习、所探讨的佛法,维持熟悉点。这样子才没有浪费我自己这个暇满的人身,当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暇满人身利益自己时,当然自自然然就可以利益别人。因此,初学的修行者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尤其应该厌离五欲,向往寂静处的修行生活。

  在「阿兰若」没有争吵、不易产生烦恼,
  而且寂静无人的山林中,
  皎洁的明月光清凉得犹如檀香一般,
  轻柔地泄落在宽阔平坦的岩石上。
  禅修的岩窟虽然空徒四壁,却让我们虚绝尘想。
  静坐其间犹如身处王宫,令人感到畅快无比。
  这时,寂静无声的林间微风徐徐吹来,
  捎来了一身的舒适和轻松。
  在这里,有福德的瑜伽行者为了利他,轻踱细步。
  静静地思惟菩提心及空性等法义。
  无人的空屋、岩洞和荫凉的大树底下,
  随时随地都可以让我们任意安住。
  既然已经免除了储存和守护财物的牵累与痛苦,
  那么就可以无拘无束专心一志地修行了,
  像这样舍离一切贪着自由自在的修行,
  无论是谁都无法干扰到我,就算是人间的王侯和天上的帝释,
  也难享有这种知足的山居修行之乐。

  这里和前面二十五颂处所讲「阿兰若的功德」是不是重复了?没有啦!前面所讲阿兰若的功德是为了要「使人兴起羡慕阿兰若之意,而想要去那里修行」,这里所讲解的是「人已经住在阿兰若的那种欣喜状况」,所以没有重复。

{返回 久美多杰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菩萨行》讲解 第八品 静虑(续三)
下一篇:《入菩萨行》讲解 第八品 静虑(续一)
 西藏生死学《六中有自解脱导引》01序
 《入菩萨行》讲解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入菩萨行》讲解 第八品 静虑(续一)
 《入菩萨行》讲解 第二品 忏悔罪业
 《入菩萨行》讲解 第十品 回向
 《入菩萨行》讲解 第七品 精进(续一)
 《入菩萨行》讲解 第七品 精进
 《入菩萨行》讲解 第五品 护正知(续二)
 佛子行三十七颂 第一讲
 西藏生死学《六中有自解脱导引》12处生中阴06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智慧与爱[栏目:静思法语·释证严]
 坐的时间很多,每一坐开始就会打瞌睡...[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十四届:在开营式上的讲话(明海法师)[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藏区多元文化与宗教信仰[栏目:尕藏加教授文集]
 佛说大孔雀咒王经卷下[栏目:经文]
 念佛人在临终往生时,几天不吃东西,突然又要吃。请问是否该给他吃?[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噪音[栏目:和自己竞赛·迷悟之间]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二 (14)[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格鲁派传承的殊胜(慈祥法师)[栏目:格鲁]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七十七[栏目: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