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本尊阿弥陀佛 第九章 往生品位
 
{返回 清净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20

第九章 往生品位

净业行人信愿持名,力行三福与十大行愿,自然感得往生西方净土之果。净业行人奉持念佛法门,信愿有深浅,发心有大小,持诵有多少,修习有勤惰种种之不同。众生之宿根有无量差别,福德因缘亦复各有殊异。人人自别,各各不同,故知十方世界诸往生者无量,其品类亦无有量。

《佛说无量寿经》之“三辈往生”和《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之“九品往生”不能简单的会通,也不能机械的分开,所谓“不一不异”,其中即有不共,也有开合。按照其基本内容来看,大经三辈是按照摄生三愿(第十八十念皆生我国愿、十九勤修我皆接引愿、二十愿系念必得往生愿)建立的,而观经九品则是按照净业三福建立的,如大经三辈皆系善人,而观经下品破戒犯恶之人。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王子立居士书三》云:《无量寿经》中,有三辈;《观无量寿佛经》,有九品。下三品,皆造恶业之人,临终遇善知识开示念佛,而得往生者。王龙舒死执三辈即是九品,此是错误根本。故以下辈作下三品,其错大矣。

一、三辈往生

三辈往生的因行果报在《无量寿经》中,有详明的开示。三辈往生的共同条件,均须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三辈往生的不同条件是:上辈生者:发心广大,出家行道,精进禅定,饶益众生。寿经赞叹出家功德,释尊云:“其有欲出身去家,舍妻子,绝去财色,欲乐作沙门,为佛作比丘者,皆是我子孙。”中辈生者:随分随力修诸功德,奉持斋戒,勤行念佛。下辈生者:无力修诸功德,应孝诚忠信,抽暇至心念佛。三辈生者均须回向功德,愿求往生。三辈行因不同,品位遂判。三辈往生均属十方凡夫的行持。以信愿执名为正行,修诸功德为助行。以正行摄助行,念念间,转一切因,一切缘,一切业,一切果,为净因净缘净业净果。皈依阿弥陀佛一乘愿海,即能成办往生大事。

二、九品往生

《观经》中,释尊为欲拯济末法散善凡夫出离生死苦海,随自意开显三福九品。三福以为净业正因,九品以为净业正行。九品往生的因行果报,《观经》有详明的阐述。

1、九品往生的共同条件是圆发三心与净业三福。《观经》云:“若有众生,愿生彼国,应起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足三心,必生彼国。”此段经语出在上品上生章,实则贯通九品,只是隐显互文,义无欠缺。圆发三心是净业修持成就的保证。而净业三福则是增上往生品位的基础。九品往生之行,是释尊随自意所说的散善之教法。末世众生障重心杂,道念微劣,今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为执系之境,蒙阿弥陀佛光明愿力摄受,带业往生,深契圣心,称佛本怀。

2、九品往生的因行果报,充分体现阿弥陀佛愿力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后四品中,中品下生者,但孝顺仁慈,并未修出世法;而下三品不仅未修善法,且多造恶业。若论此种行因,纵使孝顺仁慈,也只能算是世间善人,并不配生于佛国。何况后三品尚是逆恶之流,按自因自果律,当合堕落恶道受报,安有往生佛国之福德。正是由于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以名号救度众生,能令此等罪恶众生,当地狱相见,性命在呼吸间时,急迫称名,即化地狱火为清凉风,感得天华化佛接引往生。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住金莲华往生彼土。此等殊胜奇特稀有,唯净宗念佛法门方能达致。罪恶众生临终忏罪念佛往生,表明佛名深具忏除多劫恶业的功能。临终时,佛号现前,此心能引无始以来及一生所作善业,共相资助,真心如日,妄心如暗,佛念当前,成就往生。阿弥陀佛对十方众生的恩德之弘深,无能称说。

3、善知识的重要性。九品临终情景中,突显善知识说法加持之力用者,占其四品。此末后四品往生人,生前不特对于佛法,毫未留意,并且对于极乐净土,尤为陌生。徒以临终时,众苦逼迫慞惶之际,得善知识演说阿弥陀佛慈悲愿力,称赞持名功德之缘,便急迫念佛,如对敌破阵,一形之力一时尽用。以十念之力用,蒙佛接引往生。证知善知识助转*轮之功,至堪珍佩。即便久修净业行人,临终具助念之胜缘,仰赖善知识及众道友的佛号加持,亦能增大往生的把握。而凡夫(或恶人)临终得遇善友教示,亦非偶然侥幸之事。须知其人必于无量劫前,值佛闻法,种过善根,但有闻思,未曾修习,或亦曾修念佛法门,功行不深,未及往生。后为烦恼覆障,竟被沉埋,直至临终,为苦逼出,得遇善知识,说法启智,教令念佛,触动宿种,闻即信受,成就往生大事。

4、九品因行果报,随其心力,互通无碍。凡修一切善,若能回向,皆净土因;一切恶若能忏悔,亦净土因。一一行因,皆通乎九品往生。种种善,修之浅深,例分九品;一一恶,忏罪功力故,亦皆九品。万法唯心,上上品善,或只下下品往生;下下品恶,或上上品往生。如犯五逆十恶的众生,临终十念,带业往生,属下下品。而阿阇世王,临终重悔心猛利故,得无根信,即上辈中品所摄。证知五逆十恶,随其忏罪功力的强弱,自分九品。善恶修忏,一一俱明于九品。

5、九品因行果报的正相关,显示自力的效用;临终见佛接引,带业往生,又显他力的殊胜奇妙。证知净宗念佛法门竖与一切法门浑同(修因证果,不差毫厘),横与一切法门迥异(蒙佛接引,十念得生,横超三界,究竟成佛)。从上品上生(往生彼土即华开见佛闻法)到下品下生(满十二大劫莲华始开),悬殊偌大,故净业修持虽有弥陀愿力仰赖,而在此土精进勤苦修持,断惑消业,功不唐捐。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九品往生(表1)

 

属性

品位

生前相状

往生因缘

大乘凡夫(净业三福之大乘福)

上品上生

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

只具上述任一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回向愿生彼国。行者自见乘金刚台,随佛欢喜往生。

上品中生

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

回向愿生彼国。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仰赞弥陀,庆慰往生。

上品下生

亦信因果,不谤大乘,发无上道心。

回向愿生彼国。行者自见坐金莲华,华合随佛往生。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九品往生(表2)

属性

品位

生前相状

往生因缘

小乘凡夫(净业三福之二乘福)

中品上生

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

以此戒德,回向愿生彼国。闻已欢喜,自见身已坐华台,低头礼佛。未举头顷,已得往生。

中品中生

受持沙弥戒,或比丘戒,或八关斋戒一日一夜,威仪无缺。

回向愿生彼国。行者自见坐莲华上,华合往生。

具善凡夫(人天福)

中品下生

孝养父母,

行世仁慈。

临终遇善知识广说阿弥陀佛国土庄严与四十八大愿。闻已,寻即命终,少时即得往生。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九品往生(表3)

属性

品位

生前相状

往生因缘

罪恶凡夫(无有善行)

下品上生

若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

临终忽遇善知识教称念弥陀名号,以称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室,报命寻终,乘华随佛往生。

下品中生

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

善知识以大慈悲,为其赞说阿弥陀佛,罪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如一念顷,即得往生。

下品下生

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

临终遇善知识,教令念佛,具足十声。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如日轮的金莲华,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

 

 

印赠经书有五种福报

1、长寿:因为人们听经和读经以后,不造杀业,所以施者将来能感到长寿的果报;

2、大富:因为人们听经和读经以后,不会偷盗,所以施者将来能感到大富的果报;

3、端正:因为人们听经和读经以后,心平气和,所以施者将来能感到端庄的果报;

4、尊贵:因为人们听经和读经以后,会信仰佛法,归依三宝,所以施者将来能感到尊贵和有名望的果报;

5、聪明:因为人们听经和读经以后,领悟力会增长,而且容易明白微妙的道理,所以施者将来能感到聪明的果报。

印经弘法 功德无量


{返回 清净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净土宗入门 一 净土宗的起源
下一篇:本尊阿弥陀佛 第八章 净土资粮
 大乘攻略:初学 十二、根、道、果
 认识因果 第八章 虔诚祈祷
 大乘攻略:再学 三、何期自性
 大乘攻略:初学 六、认识自我
 大乘攻略:前学 五、十方薄伽梵 一路涅槃门
 坛经朝圣——《六祖法宝坛经》讲记 付嘱品第十
 认识因果 第十二章 选择念佛
 准提法入门
 本尊阿弥陀佛 第四章 极乐世界
 坛经朝圣——《六祖法宝坛经》讲记 决疑品第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正念:沉默的描述(吴和鸣)[栏目:佛教心理学]
 引业[栏目:佛教词汇小百科]
 两个罗汉打上了天[栏目: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74[栏目: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傅味琴老师]
 相应4经 舍利弗与拘絺罗经第二[栏目:相应部 44.无记相应]
 出世解脱之善因 八关斋戒 十七[栏目:宽运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0二六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十一集]
 大无量寿经甄解第一[栏目:道隐法师]
 如何系统信仰佛教,怎样学习?[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如果要叫打坐的人起座,该怎么做呢?[栏目:禅修·初学者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