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百论》初探
 
{返回 中观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88

《百论》初探

方兴

  一、作者简介

  迦那提婆(Kana—deva)意译独目大。南天竺婆罗门种姓出身,博览群籍,辩才无碍。失去一目的原因,一说尝挖大自在天金像之眼,以验明神之无灵。後复自挖取一目,回施大自在天神y另说提婆乞食时,有一女人於提婆眼,生爱染心,提婆即取而与之。女人惊怖但见不净,无可爱处,因发菩提心。
  初谒龙树,龙树今弟子以满鉢水置於前,提婆即以一针投入水中。两人欣然默契,因出家为龙树弟子。後游化中印度窣禄勒那,鉢逻迦那,摩竭陀等地区。昕至之处,破斥外道,不道余力。每与外道辩论前,必先立约曰:“我若不胜汝,则任汝斩我首;汝若不胜我,不须斩首,但当剃须发,为我弟子”,时摩竭陀国,波吒厘城,僧才陨落,异学转盛。邀佛徒辩论,僧众下敌,败於外道。制诸僧粟下得呜犍集众,僧众受辱巳十二年。提婆间之,白龙树言,敢请前去,燃正法炬。
  提婆至波吒厘城,大鸣犍椎,要求与诸异学辩论。提婆立三宝义云:“一切圣中佛最珠胜,—切法中佛法无比,救世福田僧众第一”。於是八方论十:皆来辩论。提婆神口机辩,无能胜者。浅智者一言便屈,智深者多至两日。终竟三月,度人百万。後游化南印度,广破外道。有一外道弟子耻其师为提婆所屈,心怀忿恨。一日,乃乘间挟利刃王提婆处,剌其腹曰:“汝以口破我师,何如我以刀破汝腹”。提婆在生命垂危;之际,对这愚顽刺客说:“我有衣鉢在我坐处,汝可取之急上山去,慎勿就平道。我诸弟子末得法忍者,必将执汝雪我恨也。速上”!未几弟子见状,扬声大哭,欲往追之,提婆诲诸弟子曰:“诸法本空,无我我所。无有能害,亦无受者”。言讫而逝。为法不惜身,无我不嗔敌。提婆不愧是一位大乘中观学的伟大理论家和实践家!   

    二、三部百论


  提婆著作有《百论》三部,由广而便於世人学习和掌握。
  1.《四百论》,玄奘释。全论有十六品,每品二十五颂,共计四百颂,故称《四百论》。西藏大藏经有全译本。玄奘译本,系本论的後八品二百颂之内容。
  按西藏译本,本论可分两大部分。前八品称为说法百义,又称《法百论》。主要叙述断除常,乐,我,净四执等诸烦恼障;学修菩萨行的六度,四无量心等法门。後八品称为议论百义,义称《辩百论》。丰要破斥外道,小乘所说诸法宝有之妄执,阐明空无自性的理论、内容有《破常品》、《破我品》、《破时品力、《破见品》、《破根堉品》、《破边执品》、《破有为品力》、《教诫弟子品力。因旦篇幅比罗什译本《百论》力增加一侪以亡,故更名为《广百论》。本书与罗什译《百论》相比较,《百论、舍罪福品第一》,相当於本书前八品,《百论》的後九品,相当於本书的後八品,故《百论》可视为本书的节本。本书的注释,有玄奘译的护法注释《大乘广百论释论》十卷,只是《四百论》的後八品。月称批评护法不应把一部论分成前後两部分,所以他又注释了全论。藏传佛教传月称注释的《菩萨瑜伽行四百颂广释》。护法释论、证明了中观、瑜伽两系之学术,系相辅相成。论中护法既说中观之真谛空,亦说唯识之世俗有,故此书可称为融合空有两学派之巨著。此外,又有唐文轨撰《广百论疏》十卷(《开元释教录》卷八)。
  2.《百论》二卷,婆数开士释,鸠摩罗什译。於弘始六年(404)大秦司隶校尉安成侯姚嵩,集理味沙门,将罗什译本与梵本重新校对考正而成今本《百论》。本论因何名为《百论》?有二说。  (1)僧肇说:本论凡二十品,每品各有五颂,共成百颂,故名《百论》。罗什认为後十品,无益我国读者,故只译了前十品,但仍沿用原名。(2)唐文轨说:“此言《百论》,为欲显多,非为数唯有百,其犹百世不易,百味食等本论文体,汉译本但有长行(修多罗)无有偈颂,而梵文原典及藏译本皆不传故梵文结构不明。考偈颂类别有二,一者别颂:有四言,五言、七言,每四句而成一颂。二者通颂:不问颂与长行,伤三十二字,即成一颂。如《般若经》有十万颂《般若》,二百五千颂《般若八干颂啲若》,皆是散文长行,无有偈颂。照此计算,今此论文,凡有十品每品五偈,每品都应一百六十言。为何罗什译文,各品文句长短不一,字数不齐?如《舍罪福品》、《破神品》篇幅较长,《破一》、《破异》;《破情》《破尘》诸品篇幅较短。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梵、漠两种文体不同。有的内容在梵文只一两句话,翻成汉文却要多说几句,才能表达清楚。又有的在梵文可能很长,译成汉文只用简单的语言,即可译出。(2)罗什译文是意译非直译。他认为重要的,或适合我国国情的就详译,反之就略译。 (3)婆薮开士的注释详略不—。
  三论的文体,《中论》是但偈颂,而无长行。《十二门论》是亦长行亦渴颂。《百论》是但长行论。长行是佛经中直接叙述教义,或解释偈颂的散文体和偈颂比较起来,字敷较多,因其行长故名长行。提婆的《百论》原有一百颂现存的汉译本《百论》,以婆薮的注释为主,只有二颂。一是开头部分的归敬颂;二是《舍罪福品》婆薮释文中引阿难对难陀讲的一颂。都不是主要部分,所以称《百论》是但长行论。
  关於提婆撰写此论的过程,嘉祥在《三论玄义》说:“提婆菩萨震论鼓於王庭,九十六师一时云集,各建名理,立无方论。提婆面折邪师,後还闲林,撰集当时之言、以为《百论》”。意为此论是提婆根据辩论场上的实录整理而成。然僧肇在《百论序》中说:“於是外道纷然,异端竞起,邪辩逼真,殆乱正道。乃仰慨圣教之凌迟,俯悼群迷之纵惑,将远拯沈沦,故作斯论”。意为此论是提婆为了显正破外有计划的作品二说看起来似乎对立,其实并不矛盾。提婆将对外辩论的实录,加以整理,撰成此论,有何不可。本论主要内容,是破斥数论,胜论等外道主张,显示中观空义。
  3.《百字论》一卷,後魏菩提流支译。此论唯有百字,故又名《字百论》栅当於西藏译本的《百字注》。是提婆遇刺後所作,也町以说是提婆的遗嘱。本书内容,为《百论.破神我品》以下各品之大略,故称为《百论》之纲要。西藏译本被认为是龙树的作品。但就本书与《百论》,《四百论》顺次增广,形成《百论》二部著作。从思想体系上舌,当视为提婆作品,应无异疑。


  三、《百论力的旨归》


  根据嘉祥大师《三论玄义》,三论的共同任务,是以破邪显严为旨归。破邪:即摧外道,折毗昙、排成实,呵大执。凡有定执,尽皆破之。显止:即巾明如来无住无著,无依无得的实相正法因此三论皆以无得正观为宗。若轨各论的特殊任务而言,《中论》是以阐明真俗二谛为任务。以诸佛说法,常依二谛龙树造《中论》是依二谛申明如来正教。《十二门论》以阐明真空实相为任务。此论开头标甽一切法皆空、最後归结为二空,即有为空,无为空,我空。嘉祥大师认为“空”的涵义。是诸法实相,不是但空和偏空之空。即由实相境起般若妙智;以般若智,指导六度万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百论》的权实二智摧邪见山为任务。此指论主提婆从般若正观的实智,发出辩才无碍的权智折伏一切外道。然《百论》的破邪,与《中论》,《十二门论》义有所不同。《百论》主要破斥各种外道,亦兼破其它《中论》、《十二门论》主要破斥教内诸部小乘、兼破其余。
  《百论》义是大乘佛教的通论。它的仔务既破除障碍大乘佛教的邪见,义破斥障碍小乘佛教的邪见。既阐明大乘佛教的正确观点,又阐明小乘佛教的正确观点。但其中心任务是捍卫大乘佛教。
  《百论》在破斥外道的时候,有时也吸收其合理部分,所以在破斥与吸收—卜又有四种不同的情况:(1)、只破斥而不吸收。此指外道的错误言论,障碍中道,对人们认识真理,毫无益处。(2)只吸收而下破斥。此指外道盗窃如来正法部分,如贼偷牛,不仅得不到醍醐,连牛乳也丢失了,另外一些外道费尽心机,阴谋筹划,使其涅槃理论,披上佛教的外衣。就像虫子为了寻找食物而啃木头—样,偶而世能碰到一点食物。对外道盗窃如来的正法部分,只有吸收而不破斥。(3)既要吸收义要破斥,此指外道盗窃佛法某些部分,任意予以歪曲。对此只要破斥其歪曲的解释,吸收如来正法就可以了。(4)既小破斥又下吸收:此指中道实相,无内外,无始终,无立无破。
  本论所破外道谬论,不外天竺九十六术,吉藏将其土张归纳为四种:
  1.计邪因邪果:此有三种:(1)一因外道;婆罗门教主张大自在天能生万物:即大自在天通过自己的苦行创造众生。下品苦行生腹行虫,中品苦行生飞鸟,上品苦行生人和天神,所以六道众生都是大自在天所造。大自在以虚字为头,日月为眼,地为身,河海为尿,山邱为粪,风为命,一切火为热气,一切众生为身内虫。(2)宿命外道:谓万法之果,皆由宿业决定,无有现像。(3)现像外道:谓四大和合,能生诸法。男女交会,能生众生。
  2.计无因有果:认为世间万物,皆自然有,不存在产生万物的原因。
  3.计有因无果:认为只有现世,没果。
  4.无因无果:既否定现世的业因(行为),义否定後世的果报。


  四、 《百论》提要


  现就罗什译本,将各品内容介绍如
  一、《舍罪福品》
  《百论》的读者对像,在当时主要是外道。首先令其归依三宝,舍邪归正:止恶行善。什么叫止恶?即止息身恶:杀、盗,淫。止息口恶: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止息意恶:贪,瞠、痴。什么叫行善?身正行:谓迎送、合掌,顶礼等。口正行:谓实语、和合语、柔软语、利益语等。意正行:谓慈悲心,正见等。
  在修善行时,应舍罪福。福有二相:一能与乐,二能与苦。福报能使人快乐一时,福尽则苦来,所谓乐极生悲。譬菜肴里有毒药,食时美味可口、消化时毒性发作,则苦不堪言。故说一切有漏净福,部是无常、都是苦因,行者不能求福。
  修善行者,须以无相般若指导自己的思想。什么是无相?即於一切相不忆念,离苦,乐、舍二受。於过去、现在、未来三际,心无所著。通达一切法自性空寂,无依无寄、无有少法可得。
  二、《破神品》
  外道执有神我自性,不接受提婆提出的无相般若,故次破神我。此品主要破斥迦昆罗(数论)、优楼迦(胜论)的神我思想。迦昆罗主张将宇宙万有分为神我(精神实体)与自性(物质实体二元。从自性生觉(又称大.指体内的觉知),从觉生我慢(自我意识),从我慢生地,水,火.风,空五大。以上八者为万物衍生根本,故称根自性。又从五大生色,声,香。味、触五唯、眼耳,鼻,舌.身(皮)五知根,语,手,足、生殖器、排泄器五作根及心。以上十六乃从他物昕生,故称十六变异。自性为纯质(喜)、激质(忧),翳质(合)三要素所构成。若使觉(内智)完成处於平衡状态,则不灭之精神实体,可脱离有灭之物质束缚而达到解脱。此时神我脱离自性而独存,显露本来之纯净。胜论之祖优楼迦立六句义,一实:为诸法之实体,即地:水,火,风、空,时、方,我、意九种要素所依之实体。二德:即实体之能,指万物的性质、状态、数量等义,共有二十四种。三业:即实体之动作。有取,舍,屈,伸,行五业。叫同:又作有。指事物的共性,如实,德,业三者同为有,为诠智之因。五异:即事物的个性,如六句义之差异。六和会:五个独立的五句义,联系起来发生关系。在本品里,论主以无常的论点,破斥数论派的神觉合一,胜论派实有神常等谬论。
  三、《破一品》
  破神後,外道执有神所有。有一瓶等,是神所有,是故有神。此中有一是总相,瓶是别相。意谓客观存在的事物,有有一必有瓶,有瓶必有有一。譬如一人(总相),既是子亦是父(别相)。如是,总相亦是别相,别相亦是总相,是故有一。
  论主破曰:如你所言,则总别不异,瓶应是总相,不是别相。别相无故,总相亦无。因有别相,才有总相。若无别相,则无总相。总别都无,一切皆无。
  四、《破异品》
  破一後,外道执有三种异:一合异,如因陀罗骠求那。二别异,如此人彼人。三变异,如牛粪团变成灰团。
  论主破曰:若有一瓶,异各各无。谓瓶与有,一异者,此瓶非有非一。有与一、瓶异者,此有非瓶非一。一与有瓶异者,此一非瓶非有。如是则各各皆无。又如果说一切法是异的话,瓶无,有,一不应无;有无,一、瓶不应无;一无,有,瓶不应无。譬如此人灭,彼人不应灭。故说一切法是异的论点是不能成立的。
  五、《破情品》
  六、《破尘品》
  破了一、异之後,外人故立情(根)尘(境)识(意)合,产生认识(知),故现前实有。
  论主破曰:若眼见色,然後知生,则此知何用?若目艮不见色,则因缘不合知不应生。又如果眼到色处,称为是见那末应该先见近色,後见远色,为什么现在近远一时见?由此可知,眼不去色目艮若不去,则无和合。又眼若去色,为见己去?为见未去?若见巳去,眼巳先去色,见去何用)若见未去,眼属无知去复何用?
  在《破尘品》中,外道引用佛教语言作为论据。论主破斥其引文。
  外曰:色应现见,信经故。汝经言色名四大及四大造。造色分中,色入所摄,是现见。汝云何言无现见色?
  内曰:四大非眼见,云何生现见?地坚相,水湿相,火热相、风动相。是四大非眼见者,此所造色,应非现见。
  这是数论派和佛教的对话。数论派引用佛经的语言论证自己的观点。论主对此予以反驳,就破除了外道对佛教的曲解。
  七、破因中有果品八、破因中无果品    .
  外道又以世间因果不可坏,来论证情尘实有。外人执因中有果,如泥中有瓶,泥是因,瓶是果,泥因经过陶师的加工,瓶成瓶果。事物的产生,各有因果,如作瓶取泥不取蒲。事物的存在,都有生,住,坏三相。
  论主破曰:汝说瓶从泥出,是因中有果。现在瓶坏了,应是无果。若瓶有生,住,坏三相,为什么不先住,坏後生?若瓶未生故无破,如是住、坏皆先无後有,所以说因中无果。
  外人又问曰:若因中无果不是落於断灭见了吗?
  论主答说:“续故不断,坏故不常。如谷子芽等相续故不断,谷子等因坏故不常。故佛说十二因缘生法,离因中有果无果,不著断常,行中道.入涅槃。
  破因中有果後,外人又执因中无果。
  论宅破曰:若因中无果,不应是泥中有瓶,缕中有布。相反地应该是泥中有布,缕中有瓶,而是事不然。又若因中先有果,先无果,则乳中应有酪酥等,为一因中有多果;酥中有酪酥等,为一果多因,如是则因果错乱。
  又在此二品里,外人认为有为法有生,住、灭三相,由前者产生後者。这一主张与譬喻师相同。又与有部认为有为法体相辗转面生的说法相同。故论主在破外的同时,也破斥了部派的谬论。
  九、《破常品》
  破有因法後,外人计有五种无因常法。1.虚空,2.时,3.方,4.微尘,5.涅槃。
  论主先总破云:你说的常法,为是有因?为是无因?若有因,是无常法,不名常法。若无因说是常,亦可以说无常法。常与无常,相依相待而存在,有无常才有常,无无常,常将安在?然後就五种常法,一一予以破除。
  十、《破空品》
  破常之後,外人执若诸法无相者,世间人都会不相信的。
  论主答说:诸法因缘所生,人们都会接受这一观点。须知因缘生法,即是无相,所以佛法与世人的看法是一致的
  外人又执若都空,现在为何说善恶法教化众生?
  论主答说:诸佛说法依俗谛、第一义谛,是二皆实故称为谛。加佛虽知诸法无相,然告阿难八王舍城乞食,随世俗故,小堕妄语。
  综观《百论》,初舍罪福,中破我後破—切法。破神故无人,破涅槃故无解脱。於诸法不受不著,闻有不著,闻无不忧。遣荡有无,毕竟清净。显露有既不存,空亦不立,非空非有之中道实相。理无不周,邪无不摧,这就提婆将此书名为《百论》的意趣所在。


 


{返回 中观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论·观因缘品》与哲学本体论的沉思
下一篇:对《中论观法品》实相空寂的分析(普进)
 中观无自性之研究(黄国达)
 《中论》思想略析(戈国龙)
 略论中观思想本性(胡晓光)
 中观破尘与唯识破尘之同异(理净)
 从‘空义’谈中观与唯识(宏印法师)
 中观宗“不许诸法有自相”的问题(法尊法师)
 中观学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浅谈诸法无自性
 中观应成派中心思想管窥
 从《大智度论·六度相摄品》论龙树的六度相摄观——以布施波罗蜜为中心的探..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国禅宗史 第三章 牛头宗之兴起[栏目:印顺法师]
 四、谦卑为怀 心里的问题[栏目:大师在喜马拉雅山]
 碧水的忧伤[栏目:明镜台·法清法师·诗文]
 依止上师的目的是什么?[栏目:佛海启航·达真堪布]
 六十八世 木陈道忞禅师[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念不转不起作用[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第四十一 萨罗村婆罗门经[栏目:第一篇 根本五十经篇]
 谦虚、礼让、共识[栏目:白云禅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