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动物、宠物——佛教与环保(王丽心)
 
{返回 佛教与环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14

动物、宠物——佛教与环保
作者:王丽心
《香港佛教》 
 
  据《北京晚报》报道,“当代商城”广场所饲养的广场鸽,因误食鼠药,死亡118只,市民纷纷责斥这般恶作剧的行为,在人与自然的互联网中,渐渐地认识了人与动物和谐关系,终有护生、爱生的行为。人们爱护动物之善念、举动在社会中广泛而众,令人欢喜。但如果在新闻之后,此题深入一番思考,会另有结论。商家以生意为重,引鸽入场,好乐无荒。然而每日千鸽翔集时,玉米、高梁、大豆,“谁遣朝朝入君口”,鸽子与人争粮、争地,况有随处便秽之陋习,也是弊大于利。时人对卵生动物之宠爱,有些人也没跳出自私的想念,古人云:“人则有身为患,有待为烦,形投神劳,唯忧用劳,不能长保朱颜青鬓,故目睹草木而生羡也”,圣人之言,道出了人之所以对草木、宠物钟情的真谛。人对动物以宠爱为时尚,有时也是悲剧。不久前,目睹一饲养宠物者,养小狗以为孩童解闷。形劳之后,发现小狗绕绳而亡。忽一日又抱小猫一只,在无人关爱饥渴中误食杀蝇敌敌畏而夭终。没有尊重生命的慈爱,而信手为之,终以爱导害,无端丢掉动物性命。

  人们走出森林已久远了,而在城市混凝土森林堡碉中,似有困兽之感。驯养宠物带给人的寄托,也伴随人困于城市之窗,是以人欲之私,树物理之正,“始知锁向金笼所,不及林间自在鸣”。护生、爱生,要深入到大自然和谐中思考其方法,摒弃人为“制造”出宠物的简单观念,“广场鸽”事件表现出人的怜爱之心,但没有体现出环保,生态平衡的思想内涵。

  人类自诩“万物之灵”,用人类制造的科技手段,屠杀毁灭了众多生灵,人类也走向“万物之零”的孤独边缘。在这种“环境侵略思维”笼罩下的人类生活方式,创造物质文化的过程对人而言是“文明化”,对其他万物而言则是“野蛮化”。人们从所走过的路程中回首反省自己,重新解析自己,检讨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关系。由此而引发了对动物的怜爱。在人与自然互联网中,人与动物平等相处,同时带来人们思考的是:“物质环保”与“心灵环保”的和谐统一性,建立环保意识,进而自觉地将意识转变为行动。

  佛教寺庙有传统放生活动。佛弟子将遭厄的动物救助放养。这是一种慈悲,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的精神。佛陀认为,在生命流转中,其轮回为畜生是其因果报应,杀戮之开则有短寿和多病的余报,故而倡导止杀行慈。

  但是,当今放生活动也出偏差。时人将池塘饲养的鱼鳖,人为孵化的飞鸟,买回放生。曾经出现过这边放生,那边捞鱼的现象。而非此地之动物,放生在非时非地,地域的差别,也打破该地的生态平衡。江南海龟放生于京华之地,此因不适风土之气,百龄之龟而夭的事例,令人悲心。教内外人士要明了:“人虽欲爱养,何能使不衰”的动物生态学的常识,顺其体性,不失善心慈举,无过便是功。谨记,谨记。
 


{返回 佛教与环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与环境保护(王小力)
下一篇:《佛教和深层生态学》书评(李建弘)
 佛法与生态哲学(释昭慧)
 佛教生态意识的价值取向及其现代意义(释宏明)
 韩国佛教环境21世纪议程——以韩国佛教界环境活动为主(金在一)..
 佛教对环保和生态平衡的积极贡献(陈星桥)
 心态决定生活品质(郑石岩)
 《佛教和深层生态学》书评(李建弘)
 心净则国土净──关于佛教生态观的思考与挑战(林朝成)
 圣严法师的心灵环保思想
 佛教圆融思想的和谐生态智慧
 应如何庄严依报和正报(济广)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慈悲心就是观世音菩萨[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六祖坛经讲记 第25集[栏目:六祖坛经讲记·达观法师]
 风中灯苗喻:人生无常[栏目:净宗譬喻·净宗法师开示集]
 “佛说四念处经”与南传佛教[栏目:高永霄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