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从《中论·观因缘品》看本体无生论(梵慧)
 
{返回 中观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94

从《中论·观因缘品》看本体无生论
梵慧
闽南佛学

  一切法的存在都是依於因缘的,这是佛法的根本义,所以要先观因缘。
  世间上的一切法,有因有果,世人也未尝不说。但唯有佛教特别谈到:凡是存在的,都是众缘所生的;非缘生的东西,一个也没有。
  因缘二字,在根本圣典中,有何不同,很不易说(如集、因、缘、生、根、触等,名异义同),不过习惯上都只说因缘罢了!一般的解释是:亲切的、主要的条件是因,疏远的、次要的条件是缘。但也不一定完全如此。如萨婆多部说六因,舍利弗毗昙说十因,瑜加说十因,是包括一切因缘在内的;铜鍱者说二十四因缘,舍利弗毗昙说十缘,说一切有部讲四缘,因也是包括在内的。而有部学者的四缘说,则为后代学者所采用。
  佛说一切法从因缘而生,目的在破人我的邪因,无因,常见,断见等错误,开示一切法寂灭性。这本是佛学中的普遍原则,但一般人对缘生的见解不正确,以为有实在的法从实在的缘而生。《观因缘品》,就是要否定有自性的因缘生,阐明诸法空无自性。《般若经》说:“欲学四缘,当学般若波罗密多。”龙树曾假设问答来说明这个问题:四缘、昆昙中讲得是详细不过的,为什么要从般若学起呢?因为四缘生法,若从实有的角度去看,似乎是可以通的,但最终会成邪见——四缘生一切法,而四缘本身也要从缘生,缘从缘,就是无穷的过失;若说最初的缘,不须缘生,那又犯无因生的过失。所以只有从一切法毕竟空着手,才能建立如幻的缘生法,不再陷於同样的错误之中。
  《观因缘品》,就是要观察能生的因缘,若实有是不行的;但性空而不否定四缘,才能遮破自性的缘生,显示一切法本性之不生。
  《观因缘品》对本体的观察,除了以有因无因这双关式的方法之外,还有另一方法。
  本体是万物之所以生的原因;万物是果,这是它们最简单的关系。在这一层因果关系里,我们可以先假设有本体存在,而且能生万物。但有一个很难想像的问题,本体是一,而万物是万,一是怎样产生形形色色的万物呢?假若说,本体因条件不同而生物有异,即应当承认:物之生,除本体这一原因外,同时还有别的原因存在。如果,则有多因。那么,在这众多不同的原因中,我们即不能武断地说此是本体,彼非本体。要否认这个(指存在多因),则应承认本体(一)不能产生形形色色的万物。纵能,也只能生出一模一样的事物,然这是不现实的,因为现实中不存在同一模样的事物。连二个绝对相似的东西都找不着,更何况是万事万物呢?
  从一与万的关系已向我们证明:一不生万。那么,本体是臆想之物这一论断也即无庸置疑了。
  有些人也许会批评说:本体与万物之间怎么可机械式地理解为一与万的关系?本体是最抽像的东西,同时又是最具体的东西。它体现在万事万物中,不能离开万事万物去寻找,而又不即是万事万物。
  对这.我们表示不予以接受,本体即使是那么神妙。不即万物,又不离万物,也并不能说明本体与万物那层能生所生的关系,它最多只不过是说明了本体的存在形式而已,并不能代表本体的能生特性。因为本体是第一因,离开了能生这一特性,它纵然具有其它构成本体的条件,也不能说明它为世界本体之所以然的道理。而本体被认为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在它身上,决不允许存有任何模棱两可,令人捉摸不着的论调。实在的东西,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允许既一又二的现像出现。同样,本体与万物,不即就是不即,不离就是不离,不能同时彼此,如有与无不能并存一样。所以,我们还是认许上面对本体的观察及其观察的结论。
  我们再从因的视角来观察本体。《观因缘品》中有破四缘(因缘、次第缘、,所缘缘、增上缘)自性,我们即以破因缘为例,例破本体。
  《观因缘品》说:“因是法生果,是法名为缘;若是果未生,何不名非缘?”因与果是相依相待而成立因果关系,有因才有果,有果便有因。我们亦应因循这一原则性的因果关系来观察本体(因)与万物(果)的关系。本体生果时,可名为因,本体若未生果,即不名为因。那么,在未生果前,本体即不能说它是万物的始因,换句话说,本体即非本体。本体既不是本体,我们何必还要执着一个本体呢?要想不失本体的自我性.则只有否认因果法则。可这是世间的公理——无果则无因,怎容予於否认呢?
  《观因缘品》接着破斥道:“果先於缘中,有无俱不可;先无为谁缘?先有何用缘”?此一颂是从因中先有果门和因中先无果门。二门破因缘自性的。再下一颂:“若果非有生,亦复非无生;亦非有无生,何得言有缘?”这是在上二门再加因中亦有果亦无果门破斥因缘自性。既然万物能生於本体,本体在生物之时,是本体先于万物而生,还是本体与万物共存而后能生物?抑是本体先亦有亦无万物而生?我们观察到:先有不生;先无不生;先亦有功;无更不能生,因为先有,即用不着本体再去生它;先无,本体则成无果之因,无则不可生;先亦有亦无,是先有先无的重复,亦是矛盾的说教。故三者皆不能生。离此三种可能之外,又无其它能生的可能性。因此,本体不能生万物。
  本体不能生物,即属无用,无用则无体,既是无体,又哪里有一个自性的第一因呢?
  通过上面对本体的种种观察,我们已经很清楚——世界没有本体,若有则纯属妄情臆造。
  有人也许会问:佛教对本体论有很精辟的论说,是否就是指这些(指上面对本体否定的论述)?
  回答是肯定的。
  如果认为本体论即本体之论,非要证出一个可作为宇宙本体的东西来,这就大错而特错了,皆是圃於凡常的知见。这些人,根本就未了解到本论意在阐发宇宙最普遍,常恒,至真至如的真理。
  真理是什么呢?这是用不着事先预测和论证的。因为宇宙万有互为缘起,任何一法皆没有一丝一毫的独存性,自我性。它们的生起,是因缘的生起;它的存在,是因缘的存在。而因缘亦没有独存性,自我性,更没有最原始的始因的——第一因。事实这样,我们只能忠于事实。
  因此,以《中论.观因缘品》的思想去看本体论,它既不是世人所称的唯心主义或唯物主义,亦不是二元或多元论,更不是不可知论,而是地地道道的无我论。
 


{返回 中观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对中观之点滴认识(仁慈)
下一篇:辩中道、中庸与折中思想(涯舟)
 天竺佛教和龙树提婆的大乘中观学
 《中论》的基本思想
 《宗镜录》的中观思想(唐思鹏)
 对《中论观法品》实相空寂的分析(普进)
 龙树菩萨“中观”简介(赵朴初)
 中观唯识了不了义略论——兼与苦心法师商榷(智德)
 《坛经》心性说对佛教中观思想方法的应用(曾传辉)
 中观无自性之研究(黄国达)
 从‘空义’谈中观与唯识(宏印法师)
 佛家的缘起终极观与龙树的中观(张祥龙)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爱自己,就要谨慎取舍因果[栏目:残酷才是青春·索达吉堪布]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二十二讲[栏目:大安法师]
 念念在净土得上品往生[栏目: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金刚经》白话(上)[栏目:超然法师]
 [栏目:达观法师·佛法随笔]
 谈佛教公众形象的思想内涵[栏目:荆三隆教授]
 《佛说雨宝陀罗尼经》白话批注[栏目:药师山·紫雲居士]
 禅门开悟诗200首 第十一章 青原行思圣谛亦不为[栏目:禅门开悟诗200首]
 心的十六种染污[栏目:向智尊者]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五九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