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菩萨行》讲解 第九品 智慧(续九)
 
{返回 久美多杰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08
   三、劝修空性利自他 (一)悟空能净自心田
   151.故于诸空法 何有得与失 谁人恭敬我 谁复轻蔑我
   152.苦乐由何生 何足忧与喜 若于性中觅 孰为爱所爱
   153.细究此世人 谁将辞此世 孰生孰当生 孰为亲与友
   154.1何不齐受持 一切似虚空


   这部份是研讨「世间八法」:在一切「自性皆空」的诸法上,有什么东西可以真实地「得到」和「失去」呢?

   * 有谁真实地恭敬我呢?
   * 还是有谁真实地轻视侮辱我?
   * 「苦乐」是从哪里产生的呢?
   * 到底有什么事物值得高兴或哀愁?
   * 如果在诸法的真实性中寻求,谁是贪爱者?
   * 所贪爱的又是什么呢?
   * 如果我们细加探究,这些活生生的世人,谁将在这世界上真实地死亡呢?将出生的和已出生的到底又是谁?
   * 到底什么是真实的亲戚和朋友呢?
   * 既然一切诸法都像虚空一般空洞虚寂,那么何不和我一同受持这究竟的空性见呢?

   当你了解空性时,对世间八法的追求就会自自然然地消失!因为这些都是假的,苦、乐是从哪里来的呢?没有一个「极端的苦或乐」存在,我们的高兴和理解空性者的高兴是不一样的。我们的高兴渗杂着许多贪欲的成份,而理解空性者的快乐则是充满空性慧见的快乐!
   我们执着我们的快乐、一刻都不想失去它。
   因此它反而变成我们痛苦的因,
   你们要仔细地观察啊!
   在我认识的人群中,能够不执着世间八法者--> 微乎其微。大家都想着如何提高自己的身份、如何扩大自己的财势,假如我是一位上班族,那么我的心里就估算着「我什么时候会升课长、什么时候可以当经理、总经理...」。而一位从政者的话,心里就想着:「我如何才能成为乡长、县长」,然后拉拢亲信、集聚人脉想着更上一层楼的事情。
   即使自认为是「修行者」或「高僧们」,现在也是越来越世俗化了。假如我是个喇嘛,就想成为堪布,然后想尽办法要当仁波切、大法王、提高自己的声誉、集聚眷属。于是法王们拚命地认证自己传承下的转世仁波切,以增加自己的人脉。
   犹如:世俗社会一样地竞争!老实讲,我实在不应该老是去掘这些疮疤。但身为你们的老师,我就有义务告诉你们事实的真相。现在这种情况很多!你们不用烦恼「将来还会不会有转世活佛?」活佛会越来越多啦!更离谱的,现在的活佛还住世,竟然就又有小活佛诞生了,那么就有人抗议说「这个活佛还没有往生哪!」
   认证者就回答:「没问题,他是身、囗、意其中之一再转世的!」照这个说法,那么身、囗、意如果不够用,还有功德和事业身可以转世哪!随着众生的需求活佛会越来越多!大家要知道:

   * 从法尔上来讲,我们的本性都是一样的。
   * 「轮回」就像「大海涌」出的一个浪头而已。
   * 那么这次「轮回」涌出的浪和「下一个轮回所涌出的浪」是不是同一撮水呢?
   * 不一定!因此转世的高僧并不一定是他前一世的翻铸。
   * 但多多少少有一点因缘,要不然前一世高僧的名字怎么会用在他的身上呢?
   * 可是如果转世活佛真是前世高僧的翻版的话,那他的修行应该越来越好才对!我们嘉荣的喇嘛说:「怎么越修行越退步呢?」
   * 所以我们就自我解嘲说:「这是我们业力不净啦!所以才会一直看到对方的缺点。」
   * 然而,这个说法一样会出现下面的矛盾:「那么一个杀生者是不是也可以被认证为转世活佛呢?」
   * 杀生也只是我们业力不净所见到的面向而已!

   哈,不是!转世认证是时代因素使然,这是为了维持传承所做出来的权宜办法。所以大家不要见到所谓的活佛就一味不究理地崇拜,在事情还未弄清楚前,还是平淡一点比较好。我们都是人,一样都有贪、嗔、痴等等负面的情绪,因此值得我们尊敬的人是心思非常单纯的人。
   当然,最值得尊敬的是智慧和慈悲兼备的人,但,智慧是很难获得的,所以善良的人还是很值得我们尊敬的。
   为什么高僧们不怕死亡呢?因为他们知道没有真实的出生和死亡,而我们认为生和死都是真真实实地存在着。所以我们才会非常地怕死,要知道:「无生则无灭!」
   既然没有人是真实的出生,当然就没有人真实地死亡,既然生、死皆空,当然这世间就没有真实的冤家和亲朋,一切法皆空洞虚假,无有真实。
   从前嘎达亚那尊者去化缘,看到一个施主怀抱着儿子、津津有味地吃着鱼肉,并且用石头打正在啃食骨头的母狗,尊者以神通力观察知道:
   * 那位施主正在吃的那条「鱼」是他「父亲」的转世。
   * 而被打的「母狗」则是他往生的「母亲」。
   * 前世的「冤家」转生做他「儿子」让他抱在怀里。

   于是尊者说:
   囗食父肉打其母,怀抱杀己之怨仇,
   妻子啃食丈夫骨,轮回之法诚稀有。

   * 世事无常!前世和今世的变化这么大。但,如果你仔细地观察的话,你也会发现:「即使今世之中也是如此」。亲如手足的兄弟,为了微薄的家产而反目成仇之事时有所闻,我们从小疼爱有加的小孩,长大之后,却成为打父杀母的冤家也大有人在。
   * 而一辈子吵闹争斗的邻居,几十年后成为儿女亲家,而密切地往来者,更不乏其人。或许,今天的敌人成为他日助我成就的因素也说不定,这世间充满着变数。所以我们要如何确定「谁是我真实的亲人?谁是我永远的敌人呢?」
   * 大家都希望别人能尊重自己,可是我却很害怕别人太重视我,他越重视我,对我的期望就越高。万一那天我不能如他所愿,那不是很糟糕吗?会不会因此而产生嗔恨呢?

   大家平淡一点、只要不要伤害就好了;我们都对自己的小孩非常好,可是偶尔你们也要反观一下:「到底我是对他好呢?还是对我自己好?你对他好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是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呢?」
   请你仔细想想:「自己的行为是否真正地在利益他人呢?」
   孩子没考一百分,可是大家都很快乐,那也很好!如果孩子每次都考一百分。可是一家人却很辛苦、孩子也很不快乐,那么这个一百分的意义在那里呢?大家要深思!高僧们没有贪爱亲人、嗔恨仇敌等等粗重的情绪,然而我们世人都热爱亲人、努力调伏仇敌。我们希望我的家族越来越大,我的团体、我的国家越来越兴旺。因此在恶斗中虚耗一生。
   当我们了解空性时就没有分别心,我们就不会去执着这些虚假的冤家亲朋。就如同旁观电视萤幕上的分分合合,丝毫不会牵动这些粗重的情绪一样,能够心处寂静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所以寂天菩萨说:
   「为什么不跟我一样修习空性呢?」
   现在我们佛教界推行菩萨道,推行得非常好。但,对空性的修行已经渐趋没落了,我真的不知道这种现象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我们努力地行善固然是件好事,可是你对于佛法的概念模糊的话,那么你如何使自己得到究竟的利益呢?当你无法利益自己时,你如何利益别人呢?
   当你对佛法无法明彻地了解时,那么你努力推广的也只是自己的意念而已,利益别人是很有限的。古时候的修行者们只会忧虑自己没有因缘修习佛法,而不会忧虑自己无力推广佛法。
   如果修行者必须为推广佛法而烦恼的话,那么娑婆教主释迦牟尼佛的烦恼还了得吗?那么闻声救苦的观世音菩萨是不是每天都有理不完的烦恼呢?他们时时刻刻都要为六道众生的苦痛而烦恼,这样的思想合理吗?所以修行者们利益众生应该是任运自在的、凡事顺其自然不会执着。
   寂天菩萨在「那兰陀佛学院」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以外,什么事也不做,别人不了解、以为他懒惰。想要把他赶走,其实他已经证悟空性了,所以当然可以很轻松地过日子!可是,这样的修行不是我们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以前我们在西藏时,法本是非常稀少的,可是现在却变成很多了,有一个基金会印了好多四大教派的法本免费供大众取阅,不可否认,印经书是件非常有功德的事,但是你们不要误认为「那是究竟!」!一般人都认为「修行者什么都不做是自私自利的行为!」其实,这个观念是错误的!你们仔细想想:
   既然外在一切皆是虚妄,那么还有什么事情值得你做呢?
   一直以来,我都很羡慕「现驻嘉荣佛学院」的显潘(阿根)堪布,他真的修行很好。是我们修行的典范!怎么说呢?他对佛法的闻思与实修非常地精进,为人非常地谦虚、很随和。他非常地满足于目前的状态、一点儿也没有扩大自己的野心。
   他跟我说:减少扩大自己的想法,就可以过得很快乐!
   各位要知道:「妄想扩大自我,是我们不快乐的主因!」你不要一直想把自己弄大,如果你的能力够的话,即使你自视甚小,大家还是会尊重你。要不然,即便大家都尊你为「大」,你也不会大到哪里去。你还是那个小不点儿,表面上的大小、高低都无法改变事实。
   各位要学习满足自己的现况!
   有些西藏的上师说:「了解佛法大圆满的密诀,才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事!」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它是不可言喻的,无法和别人分享,所以它才是我们可以独占的财产。
   索甲仁波切说:今生给自己最大的礼物是禅修!
   这里的禅修是指「对空性的禅修」而非一般的静修。佛法最高境界的禅修是我们今生能够给自己的最大礼物!
   要不然我们一辈子辛苦的积聚,到头来还是空,那些丰厚的钱财名闻只能利益短暂的今生而已,来世呢?万般带不走,徒留业随身!我们要是能了解佛法的究竟的话,那么我们就不只能利益今生,尽未来世我们都将受到这个法益的滋润,所以说:「悟空能净自心田!」

   (二)悟空能兴无缘悲 1、从轮回过患开示大悲所缘
   阿底峡尊者 曾经说过:「了解空性就会产生慈悲心!」为什么呢?因为空性具备慈悲的精华,空性和慈悲如同水和湿一样,是分不开的、无二无别!所以我们说:「空悲无二」。
   然而我们要了解空性之前,首先要了解轮回的过患,轮回有什么过患呢?最先我们要了解今生的过患,如果我们不了解今生的过患,那么我们如何会产生慈悲心和出离心呢?
   只有看到轮回真实面目的人,
   才能产生真正的慈悲心和出离心,
   要不然你怎样做都是虚假的!
   理由很简单:假如你不认为那些高官富豪有什么可怜的话,你会同情他们的困境吗?你会厌离这样的生活吗?不会,而且可能还羡慕不已!

   (1)现生过患
   154.2世人欲求乐 然由争爱因 频生烦乱喜
   155.勤求生忧苦 互争相杀戮 造罪艰困活


   (2)后世过患
   156.虽数至善趣 频享众欢乐 死已堕恶趣 久历难忍苦
   157.三有多险地 于此易迷真 迷悟复相违 生时尽迷真
   158.将历难忍苦 无边如大海 苦海善力微 寿命亦短促


   虽然人们都想在今生获得快乐,但由于不断地争斗怨敌和热爱亲友,却频频产生了极端烦、乱和欢喜的情绪,愚昧使人们盲目地追求导致忧苦的事物。并因此而与他人争论、互相砍杀戮刺,活得这么辛苦却换来一身的罪业。
   什么是极端烦、乱和欢喜的情绪呢?
   当你有能力消灭别人、打倒别人时,你就非常的高兴。当你和你的亲友被伤害、被打击时,你就非常的嗔怒和痛苦。这就是极端的情绪。
   我们为追求现世的快乐,和别人勾心斗角,让自己身处到处充满动机的世界。所以我们必须处处设防,谨防上当。当我们赞叹某人或诋毁某人时,都隐含推销自己的意念、寻求支持的动机。人文越来越发达,却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家彼此缠斗热此不疲。丝毫不感觉自己深陷困境之中,可是我们得到什么呢?
   一身罪业!我们的嫉妒、傲慢、嗔恨都由此中产生,它让我们今世生活在孤寂、烦躁、忙碌充满压力的痛苦世界,然而「来生」呢?
   虽然因往昔的福德,而屡次投生在人天善趣,而且又在善道中频频享受欢乐,但死后仍难免感受恶报而长久经历难以忍受的痛苦。总之,三界中充满了堕落的危险,而且置身其中,被无明所蒙蔽很难了解诸法的真实性(空性)。再说,「悟真解脱」的反面就是「执实而轮回」,而我有生之年又难以究明诸法的真实性,所以我将经历的痛苦一定无法譬喻。
   就像大海一样无有边际,在三界的苦海里,我修善的能力一定很弱。在那儿,我的寿命也一定很短促。
   为什么我们对空性的法义没有兴趣呢?
   因为前世未结下这个因缘,以前老上师为我们讲解《入中论》时,跟我们说过很多遍:『他小时跟在老喇嘛们身边玩耍时,听到「吾玛」这句话时-眼泪直流、心生欢喜,他想「怎么有一个牛奶的法,这么好?」』
   藏语「吾玛」是中观、「欧玛」是牛奶,音很类似,小孩子虽然不懂什么是「吾玛」,但他一听到就心生欢喜,为什么会这样呢?前世因缘啦!而我们正好相反。我们喜欢八卦而对「空」没有兴趣,这就是根器不足啦!我们一般不会相信「空」可以对治烦恼,我们比较相信「这个咒语」很有效、很有加持力等等。
   前几天,台中有位居士因为儿子生重病,很烦恼,所以他到一个汉人主持的密宗坛城去请法,那个住持告诉他:「没问题,我有办法,事业不好就念**咒语,身体不好就念**咒语」。结果并不如预期,这样的做法大家都喜欢,因为它很简单。可是,各位不要轻易地就相信了,其实,这种效果是很有限的!
   一切有为法都只是暂时性的作用而已,就好像我们胃痛吃的止痛药,那只是具用暂时的麻醉作用。它无法去除我们的病根,而「空性」对治烦恼的能力是绝对的。问题是我们有没有能力用得上!根器不足才会对「法」恐惧,我们说「恐惧」并不是指像看到「妖魔神鬼」感到害怕的那种恐惧。而是指对「法」没兴趣、没信心!
   念阿弥陀佛很简单,我们就信、就认真念、很高兴地念,然而「空」是什么?明白「空」完全无法跟别人炫耀,了解它干嘛呢?没有兴趣、不了解,这就是对「法」的恐惧!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我们一直以来都是为了别人而活!」
   当这个「法」对外境产生不了扩张的作用时,我们就没有兴趣。当它无法成为我们炫耀的工具时,我们不会对它心生欢喜。了解空性只是自己明白而已,没有一点点扩充自我的价值。所以大家都忽略这样的妙法。很多人喜欢学习打手印,而那些会打手印的人也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这真是愚痴的人!你想:「会打手印有什么了不起呢?那些舞者们都很会打哪!」要知道:「佛法的重点是内心的境界!」
   我们如果想学习佛法的精华,那么探讨「中观」是必要的,「中观」四百颂中说:
   「虽然今世无法涅槃,但来世一定会成就!」在释迦牟尼佛的时代,有些人坐下听法时是凡夫,可是当他要离开坐垫时,已成圣者!为什么会成就如此迅速呢?他的前世曾经探讨过「中观」啦!
   所以我常常说:「了不了解佛法,要看你对法尔的部份了解多少?」而不是常常挂在嘴上说:「这是因缘啦!」了解佛法并不是具有神通、做大礼拜、供养、布施、仪轨的精通等等,对佛法要义的明白才是真正了解佛法。所以不是你很聪明、你学问很好,就可以了解佛法的,了解佛法一定要有前世的因!
   因此我常说:「虽然我们有为数众多的喇嘛,但真正精通中观部份的人却不多,我对佛法并不是非常地精通。在这里我也只是尽我的能力来跟各位讲解而已。」
   有些佛学院培育出来的喇嘛有几千人,但,能够精通佛法的人却屈指可数。这真的要具有前世因缘才可能有如此成就。因此尽管我们现在听不懂,但请千万别轻易地放弃。
   瑜伽四百颂中说:
   假如你对空性产生一点点的犹豫,
   这个犹豫也会成为你解脱轮回的因!
   换句话说:尽管你的无明如天上的乌云那般厚,但你只要对「万物是否实有」产生些许的疑问,这个疑问自然会使你的无明变薄。所以对空性的闻思即使只有一点点也很有功德!「智慧品」一开始就说:
   「此前诸要目,佛为智慧说,故欲息苦者,当修空性慧!」也是同样的意思。
   我们沉沦在轮回之中的痛苦是无法言喻的,我们从小刻苦读书,长大后辛苦赚钱、娶妻生子、养家活囗、为儿女的课业烦心。儿女长大之后又为他们的家庭操劳,甚至有些人已经很富有了,可是他们每天还是为钱而烦恼,我告诉他们说:
   「你往下看就好了嘛!往下比你会比较快乐,如果你一直往上比的话,那么你永远都是穷人、痛苦!」
   然而,烦恼总是无边无尽、循环不已、至死方休,在这无边的烦恼苦海里,你一天能空出多少时间修行呢?除去吃饭、睡觉的时间之外,还要工作赚钱、交际应酬、做家事、督促小孩的课业.这样算下来,你还有多少空余的时间呢?
   我想,如果一天能有一个小时应该就很不错了。而我们的生命是这样地短促,你们仔细地想过没有:「到底我们一生当中能有多少时间修习善法呢?」所以高僧们虽然在偏僻的地方打坐,可是他眼见众生是这样混混噩噩的过日子。当然会对我们心生悲愍!那么,他为什么不出来为大众说法呢?大家无法接受!
   要众生接受就要造作、迎合众生的意向,可是如果必须这样做的话,他会感到很辛苦,为什么呢?因为他还未证悟!所以他无法任运自在,当他只是知道却未完全证悟时,他就无法随顺众生而不生烦恼,只有完全证悟的高僧才能随顺众生而没有痛苦。因此不了解「空」而要随顺众生、慈悲众生都难免渗杂些微世俗的味道,要知道,只有证悟空性才能产生真正的慈悲!


   (3)暇满难得
   159.汲汲为身命 强忍饥疲苦 昏眠受他害 伴愚行无义
   160.无义命速逝 观慧极难得 此生有何法 除灭散乱习
   161.今生魔亦勤 诱堕大恶趣 今生邪道多 难却正法疑
   162.暇满难再得 佛世难复值 惑流不易断 呜呼苦相续

   为了活命和健康而努力工作,我们必须忍受饥渴和疲乏的痛苦,又需睡眠以恢复疲劳。有时还会受人伤害,甚至还要陪伴愚友,去做些无聊的俗事,这样无意义的一生一下子就过去了。
   而观察空性真理的智慧,却很难获得,除了空慧以外,今生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断除「无始以来执实而生」的散乱习气呢?现世里,妖魔鬼怪正努力地诱使我们堕落非常可怕的恶趣,世间上也充斥着颠倒惑人的邪见,因此很难使人消除对空性正法的疑虑。
   有些人从早一直工作到晚没得休息,只为糊囗而已。为什么会这样呢?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到处都是竞争。为了得到些许的好处,我们有时必须彼此互相伤害。有时要和自己的意向相违去做些不喜欢的事,这些是从哪里来的呢?自找的啦!为了生存要那么辛苦,真可怜!
   我们常常听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这是可怜人的见解,要知道,凡事操之在己!如果你不是那么执着现实世界的实有、或者一直想要扩大自我,你怎么会不自在呢?心灵无止尽的饥渴,当然会使自己掉入无法自拔的万丈深渊,所以说这句「身不由己」的可怜人,永远无法得到快乐。每天都要看别人的脸色、观测别人的风向,很可怜!
   从前有些高僧完全不在乎别人的观感,但他却很有名。可是这种人现在越来越少了,尼泊尔的甲遮仁波切就是这样。他从来不去见哪一个大法王,所以这些大法王就会来拜访他。可是即使大法王来了他也不准备迎接的仪式,人家邀请的时候、他不去。人家没有请他时,他却突然出现。修法时,有时只穿条短裤就上法座,行为怪异突兀。
   他自己也说:「因为是我啦!所以大家才会认为这是大成就者的行为,如果换成其他的法师或法王的话,那就会成为大家的笑柄!」所以尽管这样作怪,其实他本身是非常清楚的,他非常自在。不听任何规仪的指挥,所以就一位悟空者而言,没有由己不由己的问题。就好像油随着水的波浪而流,可是永远不会混在一起!
   嘎玛仁波切曾经说过:「刚来台湾的最初一、两年,虽然物质比较丰富,但施主们不顺的时候,我们也跟着烦恼得很辛苦。后来才想开了,如果每天都这样子烦恼的话,那么大家就都别活了。」
   这里的「魔」是指一些「生前具有法力,却未具慈悲心」的人。

   * 由于他们的业力还不足于使他转生地狱。
   * 所以他们就留在人间伤害众生。
   * 在西藏,有一种叫「甲播」的魔。
   * 他在成为魔之前,是修行者,持咒、打坐,很厉害。
   * 但他缺乏空性和慈悲心,因为他前生的修持,使他的法力特别强大。所以当他为害修行者时,一般都很难对治。
   * 就好像:一个怀有绝世武功的坏人为害人间一样。
   * 有些教派在关于修护法方面一直争议不断,有些人认为这些具有法力的「护法」是妖魔,他们常常都会伤害修行者。
   * 有些佛学者年纪轻轻就往生了。而且死法很凄惨。
   * 所以这些魔,一般人是调伏不了的。
   * 他们前辈子一生都在修炼、法力强大。只因为他们没有调伏自己的心,所以才会为祸人间,因此你想用诵经、持咒、观修本尊的方法去调伏他们是无法成办的。
   * 这些他比你更内行,唯一能调伏他们的--> 只有慈悲!

   以前有一位高僧在某寂静处安住,一个魔从远方知道-这位高僧正在修法而向他飞来,高僧以他的神通力也知道「有一个魔扑向他而来」。于是修本尊法,当他修生起次第来观想本尊时,这个魔幻化成「阿弥陀佛」坐在他本尊的上面。修行者于是心生慈悲的想:「你这个魔真是可怜,我再怎样修本尊都无法调伏你,往昔以来你到底伤害多少众生?到底造了多少业?」由于这个原故,他顶上的阿弥陀佛就变成一只鸽子飞走了,调伏恶魔的力量,不是来自于修本尊法,而是心中涌现的慈悲心。
   魔力高强可以坐在本尊之上,只有慈悲心才能调伏一切众生!
   为什么说:「今生魔亦勤,诱堕大恶趣」呢?
   很多恶魔想要障碍人们成就正法,尤其是修行越高的人所遇的障碍就越大。例如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迦耶成道时,也遇到很多障碍,因为这些恶魔害怕佛陀成就之后无法对付他,他将来会利益很多人。所以障碍佛陀成就。
   在西藏,很多修行很好的修行者寿命都不是很长,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出现魔碍啦!然而,这些对高僧而言,他们不会觉得「这有什么损失!」他们本来对死亡就没有恐惧,但以众生来说:「这真是损失惨重!」
   这些妖魔如何诱使我们堕落恶趣呢?
   很多妖魔会在你的梦中,或定中幻化成上师、佛菩萨的形象,告诉你一些不如法的事情,譬如「你已经成就了」、「你已经远离障碍达到不二的境界!」倒黑为白、胡说一通。所以修行者不会注重感应,因为根本不清楚哪个底是妖魔还是佛菩萨?不知道、很难分别,所以唯一对治的办法就是不要去注重它!
   现实里,上师我们看得到、可以沟通,为什么不向他请教呢?为什么要去高兴梦中所见的幻影呢?愚痴!中国人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佛法兴盛的地方,魔法就很猖獗!大家对幻觉不要执着!我们对空性有疑虑是很正常的,因此请各位千万不要灰心、千万别放弃!
   「暇满的人身」很难失而复得,虽得人身也很难值遇佛陀出世,纵值佛化,要断除烦恼的浊流也很不容易,唉!痛苦就这样永远不断地跟随着可怜的众生。「暇满人身难得」在「菩提心利益」已经讲过了,这里不再复述,我们的生命就像秋天的天空一样,变化莫测。又如顺流而下的河水-一刻也不曾停息。
   如果你真的想脱离轮回的话,那么空性是唯一能对治我们的无明和散乱习气的教法,大家要勤修空性见才不会浪费暇满难得的人身。

   (4)缘生兴悲
   163.轮回虽极苦 痴故不自觉 众生溺苦流 呜呼堪悲愍
   164.如人数沭浴 复数入火中 如是虽极苦 犹自引为乐
   165.如是诸众生 度日若无死 今生遭弑杀 后世堕恶趣



   2、开示无缘大悲意相
   166.自集福德云 何时方能降 利生安乐雨 为众息苦火
   167.何时心无缘 诚敬集福德 于执有众生 开示空性理


   我们一般人都把「痛苦」当成「快乐」地守护,所以「轮回」虽然是如此地痛苦,但愚痴的众生却毫不自觉。对于那些沈沦在痛苦洪流中的众生,的确是应该对他们心生悲愍而志求无上菩提!
   我们要如何才能产生真正的慈悲心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痛苦,如果你对痛苦认识不清的话,那么你如何悲愍他人呢?譬如:你面对一位达官显贵,你根本不了解他的痛苦、你怎么慈悲他呢?你羡慕他都来不及,你看他多威风!要什么有什么、大家都那么尊敬他,可是高僧们却不这么想,整天忙着经营世间名利才是最可悲的。所以他会可怜这些人,而我们见假相以为真,如何才能真正见到众生的苦呢?
   如何才能平等地慈悲一切众生呢?
   你喜欢这样的世界,你怎么会想厌离这个世界呢?你不想离开这个世界当然就会执着在这儿,那么你如何脱离轮回呢?
   例如:有些外道人士为了追求解脱,竟然一再沐浴身体,又一再走入火堆之中,虽然他们处在极端的痛苦之中,但是仍然自豪地引以为荣,真是可悲!此外,还有些人悠哉游哉地过日子,彷佛就像根本没有老死一般,这些可怜的众生被死神处死之后,都将堕落恶趣遭受难忍的痛苦。
   外道一再沐浴身体,又一再走入火堆之中,以此为求解脱之道,这和我们一般人常常吃大餐,然后又怕太胖而减肥断食的情况很类似。或和佛教徒做大礼拜、或者一般人为游乐而长途旅行情况差不多-快乐和痛苦的情况循环地发生。
   你们现在一定在说:「旅游怎么会苦呢?」你们想想:搬着一大堆行李又是车又是船又是飞机,又热又渴,有时甚至还要挨饿,不辛苦吗?累毙了!还没去时想要去玩,去了又很烦,永远都是苦。
   正如第一品第28颂所说:「众生欲除苦,奈何苦更增」,所以高僧们不为外境吸引,就是这个原故。其实真的没有什么,事情本来就这样,没有什么可好奇的,今年我去了九寨沟。那里原本只是一个安静的河谷而已,现在人山人海好多人来旅游,他们走路坐车坐飞机,花了好几天的功夫才到那儿,做什么呢?看山、看水啦!如此而已,我觉得我们人真的是好可怜喔!笨啦!做生意的人当然会一直在那儿宣扬这里有多好、多好,这只是赚钱手段。其实,住在那儿的原住民他们才懒得看哪!
   无聊!为什么同样的事物看法会迥然不同呢?因为世间的事物没有一个真实的好或不好啦!有时候我们为了让那些热心的居士们高兴,我们就说:「我第一次」,其实对我而言:「没什么不同」,但,他们听到「我第一次」就特别高兴,因为我终于可以给你「第一次的感受」了!可是各位要知道:你在乎感受,感受却永远没完没了,这样你如何可以得到真正的快乐呢?
   大家要学习没有感受的快乐!」
   「没有感受」的「快乐」既不用花钱、又不用奔波劳顿,呆在家里就很快乐,这不是很好吗?你们也不要以为做大礼拜不苦喔!在西藏,很多人从家乡沿途一直做大礼拜一直拜到拉萨,一千多公里没有空过。这是要忍受很多痛苦的。但大家必须知道「这样的礼拜也不是究竟,最究竟的礼拜是安住在空性之中!」
   因做大礼拜而心生骄慢的人很多,所以大家要了解「做大礼拜也只是为了累积福德资粮,以便了解究竟真理的助缘而已!」有些众生勤奋地做些无意义地苦修、有些众生不见棺材不掉泪,根本不知无常随时随地随侍在侧。有些众生根本不相信因果轮回的道理,所以高僧们才会感叹道:「可悲!众生!」
   因此生起愍念众生的大慈悲心。
   寂天菩萨感叹道:「我要到什么时候才能从自己所修集的福德云中,飘降下广大无边的安乐甘霖,消除众生饱受三界苦火燃烧的折磨呢?我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心无所缘、意现明空,随缘虔敬地修集清净的福德资粮,并对心有所缘而受苦的芸芸众生,开示诸法缘生无自性的空性真理呢?」
   「自集福德云,何时方能降,利生安乐雨,为众息苦火」
   --> 是希望自己的福德能够庇荫众生得到暂时的歇息和安乐的祈祷。
   「何时心无缘,诚敬集福德,于执有众生,开示空性理」
   --> 是希望众生得到永恒的快乐,「心无所缘」是没有执着。
   「意现明空」是充满智慧的光明,而「意」本身则是空。为什么要为众生开示空性的道理呢?因为,只有证悟空性才能了脱生死、得到永恒的利益。
   《入菩萨行》「智慧品」到此结束!

   各位要知道「了解空性才能脱离轮回!」
   * 我们想要更进一步地了解佛法的话,「空性」是无可避免的课题。
   * 一般,我们依靠「虔诚心」可以得到暂时的安乐。
   * 但一旦遇到逆缘时,就有浓得化不开的心结。
   * 只有「了解空性」才能消除我们所有的疑惑!

   不管到任何地方,
   只有「心中的上师」才可以永恒地伴随我们。
   这个「心中的上师」就是--> 智慧,
   其余不论是任何事物,都是因缘聚合而成,
   都将崩灭、离散。
   有人说:「上师,我要一直跟随你学习!」可是大家要知道:

   * 我们这个肉体是「业力因缘」形成的,它会衰老、消失,如何才能和上师不分开呢?
   * 学习上师的智慧!当你了解空性时、当上师的智慧和你的智慧无二无别时,你就不用一天到晚黏在上师身边、或者担心上师会离开你。
   * 因为你的智慧和上师的智慧是一样的。
   * 假如 释迦牟尼佛到我们这个地方来,你也无需一定要见到他。
   * 因为只有了解空性才能和释尊无二无别地在一起。
   * 你现在去见他,也只是见到他的肉体而已。对你产生的利益实在很有限。
   * 「了解空性」就能远离对死亡的恐惧和一切事物的苦恼。今生我们有缘结识这样殊胜的佛法,是非常荣幸的。现在我们虽然不能彻底地了解,但希望能借此因缘能让我们来生有能力解佛法的究竟真谛!

   问答篇
   【请问堪布】「明空」和「现空」是什么意思?
   【答】「现空」的「现」是显现的现象。
   * 「空」是本体空。
   * 「明空」的「明」是光明,智慧的意思。
   * 「空」也是表示「本体空」「明空」「现空」「见空」「乐空」都是同义词。
   【请问堪布】我们说「智慧」就是了解空的见地,那么「明」是智慧,「空」也是智慧对不对?
   【答】对!
   「空」是无实有的意思。
   「明」的意思是-->了解「空」不是水干掉了的空,而是它「具备光明」的意思。
   【请问堪布】外道他们一再沐浴身体又一再走入火堆之中,以此为求解脱之道,这和我们燃指供佛、做大礼拜有何不同?
   【答】有很大的不同!行为不同、动机不同。燃指供佛、做大礼拜,并不是为了佛陀的需要而供、而拜的。这些行为是为了训练我们减少对身体的执着,及对治我们的傲慢心而做的。
   【请问堪布】师父,假如外道这样做可以让他很快乐呢?我们行一切法不是都是为了获得快乐吗?如果这样能使他们快乐有何不可呢?
   【答】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没有意义地折磨自己啦!」无意义的行苦和受苦并把它当成快乐,是我们众生的本性。行者们为了得到「乐」及「乐因」而修行,很多人都自认「自己是在做暂时及究竟都有利益的事」。但是,我们根器和想法不同。所以虽然真理只有一个,然而,因为根器不同,因此就形成了众多宗教。至于自己是属于哪一个宗教呢?将来能否遇到真正了解究竟真理的宗教,那就要看自己的因缘和福报了。
   【请问堪布】师父,我知道不久前有位基督教的教友往生时,他的遗体缩到只剩一肘高,这是不是他明白空性的原故?
   【答】他有没有明白空性我不知道,但,这是很好的瑞相啦!

   《入菩萨行》第九品 智慧


{返回 久美多杰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菩萨行》讲解 第十品 回向
下一篇:《入菩萨行》讲解 第九品 智慧(续八)
 《入菩萨行》讲解 第七品 精进
 佛子行三十七颂 第二讲
 《入菩萨行》讲解 第六品 安忍(续一)
 《入菩萨行》讲解 第九品 智慧(续九)
 《入菩萨行》讲解 第九品 智慧(续五)
 西藏生死学《六中有自解脱导引》10处生中阴04
 《入菩萨行》前文提要
 《入菩萨行》讲解 第五品 护正知
 《入菩萨行》讲解 第六品 安忍(续四)
 《入菩萨行》讲解 第九品 智慧(续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示涅槃警世人[栏目:传喜法师]
 佛说阿弥陀经 The Sutra on the Buddha Amitayus translated..[栏目:英文佛典]
 在家修行的仪轨是什么样的?[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莲宗宝鉴》译注 卷二之二[栏目:妙心法师]
 相应1经 迦叶经第一[栏目:相应部 2.天子相应]
 佛说大乘稻芉经 解题[栏目:佛书解题]
 「放下」不是放下做事的动力[栏目:慧光法师]
 若有冤亲债主要求诵《金刚经》或《地藏经》,请问是否夹杂?[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六七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八集]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栏目:蕅益大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