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38、源断流枯
 
{返回 百喻故事广释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041

38、源断流枯

‘人往上爬,水往下流’这是物各有其性。人不往上爬那是没有志气的人,水不往下流除非是有物把它堵起来,这是很浅显的道理,有人不知道这个原理,不依法启发人的志气,而只希望他成功,水不堵起来,而欲它不向下流,岂不是愚蠢的行为吗?

从前有一位爱好游行的人,可以说一年到头都在外边游行。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出外为增加见闻,增加知识使心胸开阔,可是这位游行的人一点也不增加知识,而且固执反而被物所拘束。

有一天走路走了很累而且也很口渴,可是面前一片荒野,没有河也没有水池,那里去找水喝呢?正在愁苦时发现荒野的东边有一座山,他想有山必有水于是走近了山麓。果然山地种田的人将山边架上一条长长的竹管,把水引下田边,竹管向下的一头便不断的流下清清的水。旅行人见到清水很欢喜的歇下来,饮个痛快。

当他饮足了水,忽然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希望竹管里的水不要再向下流,他已经喝够了,口渴也解除了就不要再喝了,为什么水还要流下呢?于是他发火了,疯狂的说:‘我已经饮完了,你为什么还要向下流呢?’正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山边走来一位农夫问道:‘先生你向谁发脾气呢?’‘你有所不知,我因口渴来这里饮水,现在已经饮够了水为什么还不断的向下流,实在气死人了。’原来是一个愚蠢的莽夫。’农夫不理他的走了。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个根源,方才有其结果,众生贪爱五欲之乐而造业不肯舍离,又怎样能没有受苦受难的果报呢?当他厌烦尘境不爱欲乐的时候,如果不断除心里的贪欲又怎能阻止欲乐的水不流呢?不断除内心贪欲的根源,要不喜爱五欲那不是像旅行人要阻止流水,而不杜绝水源一样的愚痴可笑吗?

水有源,树有根,古人说:‘物有初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即近道矣’。人的富贵贫贱,智愚贤不肖,乃至个性的善恶忠奸正邪皆有过去的业因,感受现在的苦乐果报,不知追究其源,光从业果呵责或怨天尤人有何用。

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能觉悟的人(菩萨)即事事知何因将必得何果。所以子思曰:‘吾日有三省吾身。’作事有误乎?讲话有得罪于人或讲错话乎,行为有对不起于人乎?如是省察即少造恶业而增近道业。凡夫不论讲话做事都增近罪业而不自觉,故生死流转业报无尽。

前生有造种种业,故今生有种种果报——灾难痛苦之事不知忏悔修行,而一昧求神托佛,不是‘缘木求鱼’一样吗?佛经说如是因必如是之果,偏偏不信,却信算命问卜来处理事情亦是缘木求鱼,我人自无始积习贪嗔痴等恶习,故生死无尽,苦报无尽,不以此下工夫而怨天尤人,不是和故事中的愚人呵责流水一样吗?

 


{返回 百喻故事广释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39、枉费稻谷
下一篇:37、妄杀群牛
 27、效医鞭伤
 16、蔗汁灌蔗
 18、楼上磨刀
 8、偷来的享受
 11、煽风止沸
 29、贫人烧衣
 31、驴毁磁器
 25、希望幻灭
 1、愚人食盐
 23、绸包破毡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人天道、解脱道与菩萨道的关系[栏目:达照法师]
 融化[栏目:格桑扎西仁波切]
 有法师要传八关斋戒,我们可以请袈裟跟法师结缘吗?[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Transforming the Heart of Suffering[栏目:Pema Chodron]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七章 中国佛教「佛」的涵义的转换与拓展 第二节 中国佛教对于「佛」的涵义的中国化..[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八十四大成就者传 十六、咕噜龙树菩萨传[栏目:八十四大成就者]
 家庭就是道场(净慧)[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生与死的禅法 六、生前死后的“六中有”[栏目:谈锡永居士]
 虚空虽广 不出一念(道证)[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密宗法义精要 四、信业果 2、黑业果[栏目:密宗法义精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