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忏,完善人格及和谐社会的法宝
一乘
主题词: 礼忏 惭愧 净化自心 和谐社会
内容摘要:
佛门忏法,表现佛教丰富内涵和抽象义理的外在仪式,它虽非佛法的第一义,但在佛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以通俗的语言,介绍忏悔法门的历史演变,礼忏的广义及狭义的分别,礼忏的意义及功德,礼忏的具体作法,还以普贤菩萨的无边行愿提升礼忏行门的层次。本文重在说明礼忏的形式及内容及其对个人修行与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更期望僧俗正确看待经忏,实践经忏,推广经忏。
道宣律师说:“但以诸佛大慈善权方便。启疏往咎导引精灵。因立悔罪之仪。布以自新之道。”忏悔是入道的前方便,忏悔如法水,洗净我们的罪业;忏悔如桥梁,引导我们获取菩提佛果。忏悔须发自内心,但也需外在的仪式,因外在仪式直观、感性,易为一般民众所接受,也由众多人的参与而更能普及佛法。礼忏是忏悔法门之一,无论自修共修,外在形式如何多样,都为了达成完善个人人格,和顺人际关系,和谐世界的目的。
礼忏,通过礼拜忏悔消除业障而更能积极地修行,自觉觉他,自利利他。远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印度宗教已盛行祈求健康、财富、长寿、灭罪等仪礼,并有成文的祈祷文,佛陀没有否定仪式的功能,只是不赞成繁琐的、无意义的、不能启发众生自觉的仪礼,因此对之吸收而加以改造,使仪式中体现无常、无我、轮回、因果业报、四圣谛等深奥的教义。当然,最初的仪式只是僧团大众于半月半月诵戒羯磨时所行之忏罪悔过仪式,这种原始的仪式是个人对大众僧忏悔,其所起的教化意义直接而明显,因着大众僧的威力,羯磨法的严肃神圣,个人能自觉改过,完善人格,僧团成员胸怀坦荡更为和合。佛陀灭度之后,特别是发展到大乘佛教,忏悔对象转为以佛菩萨为主,忏悔方式更为丰富,有布萨、礼拜、念诵、禅观等,忏悔仪轨也因时因地因人而稍有不同。中国目前,各寺院除了举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佛七、禅七、大型的水陆法会外,每到春节期间普遍拜忏,以祈祷新的一年里,人民吉祥,社会安定,世界和平。在这演进的过程中,作为方便施设的忏悔法门可因时因地因机而有调整。
广义的礼忏包括一切的佛事活动,大至水陆法会、瑜伽焰口,小至个人的诵经礼佛;或者有水陆法会那样的隆重庄严,也有二时课诵的常恒平淡。无论其大小,定期不定期,都有其深刻的目的——完善人格,和谐世界。狭义的礼忏是郑重其事的礼拜,法会之前布置庄严道场,个人沐浴斋戒,拜忏之时至诚恳切,以音声而为佛事。在这庄重和谐的气氛中,人佛交流,个人身心得到净化;人与人无声的交流与祝福,促进人际和顺。个人籍礼忏的力量消除障缘,顺于修行;又由大众礼忏,不仅现世广结善缘,改善了人际关系,亦能扩展至整个人类的和谐相处。
礼忏是佛教各宗各派公认的入道的前方便,天台宗则视其为修习止观的重要行门。凡夫修行极须此一行门,因为每欲精进,逆缘总是伴随而来,当发急切心求哀忏悔。应以礼忏作为日常功课,礼忏时思维诸佛是已成之佛,而我仍轮回生死,由此生大惭愧忏悔。若遇逆缘,功课更当加量。自古以来许多人研读佛典时,无法理解如来真实义,便至诚礼忏,终得智慧开发,妙解法义。行者由不断礼忏的力量(佛力加持,逆缘减少),修行得心应手,由此二者相辅相成,菩提佛果指日可待。再者,行者不但从理论上认同礼忏能消减逆缘,平时实践中也应怀忏悔心,一切众生皆我善知识,应恭敬尊重他们,友善相处,完善人格。礼忏不仅起止逆缘、增善缘的作用,也起完善人格、改善人际交往的现实作用。
大众共忏,力量犹大,我们仰仗佛陀的威德及大众的力量洗涤尘垢,长养福德善根。在佛前的一跪一拜中,真诚发露忏悔后不再犯;更要信愿佛力的摄受加持,激发内心的清净,加之心观、口唱,才能与佛感应道交,产生不可思议的功德。大众礼忏旨在化众导俗,其仪式尤重歌咏赞叹,以优美的旋律赞诵佛陀苦、空、无常等教法和三宝的功德,它能帮助我们加强对经文的印象与记忆,又能在音声之激荡中产生共鸣;也籍三宝的清净加持力,龙天护法的拥护,大众和合共修的力量,鞭策自己向上,促进彼此的道谊(与基督教每星期做礼拜意义相同)。常言:“宁在丛林里睡觉,不在小庙里办道。”指出大众熏修巨大的影响,“大众熏修希胜进,十地顿超无难事”,无论僧俗,只要是凡夫,都需要督促,而直接的监督不如间接的无言的模范临摹,看见他人精进,促进我亦精进;见他发心,促使我亦发心,如此辗转相影响,形成一股无形的善流,自能影响僧信团体,亦能扩至整个社会,整个人类。社会和谐,人民安乐之大同世界指日可待。
礼忏对个人身心不仅有涤尘的作用,其功德也很多:对诸亲眷属的感恩,籍拜忏的功德回向冤亲债主,为自己培植福德因缘,以拜忏功德与生亡二者结缘,籍礼忏来消除罪业。而具体的礼忏功德每部忏本都有记载,大悲咒是大悲忏法的主要内容,《大悲忏》中观世音菩萨于世尊处发誓说,若人诵持大悲心咒,得十五种善生,……1.所生之处,常逢五善;2.常生善国;3.常值好时;4.常逢善友;5.身根常得具足;6.道心纯熟;7.不犯禁戒;8.所有眷属,恩义和顺;9.资具财食,常得丰足;10.恒得他人,恭敬扶持;11.所有财宝,无他劫夺;12.意欲所求,悉皆类遂;13.龙天善神,恒常拥卫;14.所生之处,见佛闻法;15.所闻正法,悟甚深义。每一忏法都有无尽的功德,行者应依自己根机爱好等,选择一法行之,既经选定,应专一修之。除了定期修外,平时也要常常念诵。
以上分述个人礼及大众礼的作法,个人礼比较易于专注,时间也易于自由安排,随时随地可修。但若长时不得法益,易懈怠,不如大众忏的督促力量。大众忏定期举行,克期取证,其场合比较隆重肃穆,容易摄受人,但也会受时地的限制。人数多且其素质参差不齐时,难免造成干扰,且也会流于形式而忽视了本质。因此大众礼拜时应当注意:
1、 选择净处布置道场,个人应沐浴斋戒。
2、 不可贪多强邀,人员重在发至诚心参加。
3、 先须预习礼忏仪轨,并请善知识开示要义。
4、 礼时当使字句分明,音声和谐,不缓不急。
5、 礼拜之后,静坐十分钟,让心充分感受融化这不可思议的法事,发大誓愿,回向。
时下,拜忏盛行,讲究音声,重形式而忽略了本质,礼拜不如法,礼诵凌乱,念诵之时,滑口率意,难得法益,应避免唱和礼、我慢礼,应行恭敬礼、无相礼、起用礼等,唱念赞偈时,应随文运心,依声观想。一定使字字出于心中,句句摄归心内,至诚恳切,全身归命。如此自己、大众乃至法界众生皆得利益。
厦门南普陀寺总是定期举行水陆法会、万佛法会等,目前讲堂中每周日都举行皈依共修法会,这些令僧俗二众受益匪浅。在拜忏共修中,其音声、其气氛特别摄受人,在这胜缘中,不但觉得自己净化,得到轻安,身心愉悦,而且觉得与周围的人融为一体;在大众中,感觉到自己不再孤立,在礼忏中,当下消融日常状态下人与人之间的漠视与隔膜,增进了信徒的团结,进而把这份心,这份感受,这种做法带入社会交际与工作中,增强社会的和谐。和谐的广大空间是由共修的一念心,乃至不断的共修中营造的。因此各个寺院或多或少举行定期的法会活动。
以上,大多讲的是作法忏的内容,因为作法忏比较适合大众熏修。作法忏是智者大师概括的三种忏法之一,即作法忏、取相忏、无生忏。作法忏主要指依佛制羯磨法的仪轨作法忏悔,在佛前或僧前披露自己的罪过,古德依经作法华忏、方等忏、大悲忏、净土忏、地藏忏、梁皇忏及慈悲三昧水忏等。因为此忏有规可循,所以比较适合共修。取相忏指定中修观,感佛来应,摩顶授记,或放光现瑞。无生忏指正心端坐,念无生观,观罪性空,或止息身心,正念真如,契入实相。后二忏无外在行相,完全是内在的自证。而相对要摄受更多的众生,特别是下下根,极须外在仪式的摄受,从仪式的气氛到内容,如同产品的包装能首先吸引人一样,这正好诠释“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道”的教义。礼忏的仪式最能激发宗教感情,即能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事相的、感性的感染力,从而让众生领会佛教的智慧与哲理,陶冶心灵。同时,礼忏又是僧团联系信徒的重要渠道,加深信众之间的感情,增强佛教的凝聚力,从而推广佛法于整个社会。
佛门愿力广大,愿愿指向菩提,愿愿指向自觉觉他。普贤菩萨十大愿中,礼敬诸佛,忏悔业障二愿即是礼忏法门的深层次的诠释,“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此礼横遍十方,竖穷三际,礼时应发清净的三业。由礼过去现在诸佛,即是信仰佛的智慧,敬仰佛的德行,对诸佛的教化,欢喜奉行,自然可改变身心,止恶行善,自利利他。由礼未来诸佛,自觉地尊重自己及一切众生的人格,因为自己及众生皆是未来之佛。人能尊重自己,自然不敢懈怠放逸,自甘堕落;尊重他人,自然不敢轻慢他人,陷害众生。总之,敬礼三世诸佛的结果,既令人净化身心,发奋向上,还可以促进人间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协助,使人际关系充满和谐与安乐;使国际关系取消战争,共存共荣。“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忏悔所有恶业,还要追根溯源——从三毒下手。忏悔,确能使人改过自新;反迷为悟,灭罪生福,离苦得乐。若人人学佛,实行忏悔,改往修来,必然可以弥补法律之不足,减少社会层出不穷的罪恶,挽救人类的堕落,阻止人间不幸的事情发生。此二愿融入日常修行,如二时课诵,八十八佛忏悔文,可见礼忏法门的普遍及重要。
“和谐世界,从心开始。”是我们这次世界佛教论坛的主题,心净国土净,心安众生安,心平天下平,经云:“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如何修心?此文即说明从忏悔法门开始,污垢的心需要用清净的法水来洗涤。无论自修还是共修,都应保持这份惭愧忏悔之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但今改甲过,后又犯乙过;改正乙过,后又犯丙过,忏悔与实践尚有一段距离,种种过失交替出现,并非忏悔不力,并非不愿意根除,所以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磨练,使此心柔和,向上向善。生活中,一份惭愧忏悔的心,能使我们原本缺憾的生活,转化为时时风光,处处自在。惭愧忏悔是祛恶向善的方法,当前社会乱象纷陈,人人为了一己之私而不顾多数人的利益,造成社会脱序不安。此时,如果人人都有一颗惭愧忏悔的心,自忖对不起国家民族,对不起社会大众,对不起父母师长,对不起亲朋好友,由于“对不起”这份惭愧忏悔的心,必能感发感恩回馈的情操,继而化暴戾为祥和,何愁社会不安定!人类不团结!所以惭愧忏悔不仅是学佛者必修的法门,更是建立祥和社会的救世法宝。从心灵的净化,行为的净化而实现环境的净化,正报依报皆清净。只要一念心净,念念心净,念念见净土;一人心净一人见净土,人人心净人人见净土。只有内心平和与安定,才有外在的环境及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时下,经忏流行,经忏本身无有过失,如度人之桥梁,引导众生走在成佛之道上,能庄严我们的菩提道果。僧众为了善巧度生,诵经礼忏是必要的,但要有正知正见的指导,杜绝为名闻利养而做此佛事。信徒也应正确理解礼忏的意义,为消宿业,为增善缘等,而不是凑热闹。僧俗皆有正确的态度,如此善法善念延延相续,这样就使经忏行于正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