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浅谈学习《中论》的认识
 
{返回 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23

浅谈学习《中论》的认识

慧航

  前段时间我们圆满结束了对《中论》的学习,法师深入浅出的诠释,循循善诱的讲解,赢得了同学们阵阵热烈的掌声。

  通过对《中论》的学习,使我认知了中观的缘起性空思想,并纠正了我的许多不正知见。

  中论的大乘性空思想是在缘起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说明世间万物皆依因缘和合而生,并依因托缘而存在,如果离开了所生之缘,一切诸法便不能成立。因而,这缘起的诸法也必然会依因缘的散灭而坏无,没有自性。这无自性的诸法,其体必然是空性的,所以,经中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当我们明白了缘起法的当体即空,当下即空,通达了空有只不过是缘起法的一体两面,有是缘起相有,并非实有;空是诸法自性本空,并非常人所认为的空无一物,缘起有与自性空是诸法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故而,缘起不碍性空,性空也不碍缘起。深明此理,才能破除我们认为一切法皆实有或一切法皆空无的有无二边的邪执,获得“谈空不执空,言有不著有”的中观正见,并以此正见来破除我们无始以来的迷情妄执,这也就是我们修行的关键所在。因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之所以会有种种痛苦和诸多烦恼的系缚,就是由于我们没有正见,不明了缘起空义,把这个虚幻无常的世间执为真实,而生出种种的分别和强烈的执著,从而产生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等无量诸苦,时时恼乱着我们的身心,使我们不得自在安宁,并在烦恼的驱使下又造下了无量无边的恶业。所以,我们的迷情妄执便是烦恼痛苦产生的根源,也是我们流转生死的主因。因此,我们要想获得解脱,成就佛果,就必须树立起中观正见,了达一切诸法皆是缘聚而生,缘散而灭,虚幻不实之物,并用正确的观慧去照见这一真理。只有这样,在我们遇到种种境界时,才不会被境所转。当可意之境现前时,知道这只不过是虚幻的假像不应执著,所以就不会欣喜若狂,洋洋自得;当违逆之境现前时,明了烦恼与菩提是一体的两面,烦恼只是无常变化,虚幻不实的缘起法,自性本空,烦恼的当下即可转化为菩提,所以也不必怨天尤人,消极悲观,而是用平静的心态和冷静的思考去做出妥善的解决。常常这样如理思维,我们会永远生活在安详与平和之中。

  所以,只有树立起中观正见,才能使我们正确认识宇宙人生缘起性空的真理,勇敢地去面对这堪忍世间,建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努力改造自我,弃恶修善,破除迷执,最终获得自在解脱的人生。

 


{返回 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我所理解的空性
下一篇:有一种修行叫新自体验
 僧,所为何事
 为你祈祷——写给四川地震灾区同胞
 自醒与我见
 假期归来
 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完善护教学,把好进入僧团的关
 生死师徒情——缅怀恩师惠觉上人
 友情
 假期身心经历的报告
 我所理解的空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幸福禅[栏目:幸福禅]
 向往别人的美好时,更要珍惜你的拥有[栏目:看开]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二划之三[栏目: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略谈止观[栏目:妙境法师]
 大手印教言——催动空行心弦 教言[栏目:大手印教言·催动空行心弦]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七章 中国佛教的伦理观 第三节 中国佛教伦理与俗伦理[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上座部佛教止观禅法[栏目:玛欣德尊者]
 如何看待欲望(济群法师)[栏目:佛学小知识]
 为什么停不下来(陈国开)[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佛教戒律学 第十一章 戒体论 第三节 戒体的性质[栏目:佛教戒律学]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