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
(月利)
随着火车隆隆的行驶声,我们踏上了返校的路途。
一路上伴着山峦跌宕,绵延起伏,还有一望无际的田埂,一幕幕景象在脑海里闪现……
一位饱经风霜的父亲,那苍老、慈祥的脸映现在我的脑海里——这是一位师父的父亲。
父亲左盼右等,终于盼到了女儿的归来。
离别的日子已有三年多了。女儿没有告诉任何一个人,辞亲割爱,毅然出家。一边是担忧,一边是牵挂。
今天,是女儿回来的日子。
到津的那一天,师父没有回到父母的家,而是住在了一位居士的家里。
打电话时,她的父母说要来看她。师父不知是喜、是忧,她渴望重逢,但又怕相见时的感伤。
时钟滴滴嗒嗒地转,忽然传来了叩门声,一个老年男子气喘的声音:“是及居士家吗?”
门开了,走进来一位中等个、有些驼背的男人,他平静的脸上,强掩着内心的感伤。紧跟在后面的是一位走起路来颤颤巍巍的老年妇女,她微笑着,颤动的花白头发在灯光的照耀下闪着亮光,如同她眼角闪现的泪光。出乎我的意料,两位老人没有因激动而落泪。
两位老人默默坐在我们对面,只是两眼望着师父,看看师父瘦了没有,在他方过得好否。偶尔,师父打破沉默:“你们两位老人好吗?”
时间在平静中度过。
老人本是一位大学教授,现退休在家和重病在身的老伴相依相伴。
作为高层的知识学界人士,这位党的好子民,怎样接受自己的亲骨肉一意孤行、辞亲割爱去出家的事实呢?周围的邻居、以前的同学、同事会怎样看待自己呢?各种各样的思虑,在脑海中起伏不定,心里的焦虑无法释放。
父希望能得到儿的理解:“女儿,爸爸在面对以前同学、同事的时候该怎么说啊?”
师父坚定地认为出家是一件有意义的大事,不但要为现前的父母得解脱,还要让更多的父母离苦得乐。如果不能得到父母的支持和理解,将是何等悲哀、难过啊!
我和师父就住在了居士家中,为了父亲的尊严,只好委屈求全,不回家里。
我们发心每人各诵四十九部《地藏经》,回向一切法界如母有情,皆至安乐地,不受地狱苦、火宅苦。
接下来的几天,老人拖着病患的身躯,每天往返于两地之间,不辞辛苦。渐渐地,师父与老人之间的沟通多起来了。
在女儿面前,父亲心里有说不完的话。
有时候,恨铁不成钢,师父会严声厉色地斥责老人家一顿,可老人还是不能觉悟,他不信佛。
望着父亲斑白的鬓发,眼角的鱼尾纹,伛偻的身影,师父感到一丝前所未有的愧疚。
回首往事,师父的视线又拉到了儿时。一个稚童骑在慈父的脖子上,父亲使出浑身解数、孤军奋战在人潮中,动人的情景在师父的脑海中时时浮现。
曾几何时,父亲宽厚的胸膛是师父的港湾。年少气盛的师父,不谙世情,倔强的性格使她处处碰壁,是父亲微笑着轻轻拭去女儿脸上的泪珠,并和她侃侃而谈,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谈人生的意义,告诉她人是为什么而活着。
在师父心里,儿时的父亲是伟大的;而今,父亲已是耄耋之年,对未来不再有奢望,他只是希望儿女能平安,尤其是对这个出尘绝世、身处异乡的女儿,更是他永远的牵挂。
离校已有时日,师父想着在回校前能给年迈的父亲一丝安慰。于是,师父在附近的蛋糕店买了一个蛋糕,因为她知道父亲喜欢吃甜食。
父亲看着蛋糕,想到女儿的细心,心里百感交集。
接过女儿手里精致的蛋糕,父亲眼眶中的泪水直打转……父想:我久违的女儿啊,你又回来了!
老人虽不能接受女儿的出家,但是对女儿的情深意切却不能改变,正所谓父爱重如泰山啊!
在师父不断地诱导下,在众人热心地帮助下,父亲似乎有些觉醒了,他潜移默化地受到熏染。终于,父亲接受了女儿出家的事实。
假期就要结束。两位老人亲自送我们到火车站。火车开动了,站台上的老人依然朝着我们的方向努力张望,直至看不到身影……
老人担忧的、不舍的眼神始终在眼前浮现。我相信,相信我们走后,老人还会对师父百般牵挂,但也会因此而好好学佛,跟随师父的步伐踏上生命真正的归途。
一声长笛鸣叫,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眼前。火车已经到站,我们又回到了学院——崇福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